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觑,年纪轻轻,都这么学识丰富,多才多艺。
这也是潘安接触的这两个朋友出身皆不错的原因,换做和他一样的农家子定是不会这些的。
所以常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不能说是个人资质的原因,有的时候教育资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再加上不管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人情社会,有人脉的当然要比没人脉的混的好些,所以说啊,这活着真是门学问。
潘安刚刚接触乐器,把府学中授课的乐器都接触了一番,发现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没有学习机他也对古琴抱有很大兴趣,所以为了留更多时间给读书,他之后就只学古琴一样。
也是因为这些乐器,他的学习机的才艺模块总算显得多了些,现在点出来一看,还挺有成就感。
书法(精通):2%
水墨画(熟悉):76%
太极拳(熟悉):93%
御术(入门):50%
投壶(入门):79%
古琴(入门):6%
箫(入门):1%
二胡(入门):1%
笙(入门):1%
他目前最好的才艺便是书法了,这也是他经常写字的缘故,练的多熟练度就涨得快,不过他发现书法自从到了精通这一阶段以后便涨得没有以前快了,要写以前五倍的量才有能涨一样的进度条。
这也是潘安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他可以看看其他技能达到精通以后是不是一样就摸索出才艺技能在这方面是不是都是如此了。
现在他也算写的一手好字,要是想像以前一样抄书挣钱的话就可以抄比较高层次一些的,例如四书五经,而不光是启蒙书籍了,抄写四书五经的话价钱也是更上一筹的。
潘安也打算偶尔抄些书,临摹一些画作赚点钱,虽然他的廪讫银够他一年的生活费了,但是接近三年后,他是要去郡城考乡试的,路费和住宿费等更加贵,折腾一趟少说也要四十两,这是相当保守的估计,虽然家中卖草药还算赚钱,但是供两个读书人还是很勉强的,他除了多给自己挣些纸墨钱,也得攒攒乡试赶考费。当然也是在不影响自己读书的情况下抽出一些时间来做,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一旦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且按照计划在进行,潘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要想有出息,就不能犯懒啊,他的心态得绷住。
第48章 合奏
以往潘安锻炼身体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次坚持的时间还挺长,如今已经一个月了,他和王钰,陈贞每天早上都去扎马步,也是因为有人陪伴可以互相监督的原因,他们坚持的效果都还不错。
潘安因为作弊器在身,马步扎的非常不错了,现在已经可以坚持两刻钟了,王钰由于身材问题姿势一直做的不太标准,武师傅就先让他每天绕着演武场跑圈,加上王钰自打来了府学学习刻苦多了,府学饭菜一般,他吃的不多,如今人瘦了不少,虽然仍旧是个胖子。
陈贞体质比潘安还弱,再加上年纪小定性还不够,扎马步最多坚持十分钟,所以偶尔也陪王钰跑圈。
三人逐渐适应了在府学的生活,潘安在这一个月中对府学的师资力量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府学中有教谕一人,同进士出身,姓王名蘅,专授策论,同时兼教吹箫。
训导四人,训导是辅助教谕的助手,皆为举人出身,其他课程都是这四位教授,四位训导分别为赵涵、谢正、吴昌明、韩诺,其中韩诺擅琴,吴昌明擅算,谢正擅诗赋,赵涵擅水利农桑。
另外还有嘱托一人,姓郑名清择,举人出身,负责约聘教员。
潘安之所以会对府学中的教员如此关注,其实还是想能够拜得一师,有师父教导,科举之路会好走一些,许多人成为秀才之后都会考虑这一点,不过狼多肉少,拜师一般都是拜官员或是大儒,像在府学中,大家基本都盯着教谕一人,训导们虽然学识丰富,但是对于下一步目标是举人的秀才们,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久会成为举人,所以几乎没有拜举人为师的,除非是那些觉得自己已经无望考上举人的。
因此潘安和王钰的目标也是教谕王蘅,而陈贞的话据他所言,待他年龄稍长,学识更盛,或是参加过乡试有所获之后,他的县令叔叔就会为他推荐一位名师。这就是传说中的朝中有人好办事,潘安和王钰是羡慕不来的。
其实王钰还想过拜武安县县令为师,毕竟他外公和县令有些交情,只可惜县令公务繁忙,无暇教授弟子,所以就被婉拒了,他的拜师之路也是挺坎坷的。
现在两人都打上了王蘅的主意,不过想拜王蘅为师的多了,几乎囊括整个府学,毕竟就这么一个是进士出身,虽然是同进士,那也是上了金榜的,于是王蘅教谕在府学的人气就不用说了,在他课上学生们是最为活跃的,一下课就被一大群人围着,可以说备受关注。
也是因为如此,这位教谕不胜其烦,除了上课期间其他时候生员们基本都找不到他人,他也曾数次放话没有收徒的意思,但是秀才们都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王蘅教谕的受关注程度没有丝毫缓解。
潘安和王钰也只能是先碰碰运气,王钰箫吹的还不错,虽然不算拔尖,但是好歹引起过王蘅的一点关注,潘安在箫上没什么天份,虽然学习机在手,但是没兴趣也不能太过勉强自己,所以只能另辟蹊径,暂时没什么主意。
今天下午就是乐器课程,不过比较特殊,这一节琴和箫一同上课,也就是王蘅教谕和韩诺训导一起,这两位私交不错,因为一个擅琴一个擅箫,尤其喜欢琴箫合奏,正赶上他们都是今天下午有空,所以就有了今日的琴箫合体课。
潘安也是比较开心的,他在古琴上有些天份,所以现在只上韩诺训导的乐器课,王钰和陈贞则都喜吹箫,两人各买了玉箫竹箫,平时也常常练习,潘安则不然,古琴的价格太高,就是最便宜的也不是他现在能买得起的,所以只能偶尔借府学中的公共的,这还要排队等候,所以他古琴的进度也不快,好歹自身天赋不错,韩诺训导对他优待一点,他接触古琴的时间还比别人长一点。
“安弟,你我合奏练习吧。”潘安略囧,他目前只会一首曲子,那就是古琴最简单的入门曲《仙翁操》,而王钰学箫多年,虽说吹的不是极好,但也已经不错了,他俩都不在一个等级上,合奏他是必然会拖累王钰的。
“王兄,我古琴刚刚入门,只会一首《仙翁操》,估计很难跟上你的节奏,不然你与贞弟合奏吧。”陈贞虽说上的是王蘅的吹箫课程,但是古琴他也是会弹的,而且两者都不错,在王蘅课上屡屡受他夸奖,惹得不少人眼热,王钰羡慕得不行,可惜乐器这个东西还是很看天份的,有时候羡慕不来。
潘安更加觉得陈贞多才多艺,而且还能兼精数门,以后就算不能在官途有所建树,倒是能当个艺术大家。
王钰往陈贞的方向撇了撇,示意潘安去看,潘安看了也是无话可说,陈贞目前十分抢手,被好几人围了起来,都想和他合奏练习,没办法,谁让他吹的好,要是两人合奏表现得好,必然是会引起教谕训导注意的。
王钰自己也不是没人邀请,不过大多水平一般,他觉得既然这样还不如挑个和自己关系好的,合奏还是很看默契的,而且潘安最近表现在古琴上的天份不俗,时间长了相信他们会有不错的表现的。
合奏这种事情大多看的是一种意趣,两人志气相投,合奏一曲,在曲中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绪和情感,很适合友人之间来进行,如果为了在夫子面前表现更好刻意找演奏的好的人合奏未免落了下乘,或许开始是可以给人惊艳的表现,但是终不会长远。
“好了,安弟,你就不要推辞了,我看你在古琴上颇有天份,或许之后就是你嫌弃我跟不上你了呢。”两人相视一笑,就此定下了合作意向。
在这堂课上潘安也有幸欣赏到了王蘅与韩诺的合奏,两人合奏《梅花三弄》,曲音清幽,音节愉快,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冷香沁进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琴音如泣,箫声如诉,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
让潘安享受到了一场听觉盛宴,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古曲的魅力,以前他还觉得白居易的《琵琶行》对于声音的描写太过夸张,今日他听了两位夫子一曲,也有作赋一首的冲动,此情此景,让他触动良久。
下课以后大家也对这次合奏做出了十分高的评价,纷纷心生向往,期盼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到时候与好友相约林间古亭,入目小桥流水,侧身曲径通幽,饮樽对月,琴箫相和,好不自在。
潘安听着他们说的话想象这画面,他和王钰兄弟一高一瘦,一矮一胖,一个穿金戴银,一个灰衣粗布,找一深山石亭,在月色下他啃着猪蹄,我吃着馒头,然后王钰放下猪蹄,满手油腻地对着他挥手,“安弟,我们来合奏一曲。”
哎呀,这画面太美,他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