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续作中还有满清第一才女这样的人当作者呢,一看内容还是稀烂。抛开古文行文不看,只看故事梗概,和后世的红楼梦脑残同人如出一辙!
所以只是第一回宋文静就点头了,无他,连翘的小说文笔在业内平均水准以上,甚至属于不错那一批里面。另外就是描写到位,要热闹就能写出热闹,要家常也能写出家常,各个角色粉墨登场也各有特色,不会让读者出戏,反而很顺畅地就看完了第一回。
这样就够了!以为这样很容易吗?换成一个从没写小说的来写,能平铺直叙到死!没有一点可看!
读者的要求也不高,其实他们就是图个消遣而已。能轻轻松松消遣一回,他们就会觉得钱没有白花。至于那些名家名作,那属于意料之外的惊喜,用钱来衡量就是‘赚了’。
简而言之《海上归来记》一眼被宋文静认可不在于它有多优秀,而是‘同行衬托的好’。地方报馆的水平本就差着苏州城里一截,助理们往往送来的都是新人作品,像《海上归来记》这种成熟的作品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然而宋文静不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越看这本书就越是被迷住,拿茶杯的一只手被放下了,等到茶冷了,竟是一口也没有再动。
直到要吃中饭的时候助理小声道:“宋编辑,要吃午饭了,让带点儿什么吗?”
三吴报馆坐落在苏州城郊——也是为了节省办报馆的成本,而且实际上苏州很多报馆都集中在这一处。
这么多报馆集中在一起吃饭就是一个问题,毕竟工作这么繁忙,总不能中午还回家一趟吧!
精明的苏州商人没有放过这个商机,于是这一片周围开始办起馆子来。有钱的就去饭庄酒楼,手头紧一些的也有各种各样的小食摊,物美价廉颇能饱肚。
他们这些报馆做事的,要是空闲一点就会在外面吃完了再慢悠悠地回来。要是忙碌起来,让助理从外面捎带,然后一面吃饭一面做事也很常见。
“嗯嗯——嗯?要吃饭了?”宋文静不解地摸了摸肚子,又看看挂在屋子最前面的大挂钟。惊奇地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他看一本书看到了中午!
这可不多见,这种下面县城精选出来的小说他们也是按照平常审稿的习惯来的,看个三章也就到头了。要是全部看完,遇到个大部头……那别的事情也就不用做了!然而这本书厉害,翻了一页就想翻下一页,迫切地想要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如何发展。
宋文静笑着摇摇头:“人家都说手不释卷,果然如此——不好的小说本子看上半刻钟也觉得难熬,好的小说本子看上一整日恐怕都不知道时间过去啦!”
第18章
这个时代的人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娱乐活动,电子游戏、电视,甚至电影都没看见影子——倒是听说有‘拉画片’的把戏看,就类似于连翘上辈子中国近代曾经流行的‘走马灯’电影。
不过原始电影的原理是走马灯的连续和摄影结合,在这个连照相机都还没有的时代也就不用说电影了,那还遥遥无期呢。
除了看戏、吹牛这些,读小说算是少见实惠又真正有意思的娱乐。哪怕是再过几百年,有了电视、电子游戏这样越来越丰富的娱乐活动,读小说一样是一门非常常见的娱乐活动,堪称经久不衰。
实际上,到了连翘生活的时代,有数的几个小说网站依旧活的很滋润,这就能说明问题了。
小说,这门古老的娱乐活动生命力极强,在未来也有自己的忠实拥趸。而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现在,一旦有契机发展起来,自然就更加没有敌手了!
从《唐门虎子》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诞生以来,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小说作者们活的越来越好,这个群体也日益壮大,逐渐组成了一个独有的文化圈子。这个圈子到现在为止是不受主流文化褒扬的,在那些文坛大拿看来,小说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与此同时这个文化圈子也颇有一些看不起主流文化圈,主流文化圈除了编程文本子外其实都赚不到钱。而即使是写程文本子,其中的收入也远远比不上写小说的普遍行情。这个时代正在一种深刻的转型之中,商业资本改变着人们的头脑,万事朝钱看的指导思想下人早就不是以前的头脑了。
类似于后世的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之争,一开始都是文艺电影的天下,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电影的定位发生变化——由艺术过渡到消遣。再加上资本的入侵等原因,商业电影逐渐占据了主流。
文艺电影圈当然有立场看不起商业电影圈,商业电影圈心气起来之后也开始看不大起文艺电影圈——真以为拍好商业电影很容易吗?有本事拍一部试试看!
实际上也是这样,想把电影拍的画面优美、思想深刻固然很难。而把电影拍的节奏爽快、爽点十足,这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呢!这些都是有很高的难度的。
放到这个时代也一样,一开始写小说的都是些没有出路,只能以此为生的落魄文人。这些人面对主流文坛本来就有一种自卑,他们自己都不见得看得起自己写小说本子,那些看不起自然也就受下了。
但是时代发展,等到后来者写小说的时候就不是这种乖顺思想了。他们也会想——那些人牛什么,写个好诗词很了不起吗?才气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受文体限制!词这种东西最早还不是唱和的小调,很高贵吗?
更重要的是写小说本子的文人喊出了‘你行你上’的口号,既然这么牛,你们写一部小说看看!
一群老学究大才子,诗词歌赋自然来得,但是骤然换了小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开始只以为简单,等到真正自己下笔,笔如千钧重!很多想出口气的都半途而废,就算有人坚持下来写出小说,那小说也乏味平常的很。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小说作者心气变得格外不同,面对主流文坛也不再有低人一等的自觉。至于主流文坛,经此有些气短,但传承下来的老底子在,依旧高高在上,只不过面对写小说的作者学会了少说话,越发隔阂了。
如今的小说作者自成一派,最流行的就是某位知名小说作者牵头,然后吸纳一批作者办‘沙龙’。当然了,这个时候不叫沙龙,叫做‘文会’。
‘文会’却不见得一定是以文会友,他们往往就是交流一番最近的小说,然后就聚会玩乐起来。
这种‘文会’的档次是有分别的,一般来说著名小说作者越多的文会就越高级。无数还没有出头的小作者就想能够混进这种文会中,要是能够被哪位前辈欣赏,得到举荐,不知道要省了多少事儿!
这些著名小说作者有编辑也有读者,一方面可以帮忙联系有能量的编辑,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自己的读者推广。之前一直不得志的作者有了这些,可不是就要发达!
另外这种文会的开销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发起者出钱,这些著名作者挣的多,也不在乎这种花费,往往吃喝玩乐都照顾的十分好。就算没有机会在事业上寻求进步,就当是享乐一回也没什么不好的。
苏州和京城是天底下小说的两大要地,这里的文会不要太多。由大神‘西湖客’许文华和几个朋友办的文会自然不可小觑——又因为许文华这个人广结朋友,善于享受,他的文会人气更高!
编辑宋文静来到苏州城外一座奢华山庄的时候,还没有进到山庄里面就听到各种嬉笑之声了。
如今苏州城郊的山庄做的好生意,专门租给来乡间度假的有钱人。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那种累世簪缨钟鸣鼎食之家,能这里置办一个庄子,那里布置一个园子,但是他们也想在大园子里享受,于是选择了租。
租的好处很多,花费不多是一样,而且在自家不住的时候也不至于空着浪费。要知道这种大庄园每年修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要是租的话可就省了!
门口管事的认识宋文静,晓得这是自家主人的编辑,立刻放人进去,小声道:“宋先生,我们少爷放了船下去,现在都在船上呢!”
这就是指示宋文静去哪里寻人了,宋文静谢过就直往山庄湖心亭那边去。果然看到人都聚集在那边,湖心亭有几个身着桃红、碧绿衣裳的女子,丝竹唱和。当中是一个唱戏的女孩,也没有扮上戏装,这样唱来反而清丽出众。
至于那些文会的文人,或者在湖边席地而坐,谈论小说、闲聊、听戏,或者在船上——船上隔水眺望,听戏看戏就更有韵味了。
只可惜等到船靠了岸才晓得这些人才没有那么雅致,宋文静湖边上船的时候就看到几人靠着船舷听戏,其他的都在船舱里打叶子牌!也就是雀牌。
许文华一把折扇插在背后,他是打牌的老手了,技艺如何先不说,架势是很足的。看到宋文静看向自己,知道他是来找自己的,也只是笑着点点头:“文静兄且等等,我叉完这一圈再说!”
这样说完,旁边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紫衣男子立刻笑嘻嘻地站到他身后:“既然是这样,这一圈后我就顶文华你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