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没有办法,拿出几本书,给了谢黎一本,告诉他,这是张家历代长辈编撰的医术,还未完成,本来是打算留给入室弟子的,现在送给他一本学习。
如果有生之年,谢黎能够编撰完这本书,才不枉费他教导谢黎一场。
谢黎看着递到眼前的珍贵手抄本,珍重地答应了。
……
这件事过后,张老低落了好几天,然后松口收了小陈医生入门。
小陈医生一心想拜入张老门下,几年不成,一朝成功,乐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他来找谢黎道谢。
谢黎无奈:“不用谢,这和我无关,陈医生你的确优秀,不然张老也不会在众多学生里挑中了你。不过……陈医生,我有些事情,可能以后不会再来卫生站了?”
“……???”小陈医生诧异,有些揣揣地问,“因为站长收了我做徒弟?”
“不是。”谢黎摇头,笑了笑道,“我又要做爸爸了,想在家陪陪我妻子。”
小陈医生一愣,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恭喜你,这么年轻就有了两个孩子。”
“不过,弟妹生产的时候还要来卫生站,你怎么能说以后都不会来呢?”
谢黎摸着下巴:“到时候看情况吧,我可能要上大学。”
小陈医生以为他说的是工农兵大学,有些可惜:“上大学也好,你不是本地人,能够回家看看的话就尽量回家吧。”
谢黎眼底含笑,暗自不语。
十一月下旬,一条令人震惊地消息如旋风般迅速传遍了全国,无数学子热血沸腾,欢天喜地,比过年还要高兴。
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是李建国从镇上开会带回来的,知青们听说,先是一愣,随即陷入狂喜状态。
下乡多年,终于有了能够离开这里的机会,即使不是那么轻易,至少给了众人努力的动力。
一时间,知青点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胡德正开完会就来找谢黎,压抑着情绪,激动道:“这就是你说的‘调整’?”
谢黎神色淡淡,颔首道:“我也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不过,恭喜你,这两年的笔耕不辍,总算没有白费。”
胡德正亦喜亦悲。
谢黎不知道,在这条消息传来之前,他已经得到了钱兰香父亲的推荐,获准明年去上工农兵大学,这也是他放弃了钱兰香,钱父给的奖励。
他那时候沉默没有拒绝。
现在,他拒绝钱父的推荐,钱兰香还能原谅他吗?
“我去钱家一趟。”胡德正说完,失魂落魄地走了。
谢黎目送他离开,皱了皱眉,有些猜到了胡德正所做的事情。
虽然他当初说出了“三年约定”,暂时缓解了胡德正的焦虑。可随着时间流逝,胡德正耐不住,另找出路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
谢黎心里暗道,回过头,看见李甜甜抱着儿子,半倚在门口,眼神委屈地看着自己。
“怎么了?”他好笑地问。小姑娘自从做了母亲,愈发稳重,不过这还是她时隔许久头一次这么的可怜巴巴。
李甜甜犹豫地问:“你也要参加高考吗?”
“当然。”谢黎点头,反问道,“你不想我参加?”
“参加高考,你不就要去外地上学了吗?”李甜甜咬唇,“我和冬瓜怎么办?”
“我当然会带你们一起出发。”谢黎知道她的顾忌,笑了笑,走过去搂过她,低头问她,“信我!嗯?”
低沉的鼻音磁性而充满魅力,李甜甜听了,沉默片刻,狠狠点头,破釜沉舟般道:“我信你!”
可惜李甜甜信他,李建国却不信他。
李建国不肯写推荐信。
没有推荐信,谢黎连报考都不能,更别说参加高考了。
……
“爸,你就给谢黎写一封推荐信吧。”
李甜甜带着儿子冬瓜一起来求情。
李建国脸色难看得很,不答应也不否决,盯着谢黎不说话。
谢黎顿了顿,让李甜甜带小冬瓜先出去。
李甜甜还不肯,谢黎低声哄了两句,她才不情愿地抱着小冬瓜走掉了。
“爸,我知道你不放心什么。”
“你真的知道,就不要想推荐信这件事,老实待在村里。”
谢黎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我可以一辈子待在村里,但是我不想甜甜也一辈子待在这里。她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觉得这里很好,可是我明明有能力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
李建国知道谢黎的资料,所以他明白,谢黎所言不虚。
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不敢写推荐信放谢黎离开。
一旦回了首都,甜甜会如何,他半点把握都没有。
首都啊,只在镇上的广播里才听到过的名词,距离小西坡有足足两千公里,坐火车要五六天才到,谢黎是首都人,在那里有熟人,他的女儿怎么办,跟着谢黎去吗?
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爸,我直说吧。”谢黎抿唇,“甜甜又怀孕了。”
前世的李甜甜也是这个时间段怀上女儿的,不过到了次年春天才发现,原主已经走掉了。
所以一到了十一月份,谢黎对李甜甜的关注程度就大大上升,三不五时给她把脉,美其名曰练习,还真的在不久前发现了滑脉。
这个消息他压着没提,为的就是现在。
“我想让甜甜和孩子们都过上好日子。我不想待在这里,每天下地干活,孩子们长大了也下地干活,每天赚不到几分钱,吃块肉都要掂量着吃,生怕吃多了其他人没有吃,到了夏天喂蚊子,到了冬天窝被窝。”
谢黎说了一长段,看着李建国脸色复杂起来,似乎被触动,笑了笑,漫不经心地又道:“最关键的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日后也能读书,和我一样考大学,在教育发达的地方读书上学,长大后娶妻生子。”
“……”
李建国没说话。
这是对于每一个下乡知青都无解的难题,他们见识过繁华,渴望回到城市,回到熟悉的环境。
谢黎见过的世面比这些知青更多,他们都想要回到城市,在可以的前提下,谢黎更想。
何况谢家人还在等着他回去。
他不会辜负了那一群疼爱原主的家人。
李建国坐在背光的地方,身影淹没在阴影里,许久过后,仿佛带着十二分的无奈,叹道:“你说的对。”
……
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
谢黎在李甜甜和李家人的殷勤目送下走进考场。
其它高考考生投来惊讶打量的目光。
谢黎的五官长开后,容貌越发出色,清隽秀逸,又不失男子英气,高挑挺拔的身高居高临下,横扫了一大批南方考生。
不少女生都暗暗盯着他看。
谢黎脸色淡定,似乎无知无觉,婉拒了几位来搭讪的考生,找到考桌后坐下闭目养神。
众人见状,知道他不想聊天,只能止住脚步,回到自己的座位。
胡德正是最后一个进考场的。
他和谢黎一样来自北方,身上带着北方人的爽朗气度,前面几年一直压抑,得到了高考推荐信后,就彻底发泄出来。
眼角眉梢都是自信,目视前方,眼神坚决。
谢黎听见动静,睁开眼,看了他一眼,有些诧异。
还挺有缘分,竟然分到了同一个考场。
这估计也是为数不多的南北考生混合高考的机会了,再过几年,知青们回城,在本地参加考试,就再也见不到现在的盛况。
考虑到文化的断层,这一次的考试试题还算简单。只是大多数知青忙于沉重的劳动,没有坚持看书,只在考前临时突击了一个月,比不上谢黎和胡德正的厚积薄发,写完了简单的题目后,就两眼一抓瞎。
矮子里面拔高子,谢黎和胡德正的答题速度显得十分恐怖。
第一个写完的是谢黎,写完后,他还打算检查一下答案,刚活动了一下身体,就听见考场喧哗起来,抬头一看,监考的老师正盯着一个脸色惨白的考生,手里握着一个纸团,恨铁不成钢道:“你啊你,不行可以下次再来,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我不想多说,自己出去吧。”
谢黎知道这是有人考试作弊被抓了。
代入对方心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上面虽然恢复了高考,却没有公布下一次高考的时间,导致许多想要回城的考生生怕高考只是昙花一现,一时冲动,不惜铤而走险。
这个人不是第一个冒险作弊的,也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或许在其它的考场,乃至全国范围内,也有许多地方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谢黎有些为他可惜,摇了摇头,低头继续认真检查。
作弊的考生脸色苍白,两脚发软,走出考场后,突然痛哭出声。
压抑而后悔的哭声传进考场,一众考生受到影响,忍不住看过去,等看到有人强硬地带走了这名作弊考生,更是全都浮躁起来。
只有谢黎沉稳地检查完了考题,修改了一两个答案,交卷离去。
大家视线一转,这才回过神,在谢黎提早交卷带来的压迫下,感觉收敛心神继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