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赞同俭王殿下的建议,因为那样,或许会有一些实用的作物或事物传入。”
又没等议论纷纷的朝臣发话,贞文帝就又对黎池说到:“你倒是没辜负你的绰号,确实务实。”
“陛下,臣这是在其位谋其职。臣之身份乃是朝臣、是官员,自该为陛下、为百姓着想,事事以实用为准。若我黎池不是朝臣、不是官员,而是衣食无忧的风流才子,自然也就只管风花雪月了,哪管实用不实用这样的俗事?”
贞文帝和黎池这一打岔,刚刚因赵俭提出建议而要反对的朝臣,刚欲出口的话就被打断了,一时就愣了一下。
也就是发愣的这片刻,贞文帝说到:“俭王奏请之事甚大,待日后再议。今日就这样,散朝了。”
“退朝!”
“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151章
腊月二十的早朝上,赵俭奏请重开西域商路、增开海上商路,并设关西商贸司和南海商贸司。
不过还未开始商讨,就在贞文帝似是刻意与黎池的打岔之下,匆匆地结束了朝会。
五天之后,腊月二十五的早朝上,剩下各衙门盘点完之后,赵俭重提打开海陆两条商路的事情。
上次早朝时,从皇帝的反应来看,要么是赵俭已与皇帝达成了共识。要么是皇帝完全不同意,甚至不想在开商路的事情上多费口舌,意图将赵俭敷衍过去,让他知趣地不再提起,然后此事就揭过去了。
不过,黎池偏向认为是前者,皇帝与赵俭两个人,在私下怕是已经说好了。
显然,朝堂上的官员,不止黎池是这样认为的。赵俭重提开海陆商路之事时,朝堂上一半朝臣明确地严词反对,另一半缄默不言。
虽反对的朝臣说词很多,不过总结下来的话,大致也就是三种:
“沿海海寇猖獗,西域马贼成患,一旦大开商路,不就是任其进出劫掠?”
“大燕乃中原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番邦之物不足挂齿!肖想番邦之物……有辱斯文!”想到黎池,那位大臣到底是没将‘小人行径‘说出口。
“盛世之风,固然令人倾慕,却也不必强求。更不能因为追逐那些虚无的盛世风景,而毁了大燕根基。”这个反对角度,倒是很清奇。不追求盛世风景,倡导踏实无为地守着大燕江山。
不去细论支持这三种反对说词的朝臣,哪种更多,哪种相对较少,总归都是持反对态度。
因一半朝臣严词反对,一半朝臣缄默不语,就只剩下赵俭和黎池两人,去辩驳反对的朝臣了。
黎池:“如今的大燕,在西域和南部沿海,可是筑起了铜墙铁壁?能否将海寇和马贼拦在大燕之外,不让其踏上大燕国土寸步?从屡屡传来的海寇肆掠之事来看,显然并不能。所以很明显,海寇和马贼,并不会因为不开商路,就不劫掠大燕百姓。想来也不会因为开了商路,就能够在大燕肆意来去。
何况堵不如疏的道理,想必各位大人都懂。若是开了商路,以前对大燕诸多奇物爱而不得的海寇和马贼,就能拿银钱货物来交换了。若是贼性难改,我大燕的兵将,也不是泥塑的!”
赵俭:“这位大人,请问何来‘肖想番邦之物‘之说?中原大地的历朝历代,传向外邦四海的事物少了吗?并不少,反而多不胜数。所以怎能说是‘肖想‘?这只是互通有无。
中原确实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却不是无所不有。不然蚕豆、豌豆、扁豆和胡瓜与紫瓜等,又是怎么一回事?诸位大人,我们不仅做人要谦虚,立国也不可自大。
不过诸位大人衣食富足,想来不稀罕像蚕豆、豌豆和扁豆这些东西饱肚。可这天下百姓,却是非常稀罕的。”
赵俭想到上辈子,黎池‘贬‘到两广做官时,引进的玉米、土豆和红薯,那可是饱了天下之人的饥腹啊!
能让天下百姓不再饿肚子,他赵俭甚至愿意去从番邦之人手里强抢,即使担上‘强盗‘罪名也在所不惜。何况只是‘肖想‘这个不痛不痒的污名呢?
“裘大人,听您所言,与在下所想,倒是不谋而合!在下亦觉得,务实些更好,实实在在在的东西才是真。像是从西域传入的蚕豆和豌豆这些,咬在嘴里嘎嘣脆,那是听得见声响、咬着感觉实在,咽下去之后还有饱腹感的实在东西。”
没错,反对角度清奇的这位朝臣,就是国子监祭酒裘严正,俭王妃的父亲,赵俭的岳父。
裘严正,人如其名,是一个严肃正直的人。即使提出开商路的人是他的王爷女婿,他也照样反对。
虽说在朝堂之上就只有君与臣、臣与臣这两种关系,不讲亲戚关系,不过赵俭也还是不好驳斥他的岳父。尤其是赵俭对俭王妃很满意,王妃又还为他生了一个聪明健康的嫡子。
于是就只能由黎池来了。不过黎池也没有驳斥前一位大臣时,那样的咄咄逼人,只是偷换概念,模糊了重点。
朝堂之上,大多都是科举出仕的文臣——武将向来是袖手看热闹,若是争论起来,或引经据典,或借圣人之言,怕是能话不重句地争个三天三夜都没完!
所以在争论过一轮之后,上首的贞文帝就叫了停。“海陆商路之事,关系甚大,一时也议不个结果来。诸位爱卿好好地去过一个年,明年开年后再议。”
既然皇帝这样说了,朝臣也只得跪安恭送,“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年末盘点公务,勾起了黎池体内的‘盘点‘之欲,于是就将自家的家产也盘点了一遍。
徐素的嫁妆铺子和小田庄,是她的体己私产,不算在内,只算黎池挣的家产。
首先是房产,一座皇帝御赐的普通三进宅院,一家人加上十个丫鬟小厮,住着也还挺宽敞。
再就是田产,今年年初的时候,刚好有人想转手田庄,黎池就用皇帝赏赐的瀚海赠礼那一万两白银,接手了这个在京城东北方的怀柔县里,面积达八百亩的田庄。
再就是家中存款,清点下来之后,还有一万一千多两银。这些存款主要是前年冬天,卖羊毛六件套赚来的,用了一些之后还剩下这么多。
当然,若只往外花用却没有进项,定然是不会还剩下这么多的。不说其他,就是这两年徐素和女儿安安的医药钱,都不止花用四五千两。
而之所以还能存下来这么多,是因为黎池与王家合办的水泥作坊,已经有了进项。
去年下半年,王家开始建造作坊,并生产售卖水泥,年底分成的时候,黎池分到了一千两。
可是到今年年底,与王家对了账之后,黎池得销售额的四成,总共拿到了八千零一百两银子。
去年的时候,王家一次性在北方建了十个水泥作坊,打算等发展好之后再慢慢扩张。这样算来,一家水泥作坊一个月的销售额约在一百五十多两,黎池拿四成也即是六十多两,一年就是七八百两。十个作坊,一年也就是八千两左右。
即使王家不再扩张水泥作坊,黎池每年也能进账八千两左右,维持家中花费足够了,或许每年还能存下一些,积少成多要不了几年就又能买一个田庄了。
值得提一句的是,黎池在试验水泥时,是与赵俭约定的在试验成功之后,利润二八分成。
不过在将水泥配方献给皇帝,或者说开设京城水泥局时,这个约定就已经作废了,赵俭主动提出不再拿两成的利润。因此与王家合办的水泥作坊的利润,并没有赵俭的份。
盘点了一番家产之后,黎池终于觉得安心些了,短时间内不用为银钱操心了。
不过黎池在陪女儿安安玩耍时,忽然想到,是不是要开始给女儿存嫁妆了?
既然想到这里了,黎池立即就做了决定:从明年开始,每年给女儿存一千两的添妆银。等女儿出嫁时,凑个整就有两万两的添妆银了,再加上陪嫁的嫁妆,应该能过得富足?
……
黎池早已承诺过二伯黎林,今年让黎海回黎水村过年,虽然黎海其实不太想回去,不过还是将他劝回去了。
黎海既然回去黎水村过年,黎池捎给老家的节礼,他顺便就帮忙带了回去,倒是少了一宗事。
不过,大朝会之后,正月初二、初三两天收礼送礼的日子,因为黎海没在京城,不能帮衬一二,这两天里黎池那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幸好的是,两个孩子更大些了,徐素差不多已经能够脱开手,能帮黎池的地方就更多了。黎池又将原来的门房小厮黄精提了上来,给他做了一身好衣服穿上,在训过话之后,就当成管家来用。这样在黎池出门拜年送礼时,黄精与徐素两个人,也能接待好前来送礼的人。
一个忙碌又平常的年节,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正式迈入贞文二十四年。
开年之后,赵俭继续奏请重开商路之事。与去年一样,同样不缺少朝臣反对。
朝臣反对,就一一辩驳。下次早朝继续奏请,依旧有朝臣反对,那就继续一一辩驳。
如此往复,时间来到二月份。
相似小说推荐
-
穿成大佬的御用厨娘 (镜妃苔) 2019-02-21完结2597 6250 营养液数:787 文章积分:88,879,104顾繁星穿进了一本书里,成了书里某男配大佬的反派老...
-
我师门迟早要完 完结+番外 (一碗叉烧) 2019-2-17完结6291 12560 营养液数:19118 文章积分:188,656,864苏策莫名其妙穿越到修真界,成为道宗众妙老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