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女文豪 金推完结+番外 (三春景)


  靠着一场别宫的小小权术,虽然出场并不多,但是读者都被这种气魄震慑住了。因为从这里大家都看出了作者真的是下笔有所余力——这种皇帝与臣子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心机、权力的较量,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难以写出来了。
  所以《三国演义》是旷世巨著!
  但是《三国演义》到底有史书打底,又有诸多民间传说充实,自然不同。而在这个时代的读者眼里,作者乔琏是活生生地架空出了这么一个时代与国家,让后让里面的人和事栩栩如生!
  好一场精彩大戏!
  不过也有人疑惑了:这宏大的卷轴才揭开冰山一角,但是《文魁》就要完了啊,这些东西怎么办?看起来似乎是伏笔呀!难道不写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有细心的读者早就发现了,单行本没有单纯用《宦海》做标题,而是添加了副标题《文魁》。果然,写信来询问作者,作者在答读者问中明确指出,还有下部,而下部就是朝堂故事了。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122章
  所有人都被《宦海》的下部《权柄》给迷住了眼睛,但是随着故事情节进展,又重新掰回了《文魁》。没办法,《权柄》那更加气魄雄浑、宽广无比的世界是很吸引人,可是追了这么久的《文魁》要大结局,这怎么能不关心呢!
  一部小说大结局的关注度有多大不用赘述,有很多人追看小说,中间累了、不追了,但是等到有一天知道这本小说要大结局了,还是免不了去看一看当年那个故事到底怎么收尾。
  怎么收尾...这其实是早就确定了的。
  意料之中,或者说水到渠成,主人公林峥自己给力,再加上有嘉靖皇帝这个大背景撑腰,会试和殿试自然连战皆捷——说到会试和殿试,连翘当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会试和殿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这么受人关注的事情,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自然是有流传的。再加上连翘本身对科举考试的了解,倒也写的没什么问题。
  主要是连翘所写的‘大明王朝嘉靖年间’,这个谁知道是哪个朝代!既然已经是虚构了,哪里有一些不对不是很正常?只要这个虚构并不是无稽之谈,让读者看来像是那么回事,那就足够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天下读书人的心声。
  故事写到当朝首辅在正殿之前对下首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宣读考试结果,明明知道作者会安排的妥妥当当,读者还是忍不住提起心来。
  赐同进士、同进士、进士,而这里的进士就是所谓的一甲进士!探花、榜眼,以及代表华夏读书人自有科举取士之后上千年的终极梦想,状元!
  “新科状元...林峥...”
  其实关于林峥可不可以为新科状元,负责殿试的官员是有疑虑的。林峥的文章的确不错,但是这个不错其实就是前十名的程度,进个一甲就不错了。甚至有人觉得他年纪小,长得也不错,正合适做探花郎。
  这个时候早有得到皇帝意思,打前哨战的官员开口。
  “这林峥么,虽然不见得在这些美质良材中独占鳌头,但他有一个好处。据我所知,他自入科举一道,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全都是一次都过,而且每逢考试皆取第一!这便是时也命也了!若是取他为本次状元,那不是‘六元及第’?试问哪朝哪代有这样的事?这正是文曲星下凡!”
  文曲星下凡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这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自从有了董仲舒‘天人感应’那一套,一些事情就有了自己的解释。为什么这些年风调雨顺,那是皇帝做的好,所以天佑人和。
  为什么满朝文武众正盈朝?那是因为君王乃贤明之君,君正则臣正,君贤则臣贤,这种封建社会再正确不过的政治观点,这有什么问题吗?
  而现在出现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六元’,请问这不是文曲星下凡,那什么是文曲星下凡?既然是文曲星下凡了,那么又是什么帝王才当的起文曲星特意下凡辅佐...自然是旷世明君啦!
  这推理,合情合理,没毛病!
  这个理由一说出来,很好很强大,所有人都几乎没话说,只拿眼睛偷看几个大佬...大佬们能有什么意见,走到他们这一步根本不会害怕一个有‘文曲星’名头的后辈。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能够秒杀一切的潜力股了!说到底当官还是得熬,即便是起点高成这样,没有个一二十年,也绝对熬不到部堂级官员。
  而这些能混到大佬的,大多年纪也不轻了,先不说考试厉害不代表做官厉害,就算对方有本事能混出头,等他出头了也是不知道多少年后了。那时候他们早不在朝,想那么多做什么!
  于是几下商量,又有皇帝点头,林峥自然被点为新科状元,然后由皇帝御笔亲批。
  连翘向一些根本不懂科举的人揭示了科举考试背后的博弈,这些在后世的人看来不过就是老生常谈而已。各种文教类的节目,甚至科举类小说早就已经普及的清清楚楚了。但是在古代,这种事情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知道的则不会随便乱说。
  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科举的人也不见得知道这些,更不要说对科举如同看云雾的吃瓜群众了。
  哦哦哦,原来神圣无比的科举是这样运作的吗?虽然糊名封卷了,但是还是有很多门道。而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可以这么决定对学子们来说重要无比的名次——有的人因为名字不好而打落下一等,有的人则是因为身上自带典故,所以好的名次也来了。
  林峥这种因为前面‘五元’到手,所以想要凑个六元,制造祥瑞的还算过得去,毕竟人家要是没有前面的‘五元’,哪里来的最后的状元!更草率的是第九名的考生,因为其父亲曾经为探花,所以提前到第三名,这是为了‘父子双探花’的佳话。
  不要以为科举真的那么严肃,大佬们就真的那么不接地气。实际上为了成全某些佳话啊、美名啊、好兆头啊,科举是可以这么来的。
  前面科举写的何其郑重,每一个学子无不为此殚精竭虑,而每一个相关的官员也战战兢兢。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一步步一点点,就没有让人喘口气的地方!然而镜头一转,来到最后决定名次的时候,忽然就变成了朝堂大佬们轻描淡写的对弈。
  这其中固然有大佬们为了各自心思做的一些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并不太把这件事当作顶顶重要的大事——抡才大典固然重要,但是他们内部而言,这绝对比不上空缺下来的某个重要位置争夺战来的让他们神经紧张!
  不过,这在让人失语的同时,并没有让科举变得可有可无,因为无论他们这些朝堂大佬在乎不在乎。这件事始终是有人在乎的...是全天下的读书人,甚至百姓!
  专门执行午门游街事宜的两位部堂级大佬已经早早来到,一甲进士,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都已经在偏殿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服饰。到了吉时就上马,由大佬牵马引路走向午门。
  他们走的路不一般,走的是皇宫中轴线的那一条路!这一条路平常是不走的,只有君王才可以走。除了君王,也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取士,最后跨马游街的一甲进士能够享受这个殊荣!
  同时这也是他们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机会。
  两个部堂级的官员,相视一眼忽然笑了起来。虽然他们彼此政见不合,算是政敌,但是这一刻他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步子。
  做到他们这个级别的中央官员,当年科举考试的成绩都不会差。实际上两人也确实是他们自己那一届的一甲进士,也就是说,今天这三人走过的路,他们也走过。今天林峥三人的荣耀,也是他们曾经的荣耀。
  他们决定名次的时候的确是不算多用心,但是荣耀就是荣耀,这份荣耀并不会因为如何得到的而减弱分毫!
  特别是对于一个状元来说,这就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哪怕他日后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又如何?或许现代人很难理解,因为现代人有太多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了,但是古人是没有的!
  而在有限的方式中,科举考试是最让读书人心驰神往的!规模足够大,全国性的考试!考中的名次就是自己在全国中排第几。哪怕是将来进入官场,这也能够被说上一辈子!
  没办法,明朝的朝堂就是这样!一帮官员见面先要序一序科举上的‘资历’!进士比非进士尊贵,或者说非进士出身的官员根本不会自讨没趣和进士出身的官员共处一室,即使他官位并不低。
  而进士出身的官员中也自有一套鄙视链,这条鄙视链简单清楚,那就是考试成绩好的歧视考试成绩差的,如果考试成绩差不多就看考试的年份,年份早一些的位置稍高。
  一个人哪怕是此时不如意,一旦说出是某某年一甲进士,立刻能引来满堂艳羡。不管在场他的官位是不是居上,也会立刻请上座!
  这就是古代科举人的生态了,可以想见此时的一甲进士三人是多么的志得意满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