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代其堂弟黎池献粮,与黎海来说是一件大事,以后说起来,他也是以一介平民之身,上过朝堂、见过皇帝的人了!
但于朝中君臣而言,这不过只是走个过场罢了。重要的是这土豆,土豆背后的人,以及功劳计算。
贞文帝已经亲口尝过奶香土豆泥、酸辣土豆丝、土豆烧鸡、炕土豆……等多种土豆菜肴,毫无疑问,这土豆很好吃,而且抗饿。
这土豆能亩产三千斤,寻着这样的东西的功劳,可想不会小。
“礼部左侍郎不是告老还乡了?朕欲让黎池兼任礼部左侍郎,当然等他回京之后,还要将各省的‘钱粮预算制‘都建立起来之后,再卸去户部的公务。诸卿以为如何?”
礼部左侍郎,正三品官阶。如今黎池身上正经官职是正五品户部郎中,是贞文二十三年翰林院散馆时授职的。
黎池的户部郎中之职,才做了两年而已,就已然是要升任正三品左侍郎之职了!
这官升得着实是快了些……但盘点一下黎池这两年来做的事情:钱粮预算制,筹建南海商贸司,出力肃清两广官场(价值百万两白银的银钱珍宝),如今更有进献亩产三千的土豆……
这样想一想,朝臣们也还真是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最后内阁首辅周扬青,出列赞同了皇帝的话,“黎大人这两年来兢兢业业,功劳亦是赫赫,兼任礼部左侍郎之职,实在是德位相配。”
朝臣们纷纷应和,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不过,显然皇帝认为黎池的功劳,并不止给一个礼部左侍郎之职。“朕还欲授黎池文渊阁大学士之衔,诸卿以为如何?”
皇帝此话一出,下方班列朝臣的心中,那是波涛汹涌,无法平静!!!
大燕有以殿阁名入衔的惯例,有文华、保和、五英‘三殿‘,体仁、东阁、文渊‘三阁‘,称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
但是这‘三殿三阁‘中,文渊阁最为特殊,也最为权重。
文渊阁位于皇宫之中,前朝起初时,是选翰林院翰林官入职,随侍皇帝左右,帮助皇帝处理繁多的政事。
不过发展到现在,文渊阁中大学士手中的权柄,已经大了不少。也不必值守阁中,皇帝有事商讨询问时,才召见进宫。
入文渊阁者,虽依旧必是翰林院出身,但一般翰林却是不能入文渊阁的。一般情况下,能冠以‘文渊阁大学士‘之称的官员,大多是一部尚书,正二品及以上官员。
只因为文渊阁,又被称为内阁!
至今,黎池科举出仕不过五年罢了,今年才二十三岁而已,却就要入内阁了!
与黎池颇有些渊源的涂远成涂御史,作为御史可‘不以言获罪‘,收到大皇子赵义的小动作指示之后,出列奏禀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妥。”
第169章
赵俭,是重活过一辈子的人。
虽现在重活的这一辈子,已经有许多事情不一样了,但大体走势还是相差无几的。尤其是一些人的心性,更是没如何变,该阴险还是阴险,纯粹者依旧纯粹。
比如黎池,上辈子即使历经坎坷,依旧不改其志,爱权却不弄权,是持心颇正的一个官员。这辈子的黎池,因他不再与黎池为难,还明里暗里帮助于他,走得比就上辈子轻松了许多。
至少在上辈子,他做了十多年‘逍遥‘王爷之后,黎池被‘流放‘四方边陲之地十来年终于回京,又做了六年京官,在三十六岁上时才艰难入阁。
当然,这个岁数就能入得内阁,已算是天纵之才,引得众人羡慕了。毕竟很多读书人,在三十六岁这个年纪上,还蹉跎于科举呢。
而这辈子,黎池携‘六元及第’的盛名,出仕以来政绩赫赫,在二十三岁上时,就已被提名入阁了。
在涂远成出列,禀道:‘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妥‘时,赵俭心里一点都不着急。
因为在贞文二十五夏季的这场大洪水之前,还有贞文二十四年冬时,皇帝的一场凶险的风寒。
这辈子虽赵俭有先知优势,却也拿不准究竟是哪一天,皇帝身体埋下了风寒隐患。防无可防,只能时常关心父皇身体,尽一尽孝心。等到风寒来袭,再也不过是亡羊补牢,确实也为时未晚、没有上辈子那样严重,但照样也凶险得很。
在这场风寒里,不仅是皇子和朝臣们,意识到了皇帝也免不了‘老‘、‘病‘甚至于‘死‘,皇帝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英明神武了二十五年的皇帝,依然没有因此沉迷于寻仙问道,追求长生不老。可是虽不想承认,但皇帝自此在行事上,难免任性了一些,又难免迷信了一些。
‘任性‘的地方具体表现在,皇帝更加乾坤独断、说一不二了,不似以前那般有耐心与朝臣扯皮了。
至于‘迷信‘的表现,倒也不严重,不至于去寻仙问道,只是有些信‘神仙果位‘的事情了。比如:紫微帝星转世下凡,文曲星君转世下凡等。
其实不止是在生死关上徘徊了一次的皇帝,确实在生死关过了一趟又重生的赵俭,对黎池这个人及其来历,也是有些拿不准的。
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又有‘六合之外、圣人不言‘之说,所以究竟有无天上的神君转世下凡之说,谁也拿不准。
至少现在来说,黎池的‘六元及第‘,种种治世之举,甚至是翩翩风度,都已经让皇帝有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念头:黎池此人,聪明非凡,或许有些来历……
要问赵俭如何得知皇帝的这种心思?一是上辈子的经验,二是父子两在闲谈时,皇帝看似无意地与赵俭讨论过这件事情。
赵俭再揣摩几分,也就大概得出了他父皇的这几分心思。
但幸好的是,皇帝或许还信了‘紫微帝星转世下凡‘,顾虑到不可因失德、而不能在殡天后归‘神仙果位‘,因此皇帝并未因这一场大病,就变得昏庸无道。
因一场风寒大病,而变得有些迷信的皇帝,对于黎池或许有一种‘仙友互相照应‘的意思,又有种用好‘文曲星‘治出个盛世之景的宏愿。
因此,黎池科举出仕才五年,方二十三岁之龄,顶着正三品礼部左侍郎之职——正常是正二品及以上官阶方才入阁,就欲被冠以‘文渊阁大学士‘头衔,入了内阁。
黎池的才学实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源于皇帝的‘任性‘和‘迷信‘。
……
涂御史:“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妥。”
因了去年冬天那一场风寒,身体不如以前的贞文帝,声音中的慵懒都已不似以前了,多了几分捉摸不定。“哦?有何不妥?”
皇帝让黎池入内阁的事情,之前完全没有一点风声,实在是打了朝臣们一个措手不及。自然地,涂远成并未能像以往弹劾朝臣一样,提前列好诸般罪状,现在就只能即兴发挥。
“首先不妥的一点……”涂远成脑中急速地苦想着,找到了!“黎池此人年纪尚轻,凡入文渊阁者,皆是德高望重之辈,黎池资历尚浅,恐不合适。”
会耍嘴皮子的御史和文臣,大皇子赵义阵营中有,偏向三皇子赵俭的自然也不少。正当站在赵俭这边的御史,习惯性地朝三皇子那边看一眼,然后就准备出列上去硬怼时,就看到三皇子似因举着奏板举得手酸,就将右胳膊放下轻轻地活动着……
于是准备出列硬怼的御史,以及某些准备出声反驳的文臣,就暂时闭口不言了。
贞文帝:“‘择饱学之士,入值文渊阁,以供帝王顾问‘,此乃文渊阁学士的起源。从何时起,入文渊阁的标准是‘德高望重‘了?而且,又是从何时起,‘德望‘与‘资历‘是对等的了?德高望重就一定资历深?资历浅就一定不德高望重?”
贞文帝几句问话一出,朝臣安静如鸡……而正面硬抗帝王几问的涂远成,一时想不出应对之言!
说如今的文渊阁,已不是选饱学经义之士入值的文渊阁,已经是形同宰相的一个存在,需得德高望重者方能入内?说文渊阁,形同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涂远成不敢。此话一出,即使皇帝不当场处置他,过后内阁诸人也要整死他。
至于‘德望‘与‘资历‘的关系,涂远成是辩不赢的。皇帝只需拿一个庸碌老臣出来一举例,他就辨无可辨了。
贞文帝一句话,就将涂远成问得哑口无言。
平时贞文帝是不与朝臣们杠,若他真要杠,没有充足准备的个把御史,他还是能杠得赢的。
但治国不能硬杠,口舌尖利并不能办成实事,也不能让朝臣信服。而若真要凭口舌之利,说到朝臣信服,就要驳得他们无话可说。
于是,难得决定‘杠‘一回的皇帝,连连发问,将涂远成问得哑口无言之后,又‘体贴‘地递出了一个台阶,“涂御史既说了‘首先‘,想必还有‘然后‘了?索性涂御史就将不妥之处,都说出来。”
见皇帝没有继续揪着上一轮不放,涂远成心中还是很高兴的,哪怕他已经有所预感,他今天站出来反驳,很可能无功而返。但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大佬的御用厨娘 (镜妃苔) 2019-02-21完结2597 6250 营养液数:787 文章积分:88,879,104顾繁星穿进了一本书里,成了书里某男配大佬的反派老...
-
我师门迟早要完 完结+番外 (一碗叉烧) 2019-2-17完结6291 12560 营养液数:19118 文章积分:188,656,864苏策莫名其妙穿越到修真界,成为道宗众妙老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