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卫青身边出现两只一模一样的鹰,拿掉其中一个鹰腿上的东西,卫青拆开一看,命将士扔掉牛羊,抛下锅碗随他围剿匈奴。
灭了匈奴主力,多得是牛羊马肉,众将士想也没想,卸掉马背上的东西,跨上马就往东南方向去。
三郎令士兵推着投石机追匈奴,匈奴扔下辎重仓皇而逃。大郎腰挂长剑,手持弓箭追匈奴追的气喘吁吁,跳上马打算骑马追,抬头看到天上两只雄鹰。
“三郎,舅公到了。”大郎高声喊。
“大将军到了?!”随大郎追匈奴的弓箭手齐声问。
三郎“舅公再快也没有鹰快,还得一会儿。”
“那也离这边不远了。”大郎道,“我们冲上去?”
这边只是不远不近追匈奴,并没有压上去和匈奴厮杀。三郎沉吟片刻,吩咐道“再追一炷香,停下投石机。”
“喏!”三郎身后的骑兵传令下去。
又放二十多个药包,三郎带来的药包还剩不足一百个,投石机停下来,五千骑兵冲上去砍杀匈奴。
军心溃散,人仰马翻,卫青带着大军赶来,就看到匈奴人十分狼狈。
没容卫青细想,便看到发现他们的匈奴勒紧麻绳往北而去。卫青令骑兵冲上去。这几年年年溃败,让血气方刚的大汉好男儿倍感憋屈,卫青下令,所有人像泄愤一样,一刀一个,有的人甚至把头颅砍下来。
匈奴人远远比大郎和三郎看到的要多,逃跑时战线拉的很长,以致于卫青看到匈奴时,离大郎一行还有十多里。卫青这边杀的精疲力尽,大郎一众才赶到。
大郎带来的骑兵还没怎出力,便由他们追击逃跑的匈奴。卫青带领的大军挨个在脖子没断的匈奴人脖子上补一刀,端是怕有人装死,趁汉军趁不备跳起来杀人。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振威将军向卫青禀告,一个活口都没了。
“为何不留个活口?”大郎把自己的水递给卫青。
振威将军“末将刚刚询问一个匈奴人他们是谁的部下,那人不说还反抗,末将下意识把人杀了。不过,末将一一看过里面没有匈奴王。”
“他们的王跑了。”卫青指着东北方,“往那边跑了。三郎带人去追了。”话音刚落,众人就听到哒哒的马蹄上。
此地无山丘,但在荒漠和草原相交处,地凸凹不平,好一会儿大郎才看到人影,又过一炷香,三郎才来到跟前。
大郎看到后面的骑兵拖着好些人,忙迎上去“抓到了?”
“匈奴左大都尉。”三郎指一下年龄较大,衣冠不整的男人。随后又指一下他旁边的年轻男子,“此人舅公认识吗?”
男人脸上全是灰尘,卫青仔细看了看,“有些眼熟,不敢认。”
“李延年。”三郎道,“舅公想到了吗?”
卫青睁大眼,指着男人,“他是李延年的好友卫律?你怎么会和匈奴人在一块?”
“李季惹祸,李家被诛,怕被李延年连累,正好以前出使过匈奴,和匈奴人较熟,就投降匈奴了呗。”三郎肯定道,“卫律,我说得对不对?”
男人脸色骤变,做梦也没想到三郎认识他。
“打算怎么处置?”卫青问。
三郎想一下,看向卫青“带回去?”
“麻烦!”大郎道,“咱们带来的粮食现在只够煮两顿粥,多他一个就少两碗粥。”
三郎“不然呢?”
大郎二话不说,抽出腰间长剑走到卫律面前。
两个时辰前还和匈奴左大都尉说哪里大汉百姓富裕,下次抢哪儿,突然沦为阶下囚,卫律还跟做梦似的。剑到跟前,卫律陡然清醒,仓皇跪地求饶。
没等他跪下去,剑已到脖子上。卫律不敢置信瞪大眼,人也倒在地上。大郎又补一脚,把卫律踹开,就问“我听说匈奴左贤王在东,右贤王在西,这个左大都尉不应该在东边吗?怎么跑到这边?”
卫青见刚刚杀了卫律的大郎神色淡定,仿佛刚宰了一只鸡,不禁腹诽,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他听不懂你的话,让懂匈奴语的人过来问。”
“问也问不出实话吧?”三郎道。
卫青“问出实话的可能性极低。”
“那就别问了。我把他杀了,我们带着粮草往西去,顺便把右贤王端了再回去?”大郎看向卫青。
卫青叹气“大郎,打仗不是玩闹。”
“我知道不是玩闹,所以在问舅公。”大郎道。
卫青望着满地尸体,没理大郎,转而问振威将军,“有多少匈奴人?”
“不算先前跑的,刚刚被三公子追回来的人,差不多四万人。”振威将军道。
卫青“我们有多少人受伤?”
“两百多人,多是轻伤。”刘彻派来保护大郎和三郎的中护军回禀。
卫青转向振威将军,“去把方才赶路时扔下的牛羊捡回来。大郎,三郎,此地全是尸骨,我们往西走走,停下来用晚饭时再从长计议?”
“我们听舅公的。”三郎道,“舅公是大将军,也比我们了解匈奴。不过,我赞成大兄把这些匈奴人杀了。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卫青“用不着你们两个孩子动手。”指着他带来的家将,令他们把骑兵绑来的匈奴人全部处决。
火头军收拾匈奴的粮草,医者用白酒给受伤的将士清洗伤口。待空空的马车上装满粮草和肉以及受重伤的士兵,也过去半个时辰。天色暗下来,一行人才赶路,赶到先前扔牛羊的地方安营扎寨。
喝着肉汤,吃着烤肉,卫青才问,“三郎,你带来的药包还有八十三个,如果酒泉那边送来炼丹用的东西,你会做吗?”
“不会。”三郎说着看一眼大郎,“我没想到第一次出征就碰到匈奴主力。”大郎心虚,不敢看三郎。三郎瞪他一眼,“那东西刚做好也不能用,得放十天半个月风干后才能用。不然里面的东西不会炸。”
卫青“炼丹的时候炼炸丹炉是怎么回事?”
“火旺烧干了就炸了。”三郎道。
卫青想一下,三郎说得对,火捻的火没法跟丹炉里的火比,“我们今天遇到的是匈奴主力,而匈奴右贤王远不如左贤王,下次再遇到匈奴,先别用药包,以备不时之需。”
“舅公同意继续西行?”三郎问道。
卫青“我没说不去。只是快下雪了,人易生病,一旦出现许多人生病的情况,我们就拐去关内修整,明年开春再去。”
“舅公是大将军,无需和我们商议。”三郎道。
卫青瞥他一眼,似笑非笑地问“虎符是怎么回事?”
第131章 胆大包天
三郎呼吸一窒, 讷讷道“舅公听谁说的?”
“所有人都认为虎符是我给你的, 唯独我连你有虎符都不知道,你不该解释一下吗?”卫青笑眯眯问道。
三郎拿出的虎符另一半在刘彻手上,他只有一半便可随意调兵遣将。这样的虎符刘彻断不会把它给旁人, 包括卫青,无论以前还是现在。卫青乍一听到三郎有虎符,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三郎, 你手里的虎符不会是二郎雕的吧?”
“当然不是!”三郎脱口道。
卫青“难不成还是皇上给你的?”
“总不能是三郎偷的吧?”大郎说出来, 差点被肉汤呛着, “舅公真这样想?三郎……”
三郎十分不解,“我做过什么事,竟然让舅公误会我敢偷虎符?”
“药包的事皇上就不知道。”卫青道,“欺上瞒下的事都敢做,为何不能偷虎符?”
三郎张口结舌,突然发现无言以对,“……舅公。”
“真是皇上给你的?”卫青不信,“皇上为何会把虎符给你?”
三郎轻咳一声“祖父不愿意给我。”话音一落, 卫青一脸“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模样。三郎顿时觉得呼吸不畅,“除了医者、火头军以及押运粮草的人, 我们此行只有两万骑兵,我就让祖父把虎符给我,遇到麻烦还能去酒泉、张掖等地调兵。”
“你这样说皇上也不会把虎符给你,可以给你一道圣旨。”卫青道。
大郎“祖父是不愿意给, 我们问清虎符在哪儿,三郎去拿的。”
“拿了就跑?”卫青道,“皇上就没找你们要回来,对吗?”
三郎递给卫青一块烤羊肉,“舅公,吃肉。”
卫青知道自己猜对了,“你俩真是胆大包天。不怕皇上生气?”
“我俩十二岁随军出征,祖父心疼我们才由着我们。”三郎道,“祖父真不想给,他一声令下,我们拿到虎符也出不了宣室。”
卫青想起临出发前太子叮嘱三郎,到了张掖就给他写信,“太子不知?”
“不知。”三郎道,“回去就得还给祖父,也没必要告诉我父亲。对了,舅公,我们在此地修整几日?”
缴获匈奴的粮草,又从匈奴百姓那里弄来许多牛羊,还有匈奴的马可以宰了吃,足够他们撑二十天。卫青想起有十来个士兵伤的较重,“休息三天再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