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回去了?”有人免费提供脚力,叶箐箐安然接受这个温暖的怀抱。
“怎么,小箐箐还不尽兴?想去哪里?”裴闰之垂下眼帘与她对视,“逗我很好玩么,你可知这个别院如今床褥齐全……”
“啊……我的头好疼,定是刚才吹了风,染了风寒晚上怕是瞒不过娘亲的……”叶箐箐把手背搭在额头上,一副要死不活的柔弱模样。
那嚣张狡猾的小样,激得裴闰之低头在她嘴上咬了一口,“暂且放你一马。”
叶箐箐只觉唇瓣一疼,连嘶了两声,心想下回她才不会单独跟他外出呢!吃一堑长一智,谁还敢来,这大凤庄要不起,也不再来了。
被坑银子倒是其次,就怕搭上她这个人,赔了夫人又折兵哟……额,其实也不是很亏吧,毕竟裴大美人的条件摆在这,她应该算赚了才对。
叶箐箐一边心里盘算着,忍不住舔了舔被咬的嘴角,完全没有留意到某人脸上若有所思的神色。
被送回田心村之后,叶箐箐抽着鼻子灌下一碗姜汤,好在她身体抵抗力强,当晚并没有发热的征兆。
年关越来越近,天气越来越冷,石安城的百姓们兴起了一阵囤货风气。一开始还是柴枝木炭,后面连粮油米面、蔬果肉脯全都不放过。
这是要蜗居在家冬眠的架势,很多人看得叹为观止,随后也前仆后继加入囤货行列。叶志风抽着空在三个店里巡视一圈,好家伙把他们店面都给搬空了!
因着坛子肉坛子鱼和水果罐头本就耐放,百姓们吃这些也都习惯了,出手从不手软,一下子就清空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存货量。
为此苏氏想要加紧赶制一些,距离过年还有小半月,总不能就此闭店放假吧?只是今年冬天柴火涨价许多,他们大锅灶台本就费柴,加上之前借用给村民一部分,想要再做一批坛子就得掂量掂量了。
正发愁呢,及时雨就来了。
邓阿罗带着杨柳和孩子,拉着一大卡板的干柴过来了,他们马车里还带着不少年货,说是过几天怕有大雪,道路不好走早点先把年货送来。
“阿罗哥,你们哪来的这么多柴,自家够用吗?”叶志风给他们的马儿喂了些草料,随后就去看那些柴枝。
邓阿罗一边解绳子,一边点点头笑道:“放心吧,家里够用,我认识一个樵夫,他今年砍了许多干柴,这是特意卖给我的。”
苏氏抱着邓兴砦逗弄了一会儿,小胖子重的很,马上就累了,道:“今年天冷,你们自己多留着点,我们这边够用了,给阿婆屋里多备个火盆最好。”
“这……”杨柳无奈的朝苏氏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阿婆前些时日过世了。”
把邓阿罗拉扯大的瞎眼阿婆本就年事已高,虽然他们夫妻二人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她,但终究人寿有限。
苏氏听了这话不由一阵叹息,前段时间大雪,村里冻死了好些老人,若是再来一次,不晓得又会有什么不幸之事发生。毕竟门窗紧闭的情况下不宜燃炭盆,多放几个还呛人呢,该冷还是冷。
正文 130 元宵节
这一年的新年果然非常寒冷,大片雪花纷纷扬扬扑向人间,冰封了整个天地。
这种天气大家伙自然是闭门不出,别说拜年了,每隔几个时辰就要冒雪出去清理屋顶,谨防积雪过多压塌了。门口也得时不时铲除干净,否则堵着门开不了,啥也不用干了。
如此种种,不得不说年前的囤货还是挺有先见之明,村里人才能安然的呆在家喝茶嗑瓜子,没有存粮之忧。
一个没有年味的新年就这么过去了,宅了许久的村民们骨头都睡酥了,纷纷冒出来说元宵节要好好闹一闹。
上元节又称元夕、元宵节,所谓吃元宵、闹元宵,重点便在吃和闹。各色各样的元宵,白胖胖圆滚滚,软糯可口,馅料不一,好吃的让人赞不绝口。
更有手巧的做了七色元宵,把南瓜、胡萝卜、黑芝麻、红糖、菠菜、紫甘蓝等有色食材,捣出汁液或是研磨成粉末,揉进面团里,便能做出各色元宵。
七色元宵不仅外形鲜艳漂亮,口味更是极好,且颜色都来源于新鲜蔬果,对人体健康好处多多。
前些年泰然商行旗下的商铺就推出了草莓馅饼和草莓汤圆,许多人爱极了这酸酸甜甜的滋味,早早就备了不少草莓酱,用来做馅料正好。
不过毕竟是糯米做的食物,吃多了积食,对胃不好。元宵大多是香甜馅,这时候弄上一盘油焖春笋、几串辣串,换个口味解腻再合适不过。
闹元宵,总少不了花灯助阵,猜灯谜起源于打闹逗趣,故意隐着话头骂你,后面慢慢发展成文雅模式。
“花市灯如昼”。各种形状的彩灯簇拥在一起,争妍斗艳,为元宵夜里带来万丈光芒,深受人们喜爱。也点缀了大街小巷,农户屋檐。
余大桂领着两个人带头挨家挨户收了份子钱,为村里请来一个舞龙舞狮团队,还有踩高跷的!老老小小也用不着去城里凑热闹了,就在打谷场上,锣鼓喧天自娱自乐。
小村庄不比城里,并非每年节日都会请人来表演,大多数人想看热闹就要在节日那天进城。只是并非每户人家都有板车,步行进城路途遥远,难以实现。
如今田心村请了一个班的人,自家门口就能赏花灯,村民们自然呼朋引伴,邀请其他村的亲友前来观看。
苏氏让叶志风驾着马车把汤家哥嫂连带老母亲一块请过来,汤家老太瘫痪多年,只能搬着躺椅把人抱上去再抱下来。
叶志风事事亲力亲为,搬椅子,驾马车,玉螺村的邻里见着都夸这是个好女婿。
汤家老太挺不好意思的,自己行动不便,哪好意思上门做客,多麻烦啊……不过叶志风和汤宛容坚持带她出来热闹热闹,总不好一直把老人丢在家里吧。
汤嫂子有点瞧不上他们夫妇二人的殷勤劲儿,平日里老太的饭食洗衣擦身,都是她这个当儿媳妇的在做,也没见哪个邻居夸她呀!
这两人倒是会做戏,偶尔来一趟,殷勤得不得了,寻常时候不见多给点银子,尽做给外人看吧?
汤冬宝带着母亲妻子下了马车,过年那会儿行路不便,他们都没过来,这才发现小院的房屋又多了几间。
“亲家母生意不错啊,又盖房了。”
他就说这回怎么邀请他们三人留宿一晚,又不是没见过花灯,他们玉螺村挨着城门口,每年赏灯不费劲,哪像田心村啊,这旮旯角落进城一趟不容易呢!
“家里人多,住不开呢。”苏氏笑着一句带过,一边嘱咐汤宛容照顾好老太,毕竟常年吃药的身子骨弱,开春气候寒凉,可别大意了。
汤宛容自然知晓,抱着小多多给自家母亲看,几个月过去,小多多胖乎乎的脸蛋又肥了一圈,瞧着白嫩可爱,非常讨人喜欢。
汤家老太已经很多年没有出来见过天日了,更别说是别人家里,此时开怀的不行,看着外孙高兴得合不拢嘴,午饭都多吃了半碗。
吃过饭,大伙就往打谷场去了,叶志风把躺椅搬到边上,汤冬宝背着老娘紧随其后。老人行动不便,不能凑太近,怕被人撞到,所以只能远远的看着。
好在村里的打谷场挺大的,先是表演了舞狮舞龙,一片叫好声之中,踩着高跷的人上场了。他们带着搞笑的脸谱,游走在村民之间,蹬着长长的木棍如履平地。
叶箐箐也觉得很有意思,有个人一直在她身边打转,便出声叫住他问道:“能给我试试吗?”
那人愣了愣,爽快的从高跷上下来了,“那你试试,摔了可别怪我。”
听着声音还是个少年郎,叶箐箐对他的脸谱笑了笑,小心翼翼的扶着葛小珊的肩膀踩上去。
头两回站都站不住,慢慢的叶箐箐摸索到了一点诀窍,那就是不能停,需要一直踏步保持平衡。
“好像很好玩的样子~”葛小珊看她慢慢放开手,居然要迈开步子走路了,“你当心点。”
一旁的江嫂子见她们这样玩,笑着打趣道:“箐姑娘上手这么快,是个好苗子!”
叶箐箐正想回头得意几句,突然一个外力冲了过来,她顿时摇晃两下,在葛小珊的叫声中倒了下来。
“箐姑娘!”葛小珊连忙上前几步扶起她,“你没事吧?”
那位脸谱少年帮她脱下高跷,朝着冲出来的人皱皱眉道:“这也太不小心了。”
“真是抱歉哦~”撞倒叶箐箐的正是上河村的曾秋梅,两个村子相邻着,她会出现在此也正常。
叶箐箐因为是屁股先着地的,她只觉得火辣辣的疼,似乎摔成了三瓣,她咬着牙强忍下来:“我没事。”
好在屁股肉多,伤不到骨头,一边朝着曾秋梅瞥过去一个眼色,咱们走着瞧。
“这位姑娘很面生啊!”葛小珊瞪着曾秋梅,她来村里这么久,虽然甚少外出但基本混个了脸熟。
眼前这个一看就不是田心村的人,撞倒了人道歉没有半分诚意,真是过分。
“我不是你们田心村的人,怎么,想要欺负外乡人啊?”曾秋梅不客气的抬眼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