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大阿哥正在平阳府的街头体味民间疾苦。
别说,大阿哥办起差事,还是很像那么回事。
山西巡抚噶尔图因为赈灾不力,竟是直接被大阿哥给拿下了!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一片哗然。
虽然康熙也是要办噶尔图的,毕竟噶尔图实在不像话,平阳府灾情颇重,而他只是去溜达了一圈,便悠哉悠哉地回转省城。
但噶尔图可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要处置噶尔图,大阿哥至少也该跟康熙报备一下。
谁曾想,大阿哥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当机立断,将噶尔图拿下了。
如此举动,的确是让大阿哥在山西立了威,做到了令行禁止。便是山西总兵官周复兴也被大阿哥治得妥妥当当的。
但从差事办得如何的角度来看,大阿哥这差事办的漂亮。
只是,大阿哥却冒犯了康熙的皇权!
“还真是蠢货啊!”
当墨晴听闻大阿哥办的事,真是彻底服了。
大阿哥到底要多愚蠢,居然会干出这种无视康熙的举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话是这个话,但你得看是什么时候。
对待外敌,战场之上,这些时候,都是需要临机决断,不能有丝毫的时间耽搁。但大阿哥不过是去赈灾,仅仅是为了立威,就把山西巡抚给拿下了,这得是多么的心大?
太子同样也是相当的开心,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他已经决定采纳墨晴的办法,把大阿哥高高捧起,所以,他是无论如何也得力挺大阿哥的。
康熙接到马齐的奏报,没有直接批示。
噶尔图被大阿哥下狱,是直接解职,还是解职后交刑部处置,这个问题,必须得康熙拍板。
两日后,康熙降了旨意,噶尔图解职,不作他用,免送刑部。
至此,大阿哥在山西闹出的风波,算是落下帷幕。
康熙没有把大阿哥的做法驳回,看似给了大阿哥足够的体面,但他的心里,已经给大阿哥悄悄记了一笔。
转瞬间,康熙三十四年的五月到了!
朝廷在平阳府赈灾的消息,早已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大阿哥直接拿下一省巡抚的壮举,更是被人广为传颂。
大阿哥之名,在京中悄然鹊起。
偏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情。
数千八旗奴仆忽然就聚集在了一起,为生计所迫,他们原本是静坐示威。但听闻朝廷给平阳府的赈灾,耗银不菲,就有人闹了起来。
一群人冲击紫禁城,更有人突破了侍卫阻拦,闯过了御花园的第一道门禁!
虽然大内侍卫和步军统领衙门及时做出反应,控制了事态的恶化,但这一举动,依旧是让京师震动。
更有不法之徒,趁机打砸抢。
京城的治安仿佛在一夜之间崩坏,步军统领衙门调动大批军兵上街,康熙更是将前锋营、骁骑营等京营人马调入京城,京中戒严!
“混账,都是一群混账!”
朝堂上,康熙直接发飙,一群人被牵连。
“这就是朕的京城,居然说乱就乱了,朕要你们何用?”
步军统领、顺天府尹、八旗在京的诸位旗主全都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他们也是挺冤枉的,下面的人办事不力,最终被康熙训斥的却只能是他们。
“朕不管这件事情是为什么发生的,朕只要解决问题!”
康熙训了众人一顿,火气也就渐渐消了下去。
“万岁爷,此事,比较复杂!”
说话的乃是内务府总管海拉逊,他这次也被牵连了进来。
“怎么复杂?说给朕听!”
海拉逊当即将目前在京八旗的情况做了大概的描述,“万岁爷,在京旗人生计匮乏,不少八旗兵丁连屋舍都不足,更有人,为了维持生计,借下了高利贷,可谓寅吃卯粮!”
大清入关,入主中原,但因为满人的数量太少,为了保持旗人的战斗力,从立国之初,旗人便不农不商,衣食住行皆是朝廷负担。
可是,随着大清坐稳了江山,没有了战事,八旗的人口急剧增长,消费水平更是与日俱增,但朝廷给八旗的银粮供给,却是没什么提高。
如此一来,八旗兵丁便收入便有些低了。
海拉逊说的还算比较详细,毕竟,他掌管内务府,跟旗人的接触是挺多的。
康熙听了海拉逊的一番言语,久久不言。
“都先退下吧!”
知道事情的原委,康熙也是愁啊。
现在的情况很清楚,旗人的衣食住行出了问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像这次的情况,以后可能还得发生。
但旗人不农不商,却是祖宗的规矩。
毕竟,这天下的汉人远远多于旗人,若是不能保证八旗的战斗力,一旦出了乱子,难道他们还能指望汉人来尽心守护大清的江山社稷?
康熙当即传了一道旨意,召户部尚书富察马齐火速回京。
要解决在京八旗的问题,少不得需要钱粮,而这种事情,必须户部出面。平阳府的赈灾,则被康熙全权交给大阿哥处置。
在京八旗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地方的八旗,肯定要少不了各种的问题。八旗,乃是大清的立国之本,不容有失。
毓庆宫中,墨晴跟太子面对面而坐。
太子也是面带愁容,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八旗现状。可惜,祖宗的规矩摆在这里,不农不商,单靠朝廷的银粮,终究是杯水车薪。
“太子爷,很发愁?”
墨晴微微笑着。
太子瞄了墨晴一眼,道:“能不愁吗?若八旗不稳,大清的社稷便不稳!”
大清以八旗起家,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八旗兵丁为主战兵力的。即便是地方的军力驻扎,也是八旗军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子要变法!
“福晋可是有什么办法?”
太子好一阵诉苦,抱怨,忽然眼前一亮,盯着墨晴。自家福晋可不是寻常女子,或者能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未可知。
墨晴轻笑,道:“太子爷说笑了,这等国家大事,岂是臣妾一个后院女子能置喙的?”
“没事儿,就当咱们唠嗑儿!”
太子越发肯定,墨晴是有想法的。
墨晴笑了笑,道:“那么,臣妾就姑且言之,太子爷也就姑妄听之!”
“好!”
墨晴微笑,道:“太子爷,臣妾有一个问题,还请太子爷能解惑!”
“福晋请讲!”
“大清以八旗开国,而今鼎定天下。皇阿玛更是倡导满汉一家,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那么,臣妾就不懂了,既然满汉一家,为何在有些事情上,却分的这么清楚?旗人,汉人,在很多场合,泾渭分明啊!”
墨晴目光淡淡地望着太子,这个问题,她这些天其实早就想问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今的八旗,早已不是大清入关的时候的八旗,战斗力已经衰退了太多。
后世,当西洋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的时候,八旗军兵早已是老爷兵,太平天国的一群农民兵,都能打的八旗节节败退。
最终,还得依靠绿营、湘军之类的汉人武装,才能镇压了太平天国。
归根究底一句话,没有竞争,便没有进步。
如今的八旗,从上到下,都少了那份危机意识。
“福晋到底想说什么?”
“太子爷,汉人为何不能从军?”
“八旗的战斗力还剩几分?”
“就像街上的店铺,若这一条街上,只有一家店铺,那么他随便怎么经营,总是有客人来的。但若是街上有了两家店铺,客人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福晋暂且等等,孤要想想!”
太子眉头皱紧,虽然墨晴没有点出竞争二字,但以太子的聪慧,他总是能自己想到这一点的。
墨晴不再多言,她把意思点到了,太子自己去想,才能更好地体味到其中的真谛。
竞争!
优胜劣汰!
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不过,达尔文老先生还得一百年后才能出生,墨晴不介意剽窃了他老人家观念理论。
要解决八旗的问题,就得将八旗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下。
大清立国,靠的是八旗,但却不是现在的八旗。
好男儿该凭自己的本事去争一份功勋,而不是靠着祖宗荫庇,混吃等死。
只是,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改了大清的祖宗规矩。
顺治爷在位的时候,可专门对此下过旨意。旗人不得经商,美其名曰,不与民争利。但事实上呢,许多汉人像旗人投献,这些汉人经商,难道就不算是旗人经商?
不过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太子没有再跟墨晴闲聊,而是匆匆回了书房,就墨晴的说法,开始深思。
对此,墨晴自然是乐见其成。
若是能解决八旗弊病,对大清的稳定,绝对是一大促进。
……
太子又是折腾了一夜,整出了一份折子。
不过,他没有直接将折子呈递给康熙,而是先拿来跟墨晴商议。
虽然墨晴很欣慰太子的看重,但这绝对不是好事儿啊!
“太子爷,您这是在为难臣妾啊!朝堂大事,臣妾也就是随口说说,哪里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