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梨有些傻眼,谁来告诉自己,为何古人也会如此傲娇!
好吧,认命了。谁让是自己求人呢。
苏梨左右环视,发现周围除了他俩,没有任何声响,于是迅速地在他的唇上一碰。
眨着大大的眼睛,好似在说,我做好了,该你了。
萧慕城看着她这样,也是无奈,怕做多了引得她羞赧,丢下自己就得不偿失了。只好顺着她的意思,解释道:“我娘病逝没多久……”
当年萧夫人路婉凝,也就是萧慕城的娘亲病逝没多久,萧大将军萧敬堂便忍痛上了战场。那年的争北之战,虽然打了胜战,但萧敬堂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本就伤心欲绝,更是无心恋世,没等到回京,班师回朝的途中便去世了。
而萧家此时只剩下萧老夫人与萧慕城这个年幼稚子,后来萧慕城便奉圣旨同宇文默陪着赵霁宁上山学艺,一去便是十年。
本是作为陪衬的绿叶,反倒成为师傅重点培养的对象,这期间这可能和宇文默都曾下山回京,只有萧慕城整整十年未踏进过京城半步。直到所有人学有所成,他才回了一趟京城。
京内贵族都以为萧慕城会同宇文默一样,任由圣上安排一个好职位,安眠度日,谁知他主动觐见,也不知他是如何解释的,总之后来圣上并未赐他一官半职,反倒赏了不少金银财帛。之后他便利用这笔钱财,开始了他的商贾生涯。
堂堂将军之子,却去做了低下的商贾,当初京内贵族圈内可是掀起了好大一股嘲讽。
“那时候,你祖母怎么会同意你这么做?”
“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把做主的权利给别人?”两辈子的生活让他知晓了更多鲜为人知的陈年旧事,只是证据渺茫,有些事才不好断定的,否则以他的性子,早该有个结果了。
“不过,如果是梨儿你劝说的话,本夫君是一定会听从的。”
看他那眼神,就能猜到,让他听话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想想自己可怜的腰腿,苏梨瞬间就问下去的勇气了。
“那回去之后,我们要与你祖母同住吗?”想想就头皮发麻,一来两人成婚未经他祖母同意,二来临渊城时便已知晓他祖母属意他赢取的是秦可人,这三嘛,当初秦可人灰溜溜地离开,也是自己的功劳。如今想想,若与他祖母住在一起,那要如何面对彼此!
“我们是要回萧府的。”
“啊!”惨了,电视剧上可是演过的,后宅之斗,非死即伤,绝不输给战场,一股绝望之感油然而生。
“怕了?”萧慕城是了解他的,自然知道她为何郁闷。如果可能,自己也不想让她卷入纷争。
可当她出现在秦可人面前时,今天的局面就已经注定。
如今只能祈祷她快速成长,自己也要加派人手保护她才是,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预防工作要完善才是正理。
“那,你祖母……”
“萧府上下,现由我祖母掌管。按正理,你过门后,掌家之责便该交于你,但碍于秦可人之事,恐怕确实会有你脑中所想的事情发生。”
苏梨一听,脑仁要炸了。自己此番随他进京,不是等于自寻死路?
送上门的找死,谁也挡不住啊!
“别担心了”萧慕城伸手抚平她眉间的皱痕,“萧家现在也有我们的人,所以,你不用太害怕。”
你有人马不早说,你想吓死人啊!
苏梨愤愤地看着他,这家伙欠收拾吧。算了,自己智力、体力都不如人,还是想想罢了。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翡翠二人的事情?”虽然看着她这怨怼的表情很是喜悦,但还是觉得别给她太多压力为何,便提了那两个丫头的事情,暂时转移她的注意力。
“你肯说了?”他不是一直不肯说的,任由自己怎么求他可都没吐过只言片语,就连天冬几个也闭口不提。怎么今儿个主动开口了?
“当时不说,是为了惩罚你。如今你的表现,本夫君甚是满意……”
“快说嘛,别卖关子了,你到底把她们怎么了。”苏梨拉着他的衣袖,卖萌眨眼。
“小东西,她们是你的人,我能把她们如何?敢情,你就是这么想我的?”萧慕城装作一脸不悦,严肃地盯着她。
“没有没有,我家夫君英明神武,怎么会同小女子一般见识呢!快说嘛。”苏梨赶紧顺毛。
“哼!你回府便知了。”
他这不是和没说一样?
苏梨怎么觉得满满的阴谋即将袭来呢?
第87章 身世之谜(1)
赵霁宁在禅房前同宇文默分开, 独自随着小沙弥来到了了然大师的禅院。
“大师,是我,我回来了。”赵霁宁轻轻地敲了两下后, 开口叫门。
“是宣澈吧,进来吧。”门内传来了苍老但慈祥的声音。
方丈院的正堂佛像下团坐着的便是了愿禅师, 如同佛像一般静静地闭眼打坐,若遇到光线暗淡时, 便如真佛一般静止不动。
听到开门声,了愿禅师睁开了双眼, 抬头望向前方,那慈祥的目光印在赵霁宁身上。
“宣澈此行可顺利?”赵霁宁居住寺中多年,从圣上一封密信传至护国寺起,赵霁宁便由了然大师亲自教导, 这种亦师亦友的情谊自是无人能及的, 故两人对话非但不拘谨,反倒多了几分熟稔。
“还算顺利, 多谢大师记挂。”两人熟悉归熟悉, 但赵霁宁认为该有的礼貌不可缺。尤其是面对得道高僧善意的关怀,道谢是必要的 。
寒暄结束,了愿大师起身, 自柜子里拿出一封书信,交与赵霁宁。
“这是宴王留给你的。”
“宴王叔?”赵霁宁未曾想到自己的小叔叔会留封书信给自己。
宴王赵佑离是圣上的幼弟,幼时不受先帝喜爱,丧母后便丢给了同胞兄长也就是当今圣上, 全当没这个儿子。因此,他与圣上年龄相差甚远,与皇子们一起长大,算是是圣上当做半个儿子养大的。
宴王和赵霁宁有着相似的身世,都是母妃早逝。不同的是,宴王生母地位低,导致他与圣上都不得重视。而赵霁宁的生母则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所受待遇自然不同的,但也没好太多。
赵霁宁之所以在丧母之后,迅速被皇帝送出宫避祸,就是因为圣上实在了解后宫的那些阴私手段,才舍不得让自己心爱女人生的孩子,受到自己曾经受过的苦。
圣上的做法看似无情,其实父爱满载。儿时的赵霁宁对此不解,甚至是埋怨。
几年后回到宫中生活的他,虽有自保的能力,但因常年在外,不擅长宫内的生存法则,被人当了靶子。那次之事若非得秦贤妃相助,就算有圣上的爱护,赵霁宁是不会那般轻易脱身的。正是那次开始,他的性子慢慢转变成了现在这样痞痞的,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的二货性子。
先是送往护国寺静养,再次回宫时依旧未逃开箭靶的命运。为了孩子面遭毒手,皇帝一狠心硬是亲自给他寻了师傅,送到山上学艺,一待就是好几年。
或许外人看来皇帝这是对他诸多不喜,才将他送出宫外养着,但能够放下颜面亲自上山求师傅收赵霁宁为徒是一件极其不易之事。为了心爱之人的儿子,皇帝也是费尽心思,也算是别样的父爱。因为对这个儿子一直怀有歉意,皇帝才诸多容忍。加之他是一个没有真心想过那个位置的儿子,皇帝更是真心疼之。
也就是那时候,皇帝常常派与他年纪差不多的宴王出宫去看他,一来两人没有直接利益之争,二来皇帝认为自己亲自教养的弟弟,要比那些妃嫔要大的不靠谱的儿子可靠得多。
自那时候起,叔侄两人之间算是建立了默契。
古人云,因祸得福,负责深厚,这样的话算是在赵霁宁身上印证了。
赵霁宁无母疼爱,连带着远离父亲,可为憾事。因祸得福,在离宫期间却交到了不少真心朋友,包括萧慕城、宇文默等,甚至是唐之恒,这些好友并非酒肉朋友,都是能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的挚友。
“宴王爷知你近日会归,便留了书信在此。”了然大师解释书信的来由。
赵霁宁打开信件,发现上面仅写着两个字:静待。
“了然大师,宴王叔就只留了一封信?”
了然大师,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后说道:“宴王爷唯留下这一封信,便先行下山了。”
“我听说,宴王妃在寺中祈福。可是宴王叔亲自护送至此的?”赵霁宁不了解近期京中暗涌,但联想到宴王妃也在寺中,就开始猜测宴王叔的行事缘由。
虽然他知晓宴王夫妇之间有些不同,但他了解自己的小叔叔,既然娶了人家,便会尽到丈夫职责,绝不会让人暴露在危险之中。
了然大师点点,“正是。”
“那宴王叔可曾提过何时再来?”
“未曾。”
“多谢大师,我等最近要在寺中叨扰,请大师予以方便。”既然心中要他等,那他等着就是了。左右自己的小叔叔是非常值得信任之人,不必担心他出卖自己。
“宣澈,可还如当初一般,把这里当做府邸,不必见外。另外,我安排整理你之前的那个院落,同你的友人一同入住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