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后起居注 金推完结+番外 (华飞白)


  “果真是一遇事才安生。”朱祐樘笑叹道,“平日里闲来无事的时候,便总想着翻腾几回,一直伸胳膊蹬腿的闹你。”这孩子的性情,果然在胎中便能看出一二了。怎么瞧他都不像是他们俩那般,既偶尔可热闹一些,亦能享受安然静谧。天生就是爱热闹的性子,怕是很难安静下来了。
  “嘘,这话可不能说。我还想着是不是能扭一扭他的性子呢。从明日开始,听琴与练字的时间都得适当延长一些,让他也习惯习惯安静的感觉。”张清皎道,“正好此后两三个月都没有甚么太热闹的事,便当磨一磨他的性情了。”
  “若真能磨出来便好了。”朱祐樘道,心里暗暗地将之后给自家卿卿准备的热闹事都取消了。本想着怎么也该每月都热闹一回,也给卿卿解一解乏。如今看来,还是卿卿的打算更重要些。至于那些热闹,留待孩子诞生之后再说也不迟。
  这厢帝后低低地说着话,另一厢王太后与两位大长公主等长辈都笑看着他们相处,低声地说着话。仁和长公主等几位皇妹已经习惯兄嫂如此亲近了,周真与王筠倒是见得少些,既觉得稀奇又有些羡慕。
  不久之后,沈尚仪便取回了张鹤龄与王链的答卷。因朱祐樘在,便先接过来粗略地看了两眼。看罢后,他略有些讶异,不假思索地道:“既然我来了,那我也来做一回阅卷官如何?他们答得如此认真,若只粗略地看一遍,可能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甚么。”
  重庆大长公主与嘉善大长公主表示同意,她们也想仔细地看看这份答卷再说。再者,女儿在眼下的场合不方便说什么话,回去之后还须得看一看答卷,再好好商议一番呢。
  张清皎道:“既如此……沈尚仪,命女官将他们二人的答卷誊抄两份,一份交给两位姑母带回家细看,一份留给母后与吴娘娘、柏太妃,原卷由我带回去与万岁爷一同阅看。明日或后日,我们便再仔细商议品评一番如何?”
  众人都齐齐颔首答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  mua,加完啦~
  不知不觉到端午节了
  大家端午节快乐
  记得吃粽子啊


第254章 定下婚事
  回到坤宁宫后, 朱祐樘便拿着张鹤龄与王链的答卷, 仔仔细细地与张清皎一起看起来。两张卷子上至少有十个问题, 涉及了诸多方面,两位少年郎却答得极为认真,应当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给出的答案。
  “这应该是真姐儿与筠姐儿问的。”朱祐樘挑出了两个画风格外不同的问题。
  张清皎微微笑了起来:“真姐儿问得很直率,我倒是没想到, 筠姐儿竟然会对此事有顾虑。回娘家稍稍频繁些又有何不可呢?”
  朱祐樘笑了:“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想必鹤哥儿应当也觉得此事无妨才是。”两人再看张鹤龄的答案, 果然见他答道:只要家中的事务都打理妥当, 其余时间皆可自由行事。在家中琴棋书画自娱也罢, 准备宴席招待亲友也罢, 外出访友探亲也罢, 进宫回公主府也罢,随意安排即可。
  而王链对周真的问题也给出了回答:若能彼此两情相悦,一生一世一双人又有何不可?他给出的前提是“两情相悦”, 这也确实符合现实。如果两人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又何来相守至白头偕老呢?
  “这些应当是两位姑母问的。”朱祐樘又挑出了几个更详细的问题。问题的范畴包括,平日惯常作何消遣,身边得用的人分别是谁,可曾想过要娶怎么样的女子为妻,婚后是否会给妻子足够的信任与管家的权力, 以及家中长辈是否会过度干涉他们的生活等等。
  张鹤龄与王链答得很是详细,每个问题都没有轻忽,甚至都举例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若是细细来看, 这些答案也都很实在,并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想来,即使是重庆大长公主与嘉善大长公主看了,亦不会觉得不妥。
  “这两个问题,应当是母后与卿卿问的罢。”除去这些日常的问题之外,尚有两个询问未来打算的。一则为张清皎问的,询问他们对未来有何计划与打算;二则为王太后问的,有些微妙的相似,问他们大丈夫当立何业方不辜负此生所学。
  朱祐樘笑叹道:“这两个问题,可谓是点睛之笔。两位姑母过于在意细节,反倒是忘了问最重要的问题。幸而母后与卿卿帮她们填补上了,才使这张试卷更有意义。以我看,鹤哥儿与链哥儿答得也很不错,可见他们确实是对未来有打算的。”
  张鹤龄答道:希望在三年之内考中秀才,初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后在准备举人试的同时,仔细钻研经济庶务之事,将家中事务安顿妥当。长远而言,他希望能作为一位精于计算的能臣,入户部为皇帝陛下分忧。
  王链答道:既然家学渊源为文武兼修,希望短时期内能入锦衣卫历练自己。通过熟稔锦衣卫的事务,能为皇帝陛下分忧。不过,锦衣卫并非他的最终目标。他日后更想驻守边防,成为一位能够调动兵马的将军,守卫边疆。
  “国朝对外戚任官职可有限制?”张清皎看罢后,掩卷轻叹,“他们二人皆是一腔赤子之心,我真希望他们都能够如愿以偿。”据她所知,目前尚没有外戚出身却任实权高官的先例。除非开国之时那些以实权高官的身份与帝皇家联姻的家族——诸如中山王(徐达)便是一门两位实权国公,魏国公一脉居应天府(南京),定国公一脉居顺天府(北京)。
  “虽无先例,但也并无祖宗成法有言,绝不许外戚入朝掌握实权。”朱祐樘道,“毕竟,这些年魏国公与定国公便一直是实权高官,亦是外戚。故而,只要有足够的能力,亦能顶得住旁人异样的眼光,缓缓升迁便迟早可实现他们心中所愿。”
  “从武应当比从文更容易些罢。”想到言官们从未含糊过的笔刀子,张清皎便不由自主地替张鹤龄担忧起来,“鹤哥儿的想法倒是不错,可若想进户部,不经过科举这条路必然很艰难。可如果等他考上进士,却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了。”
  “既然有近路,又何必舍近求远?”朱祐樘挑眉道,握住了她的柔夷,“只要鹤哥儿能考中举人,便可安排他入户部任职缺。毕竟眼下也不乏举人出身的官员,只是升迁得格外慢,且几乎都止步于五品罢了。可鹤哥儿不同,若是他能力足够,我破格提拔他又有何妨呢?”
  “万岁爷也不怕言官弹劾的折子将乾清宫给淹了。”张清皎不禁笑出声来,目光流转间,带着浓浓的信任与依赖,“不过,咱们必须先说好——唯有鹤哥儿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才能提拔他。否则,若将他放在重要的职缺上,反倒是耽误了万岁爷与朝廷的事,便是不美了。拥有甚么样的能力,便可做甚么事、任甚么官。你我不过是替他留了一条升迁的路途罢了,不必拔苗助长,亦不必勉强为之。”
  “好,听卿卿的。不仅鹤哥儿,延哥儿亦是如此,外戚家的子弟们也皆是如此。”朱祐樘道,“凡真正上进者,便可为官为我分忧。倘若是纨绔子弟,便是求到我跟前来,也只有门荫虚衔一条道。”
  取得共识后,帝后二人相视一笑,便将答卷放下了。张清皎又问:“万岁爷今日格外关注这两张答卷,可是有甚么缘故?”
  “我只是突然想到,祐杬也已经到该娶妻的年纪了。但我们兄弟之间却从未谈过这些,也不知他对日后有何打算,想娶一位甚么样的王妃。等他就藩,我们可能便再也见不着了。若不趁着如今仔细聊聊,或许再也不会有机会了。”朱祐樘道。
  听他提起兴王朱祐杬,张清皎颔首道:“我这些天正巧也在想此事。说不得等到咱们的孩儿降生之后,祖母与母后就该忙着这件事了。若想选取王妃,便少不得在民间采选良家子。可兴王(朱祐杬)、岐王(朱祐棆)、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的年纪相差也不大,如果每人选妃都采选一回,难免有些过度扰民了。”
  “倒也是……”朱祐樘沉吟片刻,“他们之间只差了三岁,三年之间若采选四次,确实不合宜。卿卿是觉得,只采选一次即可?但他们到底年纪差了些,祐棆倒勉强够成婚的年龄,总不能让祐槟和祐楎也都成婚罢?”
  “虽然只采选一次,但大婚可照常举行啊。”张清皎笑道,“咱们前几朝不也有采选年纪稍幼的姑娘进宫的先例么?虽说都是给皇帝或太子准备的妃嫔,却也并不意味着不能作为王妃罢?选出的四位王妃,年纪大约也相差三四岁不等。兴王妃可在今年末或明年中与兴王大婚,岐王妃、益王妃、衡王妃可暂居光辉殿,等待大婚。”
  “长居光辉殿,怕是有些不妥。”朱祐樘道,“倒不如让她们选完后便回到诸王馆内居住,即将大婚时再入住光辉殿。”这是给亲王准备的王妃,不适宜在宫里住得太久。即使光辉殿一直很特别,也须得注意些才是。
  “万岁爷所言极是,倒是我疏忽了。”张清皎道,“那到时候便请祖母和母后派出可靠的女官,在诸王馆里照顾三位王妃。之后雍王(朱祐枟)等选妃也照此办理,相差三岁之内便一起选妃,拢共也只需再选两回就够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