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瑶的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求雨,多么迷信啊,养些鸭子不就成了么?又想到,如果养鸭子,最好是大量养殖,如今这溪坡和周围的村庄,全都穷得响叮当,想来也是养不起鸭子的。
不过苏琼瑶眼睛倒是一亮,种田欸,她在现代是干嘛的?是研究杂交水稻的欸,如果她能在这里找到雄性不育株的话,岂不是也能种出杂交水稻来?到时候岂不是就有钱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想起来就美滋滋的呢。
“求雨要心诚,你在干嘛?”
苏琼瑶回过神,王翠花正怒目瞪着她,好在人多,她只是小声提醒,没有大声斥责。苏琼瑶赶紧低下头,不敢再胡思乱想。
王翠花翻了个白眼,回头看到站在她旁边的周娟,正左顾右盼,气不打一出来,伸手拎了她的胳膊一把,疼得周娟龇牙咧嘴,眼泪汪汪,却不敢做声。
苏琼瑶在后头默默看着,想到一个词语:欺软怕硬,就是王翠花这样的。
三月底插秧,四月五月,才叫苏琼瑶知道,什么叫做忙乱。这里的人,对待蝗灾的方法,竟然是捉!每天白天都下到田里巡视,一发现蝗虫,就赶紧去捉。
苏琼瑶简直无语了,蝗虫来的时候,一片一片的好吧,又不是一只一只的。然而没办法,她只能听命,跟着王翠花在田里细细的查探,除草捉虫,全齐活。
唯一的好处是,到了抽穗的时候,她可以小心的看那些稻穗,有没有她从前常看到的,雄性不育株。
一天没有看到,两天没有找到,到第三天,还真让她给找到三株雄性不育株了,她兴致勃勃拿出线头,绑在三株稻穗上头。
“你在干嘛?”王翠花不满的看着这个整天盯着水稻看的儿媳妇。
苏琼瑶抬起头,尴尬的笑了声:“娘,没事,我就瞧着这几株跟其他的长得不大一样。”
王翠花并没去看稻子,她不满苏琼瑶很久了,只要出门,苏琼瑶就在头上搭一块枕巾,把脸都包起来,再戴上帽子,生怕别人看见她的长相似的。偏偏她机灵能干,找不出什么来继续骂她。
王翠花冷冷的吼道:“回去做饭。”
苏琼瑶点点头说道:“好嘞,娘,这天儿太热,不然下午我一个人来就行,您就在家休息?”
王翠花斜睨了她一眼,冷笑一声:“天儿热?这才四月,等到五六月,咱们照样得出来干活。怎的,你想偷懒?支开我,你一个人来,就跑去阴凉的地方躲起来,是不是?”
苏琼瑶心中咒骂了一声,面上说道:“哪儿能呢?这今年收成要是好的话,咱们就能吃饱饭,说不准还能有余钱,过年过节,也能买些吃的穿的……”
“就想着吃穿!”王翠花嘴里仍是骂着,心里却也憧憬起来。
然而下午依然只有苏琼瑶一个人出门,因为周娟发起了高烧。王翠花一百个不满意,却也只能呆在家里,她不喜欢周娟,但好歹也是她的孙女儿。
说起来这么久,苏琼瑶都没怎么接触过周娟,不是她不想接触,而是周娟胆子太小,永远都蹲在院里树下挖土玩,有人叫她,她就立刻跑回屋子里,呆在角落里不动。时间长了,苏琼瑶也懒得招呼她了。
苏琼瑶高高兴兴的弄了点碎布片,拿了针线,坐在稻田边的桑树下封小口袋。桑树上头别说桑葚了,叶子都没了大半,光秃秃的,勉强能遮阴。
不一会儿,苏琼瑶就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她小心翼翼的把小口袋都挂到那几棵雄株上去。
正在挂的时候,后面传来周清乐的声音:“嫂子,你在做什么呢?”
苏琼瑶吓了一跳,尴尬的看了他一眼,问道:“清乐啊,你不在家里看书,跑来这里做什么?”
周清乐是家里唯一不需要干活的人,周世显一早带着周清平去县里找活儿干去了,王翠花则带着苏琼瑶菜园稻田里忙活,周娟在家里烧水,烧好了给她俩送去喝。只有周清乐,整日呆在家里看书。
周清乐尴尬的挠挠头,他总不能说,是娘叫他来看看二嫂有没有偷懒的吧?
他支吾说道:“我……我没事……怕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苏琼瑶并没在意,只眼珠子一转,有周清乐在,可以帮她想办法,她赶紧喊道:“清乐,过来。”
第12章 周清乐的梦想
清乐看着苏琼瑶神神秘秘的样子,心中打了个突。好奇心让他走了过去,看到一株稻子上挂了好些小布袋子。
“二嫂,你这是做什么啊?”
苏琼瑶指着另外两株说道:“清乐你看,这几株与其他的不大一样。”
清乐看了看,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啊,我跟你讲,这几株是长不出稻谷来的,我之前就看到了,可惜跟我娘说,叫她拔了她也不听。”
苏琼瑶没想到周清乐早就观察得这么仔细,笑笑说道:“清乐,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就有这种,据说好好培育的话,可以让田里的收成提高一倍啊。”
说完,苏琼瑶就等着周清乐吃惊的表情,提高一倍呢,旁人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哦。
然而周清乐的确是吃惊,他吃惊的问道:“书?二嫂你认识字?”
苏琼瑶回过头,摸摸鼻子,她怎么没想到,这么穷的地方,女孩子肯定是不识字的啊。
她灵机一动,说道:“我不认识字啊,但是我看得懂图画呀,我还记得的,就是这样子的。”
周清乐想了想,说道:“哪本书?你给我看看,我认识字。”
苏琼瑶嘴角抖了两抖,说道:“现在还哪里记得啊,以前的事情,我都不记得了,可能……是小时候在表哥家里看到的吧,哎呀忘了忘了。”
周清乐不疑有他,满脸失望的说道:“这样啊,真是可惜了。二嫂,你真的记得吗?”
苏琼瑶心中其实也在打鼓,古代跟现代比,差远了,要是没成功,岂不是要令他失望了。
于是她犹豫片刻,说道:“我记得是这样的,我想试试看……可是我怕娘她……不同意。”
周清乐眼睛一亮一亮的,点点头说道:“肯定要试试看,若是真的成功了,咱们都能有吃的,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啊。”
苏琼瑶呆呆的看了看他,心想这孩子果然单纯,心系天下呢,不像自己这样自私。
周清乐在田里四处走了走看了看,跑回来问道:“二嫂,这个能移到别的地方吗?”
苏琼瑶愣愣的看了看三株被她标记的稻子,发愁的说道:“应该是能的,我也不知道。”
周清乐说道:“你看,那棵树后面,一般人不大容易注意到,又跟田里连在一起,不用担心会忽略掉。咱们把这几株移到那里去,以后你再过来,就你去查探那边的,让娘查探这边的。万一被娘发现了,就说那是我弄的。”
苏琼瑶点点头,两个人说干就干,很快就把三株稻子都移过去,又把布袋子都挂上去了。
周清乐眼睛还是亮亮的,看着苏琼瑶问道:“二嫂,真的能高一倍的收成?”
苏琼瑶心想,你爹不是让你好生学习考试的吗?你关心这个干嘛?家里谁都缺吃的,就你不缺啊。
“我也不知道,书上应该是这个意思,我们先试试吧。”
周清乐点点头,高兴的说道:“二嫂你知道吗,现在朝廷的征收还不算重的,但是一遇到灾年,我们这些农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方法,可以增加收成,岂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苏琼瑶撇撇嘴,说道:“可是蝗灾一来,还不是全军覆没。”
周清乐也顾不上问她怎么像读过书的,只丧气的妥下肩背说道:“是啊……蝗虫一来,什么都没有了……二嫂,你看过的那本书里,有怎么治虫的吗?”
苏琼瑶想着,养鸭子不现实,得大面积养鸭子,种草种树更不现实,短时间也没成效啊,便只摇摇头。
周清乐见状,更是沮丧,说道:“别人说,多读书可以造福百姓,然而我看到那些读书当官的,并没有怎么造福百姓,比如这种田,旱灾虫害,那些读书人,没有一个能解决的,所以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我听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以读书,根本不是照拂百姓,而是照拂自己,对不对?连我爹,他总想着我们好生学习,参加科举,像柳家哥哥一样考上举人老爷,甚至继续继续科考,考取进士,当上大官。然而振兴的并非大齐,而是我周家,仅此而已。”
苏琼瑶愣了片刻,见他严重浓浓的失落。一直以来,她只觉得周清乐这个孩子,天真单纯,在家里最受宠,事事都有他娘给他安排好了,最好的吃穿全都是给他的,他爹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读书。可是今天他这样一番话,让她明白,原来他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甚至他心中所想的,不止是家,而是国,是百姓,是民生。
她忍不住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那些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为了加官晋爵光耀门楣,并没有什么错。不能说,他们没办法解决民生百态,所有的问题,就认为他们是无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