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
荣嬷嬷看过太子的圣旨,则是脸色大变,感觉天都塌了。
在她看来,墨晴能有如今的威势,能获得众人的效忠、追随,就是因为有太子做后盾。
曾经在原岛,墨晴是太子妃。
后来在琼州港外,墨晴是理亲王妃。
再现在,墨晴是大华的皇后娘娘。
无论是哪一个身份,都是有因为太子。可如今,太子一道废后休妻的旨意发出来,岂不是彻底断了自家主子的根?
“无妨的!”
墨晴微微一笑,道:“去,将这一道圣旨张贴在宫门处!”
被休?
如果这样就能让自己妥协?
墨晴只能说,她这辈子还真的是所托非人。
既然太子不是良人,那么,弃了何妨?没有了太子,难道她就没了出路?以为自己拥有现在的一切,靠的是太子?简直是笑话!
“主子,使不得啊!”
容嬷嬷一听墨晴的话,脸色大变。
墨晴淡淡笑着,道:“荣嬷嬷,你看我像是自绝后路的人吗?”
“主子,这个,真的不能胡来啊。”荣嬷嬷是真的为墨晴着急,“要不,您跟皇上服个软?皇上已经登基,后宫之内,总是要填充人的。那李侧福晋……”
“够了!”
墨晴冷喝一声,“荣嬷嬷,若是你觉得留在这里不妥……”
“主子恕罪,老奴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不想离开,那就按照我说的去做!”
墨晴冷冷开口。
荣嬷嬷叹了口气,只能照办。
墨晴哼了一声,道:“嬷嬷,我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站在我的身后。这样的事情,仅此一次,好吗?”
“老奴记住了!”
荣嬷嬷恭声回应,拿着太子的圣旨,走了出去。
文莱城,苏丹王宫,是墨晴如今的居所。
当荣嬷嬷将这份圣旨贴在宫门处,守卫宫门的陆战队精锐战士只是瞄了两眼,便将目光移开,仿佛没有看到这一道圣旨,神情淡定自若。
荣嬷嬷贴了圣旨,却是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在不远处的树荫下做了,观望着。虽然是墨晴身边服侍的,但在墨晴成为皇后之后,她就谨守本分,基本断了跟外面的联系。
很快,一个个官吏来来往往,看到贴在那里的圣旨,都是瞄了两眼就走人。
“怎么会这样?”
荣嬷嬷搞不懂了。
“嬷嬷很不解啊!”
王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荣嬷嬷的身旁,他这一开口,把荣嬷嬷吓了一跳。
“王大先生?!”
荣嬷嬷惊讶地看向王大,“您什么时候来的?”
第四百二十七章 想要的是什么?
“来了有一会儿了!”
王大脸上挂着乐呵呵的笑意,笑眯眯打量着荣嬷嬷。
荣嬷嬷勉强回以微笑,道:“先生可否为老身解惑?”
“固所愿!”
王大指了指自己,缓缓开口,道:“以嬷嬷来看,老夫想要的是什么?”
“老身不知!”
荣嬷嬷打量着王大,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嬷嬷以为,外面的人想要的又是什么?”
“好日子吧!”
这一次,荣嬷嬷思考了好一会儿,总算是给出了答案。
王大脸上的笑意更盛,道:“有些道理!”
“这世上的人,有谁不想过好日子呢?穷人想有钱,富人想更有钱。当官的想当更大的官,当兵的想活着,想建功立业……”
“归结起来,都是想过好日子啊!”
王大的目光有些深邃,望向苏丹王宫外的街上,那来来往往的人群,都是匆匆忙忙,为着不同的目的在奔波。
对普通百姓而言,谁是皇帝,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还真的跟荣嬷嬷说的一样,过好日子。
这一点,王大在民间到处忽悠的时候,就已经看得明明白白的。
如今,随着墨晴走出来的这些百姓,还有水师的官兵,他们在乎的不是墨晴的身份。他们之所以愿意跟着走,是在于墨晴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吃饱穿暖,这已经不是他们所要的。
他们相信的是,跟着墨晴,他们能获得更多。
从当初在原岛,一直到在琼州港脱离太子占据吕宋岛,事实证明,跟着墨晴,战无不胜。
此番,太子率领八千新军镇压棉兰老岛的土著暴乱,结果大败而归。这消息在王大把人救回来后,就已经散开了。
太子,这位大华的皇帝万岁,对百姓和水师官兵而言,已经是无能的代名词。
这期间,又有秋影让人在暗地里传播了一些消息,给太子扣上了忘恩负义的帽子,是一个不仁不义的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的一道旨意对他们来讲,又没有,没差别。
至于跟随墨晴出走的官员,他们对太子废后,休了墨晴的这件事情,甚至有些欢喜雀跃的。这一批人跟西洋人的接触比较多,自然也就对西洋人的情况多了些了解。比如,在夕阳人的国家里,女人当国王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换言之,包括王大在内很多人,都希望墨晴能摆脱太子,自立为王。
这苍茫大海,无尽岛屿,决定胜负是水师。而他们的水师、火炮,乃至火枪都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这一个世界,他们怎们就不能留名青史?
如何才能留名青史?
自立一国?这明显是不现实的。
他们这些人,固然有野心,但也要有与野心相对应的能力。即便是王大自己,能领兵打仗,还能忽悠,算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人物,可是他很清楚,自己是做不了王的。
王,首先要有远见,要高瞻远瞩,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未来。
不幸的是,王大是一个善于执行的人。让他去制定什么大的方针策略,对王大而言,这是要命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人即便是领兵,也没有足够能力让手底下的官兵追随效死。
但是这些东西,墨晴都有。
很多时候,王大甚至觉得,墨晴比太子更有能力,更有远见和先见。
“可是,仅仅是因为这个,他们就可以不管不顾了?”
荣嬷嬷还是有些无法理解。
而这其实还真怪不得她,很小的时候就进宫的荣嬷嬷,骨子里都被灌输了男尊女卑,女人只是男人附庸的思想。
有些时候,她能站在墨晴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是因为她以辅佐墨晴为己任。
但一旦墨晴跟太子发生强烈冲突,荣嬷嬷就会想要墨晴妥协让步,毕竟,在她看来,女人是依附男人的。
所有,当看到太子的那一道废后休妻的旨意后,荣嬷嬷的心就乱了,连基本的理智思考都很难做到。
“嬷嬷,不是他们不管不顾,而是因为大家都清楚,跟着主子,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这一路走来,从原岛到吕宋岛,再到婆罗洲,甚至以后,大家都相信,跟着主子,只会更好!”
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多数都是平定乱世,定鼎天下。为何开国君主的历史评价最高?因为他们平了乱世,给百姓建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对百姓而言,谁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信谁,服从谁。
太子领兵战败,没有保护好棉兰老岛上的百姓,这就是一宗罪。
当太子兵败回转马尼拉港,任由衙差镇压悲哭的军属,这就是二宗罪。
不能守护自己的子民,让太子的民心失了大半;待到太子任由衙差镇压军属,却是直接丢了军心。
民心失了,军心丢了!
这样的帝王,凭什么能得到子民的爱戴归附?
“荣嬷嬷,您是主子身边的老人。主子是何等样人,您其实比咱清楚。只希望你能看清了,莫要失了分寸。到那是,纵然主子肯饶了你,只怕百姓军民不会饶了你!”
“言尽于此,告辞!”
王大跟荣嬷嬷微微颔首,转身走人。
荣嬷嬷站在原地,想了良久。
虽然她的思想一时半会儿还转不过来,但这并不影响她做事。
荣嬷嬷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但她是一个明白人。
明白人有一点好处,不会自作主张,自以为是。
从宫门口回转墨晴身边,荣嬷嬷已经恢复了自然心态。她想的很明白,外间如何,都是跟她无关的。
她的任务很简单,照顾好主子和两个小主子。别的事情,就算是天塌了,也有肩膀硬的人扛起来。
墨晴见荣嬷嬷端正了心态,也就松了口气,她是真的挺不想荣嬷嬷行差踏错。穿越大清,她身边的可用之人并不多,熟悉的人更少。
当初毓庆宫清理了一次,她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听琴。
如今,几番折腾下来,她的身边也只有荣嬷嬷和听琴两个值得信赖的亲信。
第四百二十八章 换旗
太子废后的旨意到了婆罗洲,墨晴没有藏着,而是大方地将圣旨贴在苏丹王宫的宫门外,并且不禁百姓传播。
结果,这一道圣旨就如一粒小小的石子落入汪洋之中,连一丁点的涟漪都没溅起,就被汪洋起起伏伏的水面抚平了去。
墨晴在圣旨贴出去的第二天,便召见了王大,下了一道十分正式的命令。
摘去水师战船上所有的大华旗帜,取而代之的是盘龙蓝条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