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弄雪天子)


  她的爱人是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姓凌,凌非,字无过,出身将门,早年因身体缘故来明州外祖家中休养,与罗乐相识,并且相恋,相许,但没多久,凌非便受皇命从军,与敌国柔然交战,三年后战死沙场。
  从那以后,罗乐的心也跟着死了,所以那日知州公子求亲,她毫不犹豫地放火烧了自己,花容月貌对她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是个狠人!”
  故事里看到没什么感觉,但真正见到这样的姑娘,方若华也不禁有些难过。
  罗乐和她喜欢的男人分开时,也不过十三岁而已,在现代,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初恋到是有可能经历过,但是那种初恋,百分之九十九难成正果。
  可是就这样的初恋,放在这个姑娘身上,便束缚了她的人生。
  感叹了两句,到底和方若华无关,回头继续画画,晚上还陪高家家学的学生们玩了一个时辰联句游戏,然后就各自回房休息。
  两日后,便是乡试的日子。
  乡试一共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通常三道,要求两百字,要想取得高分,至少写三百字以上。还有韵诗一首。
  第二场则是一道试论,剩下的还要考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第三场就是经史时务策五道。
  方若华对这些如今已经算是相当熟悉,其实早前在北宋时,她是没资格参加科举,却看过不少科举试题,还经常听老翰林讲课,后来摇身一变变成颂星师,照样要考试,考的和眼下的试题当然差别很大,可国文方面却又有类同之处。
  如今坐在贡院里,正正经经的科举考试的考场中,方若华也没有多么紧张。
  看了看题目,都属于比较熟悉的,方若华只用了半日便做完。
  至于诗,应试诗要求五言八韵,说是作诗,其实更该称为填诗,方若华从自己准备科举时作的诗里,挑挑拣拣,选择了一首符合题目的写了上去,这种诗当然远远算不上好,事实上,考官们也没想从应试诗中挑出能传世的佳作,通常考生们只要作出来,符合五言八韵,没有错误,不犯忌讳,就能过关了。
  一连三场考试考完,虽然第一场最为重要,但方若华觉得最走脑子的,反而是第二场,没有做官经验的秀才做这些题,有点难度。
  而且这次的考官是个重视实务的,第二场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要答得谨慎些。
  就说判语,其中一个判语是‘举用有过官吏’。要求论举用犯过错的官吏的理由,题目不算太难,但是轻重把握必须要得当,走一走脑子,考虑考官的观点,如果什么都不想,就有可能碍主考官的眼。
  方若华有房老给提供消息,答题答得很是顺畅,认认真真考完,甩甩袖子,轻轻松松离开贡院,也没等放榜,他就先回了碧水,回家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那边一众考官们互相拱拱手,说几句闲话就开始阅卷,一连数日,吃住都在评阅所,先刷下一批犯忌讳的,有错字的,答题有疏漏的,最后每人挑选十份稿子,呈递给主考官。
  这回明州主考官是个老翰林,姓米,今年年过七十,却还是耳聪目明,精神健硕,见人便笑,瞧着很好脾气,但阅卷却严苛的紧,半晌叹气:“哎,差强人意。”
  审阅了半天,伸手捡起一份字写得最好的,再一看,脸上终于露出一点笑意:“不错!”
  说着拿起笔,写下——‘纯雅切实’四字。
  又挑了一份,想了想,评一‘得体’。
  “嗯,这两份还算平实有用。”主考官眯了眯眼睛,“都好,不过这一份笔力雄奇,怕是沉吟书法有三十年以上,恐年纪老大,就排第二,把第一给年轻力壮的吧。”
  众考官:“……”主考官真是清新脱俗,好吧,反正其实差不太多,非论出第一,第二还挺难的。
  到了九月初,报喜的队伍敲锣打鼓进了碧水,方若华高中桂榜第二名。
  呃,最近低调了不少的林远南林大才子也没得第一,得了十八,名次也算可以。
  第一让一个五十有七的老秀才得了去。


第246章 周秀才
  方若华不知道考官看了他的字,不小心把她当成了个中老年屡试不中的倒霉秀才,自然也就不至于因为自己拿了第二名而郁闷。
  乡试第二,即便在明州这等小地方,也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方家上下更是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方老太太的腰背瞬间挺直,愣是没看大夫没吃药,十几年的老毛病说好就好。
  方母大半辈子下来,就没这么容光焕发过,一夕之间那头疼眼花的毛病一扫而空,看起来年轻了至少五岁。
  流水席一摆就是十天。
  方家族里的老少齐齐出动,帮忙操持,还找上好的石头,请人刻了碑文。
  方若华被拉着去三个寺庙还愿,添的香油钱比方家一年的嚼用都多。
  再加上重修祖坟,重修祠堂的钱,这么一大笔银钱几乎要把家里的家底都给掏干了。
  方若华又绝不会做从自家掏钱贴补的事情,都有些担心他要继续读书,家里恐怕要举债。
  结果这话刚跟方老太太一说,老太太就乐了,眼神柔和下来,笑眯眯地道:“我们二宝别担心,你都是举人老爷了,哪里还需要担心这个!”
  方若华一愣,随即苦笑,也知道自己是在犯傻。
  老太太又有些欣慰,自从自家宝贝孙子一路青云直上,如今顺顺利利考中举人,她高兴归高兴,却总有一点不踏实,在二宝面前也有些放不开,可今天这孩子犯一回傻,她的心到安定许多。
  二宝已经是举人,可他还小,还用得着自己!
  果然是不用担心银钱,不多时,就有不少碧水的小商户送银子,送地,携家产来投。
  举人有免税名额,大周的赋税也是极为繁重,为了免税,免徭役,商户投在举人门下,相当正常。
  这些东西当然不能真要,不过能收下的那些,方若华再读个十年八年的书,什么都不做,也照样花用不尽。
  方家祭祖完了,在族谱上着重记上一笔,接下来还是不得闲,要举办谢师宴,各种文会,好在碧水中举的只有他和林远南,自从那日山上偶遇,林远南就不着痕迹躲着他,显见是有些怕,便是举办文会他只要不想去,那些秀才也不敢挑理。
  方若华想了想,还是主动去拜见了一次那位给原主启蒙的周秀才。
  虽然原主跟着他读书也没多长日子,且不受重视,在自己来之前,怕是周秀才顶多有些微印象,知道自己教导的一群学生里有这么个人,可到底是启蒙的师父,中了举人不去看看,怎么也不合适。
  结果方若华拎着四色礼品,去见周秀才时,这位老秀才却是称病闭门谢客,没肯露面。
  左右来看热闹的都不禁愕然。
  方家的小郎君已经中举,周秀才只是个秀才,虽说要尊师重道,但人家举人老爷毕恭毕敬地登门,他却拿乔不见,似乎不妥当。
  方若华也不生气,主动拿银子出来请人去叫了大夫,客客气气地敲门道:“我早些就听闻先生略感风寒,先生年岁不小,万望保重。”
  里面不知传了什么话,门房终究还是不大好意思地开了门,请方若华进去。
  周秀才虽然五十有三,是个老秀才,却身体康健,自然没病没灾,在客厅里端端正正地坐着,看方若华进门,也不起身,抬头扫了他一眼,冷声道:“怎么,方举人是来周某这里耀武扬威的,还是兴师问罪的?责怪我这个老秀才不会说话,竟敢说你堂堂举人老爷是个绣花枕头?”
  这位老先生以前私底下编排的事,方若华到也听了一耳朵,却也只是初听时暗道一句居然背后说人长短,还是当先生的。
  回过头也就忘了,当真没怎么放在心上。
  却着实是真不大乐意和这等老秀才打交道,但是不打又不合适,只能摇摇头,叹了口气,转头对周秀才身边跟了二十年的管家道:“周叔,别忘了让大夫给先生开一副安神的汤药,再请他给老夫人请脉。”
  不等周秀才继续刻薄,又平平静静地道:“先生教我一场,我总不能让外人说您老人家是个小心眼。”
  如果他今天亲自登门,却进不了周家的大门,从今往后,周秀才怕是再也别想教一个学生?
  谁会愿意把孩子交给一个刻薄无礼,莫名其妙给举人老爷难堪的老秀才!
  周秀才一愣,随即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一时说不出反驳的话,可不就是小心眼。
  他自己说过,方若华远比不上林远南,还私底下嘲讽方若华就是一个死读书的笨蛋,考上秀才已经是万幸,绝难再进一步,偏偏人家不过二十,已经是举人,还是乡试第二,这脸简直要被扔在地上踩,他心里哪能舒坦,自然不乐意见这个让自己丢面子的家伙。
  但这一切都不是人家方家小郎君的错,难道人家还会按照他的说法,不去考这个举人,让他得个有识人之明的评语?
  想来想去,说白了就是他这个老秀才识人不明,糊涂的很,可他确实不明白——方若华怎么能考中举人?举人有这般容易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