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你看这些能换这么多东西吗?”,赵桂花是个实在人,不说票了,就说那十块钱,绝对是他们家里现在最大面额的了,她却能够拿出来跟宁初换东西,也算是尽心了。
票子虽然有些邹巴巴的,但是在她手上却被捋顺了不少,显然是用心保存的。
宁初瞧着这些票子,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好多票在现在都丢失了,她接过后,细细的看了一遍,开心,“这些东西我很喜欢!!”,这些可都是很多小钱钱呀!不管是自己收藏或者拿去出售,都是稳赚不赔的。
赵桂花就怕宁初不喜欢,总觉得自己占了闺女的大便宜,听到宁初这样说,她也安心了不少。
从铺子离开后,赵桂花就回到自己西屋里面,这次,她却没将这些东西都放到立柜里面,放立柜里面太显眼了,若是哪天生产队的来查屋子,被发现了,这可是掉脑袋也解释不清楚的。
于是,赵桂花和家里的三个儿子商量后,在立柜下面,挖了一个小地窖,从外面来看,丝毫看不出里面有暗处。
但是把立柜挪开后,能明显看到地上的那块土的颜色较深,踩上去是空心的,她把最上面的一层土坷垃给扒在一旁,就出现了一个小地窖。
赵桂花虽然一把年级了,但是好在身子骨灵活,就这梯子,下到小地窖里面。
地窖周围还放着不少黑木炭,用来防潮的,毕竟里面装的可都是精白米和细面,可都是一些金贵的粮食,不能糟蹋了。
不过这些金贵粮食,在这地窖也放不了多久,就被二小子拿到小荒山的路口,换个来往的司机们。
她刚装好这些东西,拍了拍手,准备顺着梯子爬上来。
就听见一阵敲门声,她也不急,把地窖口子埋好后,又把立柜给推了上去。
盖的严实合缝的。
这才开了门,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桂花的二儿子,和几个月前,一脸颓丧绝望不同。
这一次的老二,脸上带着喜悦,虽然人黑瘦了不少,但是眼睛里面却出奇的亮的惊人,就仿佛新生了了一样。
他关紧了门,咧着嘴,露出一口的白牙,压低声音,激动,“妈,赚了三十七块八二!”,说着,他从黑色棉袄夹层口袋里面,摸出皱皱巴巴的三十多块钱。
有整钱,有零钱,最大的是十块钱,最少的是两分钱。
一把大的钱,他一股脑放到了桌上。
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赚的最多的一次。
赵桂花笑骂道,“瞧你这点出息!”,她把桌上的钱仔理的整整齐齐,问,“那边怎么说?”
老二的脸色沉了沉,压了压脸上的喜色,思虑,“老张开价一桶奶粉二十五块,精白米七毛一斤,细白面五毛一斤。”
“他压低了价格!比黑市上低不少。”,要知道,黑市的精白米炒的厉害的时候也要一块二了,那细白面也要一块钱,至于奶粉,他别的不知道,就光那黑市上面的乳麦精都能炒到小三十块呢!
还不如说,比乳麦精更为珍贵的奶粉了。
赵桂花听了这话,却没有自家儿子身上的那股怨气,她笑的豁达,“小荒山路口怎么能和黑市比,更何况,放老张那里做买卖,我放心,若是真拿到黑市去,这钱有这么好赚?”
老张就是他们长期供货的省城司机,他跑这条路跑了二十多年,有经验有人脉。
可以说,把货物换给老张才是最安心的。
起码不担心有其他的幺蛾子,或者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说到这里,赵桂花语重心长,“老二,你急着赚钱是好事,但切不可急功近利,咱们的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多少倍了,可不能太贪心。”
“我省的。”,老二伸手挠了挠脑袋,拉过凳子坐了下来,“我知道,老张那边缺个学徒,我想跟他一块学跑车,就用奶粉和精白米来打通路子,您觉得怎么样?”
老实说,这个年头,当货车司机,在大家眼里可是个好工作,毕竟做了司机就意味着可以走南闯北,若是谨慎点,和老张一样,一个月就夹带几次。
一家老小的嚼头都有了。
像这种油水多,又体面的工作,往往都是内定的。
像老二这种祖祖辈辈都是老农民出生的,很少能够接触到这些。
这次去小荒山路口换东西,也算是给老二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赵桂花思量了好一会,“老张会带着你吗?”
“会吧!老张有个小毛病,贪财,我给他多送点东西,他尝到甜头,自然会给我一个名额,只要我能拿到这个名额,我有信心胜任这份工作。”,说道这里,老二的眼睛更亮了几分。
在小荒山倒卖东西,不是长久之计。
若是想赚大钱,做货车司机,是个很便利的工作。
“行!你有成算就可以。”,赵桂花也不阻拦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心思,她自然是支持的。
她指了指立柜,“东西都在下面放着,有三包奶粉,你拿上来瞧瞧。”
老二一喜,跟个小伙子一样,兴奋的扒开了立柜,把里面东西都拿了出来。
好家伙,即使不是第一次见,但是他还是会有震撼。
这年头,家家户户吃不饱,他们家却有不少的精白米,还能往外拿出去换,也算是泼天的财富了。
“行,这东西就是我们老赵家发达的根本了。”
“滚滚滚!还发达,只要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能吃得饱饭,就行了。”
老二自然知道,在自家老娘面前呆的久了,就会被嫌弃。
他笑嘻嘻的把东西往身上一背,“那妈,我去了!家里您多看着点。”
老二走了以后,赵桂花摸了摸衣服的兜,里面装着三颗奶糖,这是她特意从袋子里面拿出来的。
显然是要给家里孩子留着的。
家里的孩子也习惯了自家奶奶,隔三差五能拿出好东西来。
两个男孩子一口吃了下去,至于大丫,是个姑娘,心细,小心翼翼的咬了半颗糖,剩下的又用糖纸给包了起来。
要给她小弟弟留着,上个月,她妈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可漂亮了。
于是大丫,很快就有了姐姐风范,有什么好东西,总会想着给弟弟留一份。
赵桂花看在眼里,并未阻拦。
大的让小的,他们老赵家规矩向来如此。
趁着天麻麻亮,她提了个篮子,篮子上门盖着毛草,去了高家屯。
她去高家屯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地主家老两口女儿的坟给迁到赵家村来。
赵桂花去了高家屯,直奔老村长家。
之所以说老村长是因为,地主家女儿刘蒹葭出事的时候,是不少年前,现在的村长对这件事估计没啥印象。
她提着的篮子里面放了三斤的糙米,是那种未脱壳的米,拿出去,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上门礼,至于精白米那东西太扎眼了。
要知道,在每家每户都随时可能断粮的情况下,这三斤糙米,让一家人支撑五六天是不成问题的。
她去的时候,村长家的几口子刚起来,准备去生产对上工的。
年轻的晚辈可能不认识赵桂花。
但是家里的长辈确实认识的,她直接找了老村长。
第53章
老村长今年有七十多岁了, 为人正派,一辈子不占公家一粒粮,再加上脾气死倔, 得罪了不少人。
早早的就从村长位置退了下来, 在家务农。
赵桂花把身上的篮子往桌上一放, 开门见山,“老村长啊!我是赵家村的桂花啊!来请您帮个忙的,早些年我们村地主刘家的闺女,不是下放到高家屯子改造嘛!那闺女是个命苦的,早早的没了,我家老二媳妇生产的时候,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说是碰见刘家闺女了, 才顺利生下孩子,我就想着,人呐, 要知恩图报, 想把刘家闺女的坟给迁到我们赵家村去,让他们一家三口团圆。”
自家老儿媳妇生产碰见了,刘家闺女托梦,自然是幌子,这话, 赵桂花若是和高家屯子的年轻村长说, 必定要被算成封建四旧。
但是老一辈不一样, 不管外面的政策怎么变化。
在老一辈心里,举头三尺有神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的相信鬼神之说。
待知道赵桂花的来意后,老村长吸了一大口的烟袋,用着柄子敲了敲桌面,掉出不少烟灰来。
他沉默了许久,脸色复杂,半晌后,化为一声长叹。
“那闺女也是命苦的,你若是能把刘家闺女迁回去,也算是一件好事。”
这些年,他不是没想过,要把刘家闺女的坟给迁回到高家村,但是政策不允许,再加上,赵家村没人愿意接收,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他想了想,直接指明了刘蒹葭的坟所在地。
让赵桂花私下去迁回去,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不止赵桂花有事,他指路也会拖累家里人。
在老村长眼里,那清清白白的姑娘,在高家屯子遭了祸,也算是有损阴德的事情,这么多年,他也一直记挂在心上。
如今,能有人把拿姑娘的坟给迁回去,这可不就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