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一张花笺了,而是一种生活,从这就看得出花笺的主人是如何过生活的。
花笺上说的事情其实就是交代小虎递的口信,本用不上特意写一张花笺的。而许文华猜的到,说不定就是看到花笺好看又没处用,这就用上了——听起来很小孩子气,但连翘常这样,许文华已经习惯了。
许文华有专门的匣子装连翘的文字,信笺、请帖、批注过的文章...今年夏日还请她帮忙题过一把扇子,全都收的好好的。这时候花笺看过,自然也是放进去。
看过花笺之后许文华这才让人将一顿晚早饭端上来,一面看早上的报纸一面吃。
这个时候小桂儿总算觑着空,端着一盘早点从厨房里出来。看到她的时候许文华本来的好心情全都没了...本来他都忘记自己带了这样一个麻烦来,这在眼前晃荡,一下就想了起来。
但是又不好说什么——许文华的脾气不好是真的,偏偏他不是个坏人。这时候因为自己的喜恶去蹉磨一个丫头?他做不出来。
许文华想了想,对小桂儿道:“你既然来了我这里,就按照我这里的规矩办事罢。我这家中上下都是男子,就一两个嫂子帮厨、洗衣、缝补而已。你跟着男子也不方便,就给那几个嫂子打下手!”
都是在屋子里的活儿,许文华是尽可能地不想遇上这个许母给他安排的‘丫头’。
小桂儿心不甘情不愿,但做了多年的下人,眼色还是有的,立刻乖觉地答应了下来,然后退回到了厨房。
刚才她可是见到了,外头不知道哪家送来了带花香味的信,上下都紧凑的不得了,立刻就送给了少爷——显然是重要人物的!仿佛还说什么花儿的事儿。这些小桂儿没听清,也不懂。
乡村有天生天长的花儿,也有的人家会特意养花。许家作为一个小地主,家里也是常见花的,有种在院子里装点的,也有插在瓶子里摆设的。但是谁都没有将这个当成是一个正经事,却不知道在苏州城里好多有闲心的小姐少爷拿这个做消遣呢!
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提高情趣...这是许文华、连翘这些人的喜好之一,但对于小桂儿来说无异于天书。
倒不是说一定要懂这些,世界上那么多的东西,每个人懂的都不一样,小桂儿懂的很多东西许文华、连翘他们未必懂得。但只有懂得相同东西的人才能说到一起去...小桂儿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是撇了撇嘴,抓住厨房里正偷吃的一个小子:“刚才那个是谁家送来的,我见少爷似乎很看重?”
偷吃的小子才十一岁,但已经很机灵了。眼珠一转,笑嘻嘻道:“桂姐姐何必打听这件事,横竖和你又没有关系!”
小桂儿一口气上不来,翻了个白眼,拿手指头戳他:“我这是初来乍到想要多知道一些少爷家里的事情,这才好侍奉少爷...你这小子还不快快说来!”
小子不为所动,直到小桂儿往他手上放了几个铜板:“给给给,给你买糖的,这下能说了罢?”
要说小桂儿也不是真的什么厉害的地方都没有,她能混到许母身边得力人的位置,在于她总是能迅速摸准一个人。她才来许文华在苏州的屋子,一个晚上过去了,竟像是在这里呆了很久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了了解。
譬如这个小子就是贪吃!
只可惜她这个本事在许文华身上不管用——她有时候也觉得奇怪,她见过的其他的男子,家中的老爷、大少爷、姑爷,还有家里帮忙做事的长工、男仆人,全都可以摸到脾胃。只有许文华,行事是小桂儿从来不懂的。
那贪吃小子果然立刻变得好说话起来,收起铜板小声道:“自然是看重的,那可是乔琏先生...乔琏先生知道不知道?如今满苏州,满江南最红的红人,和咱们家少爷一样红!而且家住的离咱们家也近,平常咱们两家交往很多。”
虽然家里的小少爷是写小说出名的,但是老家许宅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一点。乡下地方不好订报纸是一件,更重要的是许父许母两个老人家对此并不感兴趣,许母更是不识字,自然不会有读小说的事情。
只有许家大哥许武英,偶尔去镇上去苏州城里,会捎带买几本当红的小说,回去消遣看一回。
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城里和乡村差距这样大!乡村固然不如城市有高楼大厦、有各种服务...但基本上不会出现城里一个普通的事情能让乡村人看不懂。一般来说乡下的流行会比城里晚两三年,仅此而已。
古代就不同了,城里和乡下的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
苏州城里的百姓有数不尽的消遣,乡下的百姓,哪怕是许家这样的富户,也没什么事可做。还有小说这件事,读小说是如今已经席卷天下的消遣了,提起‘西湖客’许文华的名字,无论是在哪个大小城市,那都是有人知道的。但回到乡下,问遍整个村子,恐怕也没有人知道。
这种环境中,小桂儿最多知道许文华是做什么的,但具体的这上头的事情,她真是一概不知。至于贪吃小子说的‘乔琏先生’,她哪里知道!听了一回还当是与自家少爷相交的男子呢,也没有多打听。
直到又过了两三日,家中宾客满座。小桂儿在厨房里偷看外头,看进来的人有男有女,不由得咋舌:“这都是未婚的女子罢?怎得与男子这样亲近?还来咱们家中做客?”
厨房里掌勺的路嫂并不是许文华的家奴,而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娘。她这种厨艺不是一般奴仆可有的,正常境况下也只能雇佣一位。同时她也是苏州本地人——这个时代的苏州有一些像某个时期的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全国当之无愧的中心,对外地人总是有些看不上的。
路嫂自诩是极有见识的苏州人,自然看不得小桂儿这副没见识的做派。当即嘲笑道:“那不过是你们乡下的做派!如今城里地方,女子都出来做事了,哪还有那许多老掉牙的讲究——你看看那位乔琏先生,她也是女子呢!可是人家靠自己,全苏州都服气她!我们做女人的,要学就学她这个榜样!”
第264章
许文华家的二楼客厅这个时候正是热闹,朋友们都来的差不多——许文华自己说的,搞到了几部前朝的刻本小说,相当精美,所以今日开个‘赏书会’。
小说虽然是从四十多年前才开始大兴,但在很久以前就有小说这样东西了。在前朝的时候,雕版印刷已经非常精致了,当时在这上头不吝工本,雕版印刷的小说比如今还强呢。如今技术上是有进步的,但为了能压低价格,成本就只能一减再减。
这样一来,前朝的雕版小说就成了质量的象征,能做到雕版印刷的估计也是当时不错的小说,放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古典名著’了。这就相当于后世搞到了珍本的小说,爱好者们开个爬梯赏鉴把玩一番是很正常的事情。
许文华正和宋文静说话,心思却全不在这上头,分出注意力在别处。
连翘此时和周莹以及另外两个女性作者坐在一起,低头让她们看自己头上的一支步摇。
“好新颖的样式!城里的银楼竟是没见过的,莫不是你请了匠人自己做的?”周莹仔细看了看步摇,发现工艺其实很普通,就是样式新巧好看。
连翘摸了摸头上的步摇,笑着道:“是,也不是。我自己画了图,然后让工匠打了配件,最后再由我自己做的。你仔细看看,我的步摇和簪钗大都是用铜丝和鱼胶粘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工匠那样一气呵成。”
连翘穿越之前并不算是‘簪娘’,但作为一个宅女,整日刷视频多了,手工视屏也看了不少。做簪子算是年轻女孩中比较流行的,她自然也见得多。作为一个从小手比较巧的,她还特意尝试了一番。
没有像入坑簪娘买进了成千上万的材料,连翘基本上浅尝辄止。买了一个两三百的基本款材料包,偶尔空闲了做几个,好看又好玩。直到连翘穿越之前,她那些材料还没有用完呢!
要比较的话,古人做首饰,材料肯定是比后世簪娘强得多的。古代的首饰是奢侈品,后世的首饰,如果是簪娘做的那种,基本上就是饰品,很少有非常贵的。另外工艺也不能比,人家都是真正的匠人才能做,后世就算是再巧手的簪娘也比不上专业的啊!
但是,有一样后世簪娘比古代首饰匠人们强,那就是‘创新’!
古代的首饰也有各种样式的,一眼望过去花团锦簇,但哪有后世各种各样大胆的配色、新奇的设计?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之一!
连翘看过不少簪娘的视屏,自己也做过,所以画几个新奇好看的首饰设计是很容易的。其实如果她将设计图交给匠人,自己只等着验收成品,或许会更好,人家的手艺不是她这个外行人能比的。但是做首饰什么的其实是一个挺杀时间的爱好,反正无聊,当作是消遣罢了。
正好前些日子收到了‘沈金玉’送来的各样海产宝石,珍珠、玳瑁、珊瑚什么的,东西确实很美貌,一时手痒就让匠人加工成了配件,做出了如今的首饰。
有个女作者当即惊喜道:“你还会画首饰样子...有没有没用的,分我几张,我也去定做。不然走出门去首饰和别人都差不多的,实在是没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