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女文豪 金推完结+番外 (三春景)


  想想才子佳人小说为什么走红,而且是死忠粉最多的小说类型。无外乎男女都会不由自主地以身带入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然后遐想一番。虽然他们可能不是才子,也不是佳人。
  现在《宦海》一出,这些读书人可不是要集体高.潮!
  特别是连翘非常巧妙地设定了男主角,林峥是什么出身——普通农家子弟!大富大贵之家出身对于读书人中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遥远了,根本没有代入感!穷到死的那种固然更有人物冲突,可那种困窘一样脱离了大众的感受。
  供的起读书,又供的不容易,这种家庭是大多数读书人家的真实写照。
  另外就是林峥的天分,连翘设定的就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资质。或许在乡野人家算是不错的,可是在整个读书人群体中就是这么一个位置!
  或许写成天资奇高,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这样行文会比较简洁,至少‘老爷爷’这个外挂就不用了,因为林峥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资杀出一条血路。但是连翘宁愿做出一点牺牲也要强调他资质中等,原因就在于这才有代入感呐!
  这是最广大的读书人群体,代入林峥的身份才会更加顺畅。大有一种林峥做得到,他们也做得到的感觉...呵呵,你们有随身老爷爷吗?你们有作者给开各种机遇外挂吗?
  不过不要紧,对于连翘来说,只要给读者这种感觉就可以了,这会帮助她的书卖的很好。
  受限于平台的关系,《宦海》最开始的影响力依旧受限于嘉定。普通读者十分喜欢也就算了,关键是读书人集体迷上了这部小说。《朝日报》这种本地有代表性的日报,读书人家庭一般都是有订阅的,所以整个读书人群体,包括上层读书人也都无一例外看到了《宦海》的连载。
  这里所谓的上层读书人,指的是有举人功名的,或者家中本来就比较有钱的。这种读书人生活优裕,远高于一般的读书人。
  像连翘之前收集素材的时候拜访过的杨举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因为他很注意经营自己的名声,所以对于这些报纸什么的格外关注。《宦海》这部小说也是他最先发现的——他以前虽然也看一些消遣小说,可是他自矜身份,又有读书人的审美,喜欢的都是那些文采斐然,读来满口生香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放在后世就属于主流文学中的非主流,作者有这个能力的不多,读者那边也不见得有多买账。
  也就是说,很少见。
  《宦海》其实是最主流的主流小说,本来不应该引起杨举人的注意的。只不过《朝日报》他每天都看,看完新闻再看小说多正常,只要不是难看到无法忍受,总是会看完的。
  《宦海》这本小说一开始吸引他的是作者。《海山归来记》这小说杨举人看过,也觉得很有趣味,格外吸引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部小说列为自己要向朋友‘安利’的小说,这就像是后世读者看网络小说,很多小说也觉得很有趣,可是安利给别人的总是一些更‘深刻’的作品。
  对于杨举人来说,《海上归来记》始终就是一部非常通俗的消遣读物,最多就是比别的小说更有趣一点。
  就是这个有趣,让他对‘乔琏’这个名字多多少少有了一点印象。让他因此专门去书铺找这个作者的小说买,恐怕做不到。可要只是顺便在已经订的报纸上看看他新连载的小说,这还是稍稍提起了他的兴趣。
  ——虽然都是消遣读物,可至少比别人有趣一些。
  然而看下来就不得了了,这小说写的是科举,是他们的人生!
  虽然这是他的错觉,哪个读书人能有一个随身老爷爷。不过错觉也没什么问题,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在给读者带来这种类型的错觉。重要的是当杨举人接受了设定之后就大感兴趣,完全投入到了男主角‘林峥’的人生当中。
  连翘上辈子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凑字数,还是因为大家就是爱看家长里短,所有的作者对于写那些鸡零狗碎的小事不陌生。而《宦海》的前面部分,很多就是这种内容堆积而成。
  后世觉得挺普通的,这时候看却觉得这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就是从来没人写出来过。
  杨举人少年读书的时候家境也就比林峥好一些,所以对于小说里描述的种种情况深有感触,每天看完连载之后总有一番感慨。
  之前他从来不和朋友们谈论小说这种消遣读物,这就像是严肃文学圈的大佬轻易不会提起青春文学圈的小后辈——不管是因为受限于时代,还是因为个人审美原因,他们总觉得跌份儿。
  这一次《宦海》他非常喜欢,然而还是因为这种心态转变不过来,始终没有和别人说过。
  可是这种心情憋着是很难受的,迷小说的读者肯定都知道,真遇到了一部喜欢的不得了的小说,读完后会有很多不吐不快的话。这个时候就得有一个无话不说,并且可以谈论小说的朋友。
  遗憾的是这种朋友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也就有了‘安利’活动的繁荣——安利不只是无私地分享,以及对小说深深的喜爱,更是因为抓不到一个可以和自己狂热谈论剧情的朋友,那么干脆培养一个吧!
  保持着这种心情的杨举人没有矜持多久,终于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提起了《宦海》这部小说。当然,他先用了一个另外的话题引出这件事。
  “话说世兄可有看近日发行的《朝日报》,唉!这些商人最是奸猾冷酷。让女子们出来做事也就罢了,如今还大力使用小儿做事,真惨呐!”
  这说的其实是童工的事情,经济发展到一个程度之后必然会经历一个资本血腥积累的过程。历史上西欧国家的积累对外靠殖民,对内则是压榨工人。
  用更便宜更好管理的女工取代一部分男工的工作,以及用比女工更便宜更听话的童工都司空见惯——资本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资本主义萌芽的华夏古代,这种手法以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方式呈现出来。之前《朝日报》报道了一些小作坊使用童工,童工小小年纪就因为超出承受能力的工作死掉、残疾、受伤。
  虽然就和改变不了女人渐渐出来工作一样,这些文人也改变不了当下作坊老板们使用童工。但是放放嘴炮,抒发一番忧国忧民,这还是可以的。既可以显示一番自身的美好品德,也可以和朋友一起找找道德上的优越感。
  当然,也有的人确实是发自内心有一种忧心。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杨举人是上层读书人,他的朋友当然也是。听了杨举人的话,立刻心有戚戚地附和、评论几句,大有天下奸佞当道,他们这等读书人不得重视的愤懑。
  这就是一个引子而已,杨举人又不是打算真的说这个。于是略说了几句就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我们说这些也是无用,不然人家怎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书生呢。现在白白提起这个,也不过是让世兄烦忧而已。”
  说着故作不在乎地道:“对了,《朝日报》上近日还连载了一篇名为《宦海》的小文,不知世兄有没有看过。虽说的消遣读物,却多少有些意思,写的竟是咱们这些读书人的故事。”
  杨举人本意是起个引子试探,这是连载在《朝日报》上的小说,知道是肯定知道。但有没有详细去看,看了之后喜欢不喜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却没有想到那个朋友立刻两眼放光:“哎呀!原来杨兄你也在读这个!”
  语气情真意切,等到话说出来才觉得自己的反应是不是太热切了?立刻收住了脸色,像平常一样道:“《朝日报》每日都是要读的,多少看了几眼,确实有些趣味——话说这些小说本子本就是小道,能够风行一时原就是凭这些趣味。”
  神态和语气都是满不在乎的,然而联想到最开始的反应就知道了,这位老爷不过是装模作样呢!


第40章
  小说受到读者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情,无数的作者都做到了这一点。然而小说能受到士林的侧目,这就是天底下的头一份儿了!
  都知道士林是些什么人——读书科举考功名,不然也是醉心文学的士绅。当然这里的醉心的文学并不包括小说本子,任何新兴的文学形式都会遭到守旧者的打击和排斥,对于他们而言,小说本子就和逗趣的笑话差不多。
  这些人未必就真的从来不看小说,只不过他们会竭尽所能地贬低小说。平常就认为这是小道,哪怕真有喜欢的小说也不会往外说,因为怕说这个丢面子!
  非要说的话,报业和小说业崛起的这几十年就是文化界剧烈变化的几十年。越来越活跃的市民经济为基础,再加上印刷、造纸、交通运输的发展,为文学的平民化准备了诞生的温床。
  旧的文学依旧在舞台上光辉璀璨,但是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沦为昨日黄花。不是说没有人喜欢以前那些更加‘高雅’的文学了,只不过就像文艺片一直有人爱一样,商业片却是市场的主流。
  如此而已。
  这些士林人士就是守旧者中最死硬的一群人,更麻烦的是他们掌握的主流文坛的发言权——至少是表面上的主流文坛。从连翘的角度来说,只不过是几个士绅自娱自乐的‘文坛’算个鬼的主流文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