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出仕/士 (黄姜)


  相比起来黎家就显得家业单薄了。
  不过黎家后代有出息啊,虽然黎湖本人只是童生功名,且看样子他这辈子也就满足于这个功名了,但奈何他族人众多、兄弟出息啊。
  相比浯阳的其他人,出过举人的孙家更明白黎池‘连中四元‘的分量。不出意外,黎池这个乡试解元开年后稳稳的就是进士了。若是再想得大胆点,若是会试又考取了‘会元‘……
  六元及第,也不是不敢想象的了……
  于是在黎家上门提亲时,孙家也没将话说死,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媒人回来之后,把话传到了。
  在一次晚饭时,黎池提议让黎湖不要租房办私塾了,干脆大气地买上一座两进或三进的宅院,到时候前后院分开,前院办私塾,后院自住。若是买不着合适的,自己买地建一座也行。
  黎家与孙家相比,家财确实逊色不少。那想求得人家的女儿,就要表现出一定的诚意。比如,为黎湖在县城购置一处房产,在县城开设私塾,这样至少能确保人家女儿吃住无忧。
  可如此一来,就要由公中支出一大笔钱了。他们家里虽然兄弟和睦,但嫌隙就起于这些‘厚此薄彼‘的事情里……
  于是黎池又提议,二堂哥黎河也即将成家,那给他也在县城里买一座或建一座宅院。
  不过黎河拒绝了在县城买房或建房的建议。说他决定就住在村里,以后若是在科举上能更进一步那就再说。若不能,他决定从黎槿手中接过族学先生的担子,就在村里教族中幼童。
  于是黎池转而建议,科举的事不在一朝一夕,可他成家的事就在眼前了,新房的事要赶紧解决。那就像大堂哥黎江一样,在村里建一座房子。
  黎江娶妻时家中出钱给建了青砖黛瓦的新房,那后面的弟弟娶妻时自然也要比照着来,因此给黎河起新房、给黎湖置新房也是正常的。
  只是黎湖因为想求的是孙家的女儿,这新房要更好才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况不同,难不成还能死抠着每个兄弟娶妻都用一样的银钱吗?
  一家人之间,不能这样一分一厘地计算得精确。家人间要公平对待,却不能过于追求绝对公平,不然这家或许也就被计算得没有家的味道了。
  黎河和黎湖的这两笔置办新房的银钱,是肯定要从公中支出的。只是,现在这公中的银钱,几乎都是别人恭贺黎池喜中解元送的礼金……
  于是,黎家人都沉默了。
  黎池既然都提出来给二堂哥和三堂哥置办新房的事了,自然也早就想过银钱的问题。
  最后黎池亲自出口说,将家中收到的礼金,用于给两个堂哥置办新房、准备聘礼等。
  在伯伯、伯母和堂哥们的推辞下,黎池又说既然他们现在是一家人,就不用分得那么清楚,也许每个人对家里的贡献大小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在努力为家中做贡献就很好了。
  最终一家之主黎镖,欣慰地表扬过黎池之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当然,那用以黎池上京赶考的一千两银票,那是绝对要好好地留着的。
  过了几天,家里花了三百五十两银子,在县城给黎湖买了一座三进的院子。
  然后媒人二次登孙家门时,孙家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三书六礼的流程礼仪,也有条不紊地走了起来……
  之后,黎湖也开始忙于改建院子,开办他的私塾。
  黎河的新房也选好址,破土动工了。
  至于动用恭贺黎池中举的礼金,给两个堂哥用来置房娶亲这件事,该如何说呢……是理所当然的。
  这甚至都说不上黎池‘圣父‘与否。黎家并未分家,既未分家,何来私产?那些礼金也就算不上是黎池的,只是因为黎家人的品性尚算端正,这才会觉得花用那礼金不好意思。
  可若是被这些事困扰过久,黎家人还会一直坚持不用礼金吗?
  不会的。他们最后会心怀愧疚地花用,或许时日久了,甚至是心安理得地花用。这就是人性。
  黎池深知这一点,既然如此,那他何不主动提出来呢这样既有利于家庭和谐,还会让家人感念他的大方。
  其实这事,跟黎池前世社会里的一种情况很相似。家中学生高考完后办‘升学酒‘,那这酒席时收的礼金该如何花用?
  与黎池前世同龄的或比他小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不会遇到这种难题,反正最后都是用到他们身上。但也有不是家中独生子女的,将‘升学酒‘接的礼金用到兄弟姐妹身上的比比皆是。
  ……
  黎池在年前的备考期间,二堂哥和三堂哥的亲事已经定下来。至于四堂哥黎海……家中也是拿他没办法了。
  黎海就是属泥鳅的,滑不溜丢的!说他训他,他乖乖听着、态度极好,你让他成家立业,他就溜了。
  家里拿黎海是没办法了,可也不能让黎池一直等着啊。
  于是依旧与上次一样,跳过了黎池头上亲事还没有着落的兄长,家里直接给黎池操办起来。
  小辈的亲事本就是由长辈亲手操办,黎池上面有奶奶袁氏和娘亲苏氏,也用不上他去操心。他只在需要按礼亲自到场的时候,耽搁一天两天的,因此倒也不影响他备考会试。
  于是在黎池备考会试期间,他与徐家小姐的亲事也在过年前定下来了,之后就是慢慢地走婚嫁礼节,只待黎池考完试之后就能成亲。
  就年前这三个来月的时间里,黎镖黎家的三兄弟的亲事,一下就全都落定了。这也真是伤了不少姑娘的芳心啊!
  以前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媒人登门的热闹景象,也渐渐地消失了。
  当然,偶尔也还会有一个媒人上门,是给黎海说媒,可给他说媒的对象与说给他兄弟的,就相对要差些。但也比一般农家子能说到的对象要好些,毕竟黎家眼看着不一样了,黎海的兄弟也有出息。
  虽然自家人将黎海说的一无是处,但到底是自家人,说是说、训也在训,可还是想要给他说一个好些的姑娘,不说很好的却也不能太差了。那些媒人给说的大字不识的农女,黎海他娘赵氏就看不上。
  黎海十七岁,在这个时代在他这么大年纪,已有儿女的男子不少,比他大如黎河和黎湖这样,还没成亲的也有。不小也不多大的年纪,既然没有合适的也不用太急。
  ……
  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年底。
  族里这一年的收获,可谓不少。
  今年黎家族学里有好几个子弟通过了县试,黎湖八月院试考中了秀才。黎池又考中乡试解元成为了举人,更还有俭王殿下亲口为他取了表字。
  这样的话,黎水村的黎家去年大开宗祠、祭拜了祖宗先人,没道理今年却不开宗祠祭祖。
  大年初一,黎水村黎家的宗祠大开。
  依旧由族长黎钦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组织族人祭拜了祖先。
  依旧请出了族谱,将该添加入族谱的族人添加了进去。
  不过这次有些不同,在添加完正常入谱的族人之后,族长又在族谱上记载黎池的所在页面上,添加上了他的表字:和周。
  也许‘和周‘这个表字,在赵俭和黎池他们看来,看到的不仅是友情上的、还是利益上的捆绑和牵绊。但于黎家族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无上荣幸:那可是当朝王爷,圣上的第三子亲自赏赐的表字!
  黎池对于自己的表字被记入族谱这事,也没怎么在意。
  祭祖之后,黎池赶在大年初一的当天之内,去给村中必须要登门拜年的人家拜了年。如族长,几个族老,以及先生黎槿这类相交深厚的人家。
  然后大年初二的时候,黎池跟随他娘苏氏,去了他外公家。
  说来不可思议,那是黎池第一次去他外公家。他长到十七岁了,第一次见到他外公和两个舅舅,以及两个舅母和三个让人喜欢不起来的表兄弟。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他八月份考中乡试解元后,他外家依旧没有一个人来过一趟黎家。在黎池到了苏家之后,他外公和舅舅……
  嗯,也非常一言难尽。
  黎池和他娘到了苏家之后,黎池就按礼见过了他外公和舅舅们,又与三个表兄弟打过招呼。
  然而,面对黎池和苏氏,苏家外公和舅舅们一脸冷漠地端坐上首,低眉耷眼,只用鼻孔‘哼哼‘了一声以作回应。
  苏家舅母们则都瑟缩在厨房里,让黎池想正经地见礼都不能,她们已经不是没有存在感的问题了,而是她们在苏家完全没有地位。
  还有三个表兄弟,嗯,性格……很是活泼和自信。活泼到讨人嫌,自信到自大的地步,俨然是苏家外公和两个舅舅的幼年翻版。
  黎池当时一度搞不明白他外家的操作。
  仔细想过之后,才大概捋明白。
  黎池的外公和两个舅舅,也许是家学渊源、儿子肖父,都是重男轻女的人。对他娘苏氏以及他这个‘女儿/妹妹之子’,从根本上就首先瞧不起他们了,善待和礼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而往往重男轻女的男人,还是大男子主义的拥擘,自尊心尤其强。黎池的外公和两个舅舅,想要从黎池这个解元举人这里得到好处,但黎池又是他们‘没用的女儿/妹妹‘的儿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