谁要是敢在他不在的时候说些不得体的话,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意图毁掉这两桩亲事,轻则搬离王府大宅,重则从族谱上除名。
三太太一脸悔恨的回了南院,谢锦绣抱着她哭,“娘,我不要嫁给一个庶子……。”
……
老王爷给谢锦绣、谢锦欢定亲,二太太、三太太不满意的事传遍王府。
苏锦白眼直翻。
没见过二太太、三太太这样的。
做女儿的在爹娘眼里那自然是千好万好,可在别人眼里就未必了啊。
她们看不上人家庶子,不愿意嫁,人家庶子还未必愿意娶她们呢。
反正苏锦挺同情那两庶子的。
老王爷严厉,这事没有传出府,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另外两件事吸引住了。
一件是北漠郕王被杀有了进展。
杀人凶手直指朝廷。
第二件是九陵长公主偷回大齐,南梁敬王病重,没法亲自前来,南梁派了使臣迎接九陵长公主和福清郡主回南梁。
南梁兵临城下。
两件事任何一件办不妥,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第八百零三章 理由
这回南梁是动真格了。
兵临城下,活捉了大齐一将军。
起初听,苏锦以为是南梁宠妃之故。
南梁皇帝宠爱北漠郕王的女儿,看在她的面子上,借兵十万给北漠郕王。
现在北漠郕王死在大齐,做女儿的肯定要给父亲报仇。
南梁皇帝出兵替岳父讨公道。
然而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北漠郕王的尸体找到后,皇上就派了刑部尚书去查这件案子。
刑部尚书不敢掉以轻心,带着刑部的人几番查探,终于查到了一点线索。
北漠郕王的死和南梁有关。
刑部找到的罪证无一不指向南梁,是南梁人杀了北漠郕王。
北漠郕王的部下一口咬定绝不可能是南梁人杀了他们王爷。
这案子还有不少疑点,刑部尚书没法结案,只能顺着疑点往下查。
这一查,这把火就烧到了朝廷身上。
那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假的。
是有人故布疑阵,把祸水引到南梁身上。
而这嫌疑最大的就是朝廷。
查案的不只是刑部尚书和北漠使臣,还有南梁大臣。
南梁皇帝很是宠爱北漠郕王的女儿,北漠郕王死后,他的女儿终日以泪洗面,形容消瘦,南梁皇帝心疼坏了,依着宠妃的要求,派人来大齐,协助刑部尚书查清北漠郕王之死。
有人杀了北漠郕王,还故意栽赃给南梁。
这事一传到南梁皇帝耳朵,那是雷霆震怒。
再加上九陵长公主和亲南梁,未经允许,私自回大齐,还把福清郡主一并带走了。
南梁皇帝一怒之下,给边关守将传消息,要给大齐一个教训,免得当南梁好欺负了。
就这样,十万大军突然攻城,杀了大齐一个措手不及,守城大将被活捉了。
南梁给大齐撂了狠话,再给大齐二十天时间,查不出是谁杀了北漠郕王并栽赃给南梁,就别怪南梁不客气了。
边关军情送到皇上手中,皇上是勃然震怒,急召东乡侯和老王爷进宫议事。
东乡侯和老王爷进宫之前就得知了南梁突然攻城,活捉了守城大将军的事。
见皇上问起,东乡侯淡淡道,“好歹也是一大将军,这都还没正儿八经的开战呢,就被活捉了?”
“这么轻易就中招了,是自己送上门的吧。”
南梁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大齐边关人人自危。
本就有损军威了,还未正式开战,大将军就被活捉了,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
王爷活捉北漠王鼓舞的士气被人拍下去一大半了。
东乡侯生气,皇上就更生气了。
老王爷望向东乡侯道,“北漠郕王一案,你怎么看?”
东乡侯敛眉道,“两种可能。”
“第一种,真的是大齐人所为,目的是挑起大齐和南梁以及北漠的争端,好趁乱浑水摸鱼。”
“第二种,是南梁人贼喊捉贼,大齐栽赃嫁祸南梁,惹怒南梁皇帝,总比南梁皇帝为宠妃和大齐开战要好的多。”
后者是南梁皇帝为了一己之私挑起战乱,前者是受了冤屈给自己讨公道。
虽然都是打仗,但为什么打仗很重要。
为了女人打仗,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家破人亡,只怕会怨声载道,叛乱四起。
至于哪种可能性更大,东乡侯还真摸不准。
可能只是其一,也有可能兼而有之。
唯一能确定的是——
这一仗是在所难免了。
二十天时间,刚好够南梁使臣迎接九陵长公主回南梁。
在边关消息送到皇上手中的当天,南梁使臣就抵达京都了。
九陵长公主和亲南梁,是南梁敬王妃。
南梁敬王派使臣来接她,九陵长公主没有理由不回去。
她借口难得回来一趟,想多待些时日为由,让南梁使臣先行回南梁,一个月后,她再启程回去。
南梁使臣能答应吗?
南梁只给了大齐二十天时间查北漠郕王一案。
大家其实都心照不宣。
这案子不论结果如何,这一仗都是要开打的。
一旦大齐和南梁互动干戈,九陵长公主还会回南梁吗?
她会傻到送上门做人质吗?
就算她同意,大齐皇帝也不会同意。
他们必须在二十天内把九陵长公主接回去。
九陵长公主称病不回,南梁使臣带了太医来,要给九陵长公主把脉……
事情越闹越大,不止举朝皆知,连茶楼酒肆都在议论这事。
九陵长公主是和亲的公主,她偷跑回京本就理亏,南梁要扣她一顶毁坏盟约的帽子,大齐无话可说。
南梁不追究九陵长公主偷跑回京一事已经很宽厚了,现在派人来接,她也待了些日子了,还不回去,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朝臣们纷纷给皇上上折子陈述利害。
南梁兵临城下,南梁皇帝本就在气头上,九陵长公主这时候拒不回南梁,无疑是火上浇油。
大齐正好可以借送九陵长公主一事告诉南梁,大齐绝没有同南梁开战之意。
龙案上奏折堆了厚厚一摞,皇上是看一本扔一本。
皇上坐在龙椅上,脸色格外的难看。
作为兄长,他不忍心胞妹涉险。
作为皇帝,他不能给南梁任何挑起战乱的借口。
九陵长公主好不容易逃回京,皇上怎么忍心再推她入火坑?
十五年前,他无能无力,悔恨了十五年。
十五年后,再要牺牲九陵长公主,他要悔恨一辈子。
皇上不想让自己后悔。
今儿休沐,没有早朝,皇上派人请东乡侯进宫商议。
论主意,没人比东乡侯多了。
或许东乡侯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东乡侯拒不进宫。
还找了个能把皇上气死的理由——
病了。
小公公禀告皇上的时候,皇上气的直拍桌子,“他倒是会挑时间生病!”
“就他那身子骨,冰天雪地里睡上一天一夜也不会病的进不了宫!”
没人敢接茬。
小公公可不敢说他是在训练场见的东乡侯。
以一敌四,满头大汗。
但东乡侯说自己病了,小公公能说什么呢?
东乡侯一记眼神瞥过来。
小公公连东乡侯得的什么病都找好了。
心病。
身体倍儿棒也不妨碍得心病不是?
小公公低眉顺眼,唯恐皇上问他话。
心知肚明的事,皇上无需多问。
找不到东乡侯,皇上找了个不敢病的。
谢景宸,“……。”
第八百零四章 收拾
谢景宸骑马进宫。
走到宫门前,谢景宸停下了。
看着巍峨的宫门,谢景宸脑壳隐隐作疼。
如果有什么地方是他不愿意去的。
绝对是皇宫了。
自打娶了苏锦后,但凡找他进宫,就没好事过。
天知道这回皇上找他进宫又给他出什么难题?
谢景宸硬着头皮骑马进宫。
守门护卫看他的眼神和看苏锦时截然不同。
苏锦进宫,守门护卫是害怕,是好奇。
谢景宸进宫,统一的同情。
宫里人都总结出规律了——
锦宁公主进宫,离开皇宫那半个时辰,皇上心情最好,适合去找皇上。
镇北王世子进宫,离开皇宫那半个时辰,皇上心情最差,决不能凑到皇上跟前去。
谢景宸直接去了御书房。
走进去,就看到一地的奏折。
谢景宸眼角连跳了好几下。
他上前,给皇上见礼。
皇上和自己的女婿从来没客气过,道,“南梁使臣来接九陵长公主的事你听说了?”
谢景宸眉头一紧,如实道,“听说了。”
“听说了就好,”皇上道。
“帮朕想个既不得罪南梁,又能让九陵长公主留在大齐的好办法。”
“……。”
谢景宸心累的慌。
他猜到皇上找他是给他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