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家个个是皇帝 (元月月半)



“你父亲虽为太子,去的最远的地方不过是甘泉宫。”卫青道,“他们把太子的话当成耳旁风,是认为你父亲不知边关情况,不了解匈奴。”

三郎“是呀。我今日还未见到父亲,父亲倘若知道边关出事……”

“父亲知道也没办法。”大郎道,“父亲是储君,不是君,路博德不听,又不能治他个玩忽职守罪。”

卫青“不说这些。三郎,我最后问你一句,我明日去未央宫,皇上真会令我挂帅出征?”

“会的。”三郎道,“祖父今日已答应我赶制一批良弩,为攻城准备。舅父同意,我们在舅公府上用过午饭就去博望苑把我早两年藏的白酒拿出来。”

卫青“犒赏三军还是……”

“都不是。”大郎道,“用白酒清洗伤口,伤口不会发炎,伤者也不会发热,可以大大减少伤亡。”

此事卫青是第一次听说,“赵破奴出征前,你没——”

“我知舅公想说什么,我有告诉军医。”三郎道,“我四叔父有个酒肆专卖白酒,赵破奴走时有买白酒,后来是被他们喝掉,还是一直留着受伤时用,我就不知道了。”

赵破奴带领的两万骑兵一个也没回来,三郎不知,卫青也不知。望着稚气未脱的两个小辈,卫青觉得他不能被两个孩子比下去,“关外极冷。”

“我们有煤炭。”三郎上辈子几次亲征准噶尔,并不怕苦和冷,再说了,冷也没有辽东冷,“等一下,舅公,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匈奴为何没抢我们的煤炭?”

卫青“煤炭重,匈奴迁徙时不好携带。还有一点是匈奴习惯烧马粪牛粪,他们并不缺柴火。”

“难怪那些在北边草原上挖煤的罪犯一直没事。”二郎明白了。

大郎“我们也可以烧马粪。不对,我们明年出征,到关外西北也不冷了啊。”

“明年出征?”卫青皱眉道,“皇上真让我挂帅,我想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出关。”说着话看向三郎。

三郎“无论明年春天还是夏天,都耽误春耕夏收。那时也是各地粮仓最空的时候,很不好筹备粮食。隆冬时节行军,将士又易得风寒。现在粮食入库,农忙结束,秋高气爽,不冷不热,确实最适合点兵出征。”

卫青很是意外“三郎连春耕夏收都考虑到了?”

“他心细。”大郎道,“舅公,再过几日便是八月十五。”

卫青沉吟片刻“我明日觐见皇上。”话音一落,听到“咕噜”一声,卫青循声看去,二郎脸红了,笑了笑就吩咐家奴摆饭,“二郎不去?”

“阿兄不去。”三郎道,“阿兄胆子小,连只鸡都不敢亲自杀。匈奴人若是摸到阿兄帐中,阿兄只能任人宰割。”

二郎忙说“我胆子没那么小。”

“你去死囚犯牢里杀个人给我看看。”大郎道。

二郎蔫了。

四郎看看二郎又看看大郎,“杀人是什么啊?”

“你长大就知道了。”卫青道。

四郎“长多大?”

“会骑马的时候。”三郎道。

四郎皱了皱鼻子“还要很久呢。”

“是呀。”三郎说,“晌午多吃点饭啊。”

每隔两三个月,史瑶都会让四郎靠墙站着,在墙上划一道杠记下四郎多高。小孩长得快,看到一条一条杠,四郎知道他有长高,也从未怀疑过父母和兄长们说的话——多吃饭长得快。

小孩使劲点点头“我要吃两碗饭。”

“四郎真厉害。”三郎不吝夸赞,“我抱你,让舅公歇歇。”

小孩今年才记事,而这大半年大郎他们忙,很少带四郎出来。四郎上次见卫青还是三个月前,和卫青不熟,又知道他是很厉害很厉害的大将军,小孩崇拜卫青的同时又有点怕他,睁大眼怯怯地望着卫青。

卫青笑着把他递给三郎,“我去吩咐婢女打水,你们洗手。”说着就往外走。

三郎指着卫青的背影,“现在还是大将军吗?”

“不是。”四郎说着,困惑不已,“阿兄,舅公是不是大将军啊?”

三郎“是大将军。只不过呢,大将军也是人,不打仗的时候和咱们一样。”

“拿起弓、剑就不一样了。”二郎道,“所以你刚才才觉得舅公是大将军。”

大郎接着说“有的人拿着弓和剑也不像大将军,因为真不是。像我、二郎和三郎,我们从未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连小将军都称不上。”

小孩懂了,“阿兄,我饿啦。”

快未时了,平时这个时候四郎已吃过饭准备睡午觉,“我们洗洗手就用饭。”

饭后兄弟四人去博望苑,卫青把放在箱子里的盔甲找出来。在平阳长公主回到府中,得知卫青打算挂帅出征时,兄弟四人也回到长秋殿。

太子晌午才知道边关出事。又从史瑶口中得知三郎去找卫青,太子下午就没出去。四个儿子甫一进来,太子就问“你们舅公答应了?”

“答应了。”三郎道,“孩儿还有事找祖父,让大兄同父亲说?”

太子笑道“你现在比我还忙啊。”

“孩儿也不想忙,很想天天陪在父亲和母亲身边。”三郎停下来,面向太子说,“父亲养孩儿长大,现在孩儿能为父亲分忧,还望父亲成全。”

太子扶额,“我随口一句,看看你压。行了,当我什么也没说,快去吧。”

“喏。”三郎应一声,乘车到他宫里找出□□就去找刘彻。

刘彻看到连发弩模型和图纸,又惊又喜,反复问三郎“这种弩真能连几支?”

“是的。”三郎随即把卫青的打算告诉刘彻,末了又说,“舅公还说春、夏出征士兵担心家里农田无人耕种,恐心浮气躁,不利行军。”

卫青向来体恤普通士兵,刘彻不疑有他,“朕立刻交代下去,令匠人连夜赶制此物。”

“此物主用于攻城,无需过多。”三郎怕刘彻要的太多,匠人为了赶工偷空减料,或安装时粗心大意,“祖父,让匠人分开做,最后再挑几个极为忠心的匠人组装。”

刘彻正想问为何这样,话到嘴边忽然明白过来,“三郎,你真的很聪明。”

“不如大兄。”三郎谦虚道。

刘彻“大郎不如你稳重,也不如你细心。”

“多谢祖父夸赞。”三郎道,“孙儿没祖父说得那么好。”

刘彻“不,你是朕见过最聪明的人。”

“比舅公和已故的霍将军还要聪明?”三郎故意问。

刘彻摇头道“你和他们不一样。”

“是不一样。”三郎继续谦虚,“孙儿无法同两位大将军相提并论。”

刘彻叹气道“你明白朕的意思。”

“孙儿还小,不甚明白。”

刘彻头疼“朕就再说明白一点,你比四郎聪慧。”

“祖父错了。”三郎笑道,“孙儿不如四郎,此话不是谦虚。祖父如果想知道原因,明日舅公来了,祖父可以问问舅公。”



第126章 四郎气哭

刘彻每次见到四郎, 四郎不是窝在大郎怀里, 就是拉着二郎或三郎的手不放,靠在他们身上,很是娇气。刘彻对此有些不满, 见三郎不像哄他,刘彻打量他一番,心想有三郎辅佐,四郎资质愚钝, 大汉江山也不会败在四郎手中, “仲卿明日过来?”

“是啊。”三郎胡诌道, “今天晌午和舅公一起用饭时,舅公提到八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极好。”

刘彻瞥他一眼,“这话是你说的吧?卫青从未和朕说过哪天出征比较好。”

三郎揉揉鼻子,一脸无辜。

刘彻瞪他一眼,“不足二十天,太快了。”

“孙儿认为此行无需太多步兵。”三郎道,“祖父给我们两万骑兵足矣。”

刘彻别有深意地说“这也是仲卿说的?”

“舅公没讲。”三郎脸色微变,耳朵红了, “孙儿认为舅公一人抵一支军队。”

匈奴畏惧卫青,现在卫青年龄大了, 匈奴人听到卫青领兵也会害怕,未战先降是不需要太多人。刘彻没想到这一点,看着三郎更加满意,“三郎——”

“孙儿知道祖父想说什么。”三郎连忙打断刘彻的话, “四郎现在记事了,被那个小人精知道祖父喜欢孙儿胜过他,四郎以后长大了回想起来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刘彻叹气“好,朕以后都不说了。经你提醒,有些事朕得重新安排。”

“孙儿告退。”三郎行礼道。

刘彻见他这样,又忍不住感慨,“三郎,你真的很聪明。”

“孙儿是龙孙,自然聪明。”三郎笑着说。

刘彻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三郎走后,大郎就把他们同卫青谈论的事原原本本告诉太子和史瑶。夫妻俩安安静静听完,史瑶问太子,“最快多久出发?”

汉朝百姓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刘彻明日下诏征兵,诏书抵达各郡县,男丁立刻收拾行李赶来长安,最快也得二十天。来到长安也不可能立即出发,太子算一下,“至少得一个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