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运输行就不一样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者他们长长久久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信誉,要是三天两头有客人抱怨他们手脚不干净,这生意还能做下去吗?所以他们行内监督很严厉,一旦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惩罚是很重的。时间一长,这种事就少了,相比路上自己拉客的力巴,他们可靠的多。
东西被送到了码头仓库附近,这里提供寄存服务,有针对大客商的,一家的货物就能填满一个仓库。也有针对个人的,出租货柜。
连翘和春儿还没有在苏州落脚呢,当然不可能带着这些沉重的家伙行李出行,所以寄存就是一个很方便的选择了。
一路进行的非常顺利,等到连翘到手一张寄存单的时候,从下船算起竟然不到一刻钟。
春儿和连翘一身轻松地向码头运输行租了一辆马车,上车之后春儿免不了感叹:“苏州真是太方便了...该说他们想的这些主意都是为了更加方便。有些咱们嘉定其实也有,但是不如人家做的紧凑,竟像是一个样子货了!”
这就好比同一套规章制度,同样都是做,但是因为执行力度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也就谬之千里了。
相对于春儿的震撼和不知其所以然,连翘用后世的眼光倒是能看的清楚一些。便解释道:“这世上有的是好办法好规矩,只不过再好的也需要人去做。苏州这边厉害不在有多少好主意,而是人家会管理人。”
这其实就是后世管理学那一套,资本、技术、管理,这一直都是很强调的东西,只不过相对于十分具有光芒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似乎总是被外面的人忽略。但是接触过就应该知道,或许看上去朴实无华,没有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却是更加重要更加基础的东西。
苏州这边已经初步有了现代管理学的雏形...出现这个并不奇怪,华夏人本来就是擅长管理和规划的。就像后世的西方人很难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哪里动不动就来那么大规模的战争。
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仗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
类比同时期的西方世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甚至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历史记录的夸大其词,并不可信。
然而研究过那个时代的文献记录就会明白了,华夏人组织人的手段相比起同时期的西方,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好比玩游戏,一个人还在新手村晃荡,另一个人已经是大神了。
对春儿没办法解释太过深入的原理,古人没有相关基础是听不懂的,连翘只能捡一些表层的东西出来说。
坐在车外的车夫其实也一直细心听着,等到了闹市,放缓了马车行进的速度,笑着道:“小姐好有见识,可比那些大老爷强。之前还有几个走南闯北的行商说起过这些事,意思和小姐差不多,但是没有小姐说的清楚。”
这仿佛是打开了话匣子,车夫开始侃起苏州的种种。从日常的物价说到票券的涨跌,又从新来苏州的戏班子讲到官府发布了新的政令。大概是因为他们日常接触到许多三教九流,再加上苏州信息通畅,凡是说到的东西都是很懂的样子。
等到连翘和春儿下了车,春儿这才感叹道:“这车把式好能说,而且见识也广,咱们嘉定那边不多见这样的...这样的人竟然只是个赶车的。”
连翘但笑不语——这是你没有见到现代的那些的哥呢,他们才真是侃起来的高手。上到中南海动作,下到超市大减价,简直没有他们不知道的。相比起后世那些,这个时候还算是收敛的了。
深深吐出一口气,连翘转身走向了身后了建筑,上面写着‘曲家牙行’四个大字,在阳光底下熠熠生辉。
第160章
现代人找房子有很多渠道,网上、中介、路口小广告...一般来说网上的信息不太真实,中介则是有收费的问题。反而是在闹市背后的居民地带,各处挂的广告,可以直接联系到业主的那种最好,虽然这个看上去最不靠谱。
而古代人租房子,要么直接找人,或许业主和租客之间是朋友关系,再不然就是有两边共同的朋友从中说和。要么另一种情况,找牙行!
牙行是古代的中介机构,同时又不只是中介机构那么简单。可以这么说,牙行是无所不包的,只要是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委托牙行。小到生活中用到的柴草木炭,大到房子这种‘祖业’,牙行通通都能包干。
牙行本身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的产物。毕竟有需求才有市场,如果没有庞大的工商业阶级,在小农经济的时代,是没办法产生大型牙行的。
连翘要找的是专门办女子公寓的人,但是这些人也将名下的女子公寓挂靠到牙行了。所以之前的信件沟通中已经说定了,人要是来苏州看房子,首先要找的就是牙行。
第一站是一家名为‘曲家牙行’的大牙行,这家有一户姓赵的业主在这里挂靠,全苏州最好的女子公寓是人家的产业!
连翘和春儿一进牙行,立刻有牙行的小伙计见她眼生,上前道:“小姐可需要引导?”
熟客肯定是什么都知道的,也就是生客才需要人带着。连翘微微点头:“听说能在这里租到‘桃乡里’的屋子?”
小伙计一看连翘和春儿,像是主仆两个,又有一路旅途过的痕迹,还有什么不知道的。立刻领着道:“小姐且和我去玄字号柜台,这边分理这个!”
果然柜台的人一问,立刻安排了一个人带着连翘和春儿去看房。或许是为了让两个女孩子不紧张,做向导的也是个女人。大概在三十岁出头,眼尾有一些微微的细纹,但整个人打扮的非常入时——就是那种不一定能够追求昂贵首饰、衣服,但依旧对自己非常一丝不苟的精致女人。
她先自我介绍:“我姓秦,小姐叫我秦大姐就是了——小姐,咱们苏州水路三横四直水路通畅,坐船比坐车舒服,咱们坐船就是了!”
秦大姐站在河边小码头,朝一叶小舟招了招手,船便靠了过来。连翘、春儿、秦大姐,再加上一个船夫,四个人一条这种小船是正合适的。这种小船让连翘想起了威尼斯小艇贡多拉,不是形制像,而是都很小,正好充当城市交通的主力。
秦大姐向连翘介绍:“如今苏州专门供女子居住的寓所也多了起来,不过要说条件最好的,那必然要数‘桃乡里’了。别的不说,只说位置地段,这可是尚义桥桃花坞附近,内城的好地方!周围热闹,旁边就是河流,坐船去哪里都方便。”
连翘一直含笑听着...无论古今,做销售的总是很有热情的。不过她可不会人家嘴皮子上下一碰就什么都信了,非得见到实打实的房子才行!
对于连翘一言不发,秦大姐也不气馁。做销售的就是这样了,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有好多次失败的尝试。别说连翘只是不说话了,就是连翘不给个好脸色,他们一样能够热情开朗、言辞恳切。
等到了‘桃乡里’,连翘这才第一次直观地看到这个时代的女子公寓长什么样子。
整体来看,这家业主应该直接买下了一个坊靠边角集中起来的地,然后周围建了高高的青砖围墙。这道围墙只有一道前门,前门旁边还有一道小门,其他地方再不能进去。
而里面的屋子从前门就可以看到,多是两层楼的房子,也有三层楼。以这个时代的建筑水平,楼房已经能修的很高了,但是这会拔高成本,修一栋四五层的高楼,还不如修上三栋两层的矮楼,后者价钱还更便宜。
尚义桥桃花坞一带虽然是城内,而且交通方便周围繁华,但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市中心。所以地价还没有高到盖高楼比较划算,这里主要是两层的矮楼。
秦大姐和前门旁边小房子住着的一个大婶门房说了两句话,门房见连翘和春儿也是女的,便没有多说什么。只递给秦大姐几把钥匙:“喏,你自带着她们去看罢!”
秦大姐显然非常熟悉‘桃乡里’,按着钥匙上标记的编号去找房子。连翘和春儿互相看了一眼,就在她身后跟上。
进去就看的更清楚了,这块不大不小的地皮上整整齐齐的是七排房子,格局当然是坐北朝南。而每排房子都很长,连翘跟着秦大姐往里面走,一路留心数着,竟然有十七八道门,也就是说这是十七八套房子!
十七八套房子,上下两层,前后七排,这样便总共有二百四十多套可供出租的房子。考虑到还可能有人合租,这里的女子至少有三百名上下了。
听着不多,三百个人在苏州上百万人口中连一个水花都溅不起来,但是话不能这么说,不好这么比的。要看到来苏州的外地人有有多少,其中女子又有多少。而这些女子中以女工为主,而女工都是住作坊的大通铺的!
这样一来,这里有三百个以上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女子。再加上其他或大或小的女子公寓,恐怕能有上千人!这样一来,几乎一大半的符合条件的女子都住在这种女子公寓里面了。
春儿看着这些房子不解道:“这些房子都是联排的,最容易走水之后一家牵连另一家,做什么不分开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