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家个个是皇帝 (元月月半)



史瑶:“戳他们的痛处啊。”

“母亲!”大郎皱眉,“你能不能教他点好的?”

二郎忙说:“我觉得这点就挺好的,谢谢母亲。”

“父亲还没回答孩儿呢。”三郎开口转移话题。

太子摸摸小儿子的脑袋,道:“你们小的时候,我教你们《礼记》、《论语》便是希望你们长大后轻松些。”看一眼大儿子和二儿子,又说,“你们无需作赋写文章,也无人敢考校你们,四书五经知其意便可。你们现在才六岁,还有十年可学,不着急。”

史瑶正想开口,一看三郎脸色不对劲,想问什么,突然想到一个关于历史上的康熙的事,史瑶不知是真是假,说是康熙给小辈们定个规矩,书读一百二十遍,“像《论语》里面的那些对话,不用会背吗?”

“不用。”太子道,“孤小时候背的滚瓜烂熟的书,现在也只能记住几句。你们看书时碰到感兴趣的段落,想记下来就多念几遍。不感兴趣的现在背下来,过个一年半载也会忘得一干二净。”

二郎眼中一喜:“父亲,我都不感兴趣。”

“我也说了,不要求你们背会。”太子笑吟吟看着二郎,“我随便抽一段,你们知其意便可。”说着话往四周看了看,看到一本《诗经》,冲二郎招招手,“我考考你。我问三次,你全答对了,往后《诗经》就不用看了。可好?”

二郎不禁往后退,“孩儿还没学《诗经》。”

史瑶乐了,揪住二郎的耳朵,“你父亲知道老师还没教,他问,你不会,你父亲只会说让你以后好好听老师讲,又不会责怪你,怕什么?”

“怕父亲说他笨。”大郎接道。

二郎瞪大眼,生气道:“再说我打你。”

“别闹了。”太子看向史瑶,“还要多久用饭?”

史瑶:“两刻左右。今日用平底锅做面饼,需一个一个做,挺费时的。”

“过来。”太子冲三个儿子招招手,“看看对哪一篇感兴趣,我给你们讲。”

大郎擅赋诗,许多诗句被后来人抄了一次又一次,对他来说学哪篇都一样。三郎博学多才,对《诗经》自然很熟悉。兄弟两人便不约而同地让二郎挑。

不明真相的太子便认为两人迁就二郎,见三个孩子如此和睦很是高兴。用晚饭时,太子看到史瑶用薄薄的面片卷肉和菜包起来吃,便要给三个孩子一人卷一个。

三个小孩两个缺爱,一个不缺也没这样被父亲照顾过,一听太子给他们卷菜,都眼巴巴看着太子。

太子看到三个儿子宛如饿狼一般的眼神,倍感好笑,不由自主加快手上的动作,先给大郎,最后给三郎。待三郎的卷饼接过去,史瑶递给太子一个。

太子顿时觉得心中一暖,脸有些热,接过来就说,“别给我包,我自己卷。”

史瑶“嗯”一声,便提醒三个儿子,“握住底端,不然肉里面的汤汁会出来。”

“母亲,这里面是卤猪肉吗?”二郎咽下一口就问。

史瑶:“不是,是红烧羊肉。现在的猪肉比以前好吃,太官令那边也不备猪肉。没猪油了,他们才会送猪肉进来。平时我们想吃得提前和太官令讲一声。说到油,花生还没榨出油来?”

“应该没有。”太子道,“自从父皇回宫,孤就去过一次上林苑,去那边也是有事,忘了问花生的事。改日阴天,我过去看看。”

史瑶:“别去了,阴天也不凉快。父皇还去甘泉宫吗?”

“过两日回去。”太子说着看向仨儿子,“你们这次不准再去了。”

二郎:“不去。甘泉宫没什么好玩的,除了树木就是动物,没意思还没好吃的。”

“甘泉宫那边有许多野味,野味都不好吃,什么好吃?”史瑶问,“你的这张嘴越来越刁了。”

二郎嗡嗡道:“这个饼卷羊肉都比祖父烤的鹿肉好吃。”

“驴肉?”史瑶没听清。

二郎咽下嘴里的东西,才说,“是鹿肉,不是驴肉。”

“驴肉也挺好吃的。”史瑶道,“用卤汤煮的软烂,配上面饼十分美味。殿下,改日妾身令人出去寻一块驴肉?”

太子睨了她一眼,“先把几上的东西吃完再说。”

“吃着呢。”史瑶喝点汤,又卷一个饼,“说起驴,殿下知道骡吗?”

太子想了想,道:“听说过没见过。好像马和驴生的,早年供王公士大夫玩赏用。你别跟孤说,你还想吃骡肉。”

史瑶笑了,“殿下给妾身一块骡肉,妾身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妾身以前听家中老人说,骡能活二二三十年,不易生病还好养。唯一缺点是很难自己生。”

“你的意思把现在拉粮草的马和驴全换成骡?”太子放下卷饼看向史瑶。

史瑶很是意外,忍不住说:“殿下,你我越来越有默契了啊。”

“还真是这样想的?”太子无语又想笑,“是不是一天不给孤找事,你就浑身不自在?”

史瑶笑着说:“是呀。殿下要同妾身和离吗?”

“天还没黑就开始做梦,看把你给美的。”太子瞪一眼她,“骡的事过了夏天再说。”然而,把“硝石制冰”告诉刘彻,太子就去博望苑。

博望苑很是宽大,太子令人在以前种芝麻的地方搭一个棚,养几头极其普通的母马和公驴,随后又吩咐博望苑的人好生照看。

住在博望苑的几个剑客和游侠,其中一人见多识广,看到母马和公驴就猜出太子想养骡,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骡是供王侯将相玩赏的,便认为太子养骡也是用来玩。

那人又想到太子这几年做的事,认为太子不是沉迷玩乐之人,更想知道太子到底要干什么,那个游侠没事就往马棚那边去。

秋去冬走,又到一年夏天,太子每晚归家的时辰越来越晚。每日在长信宫上课的三个小孩也很难见到太子。

元封四年七月十二日,休沐日,三个小孩看到太子匆匆吃过早饭就往外走,一向不多话的大郎都憋不住问,“母亲,父亲近来忙什么呢?”

“许多地方出现干旱。”史瑶道,“天热没雨还没水,最近热死了许多百姓。你祖父又跑去甘泉宫躲凉,朝中大小事都要你父亲处理,没发现你们父亲都瘦了?”

三郎:“孩儿看到了。孩儿一直想问出什么事了,每次都没说完,父亲就打断孩儿,没想到是因为干旱。”

“我起先也没想到干旱还能热死人。”史瑶道,“早几日听你父亲说,我真希望世上有神仙,能求神降雨。”

大郎看来外面,烈日刺眼,“都有哪些地方出现干旱?”

“我没问。”史瑶道,“这里的地名,地名所指的地方和我那时候不一样,你父亲说了我也不见得知道。”

二郎眨了眨眼睛,试着问道,“按照目前母亲这样说,岂不是庄稼全热死了?”

“是呀。”三郎说着,突然睁大眼,“阿兄会做水车吗?”

二郎想一下,“我听说过,没见过欸。”

“我见过。”三郎去过很多次江南,水车在江南随处可见,“我可以画出来,我跟你说那个水车怎么用,你能做出来吗?”

二郎瞪着眼睛说:“我连折叠椅都能做出来。”

“嗯,二哥厉害。”三郎笑道,“吃饱了我就去画。”

史瑶忙说:“等一下,我也有事问你,三郎。”

“母亲请讲。”三郎放下箸认真聆听。

史瑶:“我以前听说你亲自种过地,是真的还是老百姓编的故事?”

“你还亲自种粮食?”大郎看向三郎,像看怪物一样。

三郎笑着点了点头,道:“是的。母亲想问什么?”

“你知道现在用的犁很费劲吗?”史瑶道,“我隐约记得后来用的犁叫曲辕犁,我读书时讲历史的老师特意讲过。过去太久,我忘了那个犁长什么样,你还记得吧?”

三郎点头又摇头。

“什么意思啊?”二郎问道。

三郎:“我记得那个犁,不知道现在的犁什么样。”

“没关系。”史瑶道,“我老师说现在用的犁不好用,把你知道的画出来。”

三郎“嗯”一声,喝完粥就去偏殿画水车和曲辕犁。

二郎在别的事上不如他兄和他弟聪慧机灵,甚至可以说很迟钝。在做木匠活这方面,三郎只和他说水车是怎么用的,二郎就画出了详细图。

从未见过和听说过水车的工匠拿到图也能把水车做出来,且安装好。向来觉得二郎除了木匠活,什么都不懂的大郎心生佩服,都没用三郎提醒,主动帮二郎递纸。

辰时左右,二郎开始画水车和曲辕犁,修修改改,还没到午时,二郎就已全部画好了。三郎和大郎把晾干的纸收起来,就把二郎好一顿夸。

二郎见大郎不是揶揄他,有些不好意思,推一下两人,“快给母亲送去啦。”

“我们一起去。”三郎腾出一只手拉住二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