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卷面有墨团污迹、书写不规范等,直接剔除的答卷外,有效答卷共计七千零五份。在三位的监督指导下,在下八人终于全都判卷打分完毕,这是根据最终相加得分,按分数高低排列出的全部答卷。
接下来还需您三位,最后来掌掌眼打分,排一下名次高低。”
“都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各位的为人和才学我们都是信得过的。圣上旨意是取整三百名贡士,既然这样,我们就取前四百名的答卷来复核和排名。”在糊名交卷时,对黎池有过一笑的主考官之一唐翰林提议。
“那就听唐翰林的,取前四百份答卷来复核。”会试三名主考官之一的宋学士同意道。
会试的判卷机制,是由八名同考官各自负责判改其中一题。
比如,同考官甲负责判改两百道‘杂宗‘试题,同考官乙负责‘杂宗‘最后的‘判书‘公文试题。丙负责前一百道‘经义‘试题,剩下的两百道‘经义‘题由丁和戊分别负责一百道。庚、辛和壬三人,分别负责一道策问题。
一名考生的最终得分,就是八位同考官所打分数相加后的总和,称为‘初始分‘。当然,最后张贴到榜上的考生答卷,还会多出三名主考官给的三个分数,即榜上考生的卷面上会有四个分数。
这也是在俭王殿下上疏献策后,这次会试才开始施行的全新判卷方式。
这样的判卷方式,不得不说,较之以前的由三人一组、从头至尾去判改一份答卷,不但更加快速,对考生也更加公平。
但另一方面,他们考官们判卷时,想要动些其他心思也就更加困难了。
三位主考官开始将前四百份答卷,粗粗地浏览一遍。大多数情况下,三人都会给一个与‘初始分‘差不多的分数,浮动范围在上下叁分之间。
而那剩下的少数情况,则是主考官们在看笔迹。遇见眼熟的笔迹,就会比‘初始分‘高出伍到拾分,又或者降低伍到拾分。
三名主考官将四百份答卷都打分完毕了,可却都还有同一个任务没完成:认出黎和周的答卷。
将黎和周的答卷认出来之后,唐翰林是要给他多打分,另两个主考官是要给他少打分。
可他们将四百份答卷的分数都打完了,也还没有认出黎和周的答卷。
唐翰林暗想,莫不是那黎和周徒有虚名,甚至都没进前四百名?如果是这样,那黎和周是怎么入了俭王殿下的眼的?
唐翰林脑海中浮现出乡试糊名交卷时,即使在考棚里待了九日夜,那黎和周也依旧俊秀温雅面庞和修长身姿……难不成是黎和周的美貌,入了俭王殿下的眼?
……
三名主考官中的另一方,钱翰林与宋学士对视一眼,都没放弃找出黎和周。
钱翰林出声:“前四百名的分数都已给出,即使有同分的我们也在比较之后,批出了名次先后。按理说,乡试榜就直接取前三百名即可。
但是,此次会试的诸多规矩都无前例可循,还要我们自己谨慎地摸索着来。否则若是哪里不妥,我们都讨不得好。”
此时,宋学士跟着补充:“钱翰林说得在理。在下觉得,还要确保前三百名的考生没有其他问题,比如入场时携带物品没有不妥,身份和文书核对无误等。”
唐翰林闻言,心底暗疑:携带物品、身份文书核对,这些事都是会试前一天入场核检时,检查清楚了的,现在过这么久了还能查出什么?
钱翰林和宋学士一搭一唱,“不如将核检登记的册子拿来,我们再看看可有不妥的地方。”
“是,在下这就去取。”
等其中一位同考官已经去取登记册子了,唐翰林这才反应过来。那册子上有每个考生的亲笔签名,这两人怕是想通过册子上的签名查看黎和周的笔迹!
一个人的笔迹,或许会随着时间慢慢有所变化,这可能就是他们没认出黎和周答卷的原因。但入场前在核检记录册子上的签名笔迹,时间离得如此近,再变化也变化不到哪去!
等找出黎和周的笔迹,认出黎和周的答卷后,他们想要耍点什么手段就容易多了!
若是黎和周没在前三百名内也就罢了,若是在前三百,即使已经打分完毕,也能找个其他什么借口将他向下撸几分!比如携带物品不妥,文章用词用字不妥、有影射之嫌等等。
然而唐翰林想阻止也已经来不及,核检登记的册子已经搬过来了。他只能在两人找到黎和周的笔迹和答卷后,在他们发难时据理力争,让他们有所忌惮,这样或许能让黎和周少受点影响。
七千多名考生的核检登记记录,若是一页一页地去翻,绝不是件轻松的事。
宋学士和钱翰林分别看向某几个同考官,然后其中一个同考官走上前来,“这些册子记录了七八千之数的考生核检情况,逐页翻看怕是没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如就由在下来随意抽检几十名。”
还没等唐翰林说什么,宋学士就一脸赞同和欣慰地颔首赞同,“劳烦了。”
“不敢当,在下的分内之责。”
若是此时黎池在这里,就能认出这名同考官,就是当时给他核检的三名同考官之一。
那名同考官上前,开始先是随意地抽检了几份核检记录,然后就看似随意地从众多册子中抽出一本来,翻看几页后就停住了。
“我这随手一翻,竟就翻到了传说中黎和周的核检记录!真是巧了。”
“确实巧了。”宋学士和钱翰林赶忙凑上前去。
唐翰林耷着眼皮,一撇嘴角。巧了你们个千年老王八!
宋学士和钱翰林凑到册子前细看,黎和周的姓名就签在角落处。
‘黎池‘二字,赫然是用了一笔典雅圆融的‘台阁体‘签下的,与他们事先记下的笔迹一般无二。
宋学士与钱翰林隐晦地对视一眼后,就站直了身体。“这黎池的核检记录并无不妥,可继续往下抽检。”
那名同考官又继续抽检了十来份后,就以‘抽检了这二十来份都无不妥,该是都没有问题‘的说辞,停止了抽检。
通过查看核检记录的册子,倒是找出了黎池的笔迹,可这笔迹却未出现在前四百名中。
难不成那黎和周,连中四元,却是个徒有虚名的?
宋学士和钱翰林没明白。
唐翰林也一样,虽说他心里升起过‘黎和周是以美貌入了俭王殿下的眼’,这样荒诞的念头。但也就是那么一想而已,俭王殿下绝不会如此肤浅。
可不管如何,当下时间紧迫,不可能让他们去从未进前四百名的答卷中,找出黎池的答卷来为他们解惑了。
“唐翰林,我们每人一百份答卷,开始拆卷写榜。”宋学士道。
因为刚才找到黎池的核检记录时,唐翰林没有像另两人那样凑过去看,他就依旧还站在一堆答卷边上。
因此宋学士这么一说,唐翰林就顺手拿了排名前一百的那一沓答卷。“好,我们各自写了,到时再连成一整张。”
此次会试的榜单上将三百名考生,三百个人名及其籍贯,一张宣纸是肯定写不下的。像这样的长榜单,都是先用多张纸写好,最后用浆糊粘在一起后再进行装裱。
宋学士和钱翰林也各自拿了一百份答卷,回到各自的书案后面坐下,开始拆卷写榜。
唐翰林拿着排名前一百的答卷,回到自己所在的书案后面坐下,用一把特制小刀开始拆封糊名密封的答卷……
……
第一份答卷,即是排名第一的答卷,被拆开完毕。唐翰林看向密封栏内的考生姓名和籍贯……
“喝!”
‘叮当‘一声,唐翰林手中的小刀脱手,掉在书案上!
坐在另两个方向的宋学士和钱翰林,听到响动看过来,“唐翰林?”
唐翰林默默咽下一口唾沫,然后语气还算正常地回答,“没事,这小刀用着不顺手,险些割了手。”
“那你要当心啊。”
“当心一点,用熟之后也就顺手了。”
“劳烦担心了。”唐翰林嘴里敷衍着。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答卷的密封栏……
—‘黎池,江淮行省临淮府浯阳县黎水村。‘
再一看卷首的分数。
杂宗场,初始分:贰佰玖拾捌。
宋、钱、唐三位主考官所给分:叁佰、叁佰、贰佰玖拾柒。
经义场,初始分:叁佰。
宋、钱、唐分别给分:叁佰、叁佰、贰佰玖拾玖。
策问场,初始分:贰佰玖拾玖。
宋、钱、唐分别给分:叁佰、叁佰、叁佰。
唐翰林默默地擦掉鼻头冒出的细汗……
所以,他这个俭王殿下的人,给黎池打的分数,却还没那些对家的人打的多?
也不知道到时候,那些人是个什么想法……
不管那些人什么想法,唐翰林或许能猜测出几分,却是不能完全得知的。
因为那些人,比如宋学士和钱翰林,即使知道了他们找得眼睛都要瞎掉的黎和周的答卷,竟然在他们眼底下得了第一名!还是他们亲自打分送上去的!他们心里再如何汹涌澎湃,可也是不会说出来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大佬的御用厨娘 (镜妃苔) 2019-02-21完结2597 6250 营养液数:787 文章积分:88,879,104顾繁星穿进了一本书里,成了书里某男配大佬的反派老...
-
我师门迟早要完 完结+番外 (一碗叉烧) 2019-2-17完结6291 12560 营养液数:19118 文章积分:188,656,864苏策莫名其妙穿越到修真界,成为道宗众妙老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