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数学很重要,科举考试也有专门的考题。只不过题目比较简单,而且成绩也不被重视。但是既然被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内容里,就不能说这是无用之物。若真是那样,怎么其他的东西不考,偏偏考这个?
实际上如果没有相当程度的数学知识,做官的时候是很吃亏的!特别是做主官,各种和钱粮、人事有关的数目能被底下人糊弄到死。
为什么好多官员上任要带师爷?就是因为自己不精数学,只能请外援,不然就要被底下的小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架空。数学好的师爷因此水涨船高,钱少了还请不到呢!
然而别人有终究不如自己有,凡是志向远大的读书人肯定是要攻读数学方面的知识的——特别是世家出身的士子,他们有来自长辈的教导,更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四书五经对于男子就好比女红、《女则》之于女子,但是女子想要管理好一个家,必然要学会管家。男子也一样,四书五经是务虚,数学是务实。考试的时候务虚,真等到做官的时候就要务实了!
林峥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学子,但是他可是有超级学霸‘随身老爷爷’在!而且人家大小也算是个世家子,这种事再清楚不过了,所以数学基础林峥并不缺。
而连翘给林峥点了一个天赋,那就是他对数学、经济事务等格外有天赋。之前通过他给他的岳父大人生意提建议就显露出来,只不过那只是一个伏笔,直到这一次巧遇微服的嘉靖皇帝才彻底展现出来。
林峥做的就是替自家岳父大人查看一下京城这边分店的账目,因为他怀疑京城这边的掌柜手脚不干净。只不过他正忙着给女儿罗萍萍准备婚事,分.身乏术,这才请准女婿帮忙。
林峥家里已经和罗萍萍家里说定了,不管这一次科举是成是败,完事之后两人都要成婚。
而林峥也正是因为之前在数学、账目、生意上的天赋表现出众异常,准岳父才有这样的放心。
不负所托的,林峥抓住了手脚不干净的掌柜的和账房等人。只不过这些人并不认账,而是要抵赖,甚至想办法买通了人,毁掉了账本等证据。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带着钱全身而退。
但是没有想到林峥要放大招了。
利用残余的账本,林峥运用数学知识,当着整条大街的人恢复了账本,并且演示了一遍他的逆天心算。
嘉靖皇帝的被围观人群堵在路上了,便对身边太监道:“你去,打听打听到底是何事!”
等到太监将事情原原本本传回来,皇帝这才有了兴趣:“哦,果真是民间也有能人。若是朕的户部尚书有这个本事,也不至于给朕修一座道观都不能——可惜了,只不过是个商人,若是今科士子,少说也是个干吏。”
小太监何等乖觉,立刻道:“要不怎么说皇爷金口玉言呢!真真说中了!那里头那个公子正是今科士子——原是这家商铺东家的女婿,替岳父来看账的罢了。听周围的百姓说,还是个解元呢!”
皇帝立刻来了兴趣,要是平常他哪里会对一个小小的解元感兴趣,也就是今天正好赶上了!再加上刚才说起的那些整理账目方法,以及心算实在是太离奇了一些,所以这才有了新的吩咐。
假扮成宗室子弟叫人过来——若是没有一个身份,不要说人家是个解元了,就是一个普通人也可能会扭头就走,又不是人人都爱和陌生人唠嗑的。
也正是这一番交谈,连翘展示了林峥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包括心算。
说实话,这些知识相对这个时代来说算不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确实也算是黑科技了。不过,一则连翘并不觉得这种基础知识敝帚自珍有意思。二则就算她是敝帚自珍的人,这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都是理论性的基础知识,而不是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应用知识。那些应用知识做出一个小发明或许就足够她发大财了,可是这些理论这些基础知识...是想要让她靠心算发大财吗?
数学什么的,最多就是让她成为一个好的账房,再不然写一本数学专著,可能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不过连翘觉得,自己这么写小说,一直写下去,也能留下名字。
林峥这个时候才显示出了超越自己身边‘随身老爷爷’的能力,以及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而对于读者来说,内心只剩下卧槽卧槽了。
数学一直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后世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对于科举士子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考的不难,而且也不太看这个成绩,但是数学难不难一直是有公认的。再加上这个世界古代的教育普及做放非常好,所以这种难是一种普通读者都会有的概念。
而数学有没有用...除了还在读死书的读书人,参加工作了的、科举成功后当官了的,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有数,那是真的有用!
特别是最近在传闻朝廷有意提高数学在科举中的地位,因为数学不好很难做好各种管理。这个话题就更火热了!若是真的成了,恐怕就连读死书的都要晓得数学重要了。
而林峥展现出来的计算方法简直让人有一种‘神乎其技’的感觉——用现代人的数学知识欺负古代人,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书里面的皇帝欣赏起了这个读书人,倒不是说道君皇帝嘉靖有多惜才,只不过是觉得要是有这么一个人替自己管账,那也不错。
而书外面呢,那可热闹了。一方面大家对于主人公林峥装的这个逼是服气的,毕竟人家有真东西拿出来。另一方面大家又再一次关注起了‘乔琏’其人——这家伙到底是谁!精通各种学习方法,看起来是个学神也就算了,现在就连数学大魔王也玩的这么溜的吗?
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情况下小说人物的智商峰值不可能超过作者的智商。当然,好的写作手法可以起到遮掩的效果,但是一般情况下是这样没错。
而林峥这个人物有本而来,作者乔琏写出的这些东西都是经得起现实试验的。也就是说,林峥会的,乔琏必然会。而林峥不会的,说不定乔琏还是会!
“这是哪门子的世家子弟?一定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不然怎能事事如此精通——咱们都是写小说本子的人了,有些是作者不知道,只不过写出来像那么回事儿而已,这种骗得过一般读者,骗不过我们。《宦海》则不同,这个乔琏是真知道!”作者聚会上就有作者这样提到。
旁边的朋友却迟疑道:“看起来像是,但是这等子弟写小说本子...这不大可能吧?”
不是没有贵家子弟出来玩票一把,就好比社会上戏曲流行,有大量的票友,而这些票友里从来不缺乏贵族子弟。只不过以《海上归来记》和《宦海》的工作量,这可一点儿也不像玩票,而且一个这样优秀的贵家子弟如此‘不务正业’,他真的没有被家里打断腿吗?
朋友的说法也有道理,但是这个作者依旧振振有词:“若不是大家族的子弟,那你说说,哪里能冒出一个这样的人来!”
一时之间,本来已经冷却下来的,关于乔琏真实身份大讨论,又一时之间甚嚣尘上。
第96章
“裕德先生,你这小说恐怕得再改改...这个式样的如今已经不流行了。”编辑非常尴尬地拿起一叠稿子。
他们这些做编辑的平常拒稿也有很多了,按理说不应该这样生疏。但是眼前这位笔名为裕德居士的作者十分老资历了,当初他做编辑的时候对方已经出过两本长篇小说,是前任编辑留给他的人脉。
两个人虽然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但这些年来反倒有些像后辈和前辈。久而久之的,当编辑的便再也硬气不起来的——再者说了,人家资历深,曾经在嘉定这个地方也算是红过,不好说什么的。
裕德居士是个年约四十几岁的男子,留着小胡子,戴着一副玻璃眼镜儿,穿一身长袍,是个文人打扮。这时候却吹胡子瞪眼起来:“改?!你小子让我改小说?当初我写小说本子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是你知道小说,还是我知道!?”
这种场合真的是让人无从下手。
一般来说对于小说的理解,作者是要高于编辑的。但是,对于市场的把握,编辑一般要比作者强,特别是那种有些‘落伍’的作者。
很多作者就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写一类小说红了,然后就一直死死的抓住这类小说,根本不做改变。要是行情一直如此,那倒也未尝不可,但哪有那么好事儿!现在正是行业大发展的时候,百花齐放才是春。
至于一直啃老本,那就只能逐渐沦为昨日黄花了。
其中有一些作者能够痛定思痛做出改变,有一些人却不能够。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过去成功的岁月就是人生的高光岁月,美好时代,有了这样的记忆便轻易不会改变那时候的模式。
美好的记忆让他们对此十分顽固。
或许对他们而言,错的不是自己,而是这个世界——曾经的成功证明了这是正确的,所以说,啧,这届读者不行啊!
编辑只能解释这些年业界的风向标,其实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只要没有自己堵住自己的耳朵,平常都能知道。但编辑还是要不厌其烦,不然他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