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静干笑了几声,然后心中就是一阵怪异。
首先,他始终对于乔琏是一个年轻女子这一点没有什么实感,虽说真相就在眼前了。所以种种感觉都是混乱的,并不能真实地表达他对这个事实的想法。然后,当他想清楚这一点,开始接受这个事实——相比起一般人,他做编辑久了,什么样的作者都见过,而作者小说中的脑洞更是经常突破天际,这样的他,接受能力是很强的。
而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说真的,如果乔琏先生如大家所预料的,是一个年轻的大家子弟,又或者是一个饱经世故的高人隐士。这固然符合大家的想法,可是未免平淡,配不上乔琏一年时间就奇迹般崛起,以及小说本身的厉害!
如今《权柄》正在苏州,甚至江南一带掀起风浪。比这更受欢迎的小说不是没有,只是这样的小说一般人委实写不出来!若是还要考虑到将这个题材写的如此符合大众审美,堪称雅俗共赏,这就更难了!
等待时间变化,宋文静相信这本小说要在几十年之后才能显示出其魄力。那个时候或许同时代许多如今看起来和《宦海》差不多的小说都不再有人提起了,《宦海》依旧会被那时候的读者手不释卷。
这样的小说作者,何妨更加传奇一些!
在有的小说作者的小说中,会有一个女性角色。她天资聪慧、才压一众男子,而且还花容月貌,钟天地之灵秀才有这么一个女孩子。与此同时,她们不甘于平淡,于是处处与男子比肩,最重要的是她们还真做到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奇女子实在是太难以找到了,至少宋文静没有接触过。直到今日见乔琏,心中忽然福至心灵...这不就是了!
这么一想,其实还挺带感的!
最初知道乔琏是个女子,宋文静如同五雷轰顶,真是一百个一千个不信。然而真正放开自己的心胸,接受这个设定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难。他甚至能够胡思乱想——若是外界知道乔琏先生是个如此年轻的美貌女子,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反应!
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
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毕竟宋文静自己受了一次惊吓,自然想要拉别人下水。
尤其是他想到了许文华...许文华对乔琏先生的古怪态度是他一直知道的,那些评价里面还包括了‘脾气古怪的老光棍’这种!真想看看许文华被强烈打脸的样子啊...宋文静摸了摸下巴,是真的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只能说宋文静宋副主编也是一位促狭的人物,和他的那些朋友很相似,果然是人以群分了。
这样想着,宋文静便问道:“乔琏先生,不冒犯的话,我想问一问。若是旁人问起你的事儿,我这边是瞒着,还是能透露一些。”
连翘想了想道:“宋编辑不用这般称呼,我本名叫连翘,私底下用笔名还有些不习惯呢——至于说旁人问起,您看着说吧,不用刻意隐瞒。透露些消息也可以,只不过也不用特意发扬。”
说着就把自己为什么一直隐藏身份的原因说了一遍,最后道:“其实哪有外头猜测的那么高深,一个是对传扬自己兴趣不大,另一个就是不想影响自家生活。我如今在苏州过活,这样就算有什么消息传扬出去了,只要没有名字,恐怕老家亲戚也不知道乔琏就是连翘。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刻意瞒的密不透风了。”
听到连翘的解释,宋文静还是很感慨的。一般的作者谁不看重名声?男子就不说了,若是女子写小说,一旦有出名的潜质,往往比男子还会经营!
如今苏州最出名的年轻女作者是‘如意儿’周莹,小说如何先且不论,经营名声的功夫确实让一众男子都难以望其项背了。就算对她的小说有人认为不错,有人认为才不配位,但事实就是她很有名气。
而名利并举,很多时候名气本身就能转换为金钱!
因为她的名气,她所属的报馆给她开的是顶价。也因为她的名气,各处名流集会,邀请她的帖子仿佛飞雪一样。更不要说卖书的事情了,她的小说销量虽然达不到大神的程度,但是小神巅峰是稳稳站住的。
也就是说,纯粹以小说销量而论,和乔琏是用一个等级的作者!
当然了,从宋文静这种资深的编辑来看,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如意儿’周莹的水平其实很普通,这不是贬义,而是说她的小说好,只不过是那种普通的好。属于替代性很强的那种小说,读的话没什么不好的,然而也能轻易找到差不多水平的替代。
当因为她的名气聚集起来的读者对她没有什么兴趣了,或者有一天她的名气遭到很大的打击...她也就不复如今的辉煌了。
乔琏则不同,只要她维持住小说的水准。哪怕她是个人渣,读者恐怕也不在意,依旧会死忠的不得了——这种事情业内是有先例的!这也类似于对艺术家的宽容吧,23333
再看看连翘,宋文静忽然灵光一闪!
说实在的,如果卖美女作家这种人设,连翘的条件其实比周莹还要优越。周莹当然是个美女,这在小说作者中确实非常罕见,但也就是普通程度的美女,说花容月貌之类的形容词还是很让人心虚的。
然而眼前的乔琏先生则不同,不只是小说更加扎实,就连容貌也更加出类拔萃!宋文静还不了解那些读小说的男人?那些男人读女作者的小说,特别是号称美女作者的小说,往往格外宽容!
对于他们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就如同后世对偶像了。
——男读者爱女作者的小说,并且通过小说中展现的才情想象隔着一本小说的背后,是一个怎样蕙质兰心的姑娘。毕竟按照一般人的逻辑,一个才华横溢,创造出美丽文学作品的女孩子,很少有人能想象她们是可以坐着抠脚的女汉子。
这么一想就很清楚了,如果一切透露出去,甚至不需要其他,乔琏的名气都会立刻蹿一个台阶。
不过也只能想想了,宋文静可惜地在内心叹了一口气。或许这件事可以慢慢透露出去,但是想要短时间内达到效果,这绝不可能。主要是他不能刻意的、大张旗鼓地去做这件事,宋文静已经看出来了,今天才见面的这位乔琏先生,或者说连小姐,恐怕并不喜欢这样。
宋文静和作者相处的时候都是很注意和他们保持互相尊重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长久合作的道理。
第165章
“连小姐在小说本子上面确实和一般人不同,写小说的若是一部小说红火了,以后必然是照着这个路子下死力气写的。但是我观连小姐的小说,部部都有不同,新意十足,实在是有心了。”宋文静是真心实意说这些的。
相比刘盈盈是在长期相处中改变了称呼,由‘乔琏先生’到‘连小姐’再到‘连翘’,这位宋文静编辑显然从善如流的多。等到两人坐下,按照社交礼仪略微寒暄了几句,开始聊的越来越开放的时候,对话进入了‘商业互吹’阶段。
对于还没有熟悉起来的一对合作者,没有比吹捧对方更加安全的了。即便是性格再古怪的人也少有不吃这一套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连翘却摆摆手,更加真心实意:“可别说这样的话...我那些小说最多就是题材新罢了,然而引人入胜的内里是不变的。仔细想想,就是读小说的人最爱的那老几样。”
连翘这话确实很实在了,仔细想想确实是那样。装逼打脸、扮猪吃老虎、欲扬先抑、飞黄腾达...都是套路啊!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说起来天底下写小说的套路也就是那几样,是有限的——即使是无限的,但咱们写小说的人能想到的也是有限的。难不成因为套路有限,写完了之后就不写了?”连翘没有任何的收敛,侃侃而谈。
小说这种文艺形式,或者说任何一种文艺形式,类型、套路都是有限的。打个比方来说,人们一开始可以给小说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所有的小说都囊括进去了,一下就把类型写完了。
写完了三大类型,接下来就是对三大类型进行细分。每一种类型细分之后还可以接着细分,最后细分到越来越难细分的程度。这种细分一开始是很容易的,作者往往不假思索就能开山立派。因为当时的小说就是一片没有经过开垦的处女地,随便就能有所收获。
到后来就难了,再也难以复制曾经‘黄金时代’的辉煌——仔细想想,任何需要创造力的行业都有这样一个过程。行业成熟起来之后,吃瓜群众总会感叹说‘今不如昔’,却没有往深里想,时代是很重要的,不同背景做对比其实很没有意义。
连翘说的这些观点在后世也算是老生常谈了,稍微有点认识的人都能知道。但是在此时却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所有批评家们都忙着感叹新一代越来越不成器,大有后世说新一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的调调。
甚至就连作者和读者本身也认可这个观点,他们大多数也是受着‘黄金时代’余晖照耀长大的,对那个时代也有自己的怀念。他们偶尔也会抓着脑袋自己问自己:你是怎么搞的?就只会重复重复再重复吗?老前辈那种开拓进取的气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