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媳妇儿,那都是梦,你不要多想,我现在不是好好的么,再说了,我把那些人打发回来,也是担忧你的安危,你知道我听说你被刺杀的时候,心跳都要吓停了,我远在边关,李家人不好对我下手,那他们肯定就会找你麻烦,你身边保护的人多一些,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林洵在边关查李家,李家人自然是有所察觉,几次三番派人暗杀他,甚至还敢在京城里动手直接刺杀新月了,他怎么可能放心的下她,自然是要把人都放在新月身边才安心。
李家人现在已经是被他们逼到了绝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狗急跳墙,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到时候万一新月真出了什么事,林洵怎么也不可能原谅自己。
新月当初搬出皇宫,住进林家,不知道忍受了多少流言蜚语,也狠狠的下了李家的脸面,彻底惹怒了李家人,李家人早就对她恨之入骨。
当时新月决心搬出去的时候,不仅太后多番阻拦,那李夫人也天天进宫,找太后哭诉。若不是新月最后让太医诊断,说出她已非完璧,而且还不能生养,李夫人定是会咬死那莫须有的婚约不放。
但是新月这么做,也是彻底不要自己的名声了,满京城的流言就能淹死她。
但新月不在乎,毅然的搬进了林家,还把头发又梳回了妇人发髻,以示自己已经嫁人了。
“媳妇儿,当初……李家怎么就突然放过你了,没有拦你?”
新月一听就知道林洵是在问她为什么李家人能答应解除那莫须有的婚约,毕竟,新月这算是把李家的脸面彻底踩地上了。
第五十七章
“我直接告诉他们,我已经嫁过人了,而且,我身子受损,不能生养,如果他们还要脸面,就不会娶我进门了。”
林洵一听就愣住了,这么说,她是知道了吗?
新月看出他的吃惊之后,就笑着在他肩上咬了一口。
“我回宫之后,不停的有太医给我请平安脉,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你这个傻子,你直接告诉我就好了,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不会在乎的,干嘛还要编理由骗我,害我担心你自卑!”
“我可没有骗你,我说的句句是实话,我最多就是瞒着没有告诉你这件事情!”
反正林洵就是咬死了不说实话,新月也没办法,看他这副无赖模样笑得更开心了。
虽然她很想有一个自己和林洵得孩子,但是,这么久了,她也早就想清楚了。只要她和林洵能在一起,其他得都不重要。
她知道林洵骗她是为了让她不内疚,更是为了让林母能接受,林母一直希望抱孙子,如果新月身子有问题,林母说不定就会给林洵纳妾。
这世间有几个男人肯为了妻子说自己身子有问题的,再者说了,有的人就算真有问题,也八成会把问题都推到女人身上去。
林洵能为了她这般用心良苦,新月自然是更加体谅他了。
不过,就算她不能生养,她也不会做什么贤妻良母的做派,去给林洵纳妾的,他们之间,绝对容不下别人,而且新月相信,林洵绝对不会是那种为了子嗣就去纳妾的人。
在林洵的心里,她远远比孩子要重要的多。
“我此生决不负你!”
新月对李家告出实情,可以说是名声扫地,那段时日京城不知道有多少她的流言蜚语,但是,她丝毫不在乎,毅然决然的住进了林家,对外也一直以林夫人自居,一时间,她竟成了京城所有贵女的反面教材,也成了贵女圈中的笑话,人人都说任她凰栖出身再高再受宠又如何,还不是嫁了个地位低贱还是农夫出身的穷太医。
原本各家宴会都以请的到她为荣,那件事后,她竟成了瘟疫一般,让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她会去,知道那些人的态度之后,新月就渐渐的退出了那个圈子,每日专心在家里照顾林母,跟杨太医学医术。
新月原以为林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之后会不想接纳她,可新月搬进林家的之后,林母却对此事只字未提,还是像从前一样,将她当亲生女儿来对待。
林母的宽容和明理,让新月更加感动,就连太后都不如林母待她好。
“只要你不离开我,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她相信,林洵定不会负她。
林洵他们这次回京,并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一则是林洵想家里人,想快些赶回来,二则是有任务在身,他和平安近年来收集了不少李家的罪证,多次坏了李家的好事,此次早一步回京,就是想把他们的罪证都上交朝廷,皇帝和太后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定然会趁机发难,届时,李家一旦按捺不住,就会提前造反,他们镇压他,也就完全有理由了。
一定要趁三皇子手里兵符上交之前把李家收拾了,不然,必成祸患。
他们早已做好了完全之策,在上折子的时候,就告知了太后,只要铲除了李家这个叛党,就一定上交兵符,并且回边疆西南封地,再也不插手京中之事。
当今圣上虽不是有雄才伟略之辈,但也算是一个明君,相信只要他看出他们没有造反夺位之心后,不会为难他们。
除了李家通敌叛国的罪证,林洵还将当年荀家被李家陷害一事的折子一同递了上去,希望还荀家一个公道。
李家虽然被逼入绝境,已经是在劫难逃,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了,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李家放手拼死一搏,皇帝未必能赢,如果他想万无一失,就势必要借助镇南王在军中积攒的势力,届时,就算他不愿为荀家平反,也不得不这样做。
镇南王今日已经进京,大军也驻扎在了城外不远处,只要李家敢起兵造反,镇南王一声令下,大军就会进城将其拿下。
有了镇南王这张护身符之后,皇帝和太后才下达了诏书,降罪李家,将其全家都下狱,不日问斩,荀家也得到了平反。
第二天一早,宫里就来了人传旨,来人还是皇帝身边的御前总管王公公。
林洵知道到他传的诏书定是荀家那件事,就把林母也请了出来。
“陛下顾念林夫人您身子不爽,特地允您坐着领旨。”王公公看见林母他们出来,没有立刻传旨,而是先笑着让林母坐下休息。
林母看他这态度,虽然心里怀疑,却并没有想到荀家的事情上去,只当是林洵在边关立了大功,才会连她一起赏赐。开始林洵担心事情会有闪失,没有跟林母说,后来虽然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他一来是没有合适的时机,二来也是想给她一个惊喜,就把这件事一直瞒下来了,所以林母一直都不知道荀家的事会平反。
直到王公公将圣旨宣读完,亲手送到她手里,她才颤抖着手,接下了那道追封的圣旨,眼中含泪看着旨意,颤抖着嘴唇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王公公知道林母是不可能出声谢恩了,就没有多待,将另一道圣旨交到林洵手里就带人离开了。
给林母的那道圣旨是在补偿荀家,不仅将荀太师的牌位放入太庙供奉,还为其追封了国公爵位,且可世代世袭,林洵身为荀家唯一的后人,自然就袭了爵位,林母也封了一品诰命。
交给林洵的那道圣旨并没有宣读,林洵等王公公走后才打开。
那是一道赐婚的旨意,将当朝一品公主凰栖嫁与镇国公,不日完婚。
林洵看着旨意良久,才小心的收了起来,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给新月一场婚礼了,不论是谁,都不能再阻止他们的结合,直到拿到这两道圣旨,林洵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他这三年多的努力,终是没有白费,能为荀家平反,也是意外之喜了。
林母双手颤抖的拿着那道圣旨,王公公一走,她就支持不住倒下了,瘫坐在地上,半晌才呜咽出声,再也没有往日里那优雅的姿态,后来干脆就跟小孩子一样,只管闭着眼睛张大嘴巴哇哇的哭着,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林洵和新月他们谁都没有上前去搀扶她,只是默默的守在她身旁,她现在情绪波动太大,还是彻底发泄出来比较好。
林母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才名冠绝整个京城,还未及笄,求亲的人就快把荀家的门槛都踩烂了。等后来荀家获罪,不要说有人上门求娶了,若不是林玉以命相护,恐怕她早已不在这世上了。
她的一生都和荀家连在一起,荀家昌盛不衰,她就是最亮眼的那颗明珠,荣宠加身,荀家获罪满门抄斩,那她就是蝼蚁,尚且苟活罢了。
荀家是她一生都不能释怀的痛,若不是不能辜负林玉的一片真情,她早就随着家人而去,绝不会苟且偷生,愧对先祖,本以为她此生只有死后才能去给家人赔罪,却不曾想她有生之年竟还有看到荀家沉冤昭雪的一天。
但是,即便沉冤昭雪又如何,给再多的补偿又如何,他们荀家那几百口人,却再也回不来了,而且,若不是她,若不是他们荀家,林玉的大好前程怎会就此断送,满腔抱负,却不能为国效力,只能回那个小山村当个农夫,碌碌一生。
她心中有喜,但是,更多的却还是怨,是恨,她失去的,是给再多的补偿,也无法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