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鱼以前的画作都过于刻板,努力一把,考个普通的美院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想要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地走出来,那就差得远。
今天这幅画,却好像有了那么点意思。
“画得有进步,继续努力。”
辅导老师笑道。
周小鱼重重点头,手下更用力,拼命挥舞,色彩更加浓艳。
老师蹙了蹙眉,好像用力过猛,虽然气势足了,但是线条发飘。
犹豫了下,他还是没有指正,看起来这学生难得进入一种状态,等她画完再点评也不迟。
周小鱼心里烧了一把火,全副精神都汇聚在画笔上。
爸爸和妈妈可能要离婚,马上。
妈妈情绪及其糟糕,完全没有斗志,爸爸失去了工作,家里的情况越来越坏。
她想哭,可是不能,她没有别的选择,从今以后她只能靠自己,她不能让她的生活沉到地狱里去。
她要拯救自己的家庭,要拯救妈妈,要成为妈妈的精神依靠,让妈妈明白,她周小鱼是个好女儿,是妈妈的骄傲,她不要妈妈后悔生下自己,养大自己。
第814章 第一
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得飞快。
寒假好像刚刚过去,暑假就再一次来临。
七月到了。
国际奥数竞赛会场。
距离考试开始还有四个小时,方若华他们六个人坐在宿舍楼大厅的休息椅上,或者拿着手机玩单机游戏,或者听歌,或者看书,看书的霍青还是看巴黎圣母院。
作为副领队的陶学峰,国内著名的数学家,清大的教授,自己抱着平板看上面几个身穿比基尼的热辣女郎在沙滩上打排球的视频。
当然,都戴着耳机,肯定不会影响到别人。
没办法,又不能联网,不做点什么打发时间,难道还真一直去做题?
至于领队,现在肯定是见不着的,领队都提前去验算考题答案去了,考试结束后才能见到。
说起来,领队是赵铭,副领队选陶学峰到也有点奇怪,毕竟看资历也好,看学术成就也罢,都是陶学峰更胜一筹,当然,虽然是国际奥数,但到底只是中学生的比赛,这两位谁做领队都不会不称职就失了。
这次入选国家队的六个人,方若华、霍青,还有林哲三个人比较熟。
另外就是来自山南的周曲,来自内蒙的童思瑶,童思瑶不大会说普通话,在集训队的时候不显山不漏水,虽然后来入选十五人名单,但大家多以为这就是个打酱油的,没想到也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最后一个叫王启润,是高二学生,年纪也比较小。
这回这名单,连陶学峰等一干国家集训队的教练都有些意外,首先,热门人选的夏俏落选,还有公认的天才陈继尧也落选。
另外几个在集训队很被人看好,名气非常大的选手,都没有获得机会,反而出现了不少新人。
方若华年纪最大,但她是这次公认的黑马,新人一个。
“大姐头,大姐头。”
霍青打游戏虐了一波菜,也觉得没意思,凑过去挨着方若华坐下,小声道,“怎么样,有把握没有?”
“唔。”
方若华闭目养神,懒洋洋地哼了声。
霍青叹气:“这回俄罗斯的成员可了不得,看看,娜洁日达,上次竞赛,她得了满分,今年才十六岁,年富力强啊,高手!”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姑娘长得漂亮,雪白的肌肤,金黄色的头发,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审美看,都是顶尖的大美女。
“大姐头,咱们颜值不够,智商来凑,可不能服输!”
方若华:“……”
话说,大姐头是什么破称呼!
都怪霍青这多嘴的家伙,真是丢人丢到国外来,现在不光自家国家队的兄弟姐妹们喊她大姐头,好多和中国队相熟的竞争对手,都对她这‘外号’颇为好奇。
反正从昨晚开始,她光是听有关自己的传说,就听了四个版本,虽说大同小异吧,但还真每一个都能说出不同的花样来。
还是赶紧考试,赶紧回家,外面一点不好玩。
显然,他们也没可能等太久,没多一会儿,快要九点,领队的陶学峰招呼一句,所有人整装出发。
四个半小时,三道题目。
第一道题很简单,就是个离散形式的介值定理。
计算量也不算大,方若华估计自家那几个队友应该都没多大问题,不出意外的话。
剩下两道题,方若华大体扫了一眼,不禁摇了摇头,都太难了。
尤其是第二道题,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二道题。
方若华不再多想,沉下心认认真真答题。
在考试中,四个半小时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等从考场爬出来的时候,中国队这六只全都吐着舌头,耷拉着脑袋,大汗淋漓,全身虚脱。
“来,咱们说说。”
霍青小心翼翼地瞥了方若华一眼,招了招手,六个人自动自发地围在一处。
他们也用不着担心对题之后影响明天的考试,反正自己考什么样,其实心里都清楚。
那题会做还是不会做,难道能没点数?
“啊!”
六个人写完自己的答案,霍青瞥了方若华一眼,一头扎桌子上哀鸣,“你居然每道题至少写两种解法,第三题还写了四种解法,你哪来那么长的时间!”
话说,他第三题差点没做出来好嘛,最后迫不得已,直接用了大学的方法……
“肯定要扣分的。”
霍青叹气。
国际奥数竞赛都是要求学生尽可能使用中学的方法来完成问题解答,当然,不是不允许超纲,但是并不鼓励,反正一定会扣分。
别看他们练习,学习的时候,各种超纲的,大学的题目也没少涉及,多少要了解,但是真正考试,还是要求使用中学生的方法。
可是没办法,扣分也比做不出来得零分强
方若华不理他,没多一会儿,童思瑶也一脸犹豫地过来,“若华,你帮我讲一讲。”
说起来童思瑶也是倒霉,今年的题目正好涉及到了她非常不擅长的三角函数问题,她还没下场就手足发颤,脑子里一片空白。
方若华看了看童思瑶的答题:“你想用反演的方法来解?”
童思瑶蹙眉,轻轻点头。
“这思路没问题。”
方若华一步步检查童思瑶的答案,先把失分点圈出来,然后直接给她补充完整。
童思瑶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沮丧。
在集训队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方若华每次做题都考虑得最全面,显少有失分的地方,看别人的答案,也一眼就能看出失分点,通常八九不离十。
看着自己写出来的那一部分,并不算全面的答案上就冒出来四个红圈,她就知道这次恐怕不太好。
第二题也许能得五分,最后一道题她恐怕只能得两分。
好在童思瑶别的优点且不说,最大的优点是在数学上的韧性和稳定,别看第一天的考试不太理想,到第二天上了考场,一拿到题目,昨天的郁闷就一丝也不剩,顺顺利利完成自己的答卷。
两天后,国家队以198分的总成绩名列第一。
方若华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获取金牌,她也是这一次的国际比赛中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
第815章 圈子
成绩一出来,主试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有一种自己输了的感觉。
“方若华?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真是由始至终的不掉链子,今年这又是个新人冒头!”
明明在考试之前,各国领队们做题的时候,都说第三题特别难,就是他们这些数学家来做,在短短四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哪怕只做这一道题,都会觉得有些艰苦。
于是下了结论,这一次考试能拿满分的估计没有。
结果方若华这个第一次参加竞赛的姑娘就以四种解法拿了满分!
真是一巴掌甩在出题组的脸上去,让本来特别得意的美国出题组半天都没敢再嘚瑟。
中国队这边到是习惯了。
要不怎么说方若华是大姐头呢,肯定要比别人都牛气,才配得上如此威风凛凛的称呼。
霍青看了自己的得分,36分,只扣6分,总体成绩还算不错。
领队和副领队也挺高兴的,虽然金牌这东西他们已经拿得手软,但是在国际赛场上压服其他国家的队员,全体中国队成员得到金牌,载誉而归,别管来几次,他们还是高兴。
宣传的时候,自然要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说重在参与,并不苛求金牌,可是拿了金牌,拿了第一,难道还有不高兴的道理?
反正俩领队十分得意,连和委员会其他人说话的时候,脑袋都抬得几乎能看得见下巴尖。
领队们如何,是领队们的事,参赛的各国队员们到是相处颇为和谐。
他们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经常在各个竞赛场见面,说起来可能只有彼此才是朋友。
毕竟像方若华这样的选手不多,学奥数的,大部分从很小的时候就进了这个坑,每天徜徉在补习班和赛场上,能接触到的小伙伴都是他们同一个圈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