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叶家,那就更不用提了。叶家本是先帝所看重的国之重臣,手掌重兵。本该依照先帝遗命,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可架不住皇帝的嫡母和生母作死,连累得叶家与皇帝离了心。如今,虽说叶家也算是大夏忠臣,且重新回归了皇帝麾下,但皇帝与叶家彼此之间终究无法做到全然的信任。
皇帝怕叶家不愿归还兵权,对皇权造成威胁,叶家同样也怕若是归还了兵权,皇帝立马就要清算叶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同时融合了皇族与叶家血脉的婴儿叶琏出现了。就算叶家不信任皇帝,难道还不信任自家的孩子么?
若是能够借着这个孩子,逐步收回军权,并得到镇国长公主的倾囊相授,皇帝的这个做法,便是有意义的。睿亲王从来不是个迂腐之人,他只看重怎样做对大夏最有利。
当然,这也要建立在皇帝中意的新继承人有较近皇室血脉的基础上,若是那新继承人没有皇室血脉,或是皇室血脉偏远稀薄,睿亲王还是不能够答应的。不过,相信这样的人,皇帝也不会选。
皇帝之所以会看中叶琏这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个孩子有镇国长公主与叶靖泽这样的爹娘。所以,他才是目前权衡利益之下最好的人选。所以,与其说皇帝是看中了叶琏,想要过继,倒不如说是皇帝看中了孩子的爹娘。
当然,睿亲王估计,这件事皇帝也还在犹豫之中。毕竟,如果有亲生子,谁愿意去过继别人家的孩子呢?皇帝还年轻呢,想要自己的孩子,机会多着呢。再者,皇帝的这个打算,变数实在太多,未来怎么样,不好说。
不管怎么样,睿亲王是不打算掺和到这件事情当中的。过继与不过继,各有利弊,在他看来,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中。其余的宗室们最好不要再来麻烦他老人家了,这些日子以来,他老人家听有些话听得耳朵都快起老茧了!
镇国长公主府中,邵淑华哄着白白胖胖的叶琏睡着了,才将胖宝宝叶琏放下,一双清凌凌的眸子望向叶靖泽:“皇兄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是怎么想的?”
“若是能成,对于叶家自然是一件好事。”叶靖泽的面上,不见欣喜,亦不见失落。
没有人会喜欢把自己心爱的孩子送给他人养,让自个儿的孩子管他人叫爹,但叶靖泽终究要为叶家的未来考虑。叶家不能够将身家性命交到皇帝的手中,难道皇帝的孩子就行么?唯有未来的皇帝流着叶家的血脉,与叶家亲近,或许叶家才能够真正放心的交出手中的权势吧。
“若陛下有意,叶家不会拒绝此事,但也不会主动促成此事。”叶靖泽在邵淑华面前交了底。
这就是叶家的态度。
邵淑华闻言,点了点头:“夫妻一体,我与你的态度一致。”
她从来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子,但倘若命运要将她的儿子推向那个位置,她也不会因为胆小怕事而逃避。
某天,皇帝亲自驾临镇国长公主府,与邵淑华和叶靖泽谈了很久,至于谈话的内容,则无从得知。
很快,皇帝就给那些上蹿下跳、揣测不断的宗室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在镇国长公主的长子叶琏满周岁时,皇帝亲自对外宣布,将过继镇国长公主之子叶琏,立为太子,并恩准叶琏暂时依旧养在镇国长公主府中,待三岁后再进宫,由皇帝这个名义上的父亲负责教养启蒙。
由于宫中无皇后,镇国长公主依旧可以随时关心叶琏,在其成长的历程中充当母亲的角色。
这样的旨意,对于镇国长公主府和叶府来说,不可谓不优渥。是个人都得说一句,皇帝对镇国长公主和叶驸马实在恩宠信任有加,非但给了这两位未来皇帝生父与生母的荣耀,甚至还允许未来的皇帝与他们培养感情,并主动为此提供便利。
这恩荣,也实在引人侧目。别说邵淑华只是皇妹了,就算是皇帝亲闺女,都不见得能够得到这样的恩荣。
对于这事儿,满朝大臣不是没有反对过,但都没用。掌握大权之后的皇帝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乾纲独断。
如果说皇帝的这一连串旨意可以看做是对镇国长公主府和叶府的恩宠,那么接下来他干的事儿,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诸位大臣们不是要求他选秀吗?好,他同意了!
无论是大臣们,还是宗室们,都开始困惑了。特意把过继和立太子之事放在选秀之前,这是为哪般?告诉未来妃嫔和未来妃嫔背后的家族,储君之位已经有人了,不要痴心妄想?
虽然皇帝立了镇国长公主的长子为太子,但大臣和他们各自的闺女还是充满野望的。立了太子,还可以废啊!这么多家族,联起手来,就不信不能够把太子拉下马。
于是,声势浩大的选秀拉开了序幕。经过层层选拔,最后一轮余下的,有二十名秀女。这二十名秀女,不是朝中重臣之女,就是大长公主的女儿,再不然就是官职不显但不可轻忽的官员之女。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按照道理来说,选秀已经算是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了,成败就此一举。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狠狠地泼了秀女们一盆冷水。
他对外宣称,早在太后当政时期,自个儿就已经被太后下了慢性毒药,终此一生,只怕都不会再有自己的孩子了。这些秀女们明知道这一点,还愿意进宫来陪他,他觉得十分欣慰。为此,他决定要好好报答这二十名女子……
这个消息一出,大部分秀女和她们背后的家族都要不好了。
太后给皇帝下了不利子嗣的药?这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她们没有人知道啊!
没有人怀疑此话的真实性,皇帝总不至于拿一个男人的尊严来开玩笑吧!可这、这不是坑爹么?皇帝若是真的子嗣艰难,为啥不早点告诉他们?如今家族里精心教养出来的嫡女眼看着半只脚踏进后宫了,这时候才给他们来这么一招……不少大臣都觉得,心在滴血。
皇帝表示,坑的就是这群人,谁让这群人为了自个儿的私心老是跟他作对呢?家里头的闺女还没进宫呢,就已经把他给算计上了,他能高兴才是怪事!
子嗣艰难之事,皇帝的确没有说假话。早在太后发现皇帝难以被他所控制之后,就不动声色的开始给皇帝下药。虽然皇帝百般警惕,仍是不免着了道,吃了一阵子不利子嗣的药。虽说并不算是完全没有希望,但根据太医的说法,皇帝于子嗣上,比寻常人要艰难许多。
皇帝直到此事后虽然觉得失望,倒也没有如太医预料中那样暴跳如雷。他虽是皇帝,但从小开始,还没有得到,他就已经习惯了失去,因此,在短暂的遗憾之后,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无论如何,他和太后之间,最后赢的是他,这就够了。也许是从小失去的东西太多,比起去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他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得到了什么上。在接受了现实之后,他会迅速的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比如,过继子嗣这件事。
至于那群被皇帝坑了的秀女和她们背后的家族是怎么想的,皇帝表示,他管不着。敢算计他,难道还不许他收些利息么?
被坑惨了的大臣们陷入了如意算盘落空的巨大悲痛中,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倒是宗室,很快就对此做出了表态——不同意!
宗室子弟还没死绝呢,哪里轮得到公主之子?皇帝就这样直接跳过了宗室过继公主之子,却又置宗室于何地?宗室子弟再怎么也是姓邵的,公主之子呢?那是姓叶的!是外姓子!
皇帝倒也没有直接压下所有的反对意见,在公事上,他还是很讲道理的。他将宗室中所有适合过继的人宣布罗列了一遍,将过继这些宗室子嗣的利弊与过继叶琏对比了一番,结果,诸位宗室大臣发现,就硬件条件来看,镇国长公主之子还真是将宗室子秒成了渣渣。
无他,因宗室在先朝发起过几次叛乱,先帝对宗室十分不信任,逮着机会就打压一番。自宗室中几个辈分高的老王爷没了之后,太后又对这些老王爷的后人进行了清算。可以说,如今的宗室,近枝所剩无几。
能够安安稳稳或到现在的宗室,基本符合两个条件,一,与皇帝一脉的血缘比较远,身份血统站不住脚,难以对皇帝的帝位构成威胁,二,本身本事有限,不太扎眼。
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家所生的子嗣,其父母在朝中的影响力,自是远远不如镇国长公主与叶将军的。
最终,叶琏的过继,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秋去春来,转眼间,叶琏已经从一只粉粉嫩嫩、需要人抱在怀里的小团子,长成了一只圆滚滚的大团子。
三岁的叶琏,已经不会再像刚出生那会儿一样,一时找不到邵淑华或叶靖泽,就哭着喊着要爹爹娘亲了。
这孩子仿佛天生就懂事的早,会在宫里头身份尊贵的舅舅来看望他的时候像模像样的跟舅舅行礼,会在舅舅给他带来礼物的时候露出开心的表情——即使有时候,那些礼物送的并不那么符合他的心意。
他会在母亲偶尔间流露怅然神色的时候拉着母亲的手安慰她,拍着胸脯说,自己是小小男子汉,会保护好母亲;同样,也珍惜着与父亲和祖父的每一刻相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