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心里毕竟还是有些遗憾和担忧:有能力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饥饿甚至死亡。
但寒季呢?那么漫长的寒季,万一遇到食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又怎么能保证她的温饱?
却没想到小河猎活动物却是一把好手!
真是意外的惊喜!
在寒季,她不仅不会成为女娲部落的拖累,反而能成为女娲部落又一打猎能手!
第226章 壳太硬,不好吃
建陶窑需要的砖有条不紊一批一批地烧制着,看着烧砖的人们这么兢兢业业,汪小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觉得压力大了些,虽然说过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陶窑建起来用不了,一次需要四天四夜的烧砖都被浪费了。
建陶窑的地方已经找好了,就在离女娲部落稍微有些距离的地方,找了块合适的地,准备在那里建。
烧制好的砖也一筐筐地挑了过来,但是目测还远远不够。
保温性能要好,窑外墙和窑内墙加起来就超过一米厚了,汪小雨准备都用砖头和黏土糊上。
她更加仔细地回想了自己参观过的砖窑陶窑的结构,并用树枝在地上画窑洞平面图,侧视图检查。
想来想去,还是建成半地下式的圆窑,俗称馒头窑,她准备建的这个属于倒焰窑。
倒焰窑也就是火焰产生的热气体从火膛经过挡火墙从喷火口喷至封闭的窑顶,再倒流向窑底,流经坯体垛间空隙,将坯体加热。
而排烟孔则在近窑底的墙壁上开,后面再建烟囱和排烟孔是连通的。
这样的窑温度比较好控制到高温,只是燃料除了木柴以外,恐怕也需要加些油脂,以后若是有煤了,烧制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火膛在前方,由炉栅分成两部分,下部分为排灰井和灰坑,上部分就是燃烧室了,木柴就是添到这里燃烧。
火膛后设有挡火墙,防止草木灰污染陶器,也确定火焰方向朝向喷火口,增加流速。
而窑门建在侧面,砖指观察孔也放在此处,窑高约三米五,顶部呈弧形,顶部预留可以通过抽砖形成的窑顶孔,后面冷却的时候可以用。
汪小雨翻来覆去的看,都觉得,除了放坯的窑床到时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别的应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才放了心。
这段时间,女娲族人帮着汪小雨做每日任务又获得了一些小麦种子,最近系统就只给小麦种子,虽然单一,但集中起来看着很是喜人,汪小雨时常有种把它磨成面粉的冲动,当然,她强行忍住了。
而更令汪小雨激动的是,小河拉着她到河边,指着一丛某种植物说了个“吃”字。
汪小雨明白她的意思,小河是说这东西能吃。
这像是野生的稻子,并不密集,此时正抽了穗,在扬花期,谷穗还瘪瘪的,但看在汪小雨眼里简直就是宝!
现在在扬花,一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了!
米饭!久违的米饭!
想起来都能流口水的米饭,或许明年就能吃到了!
不,如果野稻多的话,或许今年就有机会尝一尝?
哎呀,不能再笑了,口水快流下来了!
于是,在安意味不明的目光下,汪小雨抱着小河,猛地亲了好几口后,激动地让莫集合大家到这野稻前,准备让大家注意这种植物,等下个月圆之后应该就可以收获了。
谁知安嗤笑一声:“这东西往年成熟的时候我们都会摘来晒干存起来,寒季的时候会煮来吃。壳太硬,不好吃。”
第227章 试过
壳太硬?!
壳?
哎哟,暴殄天物啊!
把谷壳去掉那可是汪小雨永远都吃不腻的米啊!
汪小雨看向莫,没想到他也点点头:“是的,不怎么好吃。”
安见莫赞同自己的话,一双眼睛都不由发光。
汪小雨没好气地瞪了莫一眼:“你们就没想过先把壳去掉再煮?”
莫摇了摇头:“试过,不太好去掉。”
汪小雨瞬间闭了嘴,是啊,华夏的米买到手里的时候就是一粒粒白生生的米,根本就没有壳。
华夏的米用机器去壳,电脑选粒,甚至有的米还有抛光工艺,最终看起来晶莹剔透的,那再早些时候是怎么将稻子去壳的呢?
这曾经天天吃到嘴里的米,感觉是那么理所当然,吃不完了往垃圾筒一倒……
现在汪小雨感到万分的愧疚和肉疼。
“去了壳之后煮出来的米特别好吃。这个咱们等收获之后再细细研究吧!不过既然往年大家都知道收集,应该也不会将它们破坏到,不用专门再通知。”
汪小雨仔细回想所有关于稻谷和米的内容,竟然只有在书本上看到的《舂米》这篇文章。
而且记忆久远,都没太多印象了。
那个舂米是写的在石舂里用木棒还是石棒舂来着?
这就有些尴尬了!
而且力度不好掌握吧?
会不会谷子皮还没舂下来,里面的米却被敲碎了?
哎,先将此事放一边不想了,无论怎么说,发现这竟然有野稻子,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
“不行,莫,还是得告诉一下族人,收获后暂时不要吃,都交上来做种子。”虽然刚听安的意思,带壳稻子是留到寒季吃的,汪小雨还是担心有人平时煮来吃了,这米恐怕是再多都不嫌多,还是先集中种植比较好。
莫无条件支持汪小雨:“好,下次集中大家的时候将此事说一下。”
在漫长的等待制窑砖生产过程中,女娲部落的人时不时给汪小雨带回来惊喜。
勇脑瓜子灵活,对于汪小雨曾说过的种萝卜注意事项摸得门清,拔草,浇水,施肥,捉虫做得一丝不苟,夏播时种下的萝卜,经过育苗后种了好几块地,现在长得绿茵茵的特别喜人,已经长出拇指粗细的水萝卜。
如果陶窑成功,等萝卜可以收获的时候,也能烧些泡菜坛子泡酸萝卜。
而这段时间野菜叶子快要老去,按往年的经验,女娲部落的人但凡见到野菜都摘了拿回部落来晾成各种野菜干。
此时大约相当于华夏的七月底。
许多野果子都成熟了。
野葡萄,皮很粗的那种梨子,之前吃的绿果子也变成了红果子,妥妥的苹果。
另外还有一些她叫不出来名字的水果,其中有一种长得有些像草莓,却比草莓小了许多的小果子,指头大小的,果肉看起来像晶莹润泽排列整齐的红宝石,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女娲部落叫的“山泡”。
另外一种个头甚至和小拇指头差不多大,外表和山泡长得有些区别的,颜色是淡黄或者桔黄色的小果子,名字也叫“山泡”。
第228章 稀罕物
吃起来味道倒是区别不大,都是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还真是洒脱啊,明明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名字却叫得一模一样。
在这些水果中,还混有一些枸杞。
这些水果都是女娲族人送来给汪小雨吃的,不是做种子的。
汪小雨将枸杞一个个拣出来,晾干,这可是好东西,可以直接吃,可以泡水喝,寒季吃汤菜也可以扔几粒进锅里,滋补。
把其它水果放到篮子里,再放进空间,要吃的时候随时掏出来吃,日子过得尤其欢快惬意。
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晚风叔睡得正迷糊,竹楼下的鸡惊慌乱叫,风叔连忙点了火把起来看,刚巧看到一只黄鼠狼将一只鸡叼出,追都没追得上。
从这天之后,竹楼下的竹栅栏加密了许多,竹楼周围仍然同其他房屋一般,周围挖了一圈深深的“壕沟”,阻止黄鼠狼或别的动物来偷食。
又过了几天,砖终于烧得差不多了,汪小雨准备正式开始建陶窑。
汪小雨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因为要做半地下式的,需要挖深一些,一上午就是挖坑工作,中午正吃饭,青叶跑来叫莫和汪小雨。
“莫,夫人,有熊部落有人来了。现在正在枫婆婆那里。枫婆婆让我来叫你们过去。”
于是,二人匆匆将午饭吃完往枫婆婆处赶。
汪小雨知道有熊部落和有豹部落都算是女娲部落离得比较近的两个部落,但有熊部落和女娲部落关系比较好,每年寒季的时候,虽然他们也不好过,却总会给女娲部落送来一些食物。
这事枫婆婆已经在汪小雨面前提过许多次。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做人要知道感恩,汪小雨已经把自己当成女娲部落的一员,对于友好的有熊部落,她也很有好感。
来人是一男一女,和女娲族人一样,高大健壮,只是比起女娲族人而言,显得更加魁梧。
二人和莫是旧相识了,一见面三人就热络地打招呼。
介绍汪小雨的时候,莫很是郑重:“这位是你们嫂子,汪小雨。”
“你竟然不声不响突然结了伴侣!”二人惊讶地异口同声,然后又发现自己的失礼,朝汪小雨不好意思地笑着打招呼,“嫂子好!”
竟然这么默契!汪小雨有些发愣。
莫笑着向汪小雨说:“他们二人是龙凤胎兄妹,有熊部落首领的儿女,他叫梧桐,她叫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