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书香人家 (小树要长高)


  “大壮二壮啊,你们若有个三长两短,叫奶奶怎么活啊……”
  ……
  谭璇从老人断断续续讲述中了解了案件的具体情况。
  冶县以盛产铜矿著称,江城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被判苦役的犯人皆要押往冶县绿山做苦工,矿洞里条件异常艰苦,从那里顺利回家的不残也得脱层皮,当然犯人死亡率也不低。
  为证实大壮确实被羁押至绿山,谭璇先传唤负责押送的几位衙役,最后全证实大壮顺利到达目的地,而且卷宗上还有冶县收押凭证。
  既然人到地儿了,谭璇猜想老人孙子或许中途发生意外导致迟迟未归家。倘若在矿山不幸身故冶县官府理应通知其亲人收敛尸骨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头一个原因。
  可让谭璇感到疑惑是小孙子去绿山也不见了踪影。唯今只有外派官差赶赴冶县询问情况。
  “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本官即刻差人到冶县查探情况,一旦有消息马上告知你们。”
  两人听闻知县大人肯出力帮他们找孙子感动的老泪纵横,感恩戴德地连连叩谢才离去。
  “杜主簿可是有事要禀?”谭璇还未交代完即将出公差的衙役,发现主簿杜征已候在厅外。
  见其面色犹豫,看一眼垂首的衙头,心中了然遂摆摆手让衙头退下。
  主簿待衙头走出厅堂后,飞速瞄一眼座上注视着自己的上司,斟酌道:“大人容下官造次,那些被判苦役的犯人罪有余辜,据说每年都有不少劳犯死在绿山矿上。下官知晓大人爱民如子,可若这个头开了,今后指不定多少百姓求您寻找家人。”
  “噢?杜大人意思是这类事情并不稀奇,那若犯人殇了冶县那边可告知?”
  谭璇并不是首次处理此种事件,清河县围塘造田时役工也有折损若重罪获徙刑之人殁了直接销籍,有年限的苦役官府需发公函告知家人收敛墓葬的。
  因此对杜征之言不敢苟同,按理作为一县主簿非常清楚这种常识性问题的,除非别有目的,谭璇想到这里不动声色扫了眼神色并无异样的杜征。
  “大人,绿山不比其它地方朝廷设有铸钱官炉,仅靠苦役人数哪里够还要征雇寻常百姓,事物冗杂小小的冶县怎会顾得上有罪在身的苦刑犯。”
  杜征观谭璇一副疑惑模样,猜想他不清楚冶县境况连忙解释道。
  “那这么说来,各县押往绿山的犯人假若出了事,家中亲人岂不是毫不知晓?”
  “正是!”
  谭璇再次瞅了杜征两眼,颔颔首,叹气道:“本官已放出话来不好失信于民,今后事再说吧。”
  见其张口还要再劝,忙拿起案头信札递给他说:“秋种马上要过去了,这是知府下达的征役公文你遣人张贴出来,万不可误了工期。”
  见劝不住上司,杜征无法只好接过公函转身步出厅外。
  待人走后谭璇不由思索起来,凭直觉绿山铜矿肯定藏的有猫腻,但自己只是七品小县令冶县不属于他所牧之地,根本管不着,目前只能静观其变。
  七月上旬刚过,阳江百姓结束了农事,开始接着在江堤服役。因辖区有汉江因此为百姓节省了许多麻烦,不需要奔波至其它地方。
  派往冶县的官差也带回了消息。
  “大人,铜矿上管事告诉卑职去年一个矿洞垮塌一下子埋了几十人,其中就有张家村的张大壮。至于张二壮从未听说过此人。”
  听后,谭璇沉默地点点头,案件不但隔着距离而且离事发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嘴巴长在别人脸上是真是假无法判断,但只能接受。
  稍作思量,对衙役道:“你去张家村告诉两位老人家,别说人没了就说已离开矿山,不知晓去了哪里,小孙子没寻到哥哥失望而回。”
  照此看,除非张二壮现身,不然这一桩失踪案便陷入了死局。
  ……
  “这藕认水土的,整个华朝数咱们江城藕味道最好,莲花湖产的藕可是运到京都给万岁爷皇后娘娘吃的!是贡品!”
  “今年年成真不赖,田里稻子打的石数多,塘里的藕也不少出……”
  “可不是嘛,去岁仲秋节时儿子歇息两天不用去江堤上工,今年肯定也如此,到时让老婆子去肆口割两斤肉排用新藕给他炖汤喝,好好补补身子……”


第134章
  时值八月,江城的莲藕陆续上市, 因水路通达莲藕相较与其它绿叶蔬菜易储放, 阳江县内有不少藕田,每年这个时候是农户们忙碌的时期挖藕管理水田等。
  明锦和孩子不在身旁, 休沐日谭璇闲暇时便会在街肆上转悠,偶尔去江堤查看工事进展情况。
  眼看再有十来日就是中秋节, 现今气候温爽适宜出行,谭璇已吩咐山竹回平江把明锦团团接过来了,刚好一家人一起过节。
  “老爷,那边有人在捕蟹才抓出来的, 还没人挑拣,小的买些回来放灶房里吐吐掐泥, 过几日夫人小公子正好可以吃。”
  小厮发现不远处湖中小船上农户们从水中捞蟹笼,弯腰不时的从笼子里扒捡出个头小的扔进堂里,忙笑着对谭璇道。
  “行,再去藕田买点藕,今晚让张嫂炖新藕排骨汤喝!”看着眼前一片丰收之景, 谭璇心头十分舒适。
  ……
  “老爷, 这是夫人的书信。”
  几天后前往平江接人的山竹欢天喜地返回, 人没接着却带了好消息,明锦又怀上身孕快三个月了因胎相不太稳当不能颠簸, 因而没法一起来阳江和谭璇团聚。
  谭璇得知明锦怀孕的消息有些惊讶, 计划中夫妻两人没打算再要孩子的,三孩的到来是意外惊喜。
  高兴的同时不免有点遗憾, 孩子两岁前得和妻小暂时分居了。
  山竹觑了眼眉目带笑的自家老爷,难为情地摸摸后脑勺皱巴着脸,试探性的问:“老爷,您看冬梅如何安置?”
  刚到阳江只顾着说喜事,还未来得及讲夫人迫于老夫人的压力将跟前的贴身丫鬟冬梅给送阳江来了。
  “冬梅?夫人让她过来的?还是老夫人?”谭璇听说明锦身边的仆婢跟随山竹一起过来,以为明锦挂念他独自在外没人贴身伺候特意遣身边靠得住的仆从照料饮食起居,可发觉山竹神情不对脑海中瞬间猜到一种可能。
  “本来夫人想让李嬷嬷来的,可老夫人说夫人怀着身子,李嬷嬷是过来人通晓的多,夫人离不了她。又说老爷您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结果……结果夫人就让冬梅来了。”
  山竹本想说其实老夫人连人都给选好了,硬是被夫人以冬梅在老爷跟前侍奉时间长为由婉拒了。
  但犹豫再三还是憋在肚子里了,免得回去挨老婆数落。
  “夫人不在,内宅的事就交给依夏,人交给她让她看着办吧。不过冬梅毕竟伺候夫人两三年了,小姑娘不错别难为人家。”除了明锦,凭来的是谁对自己没一点作用,谭璇交代完便将此事抛开回书房看家书。
  为让明锦安心养胎不胡思乱想,特意写了封表真心的书信让人给送回去。
  随着莲藕陆续上市,加之整个江南都表莲藕,市场决定价格藕价不怎么理想,谭璇核查过卷宗后,发现现今完好的湖泊沼泽地数俩较十年前竟然减少了近十分之一,若不是近两年由于修筑江堤的缘故人为破坏的更多。
  为防止此种现象继续恶化以及增加百姓收入,谭璇计划将在档的湖泊重新分编归簿,并且实行责任制法子,一旦发现哪个镇上的湖泊被围截,里正村保担责。
  当然湖泊自然不会闲置,浅水沼泽种植莲藕和菱角,深水湖泊除担负蓄洪灌溉外功能外在里面养殖鱼虾蟹贝等水产品。
  但想法过分美好现实时常是残酷的,即便江城为九州通衢水路顺畅莲藕可以销往北地西南等地域,可耐不住运输成本高菜贩子一般都会将价钱往低了压,刨除人工只落下几个辛苦钱。
  想让百姓配合官府对士绅进行监督必须得让他们得到实惠,那样大家才有动力。
  初级原产品远远没加工过的商品获利高,江城的藕虽然出了名的好吃,藕汤更是闻名华朝,但手工藕粉的名气却远不如平江,藕粉保存时间长价钱比寻常糕点还要贵,假若阳江藕粉的招牌打出去,还愁藕田里莲藕的销路吗。
  任何事努力尝试过才有资格选择继续还是放弃,于是谭璇决定趁莲藕成熟之季,张贴告示鼓励百姓花心思制作藕粉。
  并派衙役到江城售卖藕粉的商号购置别家的东西,回来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争取也能做出清香扑鼻色泽纯正的藕粉来,既然自己的藕节没问题,那一定是手艺不到家。
  待事情进展顺利,明年二三月份便可以试着加大莲藕种植面积,过几年就可以完全推广开来。
  大江江堤工期朝廷赶得紧,十月底已差不多到收尾阶段,只等工部官员前来验收。
  作为国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江城知府尤为重视,向辖区各个县衙下发公文命令县衙属官近阶段到江堤亲自巡查。
  汉江距县城只一个时辰的脚程,方今县中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江边服役,农妇们又忙着为一家老小做冬衣冬鞋,为鸡毛蒜皮小事来县衙鸣冤击鼓的人突然少了许多,因此谭璇清闲下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