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奶奶也不希望您孙子我,每天忙了镇上忙家里。那不得累死我了!奶奶,您都不心疼您大孙子的么?”
老太太听着吴军越来越委屈的声音,哪里还有一点的火气。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样忙碌的日子,她的心都要疼起来了。
算了,算了。给就给了吧,大孙子的身体要紧。
老太太赶紧抓过背上还在给自己按摩的手,紧紧握在手里。
看着眼前白白嫩嫩,肉嘟嘟的脸,老太太心里一阵安慰。
还是大孙子聪明,知道早早地交出去,什么都没她的大孙子重要!
吴永年看着在自己面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吴军,有些苦笑。
这臭小子,这是吃定老太太了。几句话就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
不过,确实是妈不生气最重要,这臭小子,还算孝顺。
不过,这么挣钱的生意,说送就送,确实有魄力,讲情义!
以前真没看出来。看来他家的小军,这是真的长大了。
弟弟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吧?
“小军,你们有没有计划什么时候开工?房子修在哪里?”
“啊?这个我和翠华还没有讨论过。大,您等我一下,我去叫翠华出来,咱一起商量商量。”吴军说着就往厨房里走。
“你一大男人,当家做主的,修房子这些事,你说了就算,还去问翠华做什么!”
在老太太眼里,她孙子就是最大,根本不用理会翠华的意见。
“奶,这毕竟是我和翠华的家。翠华的意思,我必须要采纳。您放心,保证您以后住的舒坦!”
“我就在你大家住着,才不会去你那儿住!”老太太嘟着嘴说了一句。
“奶,您看您又耍小孩子脾气了不是。听话啊,您不知道,您孙媳妇儿可厉害了!咱不闹了啊!”
老太太没有说话,只是把头稍稍偏开。
吴军进了厨房,领着翠华一道出来,坐在大伯旁边。
大伯对着吴军悄悄竖起了大拇指,知道珍惜媳妇儿,他很赞同。
“翠华,刚才大伯问咱,咱家什么时候动工,修在哪儿?”吴军把刚才大伯的问话,和翠华转述了一遍。
“修房子的一些具体的事,我和阿军都不懂,希望大伯您多费些心思。”
老太太听了翠华的话,转过头来,满脸写着怎么样,我就说问也是白问嘛,你们还都不信我的。
吴永年点点头,“既然你们都找到大这儿来了,这些你不必说,大肯定会帮忙的。”
“那先谢谢大伯了!我们也没想好是要修在哪儿?如果要移到另外的地方修,那肯定就要买地,就是不知道钱够不够。其实在哪儿修我们倒是无所谓。阿军,你说是不是?”
吴军点点头,表示同意。
“在其他地方修,确实需要另买宅基地。小军说你们大概就四千多,基本也只够修房子,买宅基地的话,可能会不够。”
吴永年默默在心里打着算盘,计算着大概的支出。
“那我们就在原来的地上修。”吴军看着翠华对自己点点头,说出了决定。
“那好。人工的话,咱都是按天算工钱,每天包中午晚上,两顿伙食。工人这方面大基本都认识,就是伙食这一块儿……”
“大,您看啊,家里就我和吴军两个人,那么多工人的饭我也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您看这样可不可以,能不能就请咱村周围的工人。我们每天在工钱之外,再加1块钱的生活费,就让大家伙自己解决生活问题。”
“中午下工后,可以给大伙儿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既可以回家吃饭,又可以放松休息一下。您看这个办法可以吗?”
这样新奇的办法吴永年倒是第一次听说,他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可以。
毕竟1块钱也不少了,现在一个工的工钱也才34块呢。这真是不少了。
“应该可以,这个我得和大伙儿商量一下。”
“那好,那就麻烦大伯了。其他的事情,大伯您看着做主就好,我和阿军都相信您!”
翠华笑眯眯的对着大伯说,她知道修房子可不简单,一大堆的糟心事。
直接交给大伯多好,自己当个甩手掌柜,反正都是一家人,大伯肯定不会亏了自己的。
翠华觉得自己真是太聪明了!
第65章 修新房(三)
翠华觉得自己真是太聪明了!
“那修房子这段时间,你俩在哪儿住呢?”吴永年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对呀,在原来的地方修,那房子拆了,他俩不就没地方住了么?
吴军和翠华面面相觑,这问题他们也得解决。
“咱到大伯您这儿来蹭地儿住住呗,大,您说行不行?”
吴军可是个厚脸皮,在大伯面前,他就没有说不出口的话!
“好呀!好呀!这样我就可以天天看见大孙子了!”
老太太第一个笑着拍起手来,只要一想到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天天看见大孙子,老太太就乐得合不拢嘴。
吴永年想了想,反正自己家也还有空着的屋子,腾一间出来也无所谓。
“那好吧,咱明天一起去镇上找王半仙看个日子,等你们搬过来了,咱就开工。”
吴永年点点头,住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翠华在心里思量了一下,明天一定要看一个稍微靠后的日子,她得等自己家的母兔生了崽子,情况稳定了再搬家。
这可是第一窝,至关重要!
商量好了修新房的一应事宜,吴军和翠华告辞回家了。
老太太颤巍巍的把小两口送到院门口,直到两人的背影融入黑夜,模模糊糊再也看不清了,才被儿子扶着进了屋子。
反正以后见面的日子多了去了,也不急在这一时。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早早就来请大伯了。今儿人多,骑车不方便,得去村口黄果树下坐老刘头的牛车,晚了就该坐不上了!
大伯早就在门口等着了,看着晨光里越走越近的小两口,他匆匆和家里道了别,下了楼梯到院门口和吴军他们汇合。
三人一起朝黄果树赶去,等他们气喘吁吁赶到的时候,老刘头刚好扬起鞭子,赶着牛车启程。
老远就听见了老刘头响亮的吆喝声“吁吁……”紧接着就是鞭子打在皮肉上的声音。
吴军赶紧大声呼喊“老刘头,等一下,等一下!我们还要坐车!”
天色还不是很亮,老刘头朝着不远处的三个影子看了看,有点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
只是听声音有些熟悉。老刘头是个和气的人,于是他拉紧缰绳稍稍等了一下。
吴军三人赶紧跑了过去,到牛车前的时候累得气喘吁吁。
还好赶上了,他可不想走去镇里。
“原来是吴家小子呀!快上车!你们这是要去镇里?今儿怎么没骑自行车呀?”
老刘头再次赶着牛车起步,还抽空回头询问吴军。
吴军深深的换几口气,放缓了呼吸,这才答道“今儿不是人多么,骑车不方便,所以来照顾你生意啦!”
“你这鬼小子,忒会说话了。”老刘头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在这寂静的清晨,飘飘荡荡传了很远。
“来,老刘头,这是咱仨的车钱!”吴军坐得靠里一些,他掏出兜里的钱,递给老刘头。
“啥车钱不车钱的,反正我也是顺路,就算带你们一程吧。你们前段时间送的干锅虾我可没少吃!”
牛车里其他人听着,心里挺不是滋味儿。顺带一程,你咋不把大伙都顺带一程呢?
哎,谁让自己没有人家的手艺呢?真是羡慕不来。
“你太客气了,快收下!”吴军觉得,该人家的就得给。而且他没好意思说,那些干锅虾都是大姐试菜的,咱们都当了小白鼠了。
“吴小子,你再这样争来扯去的,我可不高兴了啊!下次可不让你坐我的牛车了!”
老刘头板着脸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和吴军客气着。
吴军张了张嘴,还是把钱收回兜里了。哎,以后有啥好事,多记挂着他就好了。不收就不收吧。
到了镇里,来到集市上。
天色已经大亮了,红彤彤的太阳也慢慢往上爬着。集市上人头攒动,叫卖声络绎不绝。
三人来到集市上稍偏僻的一个角落里。
那儿摆着一张方桌,桌子后的条凳上坐着一个翻着眼白的瞎子。
方桌前放着一把椅子,方桌后挂着一番旗。上书王半仙。
村里人不管是丧葬嫁娶,还是兴修房舍,都愿意来找这“王半仙”算个黄道吉日。
翠华原本是不信这些的,但是吴军却很坚持,他说修房子是大事,村里大伙儿都是这么办的。
翠华就没再反对,她是无所谓,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
这会儿“王半仙”的摊位前还排着几个人,应该都是家里办事,来算日子的。
吴军赶紧站到队伍末端排着。队伍缓缓移动,站了许久,终于轮到吴军了。
看着“王半仙”要了吴军的生辰八字,再掐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后定下在这个月23号那天动工。
翠华想了想,和自己计划的时间差不多,她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