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妇贵 (衣布衣出)


  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开口,皇帝的声音更加冷冽起来:“礼部尚书黄静涛年纪大了,是否精神不济?这么点事情,拖了一年都没有结果。若实在不成,那就换个人做吧。”
  在场之人,除了韩延回和瑾融,其他人心中都是一凛。
  这事情是交给礼部来做的,若是礼部黄大人年纪大了,那岂不是说,他该告老还乡了?
  如此一来,接任礼部尚书的最热门人选,就是礼部侍郎孙霆越。孙侍郎的幼女,那是送入禹王府的,是禹王殿下的侧妃。
  刘成之心中一紧,心知这件事只怕不能在坚持了。福王殿下想再出朝堂,怎么也得等上两三年,不能在这两三年里,让禹王的势力太过壮大。
  如今,禹王协理吏部,当朝首辅的孙女是禹王正妃。禹王的死党江一凡如今在工部,虽然只担任郎中之职,可手下掌管的事务,却比寻常郎中多得多。其中大多数,是皇上直接交代的差事,即使监管吏部的阁部次辅刘成之,也是无权干涉的。
  若孙侍郎再接任礼部尚书之职,禹王就又有了一个大助力。
  而魏辛等两位相公,听了皇帝的话,再看瑾融的眼色,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固然想维护读书人的地位,可也是自己当前的地位和官职更重要一些。
  当今圣上想发展手工业,若圣上有意让禹王继承大统,那他们就要好好想想,自己要不要继续反对皇帝和禹王的主张,断了自己和家族这两代的尊荣和富贵?
  在场众人,各自想着各自的利益和立场,竟然让皇帝把专利法的事情安排下去了。
  接下来两日,有官员得知礼部居然加紧修撰律法时,不怕死的在朝堂上提出,要谨慎处置祖宗律法。
  赞成变革的官员自然不肯想让,两方官员相争,口沫横飞,朝堂上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开始皇帝还想讲道理的,见说不通,最后怒了,拍着桌子怒骂:“圣贤之道,难道就是让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读书人高居上位,却熟视无睹吗?”
  “圣人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难道尔等读上几本念歪了的圣贤书,就比百姓、比社稷、比朕还要尊贵?圣人口中的民为贵,在你们眼里就成了贱民,就成了教化不开。你们就是这样读圣贤书的?”
  “都会去面壁思过!”
  皇帝这通愤怒的斥责,让一众反对变革的大臣噤若寒蝉,效果那叫一个显着。
  可皇帝却感觉好像缺了些什么……是什么呢?
  哦,想起来了……
  皇帝看向韩延回和刘成之,说道:“这些歪曲圣贤教导的官员,你们回去给朕排一排序,依照他们歪曲圣贤的程度,罚奉吧。罚奉力度……半年到两个月,排序之后交给吏部,抄录一份给朕报上来。”
  说完,皇帝拂袖而去。
  …………
  朝廷接到原州荞麦收成喜报之后不多日,派去原州地区震慑民变的尹啸成回来复命,一同回来的还有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
  和旱灾地区的收成喜报不同,御史带回来的消息让皇帝大为惊怒,就是很多朝臣在知道消息之后,也吃惊不小。

  第九百七十章 原来也有短板

  派往各地的御史,原本担的职责是监察镇压民变的官兵。防止兵士和将领有杀良冒功、或者趁乱洗劫大户的恶行。
  尹啸成治军有方,律下甚严。各地守军虽时有出动,却都军纪严明,并无违纪违法之事。
  御史们在本职工作上没什么展露身手的机会,反倒得知了引发民变的原由——原州等地赋税果然很重,异乎寻常的重。
  原州地区商贸发达,耕地也算得上肥沃,是有名的聚财之地,税收颇丰。与之相应的,在原州等地任职的官员,都是比较有油水的。
  也就是说,原州等地的赋税本比别的地方重。可是,从前年开始,原州和周边几个州郡的赋税,到达了堪称恐怖的高度。
  理由是:朝廷要修建运输轨道。
  所以,原州等地导致民变的传言并不是空穴来凤,而是朝廷的确在原州等地实施了重税,很重很重的税。
  各地御史收罗的证据和数据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原州连续两年的赋税,大大超出了户部记录在案的数量,甚至不在太子府和户部的私账记录中。
  这种不计后果的掠夺,真的能断了一大片地区的生机。其实,在旱灾发生之前,原州地区的商贸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靠天吃饭的农人,也被重税压得仅剩一丝生机,都在勉强维持活着的状态。
  所以,在天灾降临时,原州等地毫无应对的力量。
  御史上奏的折子不同瑾融上交的账册,根本无法掩盖。派去灾区的御史不多,不到十个。但这个人数,加上他们的随从,根本无法控制消息不外泄。
  户部尚书于世清在尹啸成和御史出发之后,就心惊肉跳的等着这一天的到来。然后,这一天果然来了,原本就悬在头上的那柄刀,已经避无可避。
  御史上奏的折子放在案上,皇帝和阁部的四位相公都沉默不语。
  很多话不好明说,也不用明说。
  太子居然能如此丧心病狂的敛财挥霍,如此储君,是真的不能要了。如果让这样的太子继承大宝,不用外敌来攻,太子自家就能把自家江山断送了。
  可叹于世清等人,明知太子品性的情况下,还要扶持他上位,这是想做亡国之臣了吧?
  皇帝并没有把那两份账册公布出来,仅仅查办原州税收之事,就把太子降为靖王,于世清饮鸩自尽,其余户部官员秋后问斩、流放、革职的不一而足。
  反倒是地方官员,除了一些手握大权的官员知道内情,其余下级官员都是听令行事。
  查办地方官员的钦差,拿着大理寺出具的口供和皇帝的圣旨,带着皇宫派出的亲卫,前往原州,缉拿涉案官员。
  一时间朝堂震动。
  …………
  这些事情和百姓没太大关系,百姓甚至因为朝廷能不徇私情的惩办官员,欢声雷动、交口称赞。
  叶欣颜算是权贵,却也不受影响。半月后,国公府后巷的齐家热闹非凡,齐友年安顿了原州等地事务,回到京城。
  江一凡夫妇带着齐家两个小子,还有袁尚,也带着营造行的一众管事和得脸的匠人,很有些隆重的把齐友年接回来。
  大家热乎乎吃了顿便饭,安顿老爷子早些歇息,约好了第二天再来。
  第二日,江一凡两人早早就到了,和着袁尚等人,正式来给齐友年接风。
  齐友年虽然赶了十几日的路,精神头却还不错,兼且休息了一晚,身边有孙子和侄孙陪着,乐呵呵的,很有些神采奕奕。
  众人在待客厅坐落,茶水果品上来之后,就是久别之后的闲谈问候了。
  两边把各自的状况详细分说一边,在齐友年讲述原州受灾百姓状况时,众人都哀叹不已。
  齐家在原州以及临近州郡,共开设了七个营造行分号。在当地招收了不少工匠和小工,对原州等地百姓这两年被盘剥的情况,齐友年了解的一点不比监察御史少。
  传言和朝廷公布的情况虽然属实,可让亲眼见过的人讲述,却有着另一种沉重,众人都听的唏嘘不已。
  好在齐友年这一趟走的极其成功,他过去的时候,原州正是饿殍遍地、百业颓废的时候,大量好手艺的匠人无事可做,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挑拣上好的工匠。
  再有章五四过去坐镇,还有他就近从清远县带过去的人手和财物、器具,很快就搭建起七个分号的班底。再有朝廷出资修建的寺庙工程作支持,足以让广厦营造分号站稳脚跟。
  在场除了袁尚和两个管事工匠,都是自家人。所以叶欣颜也就没回避,坐在江一凡身边。
  昨日时间短,她没来得及问原州分号的情况,这时听齐友年详细讲述营造行分号在原州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由得喜不自禁。
  她曾希望的那个天下数一数二的建筑商,为时不远了啊。
  听众人说完,她才插嘴问道:“爷爷,分号有章爷爷和李景年几个守着,您就不用再过去了吧?”她老早就盼着爷爷回来了。
  齐友年笑道:“嗯。有你章爷爷守着,李景年和赵秋生几个也都是自己人,暂时是用不到我老头子了。”
  齐友年虽然来京城的时间不长,可自家孙女、孙子和侄孙都在京城。那么,京城就是家,就是能让他牵挂和感到温暖的地方。
  这时的齐友年,已经很满足了。当初他重操旧业,就是想着给自家孙女赚嫁妆、给孙子赚家业,如今的加导航,已经超出去预估不知多少倍。
  他知足了。
  江一凡在一旁笑道:“爷爷您是不知道,阿颜这些日子可真是犯愁了,时时盼着您回来,替她管营造行。您瞧瞧她这高兴的。”
  叶欣颜也陪着笑,说道:“营造行的具体事务我是真不熟悉,前些日子又招收了许多的工匠,这些日子可把我愁坏了。”
  过去有齐友年、章五四和汪桥等人具体做事。就是来到京城之后,也有赵秋生和李景年、杨进等人帮衬,叶欣颜感觉她只是动动嘴,或者想个外观、意境什么的,真不觉得她会有短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