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带着人出发了。
文莱城,前苏丹王宫,如今已经成了墨晴的地盘。昔日的苏丹那素鲁汀一家子则被看管在文莱城的一处寻常庄园内,对这位前苏丹的处置,是个问题。
杀,是不能杀的。
把人放了?
也是不行的。
虽然那素鲁汀是主动投降,但墨晴并不信他。
一位国王,高高在上,忽然因为外来者失去一切,若是有机会反扑,那素鲁汀肯定会十分乐意。
事实上,这位文莱苏丹国的苏丹已经在着手了!
……
京城的夏天,无疑是相当的燥热。
而在京城的街头,忽然多了很多的西洋面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南洋人,各种的口音,各种的外国话,这让京城百姓着实多了不少的热闹可以看。
康熙临朝,接见荷兰特使。
早在康熙他爹顺治帝当政的时候,荷兰使团就已来过京城,并且以苛刻的三拜九叩的礼节觐见,试图与大清订下通商条约。
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荷兰与大清的通商并不十分成功。
之后,荷兰每隔数年,便会有使团进京朝贡,附带通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荷兰人对大清的态度,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荷兰人当初占了台湾,结果被郑成功给打败了。
大清又收复了台湾。
在这个时候,大清的国力在荷兰人看来,还是很强大。
而随着王大和庆德大败荷兰人在麻六甲的军队,麻六甲以东的荷兰人被掐断了归路,他们无奈之下,只能向清国皇帝求助。
正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三十七年夏天的京城,很热闹。
朝堂上,康熙把这事儿摊开了讲,询问朝臣要如何处理。
荷兰人来找康熙告状,虽然告的是太子,但康熙心里还是很高兴。这位万岁爷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嗨皮,因为太子这么拽,让他这个当爹的,与有荣焉。
结果,有讲大义的朝臣认为,朝廷应该出面劝和,天朝上邦,岂能欺凌弱小?
又有人认为,这是大华的国事,他们不该管。毕竟大华和大清是盟国,大华不是大清的藩属国。
一时间,朝堂上争执不下。
康熙看着下面的人争执不休,这眉头就皱了起来,起身散朝。
回到御书房的康熙,就让梁九功把纳兰明珠给请到了御书房。
曾经,纳兰明珠也是康熙手下的权臣、干臣。
但在十多年前,纳兰明珠因为结党被康熙处置了,后来虽然官复原职,但已经不得重用。那时候,索额图还在朝堂,作为纳兰明珠的老对头,有索额图时时给纳兰明珠上眼药,纳兰明珠自然不可能被康熙重用。
如今,索额图跟着太子去了吕宋岛,成了大华的权臣。
纳兰明珠就再度入了康熙的眼。
“奴才叩见万岁爷,给万岁爷请安!”
年纪不小的纳兰明珠见了康熙,真正是激动不已。
这么多年了,这御书房,他已经是很久很久不曾进过。
“起来说话!”
康熙望着苍老了太多的纳兰明珠,不由想起了当初意气风发的纳兰明珠,心里也是唏嘘不已,岁月催人老啊。
“梁九功,赐座!”
康熙打量着纳兰明珠,让梁九功给纳兰明珠搬了椅子过来。
纳兰明珠半坐,老泪淋漓。
“咱们都老了啊!”
康熙看着纳兰明珠,仿佛看到了自己。
纳兰明珠忙道:“万岁正当壮年,是奴才老了,怕是不能侍奉万岁爷多久了!”
“你啊,……算了!”
康熙对纳兰明珠一度是很痛恨的,因为他觉得纳兰明珠辜负了他的信任。
但现在,看着苍老的纳兰明珠,往日的种种,康熙忽然就看开了,谁没个犯错的时候呢?
“对于荷兰人的请求,你是怎么看的?”
康熙跟纳兰明珠寒暄了片刻,便直接点明喊纳兰明珠前来的目的,问策。
“万岁,奴才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纳兰明珠眼里冒出精光,“这段时间,奴才注意到,大华的发展势头很迅猛。虽然大华,乃是太子爷的大华。只是,到底是两国。若是大华坐大,对我大清,必有妨害!”
康熙微微点头。
这一点,他自然也是看得出来的。
同一区域,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两个超级大国?
只是,康熙觉得大华毕竟是太子所立,两国是盟国,但又何尝不是父子之国?他是太子的阿玛,大华很多方面都在依赖大清,比如需要大清输送人口过去。再有,大华的产出,也需要销往大清才能获利。
大清对大华而言,重要性不可或缺。
“你的意思,朕应当出面?”
康熙瞄着纳兰明珠,琢磨着自己出面的可能性。
纳兰明珠点头,道:“为了大清的长远,大华必需被遏制。若不然,将来怕是要兄弟阋墙!”
不亏曾经是康熙身边的权臣,纳兰明珠看问题,一针见血。
康熙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太子和他的兄弟们干起来,之前大阿哥跟太子之间,就闹得很不愉快。
“此事,朕会再想想,你先回去吧!”
康熙挥挥手,打发了纳兰明珠离开。
第四百二十章 因为恐惧,所以忌惮
棉兰老岛,自被发现后,已经有四千余汉人百姓迁徙而来。水师也在岛上构筑了永久的营地,常年有三百人驻扎在这里。
四千多汉人百姓就在驻军营地的周围十里范围内开始建村筑寨,拓荒开垦。
本来,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
但是在太子愤然离京,带着索额图归来,又将昔日的太子党势力带到吕宋后,太子党的不少人就被索额图安排到了棉兰老岛。
吕宋岛,被冯瞾为首的新兴官员团体把持,索额图等太子党成员,想要插手吕宋岛上的人事安排,费力气不说,结果还不一定能达成目的。
是以,索额图就退而求其次,将目标对准了棉兰老岛,准备向慢慢积蓄力量,然后再跟冯瞾等新兴官员势力拼一场。
想法是好的,可现实无疑是相当的打脸。
太子党的这帮人,都是老一套,办事也是用的老一套。看到棉兰老岛的土著人野蛮不开化,这些人就想要抢夺人家的地盘,甚至想要捕捉这些人,像驱使吕宋岛上的那些西洋奴隶一样,驱使这些土著人干活。
结果,土著人虽然野蛮不开化,但人家不傻。
等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同胞被害死了不少,还有些人被变成了奴隶后,土著人就爆发了!
暴怒的土著人开始袭击汉人村落。
当驻军奉命镇压,又因为上司的胡乱指挥,结果撞进了土著人的伏击圈,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营地,向马尼拉发出了求救信。
太子知晓棉兰老岛暴乱,但却不知道暴乱的起因,等他带兵到了棉兰老岛,知晓真相的太子,真正是欲哭无泪。这个时候的他,不恨索额图,也不恨那些不知变通的太子党成员,他最恨的却是康熙。
如果不是康熙下旨让他回京,他不会带了索额图等一帮太子党的人回来马尼拉,也不会带了李侧福晋归来,这之后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
“目前情况如何?”
太子亲率新军,抵达棉兰老岛,知道真相后,只是将在棉兰老岛主事的几人问责,并没有牵连其他,而是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如何解决眼下问题上。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太子的仁慈。
但很不幸,太子的仁慈并没有让牵连其中的太子党一众人心中感念,而是在惶恐中担心太子的秋后算账。
棉兰老岛的既定方针是逐步以富贵安逸拉拢当地土著,是这里的土著部落,慢慢融入大华。
这是墨晴订立的政策,名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数月时间,效果良好,不好的土著人已经接纳了汉人的存在,甚至会以物易物,交换一些瓷器和好看的衣物。
本来,按照墨晴的方针,接下来就是让汉人的饮食文化取代土著人的饮食习惯。
一点点,在无声无息中,让这些土著人习惯汉人的生活方式,学会汉人的生活习惯。
再然后,就是从土著人中,扶植一部分人,让他们成为土著人中的标杆,使土著人明白,只要跟着汉人学,跟着汉人干活,将会住在豪华的大房子里,吃着美味可口的菜肴,穿着漂亮的衣服。
总之一句话,墨晴在以文化入侵的方式,侵占整个棉兰老岛。
这种方式,在墨晴看来,才是正确的文明社会对野蛮社会的入侵。像历史上的西方殖民者那种,用土著人的鲜血来成就他们的富贵,对墨晴这样一个从文明社会穿越过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人性的泯灭。
可惜,鼠目寸光的太子党的某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生生地将土著人推到了汉人的对立面。
太子处罚了这些人,但这些人其实是口服心不服。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汉人也是低等人,只是比棉兰老岛的土著人稍微有那么一点用。
大清的江山,当家做主的该是他们满人,是蒙人!
至于汉人,生来便是注定被他们欺压的。
棉兰老岛上的迁徙而来的百姓,俱是汉人,对这些人来讲,死了也就死了,有什么好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