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方面她连一个规章制度都还拿不出来呢!
连翘不擅长这个,对这个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下力气学这个的想法。
这样一来,把家里搞那么复杂做什么?所以园林虽好,却不宜太大,这是两个人早就商量好的。
现在朋友带许文华来看的园子很不错,大小合适,以及更重要的,正如这个朋友所说,原主人很有雅趣,这座院子的品味相当高雅。今后就算是要修改,也是很小的改动。
许文华很满意这次‘看房’,如果是平常,对一件东西非常满意,这个时候许文华就应该掏钱了。不过这次他即时刹车——还得带着连翘看一回才能做决定。
购买婚后居住的房产,此时的风俗当然是不需要女方参谋的。但是许文华并不是受规矩束缚的,说的更近一些,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什么规矩风俗,纯粹是觉得应该这样做,毕竟将来这园子也不是他一个人住。
连翘如今正在休息中,虽然也做做新小说的设定,但闲的很。听说许文华看中了一处房产,邀她去看看,一下就来了精神!
这大概就是潜藏在华夏人骨子里的一种向往,向往拥有土地、房子这些不动产...在先民开拓地的远古刻进了基因里,以至于后世越来越渴望。
她一起去看了看园子——她相信此前许文华应该已经筛选过不少园子了,因为这园子就和他们讨论想象过的一样,这当然不会是因为运气好什么的。
这座园子并不很大,总体来看就是个大三进的格局,但花园却不算很小。仔细看就知道了除了比较常见的夹在第二排正房和后一排房子之间的花园,在房子的左边一大块也是花园!这边的花园几乎有右边三进房子一样大了!
问过才知道,这旁边原本是争不多的一户人家,只不过后来家业萧条,就将房子分为两部分卖了,一部分是拆了的砖瓦木料,另一部分就是地了。
古代的房子其实主要就是物料钱,一般情况下人工占不了多少成本。至于说地价,这就要看是哪里了。如果只是普通的城市,哪怕是江南地方,其实地也不值钱!这倒不是说土地不是好资产,土地自然是好资产,但前提是面积要够大!
买田买地的时候,动辄几百亩,这才显得地值钱了!可是城里建房子的地?穷人房子小,占的地也小,那么几分地方能要多少钱?有钱人家的房子占地倒是相对大了,但是建个房子能圈那么大地方,房子该花多少钱?相比起来地价依旧是九牛一毛。
当初那家卖房子的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房子不好脱手,所以先把房子所用物料拆了,卖给别人修房子使。后来这家原主任想要扩建花园,于是顺势买下了隔壁的地,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大的花园。
院子里活水沟渠、池塘假山都有,各处安排地极为妥当,只需要按照连翘和许文华的审美在细节上做一些修改就足够了。
连翘还特别喜欢花园靠墙处的三间小屋,这屋子极为精致,看起来倒像是原本女主人或者主人家女儿所用——房子并不用围墙圈起来,而是用蔷薇花等装饰篱笆,最后圈出了一个掩映在花丛中的小小院落。
“到时候可以做书房...”连翘小声说。
许文华想起了另一边有一小片竹林,也点头:“到时候让人在竹林那边修个小些的竹楼,到时候可以做我的书房,正好与你这边对应。”
他们说的书房就真的是书房,如果是方便工作所分出来的书房,那还是在主宅中比较合适。只不过他们有的时候也想要远离工作,甚至远离家庭生活...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些事不可能的,所以在自家园子里准备一个僻静所在专为自己使用就很有必要了。
连翘也觉得好,这件事就定下来了——连翘当然没有非要为这个园子付钱。在现代的话,小夫妻两个共同花钱买房是很普通的。而在古代么,除非是男子穷的不像话了,不然没有让女子出钱的,更何况是未过门的女子。这不是连翘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社会默认的规矩!
许文华买下这园子之后就以无与伦比的热情投入到了房子的改建中,除了起竹楼,修补旧屋,更换一些他和连翘不喜欢的东西,等等事情之外,还有诸如种一些连翘喜欢的花,绑个秋千什么的小事儿。
而且与此同时,许文华雇佣了好几个人,那就是听园子原主人推荐,原来打理花园的花匠。这些人本就不是这家的仆人,自然不会被原主人带走。再加上园子里的花木一向由这几个人照料,早就熟悉了性情,贸然换掉反而不好,所以在确定这几人都是老实本分之辈后,许文华继续委托他们照料花园。
而就在许文华因为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忙碌时,连翘反而清闲很多。
她不清闲也不行啊!此时男女成婚都是这样的,男方那边要准备房子、准备婚宴,准备大量的东西!死许文华这种分家出来单过的,事情就更多了!但女方就不一样了,只有一件,备嫁妆!
但问题是,嫁妆是父母准备的,关女孩子什么事儿呢?女孩子最多是做点儿针线而已。当然了,女孩子要是比较有主见,父母也可能和她商量一下嫁妆的内容。
连翘倒是算很有主见的,可是这里有几个小小问题,第一,连翘并不耐烦这些琐碎,所以没有主动参与的意思。第二,他们其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定亲,所以根本不可能这个时候就开始要为那些做准备(两人的小定和下聘都已经说好在腊月的时候做了)。
总之,GG
而无事可做的连翘自然而然比许文华勤勉地多,干脆就宅在家里搞搞新小说。关于她这个新小说,这次她可是有很大的野心的!这一点从名字就看出来了。
《大城》,这是这部小说的名字。
连翘作为一名取名无能患者,小说名字往往是最后关头才出来。这一回不一样,从有这部小说的计划的时候名字就定下了!
至于这部小说说的是什么...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在东边画了个圈【咳咳、咳,不是深圳!但也差不多了。
连翘要述说的故事有一个大背景,大意就是国家经历几十年的战乱,再次从战争走向和平。主人公正是这一年出生的,而在他长大的这段岁月,虽然没有经历过刀兵,但立国之初对于一个农户之子能有什么好日子?所以说这个主角是穷过来的。
而等到主人公长大十几岁,国家的经济已经初步恢复。也就是这个时候,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国家发现了国际贸易的好处,不只是可以得来金银、奢侈品,也可以大宗购粮,所以大力提倡海贸。
而作为海贸拳头产品的纺织品,丝绸、棉布这些在对外贸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此时对外港口早就难以供应这样大额的纺织品出口了!也就是这个时候,福州港的官员提出,要在福州港附近选址,建立一座地理位置最为合适的小镇。
这里别的什么都不做,只专做供应福州港的纺织品!
之所以福州会有这样的选择,那自然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几个著名港口,福州纺织业很弱(文中的设定),他们本身有这方面的需求。总的来说,这就像是筹划了一个纺织园区。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由此会诞生出一个怎样的城市,又会诞生一批怎样的传奇!
第631章
连翘很早就想写一个很有奋斗激情的故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做好准备。而就在《二头刻》快要完稿的时候,忽然觉得:就是现在了,她很想将这个故事落在纸上。
《二头刻》当然也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但这是一个人的奋斗,本质上是王道热血类型的作品。而正处在创作过程中的《大城》则不同,这里是有一个时代作为背景的!其实相比较《大城》这个书名,连翘原定的书名是《黄金时代》,只不过这个书名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太‘怪模怪样’了,所以......
这类作品很像是某一段时期电视里面爱播的大型连续剧,当然不是家族几代人情爱纠葛的那种,而是更加恢弘大气,讲述创业故事、商战故事的那种——印象中大多是港剧。大概香港自身的崛起以及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让港人有了这方面的自信,所以才能理所当然地拍出这种类型的片子吧。
连翘接下来想要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甚至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是的,一个年轻人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代致富神话,这个故事的视角完完全全是放在这个主角身上的,人们看他筚路褴褛,看他功成名就,看他荡气回肠...但更是看那个时代,看特殊时间背景下,特殊的地点,汇聚一批特殊的人,然后风云激荡。
这个宏大而特殊的故事彻底点燃了连翘的创作激情!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闭关,这段时间内她几乎不出门,就算是有人邀请,只要是能够推掉的她都会推掉。
对此,有很多人议论纷纷。
丁一新今年决定在苏州过年,所以留了下来,见到连翘这种程度的闭关,当即就拍掌道:“连小姐这样做派也是少见了,看来明年会有一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