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芳华 [强推] (海边的橘子树)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海边的橘子树
- 入库:04.10
第二天、第三天,都有人打电话到风化小队举报,说的全是一个地址,防苏楼2栋302室。风化小队一概不理,无论电话那头说什么,她们都不贸然出动了。
终于,汇报演出的日子到了。整整两个星期的努力,总算到了要出成果的时候。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中午一过,五钢厂的大会场里坐满了人。各科室的职员和各车间的骨干工人们齐聚一堂。
由大车间改成的会场里彩带飘扬,“学习雷锋”的相关标语贴得到处都是。
林蔓在找空座坐时,不少人都指着她交头接耳。这些人,有的对她撇嘴,有的露出嫌弃的表情。林蔓一概不管,自顾自地找了个靠过道的位置坐下。
在一曲激昂的音乐声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汇报演出开始了。
大合唱,诗歌朗诵,长诗诵读,一个个节目陆续上台。各科室的团体演出的中间,还夹杂着个人的表演。每一次演出的结束,都会迎来掌声。
在格外热烈的掌声之中,吴忠走上台,开始宣布当天汇演的得奖情况。
“下面我来宣布,团体奖的获得者是化验室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合唱,下面有请孙主任上台领奖。”
孙主任激动万分地上台,从吴主席的手中接过奖状。
“在颁发个人奖项之前,我想向大家展示一部作品。”
孙主任下台后,吴主席清了清嗓子,示意工作人员往台上搬了一块大纸板。纸板上盖了一块红色的幕布。吴主席缓缓拉开幕布,台下的人齐刷刷地露出了又是惊愕,又感动的神情。
大纸板上贴了数十张照片,或大或小。每张照片里,皆有一个人在做好事。有人是扶老人过马路,有人是背生病的人去医务室,还有人趁夜爬上铁杆,偷偷修好坏了的广播喇叭……
吴主席指着纸板介绍道:“这幅作品的名字叫《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这一次的个人奖,我想发给这幅作品的作者。作者是两个人……”
吴主席目光扫向台下,顿了一顿,朗声道:“他们是化验室的林蔓同志,和这两个星期在我厂任代课老师的朱明辉同志!”
出乎吴主席的意料,掌声没有马上响起。台下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向林蔓和朱明辉。
吴主席继续说道:“这幅作品,他们足足准备了两个星期了。尽管他们都有要忙的工作,但他们还是克服困难,利用下班后的晚上时间,聚在一起,完成了这幅作品。让我们为他们的这种‘雷锋’精神鼓掌!”
台下的人终于回过神来,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
林蔓和朱明辉上台领奖。
众人再向他们投去目光时,之前的鄙夷和轻蔑全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
顷刻间,关于林蔓和朱明辉的绯闻有了另一番的解释。
“我就说不可能嘛!林蔓同志和朱明辉老师可都是正经人。”
“就是就是,也不知道哪个扯老婆舌的人胡说八道。人家两个人没日没夜地准备作品,偏被他们歪成了乱搞男女关系。”
“啧啧,我们都错怪他们了,难怪那天风化小队没抓人。赖大妈可不是糊涂人。”
“该把那个污蔑人的家伙拉出来,太坏了,哪儿能这样害人啊!”
如潮水般的掌声此起彼伏,响了许久都没有停歇。
林蔓和朱明辉手拿奖状,接受众人的掌声。
朱明辉略略偏头向林蔓,悄声问:“你怎么知道,这样可以解决我们的绯闻问题?”
林蔓笑:“一个是偷偷搞不正当关系,一个是偷偷搞‘学习雷锋活动’的作品。你认为对于领导来说,树立哪个典型更有价值?”
朱明辉道:“当然是后面一个了。后一个能算政绩,前一个什么都不是,最多搞一场游街,让全厂人热闹热闹。”
林蔓轻笑:“那就是了,既然领导选择了我们是学习雷锋活动的模范典型,那么底下的人们,当然要听从领导的选择了。”
。。
第81章 幕后黑手 一更
晚风习习, 仿苏楼上的窗户陆续亮起了灯。
朱明辉整理完行李, 听见楼道里有动静。他打开门, 对面的门刚刚关上。
楼上有人门户大敞,铁锅里炒菜的“刺啦”响声跟着饭菜香味飘下来。楼下有孩子不做功课,家长厉声训斥的声音和孩子的嚎啕大哭穿过门板,亦飘上了楼。这两者交织在一起, 汇聚成一抹市井的灰色,鸡毛蒜皮、熙熙攘攘。
朱明辉敲开了林蔓的房门。他告诉林蔓,他明天就回省城了。
林蔓有些差异, 但细想朱明辉来省城已半个多月,确实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她请朱明辉到食堂吃饭, 算是感激他不久前在省城的多番帮忙。
晚上的食堂不比中午,吃饭的人不多, 但菜倒都是硬菜。不少人和林蔓一样, 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 不想在家里做菜, 便请人到食堂吃。
林蔓和朱明辉择了个僻静的角落。两人点了四菜一汤,相对而坐。走来食堂时, 路过供销社, 林蔓顺道买了一瓶烧刀子。朱明辉刚一落座,林蔓就给他满上了一杯。
“这次你回省城,一定是要长戟高门,策名就列了?”林蔓笑道。
朱明辉喝了半杯酒,回笑道:“你现在特别学习班学习, 也是前途无量啊!”
林蔓道:“其实我早想到你干不了多久记者。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一个小小《参考消息》根本不能满足你。”
朱明辉道:“那么你呢?一个小小的化验室,恐怕也不是你的志向所在!”
林蔓轻笑:“我再怎么翻,也都是在一个厂里,哪儿能比得上你。”
朱明辉道:“这说不准,你这个厂可不是普通的厂。”
林蔓笑而不语,不想接朱明辉的话。
朱明辉眼前一亮,忽生出一个念头:“不如,我们来打一个赌。”
林蔓挑眉,有了兴趣:“怎么赌法?”
朱明辉道:“就赌五年之后,我们两人谁的级别更高。怎么样?赌十块钱。”
林蔓不屑地笑:“十块钱太少了。要赌就赌大些,一百块钱,怎么样?”
朱明辉向林蔓伸出手,表示愿意接受林蔓抬高的赌注。林蔓亦对朱明辉伸出手。两人在桌上,勾小拇指在一起,然后对碰了一下大拇指,像孩童玩耍的“拉钩”一样,算是赌约达成。
第二天清晨,朱明辉提着行李包出门。送他离开的车子已经等在楼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林蔓门前。过了好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像是终于鼓起了勇气,敲响了林蔓的房门。
咚咚咚~~~咚咚咚~~~
门内无人应声。朱明辉无奈地笑,再不强求,迈步下楼,坐上军绿色的吉普车。这种车子在武钢厂很常见,无论接待领导,还是干部出外办事,用的多是这种车。
吉普车送朱明辉到江城火车站外。朱明辉下车,持车票走进车站。江城火车站不比省城的火车站热闹。刚刚开走一列车,下车的乘客都出站了。站台上,等车的乘客稀稀落落。
朱明辉站上月台,蓦然回首,望见站在月台另一头的林蔓。
天还没有完全亮。藏蓝色的天幕刚刚撤下,换上了一片青色的灰。林蔓双手插兜,闲闲地朝着火车来的方向张望。
朱明辉笑了,心中涌起一阵悸动,快步走向林蔓。
汽笛声的长鸣由远而近。绿皮火车轰隆隆地驶过朱明辉的身侧,带起一阵强风。列车员又忙碌起来,吹着口哨,既催人上车,也催人下车。
朱明辉蓦地停下脚步,嘴角的笑容渐渐凝滞。越过乌泱泱攒动的人头,他看见一个戴大檐帽的公安下车,走近林蔓。林蔓向他展露笑容,那是朱明辉从没见过的笑容。幸福而甜美,不含一丝算计,温暖地能融化一整季的冰雪。
朱明辉退却了两步,转身上车。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他回望林蔓所在的方向。只见林蔓和男公安肩并着肩,有说有笑地走下月台。
列车员口中的哨子又发出刺耳的鸣响。火车开动起来,朱明辉看着林蔓的背影消失在月台尽头。火车越来越快,青绿色的山景铺天盖地而来。朱明辉回过头,从包中拿出了一沓照片。
照片是前些日子拍的。趁林蔓不注意,朱明辉在给五钢厂学雷锋的职工拍照时,也偷偷地拍下了她的照片。
有的照片是林蔓的侧影,穿着藏蓝色的工衣,眼中炯炯有神;有的照片是林蔓的背影,天色渐沉,林蔓独自一人小道上,背景怅然;有的照片是林蔓冷不防地看向镜头,轻轻的一笑,灿若夏花……
朱明辉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地看下去,眼中始终有笑意。
有个带孩子的妇女坐在朱明辉对面。孩子吵嚷着晕车,妇女无奈,只好拉开窗子,放新鲜的空气进来,好吹散车厢里的闷气。
耳边猛地刮来巨大的风响,朱明辉猝然听见林蔓唤了他一声。他恍了神,手头一松,相片尽数飞出窗外。
红日冉冉上升,天完全亮了。漫山遍野的绿树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耀得朱明辉眼角温热。望着照片飞散四处,离火车越来越远,朱明辉释然地笑了。他的心里再没有纠结,回身坐好在位子上。对面的女人向他借杯子,想给孩子冲一杯奶,好哄孩子安分一些。朱明辉欣然答应,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崭新的白瓷杯。白瓷杯上有一圈红字,上书“五钢厂向雷锋学习活动个人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