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粮食比高产的现代要贵上很多。
所以包子馒头卖到这个价钱可谓是很贵了。
“老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只有十文钱,你给我们四个素包子,两个馒头咋样?”
素包子跟馒头都是两文钱。
在现代素包子自然是比馒头贵。
但是这个时代,家家户户都种菜,青菜什么的都不值钱,又何况现在是在春天,就算是他们家穷成这样,现在也是不缺青菜吃。
不仅如此,还有人家种的青菜吃不完拿到大集上卖,一文钱能买到一两斤。
十文钱四个素包子,两个馒头,那老板一听眼前长得乖巧的姑娘这么说,眉头就轻轻皱了起来。
说实话,这素包子的成本其实比这实打实的馒头还低。
可……
“行吧,十文钱就给你四个素包子两个馒头。”
时间也不早了,马上他就要收摊了。
再说这丫头长得好看,也乖巧,就卖给她吧。
反正他也不亏钱。
“谢谢老板。”
陈安夏见这老板一直板着脸,心里还正坎坷,现在一听他答应了,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接过老板递过来的包子,付了钱,欢欢喜喜地跟着陈元禄回到了架子车上。
回到架子车上,陈安夏规规矩矩把包子馒头递给了钱氏,并说明了她买的东西。
很明显,钱氏很满意她十文钱买回来的东西。
素包子第一个分给了陈耀,陈耀拒绝几番,但到最后在陈安夏的示意下收了下来,第二个自然是给了陈安夏,陈安夏倒是毫不客气的接下来。
第三个轮到了陈元禄,他这些天也不容易。
陈安夏本以为她奶给她爹菜包子,她爹会拒绝,谁知道他倒是不含糊的收下了。
最后一个素包子给了陈安宁,不过钱氏把包子掰出一半,并把拿出一个馒头,掰出一半,一并递给了陈安宁。
第117章 够不错了
看到这一幕,陈安宁脸色难看得很,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板着一张脸伸手把一半包子一半馒头接了过来。
见她板着脸,钱氏的脸色更臭。
这个死丫头什么活没干,还闹着要吃包子,要不是她闹,陈安夏怎么可能会开口。
只要陈安夏不开口,她这十文钱根本就不用花。
现在给她一半素包子吃已经够不错了!
“剩下这个馒头,等到了书院给大郎吃。至于今天咱们买包子的事情,你们几个回到家,谁也不准说漏了嘴。”
包子买了就买了。
可也就他们几个人吃了。
要是回到家中,被其他人知道了,就算是没人闹,也会惹得某些人心里头不乐意。
“我说的话,你们听到了没?”
钱氏说完话,见没有一个人吭声,她又提高声调喊道。
“知道了,奶。”
“知道了,娘。”
钱氏这次说完,有人回答她,也有人点了点头。
钱氏见此,看向陈元禄,道:“你先把包子吃完,吃完赶紧赶路,时间不早了,回家还得下地干活。”
春天的野草,长了一茬又一茬。
想要庄稼生长的好一些,就要勤下地。
钱氏说完,陈元禄拉起架子车停在了一棵树的阴凉地儿下,一口一口吃完包子,只觉得唇齿留香。
像这样的饭,也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回。
本想着吃完喝口水,现在他连水也不想喝了,等陈耀吃完包子,两个人拉起了车,朝着镇北的骆山书院行去。
等到了骆山书院将点心、馒头交给陈景昊,钱氏又嘱咐了好几句,他们一行人才离开。
回到家中,早就过了饭点,饭菜留在锅里,陈安夏等人并未吃饱,又吃了一些饭菜。
青菜杂粮粥,味道还不错。
陈安夏吃了一碗,她就叫着陈景林急匆匆地赶往凉河沟村。
出来之前,她并没有跟钱氏说,因为跟钱氏说,钱氏肯定不会让她来,毕竟下午的时候,他们要下地薅草。
“姐,芸姨走了,咱们还来这里做什么啊?”
陈景林知道纪青芸去了州府拜访朋友,要离开一个月。
这一个月,陈景林以为他姐只会每逢五来一趟,还有拉货的时候来一趟,可现在来做什么。
“给人看病,现在你二姐我会开一些治疗风寒的方子,万一咱们下午碰到一个头疼脑热的病患,至少能挣十文二十文钱。”
“除了给人看病,还会有人来买零散的药,比如跌打酒、膏药……”
师父家里那么多药材,想要赚钱,开着门就行了。
陈景林听到陈安夏这么说,脸上立刻焕发出光彩来,哪里还有刚才的疑惑,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着,高兴坏了。
“太好了,太好了,那咱们能攒下更多的钱了。”
之前去镇上卖膏药,二姐扣下一部分成本,陈景林是知道的。
这么多天,他们家偷偷攒下怎么说也有好几百文,使劲儿攒攒,说不定哪一天能够攒到十两呢。
十两,够娶一个媳妇了。
第118章 有些眼生
见陈景林这么高兴,陈安夏也十分高兴,伸手在他头上摸了摸,两个人欢欢喜喜地来到了凉河沟村。
在这里待了一下午,还别说,下午的时候,还真有一个来这里抓药的。
抓药自然难不住陈安夏,更何况那个病患还是拿着药方来的,陈安夏利索地给人家抓了药,然后把钱先装在了自己兜里。
想着等师父回来,再把钱给师父。
在凉河沟村一下午,陈安夏跟陈景林两个人过得十分自由自在。
师父临走前,面缸跟米缸里都还有大半缸米面,她也说了,下午她若是有空来,饿了就可以自己做吃食。
本来听到她师父这么说,陈安夏是拒绝的,但一想,师父一走就是一个月,米还好说,面肯定是放不住了,于是便点头应了下来。
虽应了下来,但这面是不能拿回家的,所以她只能抽空在师父家做了。
等蒸好了馒头,她再偷偷拿回家,偷偷放在她爹娘那屋。
一路往家中行去,陈安夏、陈景林不紧不慢。
伴着西沉的阳光,洋溢着笑脸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小路两旁的小沟里长满了野草野花,犹以黄色的蒲公英最多,一片一片的。若不是鲜嫩的蒲公英被人采了吃,估计会更多。
有花的地方就有蝴蝶。
不过骆山这一带的蝴蝶都是纯黄、纯白、纯灰色的,偶尔才会遇见一两只花蝴蝶。
有的花蝴蝶带着两条长长的尾翼格外地漂亮。
但漂亮归漂亮,但从未有人去追逐这样的花蝴蝶,因为传说这蝴蝶是死去人的灵魂变成的。
徒步走到陈家庄,太阳正好挂在西南山脚,圆圆的,通红。
回到家中,走到院子里陈安夏就听到了她住的那间屋子里传来阵阵笑声,扫了一圈儿,见院子里没人,陈安夏不愿回她那屋,直接朝孟氏屋里走去,推门而入。
一推开门,没想到炕上坐着两个女人正在聊天说话。
见她进来,都转头朝她看来。
其中一个是孟氏,另外一个人看起来有些……眼生。
“月娘,这丫头就是你家姑娘,夏夏吧。”
陈安夏望着眼前的这一幕,还没愣过神,坐在孟氏对面的那个大婶就带着一脸笑容看向了她,说道。
孟氏一听她说,立刻点了点头,脸上也带着笑,“是的,就是她。”
“夏夏,还愣着干什么,叫婶子。”
孟氏跟范氏说完,便朝陈安夏招着手,让她叫人。
陈安夏听孟氏这么说,倒是不含糊,立刻朝那妇人,喊道:“婶子好。”
“你好。”
范氏见陈安夏这般可爱、漂亮,那嘴都快咧开了。
他们家陈耀的眼神果然不错,这丫头长得怎么看怎么顺眼。
还记得前两年见过她一次,当时她就觉得这丫头漂亮,想找人说道说道,认她做干闺女呢。
可到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现在她倒是十分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一头热认她做干闺女,要不然她就做不了自己的儿媳妇了。
第119章 坐视不理
“快过来坐。”
范氏看到陈安夏,越看越喜欢。
见她打进门就一直站在门口,范氏赶紧招呼着她上炕坐着。
她这一招呼,陈安夏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朝炕上徐徐走去,坐在了炕沿儿上。
刚一上炕,范氏就挪了挪位置,一把就抓住了她的手,热情地问东问西。
她问一句,陈安夏就答一句。
真遇到不好开口的,她就抿着嘴笑笑。
虽说面对范氏不胆怯,但陈安夏也是浑身不自在,好在天色已晚,范氏也没有在这里多留,只在这里呆了一刻钟就下炕离开了。
范氏要走,陈安夏跟着孟氏把人给送到门口。
折返回来,厨房里的刘氏就走了出来,“呦,月娘啊,刚才那妇人可是村西头维亮家的。她来咱们家干什么?”
最近这些日子陈耀常来他们家,起开始他们还没怎么注意,可他来得越来越勤,跟陈安夏那个小贱人也越来越亲密,如今范氏又来了,这不得不让人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