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也想成为成吉思汗、汉武大帝一样的千古帝王。
只是,大清立国并不久,经过连年的战乱,国家需要休养生息,经不起长久的战争损耗。否则,当初跟北方罗刹人的战争,他怎么会那么轻易结束?明明占了上风,结果却要割地议和。只因当时的大清,还没稳定下来,国库空虚,他是真的打不起这场国战。
康熙是一个很强硬的帝王,从他在当初朝鲜边民入境,打伤大清官员的事件处置上,就能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康熙直接下旨申饬朝鲜王国,勒令朝鲜国王检讨认错。尽管当时的朝鲜是大清的藩属国,但康熙的态度是真的相当的强悍。
若是大清能在他的手上扩展开来,纵然皇子阿哥们建立的国家不是大清所属,但同样是爱新觉罗氏的国度,这些也都是他的功绩,或者能从另外的角度,成就千古美名。
康熙无疑是在做着美梦的。
不过,人若是没有梦想,那就成了咸鱼。
康熙,作为一代帝王,怎么可能是咸鱼?他在历史上,可是被称为康熙大帝的。后世的一部《康熙大帝》,那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是真的相当荡气回肠。
梁九功出宫,很快通知了四阿哥和五阿哥进宫面君。
四阿哥已经是有了几分冷面王爷的气象,面色肃穆,举止沉稳。
五阿哥呢,自打参与大华立国观礼归来,这心思就飞了。曾经的他,对于成为一国之君,并不抱希望。因为他清楚,他并不是康熙最看重的皇子。即便是太子去了大华,自立一国,他承继大宝的可能性也是很低。可是大华一行,太子跟他说的那番话,让五阿哥变得雄心勃勃,他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太子会猎东瀛。
回到京城的他,并没有跟康熙瞒着太子跟他的那番谈话。这一番谈话,即便是他不跟康熙坦白,康熙也是会知道的。这一点,五阿哥从来不怀疑。
五阿哥和四阿哥在宫门处碰上,便凑到了四阿哥的身前,先见了礼,而后笑呵呵开口,道:“四哥,知道皇阿玛召见咱们,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吗?”
这一段时间,五阿哥有时间就会带着人跑去永定河里操练。
要会猎东瀛,他就得通水性,而在京城这嘎达,最好的操练地便是永定河。
这几日,五阿哥刚好回京处理点事情,算是赶在了点上。
四阿哥瞅了五阿哥一眼,这些日子,五阿哥在忙活什么,四阿哥也是清楚的。自然能猜出五阿哥想做什么,不过,四阿哥可没有五阿哥这样的心思。
在太子被康熙废了储君之位后,四阿哥也想过继承大宝的可能性,不过,他觉得只要太子还没凉,他的机会就是挺渺茫的。但是,等太子回京觐见康熙,被康熙接连晾晒在宫门处,最终愤而散了理亲王府,回转吕宋岛,继而立国登基后,四阿哥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们的确是兄弟众多,但是,大阿哥先前做的那些事情,虽然康熙没有处置他,依旧给了亲王爵。可是只要不是白痴都明白,皇位跟大阿哥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
三阿哥?
四阿哥更是嗤之以鼻,对这个三哥并没有放在心上。别看三阿哥最近蹦跶的也挺欢实,可是他弄的那些编纂之事,出风头足够了,要治国,还是差的远。
五阿哥从大华回来,便起了往外跑的心思,四阿哥看得明白,康熙自然也看得明白。然而,康熙没有训斥五阿哥,反而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这就等于告诉所有人,五阿哥也从未来的帝王争夺中,出局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四阿哥真的觉得自己的胜算很大。
而且,他的妻族也是很给力,在大清也是老字号。
至于其他的皇子阿哥,都还没长大呢,如果他连他们都争不过,那么,最终坐不上皇位,只能是他自己实在没这个能力,也是怨不得谁的。
四阿哥心里想的很明白,自然而然地,对于五阿哥这个兄弟,也就多了几分的认可。
想要成为大清的继承者,按照康熙的要求,第一点就是要做到兄友弟恭。大阿哥为什么彻底出局?就是因为他做了太多针对太子,甚至想要害死太子的举动。
康熙没处置大阿哥,只是因为父子之情。
“五弟,两广那边来了折子,许是,大华那边出了些变故!”
在四阿哥看来,康熙这么急匆匆地召见他们,而不是召见朝中重臣,只可能是为了太子。
太子在大华立国,登基为帝,康熙是屡次在他面前夸赞了的。
五阿哥闻言,眉头皱起,道:“四哥,这个,不大可能吧!”
他曾经亲身去过马尼拉,见识了大华的一些制度,也见了马尼拉的民心向北。在他看来,大华的许多政策,比大清都要好,将来的前程或者能超越大清。
回到京城后,五阿哥也是几次想要给康熙递折子,改一改大清的一些东西。可是,每次折子写到一半,五阿哥就只能搁了笔,实在是写不下去了!
大清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严重。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大毅力大刀阔斧地出手,根本没指望。
康熙对待臣子宽仁,这一点,五阿哥是很清楚的。
大清,以八旗崛起。而今的八旗却成了制约大清的毒瘤,但要如何解决这个毒瘤,太难了。至少五阿哥是没想出办法,所以他的折子写不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吗?”
四阿哥望了五阿哥一眼,冷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的笑颜,道:“五弟,或许,这一次,你的想法就有了实现的机会了!”
“啥意思啊?四哥,你别卖关子!”
五阿哥心里有所猜测,但又有些拿捏不准。
在几次想要上折子改变大清弊政却苦思无果后,五阿哥就在想大华的情况,觉得大华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制度政策,关键还是在于大华始于一穷二白,就跟盖房子一样,房子能盖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你打了什么样的地基。
五阿哥心里有想法,便想去试验一下。
跟太子会猎东瀛,在五阿哥看来,就是他饰演自己的想法的大好机会!
如今,四阿哥这般说,难道说,机会来了?
“待会儿见了皇阿玛,自有分晓。若是我说的太早了点,让你空欢喜一场,岂不是四个的过错?”
四阿哥笑笑,道,“好啦,咱们走快些吧,莫要让皇阿玛等急了!”
五阿哥忙点头,道:“对,对,走快点儿!”
此刻的五阿哥,很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两人加快脚步,很快到了御书房,一起跟康熙见礼。
康熙也不啰嗦,直接将两广总督府送来的折子丢给了两人。
四阿哥和五阿哥很快看完折子,都是皱起了眉头。太子和墨晴闹别扭,墨晴带走了几乎全部的大华水师,这可真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皇阿玛,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五阿哥望向康熙,“二嫂可不是这样的性子啊!当初,二哥和二嫂在京里的时候,他们的感情,儿臣瞧着可是极好的!”
“人是会变的!”
康熙叹了口气,“胤礽的性子,朕是知道的。他自小没受过什么委屈,就是成亲后,朕才意识到这一点,有意磨砺了他几回,可是,性子早已养成。这,是朕的错!”
“皇阿玛,或许,事情没有那么严重!”
四阿哥小心开口,宽慰康熙。
康熙摇摇头,道:“事情,只怕比我们能想得更加严重!”
“以胤礽的性子,瓜尔佳氏的出走,会让他赌一口气。可是,那棉兰老岛的暴乱,土著,就跟山民一样,不是那么容易被镇压的!”
“若是胤礽带着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军去平乱,结果,怕是要吃大亏!”
不得不说,康熙真的是厉害的。
他不曾得到吕宋的消息,但却猜到了战局。
“若是胤礽能平了棉兰老岛的暴乱,那么,一切还有可以挽回的余地。可若是他平乱失败,定然会跟瓜尔佳氏决裂。废后,可能是轻的,弄不好,他会休妻!”
康熙真的是面见万里。
当他跟四阿哥和五阿哥说这番话的时候,太子已经发出了废后、休妻的圣旨。
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信息传递就是如此缓慢。
“我们现在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康熙看着四阿哥和五阿哥,“此次喊你们来,是给你们一个任务!”
“皇阿玛请下旨意!”
四阿哥和五阿哥听康熙说的严肃,自然是无比严肃而庄重地回应。
“胤禛,胤祺,你们现在出发,带上火器营,乘船南下,到了广州,就地征调山民组军,然后赶赴吕宋岛。胤礽那里,情势若是还能维持,你们便给他压阵。若是事态已经不能挽回,便先把人带回来!”
“皇阿玛,那二嫂那里怎么办?”
五阿哥看向康熙,“大华水师,就任他们留在婆罗洲?孤悬海外,若没有后援,怕也是难逃覆灭之局。”
“若大华的局势糜烂,那么,胤礽定然是已经休妻!”康熙叹了口气,“胤祺,带上你福晋吧,朕若是记得不错,你福晋跟瓜尔佳氏的关系还不错的,或许能去劝一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