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记得,因为今年天气不好,顾水秀曾说过不许家中的下人出去摸鱼,免得出现意外。
家里的人都挺听话的,这些东西又是怎么回事?
“哥哥,你看,鱼,虾,活的!”董沁妍激动地扯着董元旭的手,指着桌上不时扭动两下的河虾,眼睛瞪得老大。
董元旭以为她害怕,一把把她抱起来,轻声安抚道:“妞妞不怕,这些鱼虾都是大姑丈今天午后送过来,因为是刚刚从河里抓的,所以还活着,等会煮熟了就好了。”
原来是左青松送过来的,董沁妍眼中闪过一抹了然,旋即疑惑地问道:“哥哥,以前大姑丈也给我们送鱼虾吗?”
“怎么可能!以前一般是爹娘送东西过去,因为大姑姑家只有大姑丈可以做活,爹娘就替他们分担一些,往年我们都会去河里凿冰放鱼篓,可能因为今年我们家没去放,大姑丈这才送这些鱼虾过来,也不多,只够我们自己吃罢了,嬷嬷他们就没有。”
董元旭一边解释着,一边把玩着自己妹妹柔软的发丝,眼里全是笑意。
董沁妍了然地点点头,她知道自己母亲一向注意这些礼节,既然这次左青松送了这些东西过来,只怕家里也送了不少东西过去。
“哥哥,我们可以吃了吗?”董沁妍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菜都上来了,再不开动,她都要跳脚了。
董元旭见她一副猴急的样子,无奈地给她夹了一块烫熟的鸡肉,勉强稳住董沁妍的情绪,这才有心思跟身边的兄弟说话。
过年之后赵宝儿也十五了,到时候他也要离开翠竹山,出去游学了,因为赵宝儿跟张星驰不一样,所以他不打算去投奔起义军,赵氏也不希望他冒险,大家商量了之后,最终选择让他出去游历一番,增长见识,以后若是有机会再走科举,若是没机会,回到永嘉郡,也能找一份营生的本事。
第四卷 行军篇 第五十一章 赵宝儿离开,又一年
赵宝儿如今是赵家唯一的独苗,对于赵氏的想法,他也能理解,再加上赵妮子之前因为贪慕富贵做下那些事情,使得赵宝儿对权势之类的多了一丝反感,这般游学对他来说也是好事。
因着他已经跟沈世康商量好游学的行程,过年开春之后就要离开了,董元旭还想跟他好好说说话,他们这么多年一起长大,虽然辈分上差了一轮,但感情上就跟亲兄弟没什么两样,而且赵宝儿为人忠厚老实,性子又温和,对他向来宠爱,眼看着就要分别了,董元旭心里的不舍不言而喻。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顾水秀看菜色都齐了,一声令下,众人开始开动,董元旭和赵宝儿才停止窃窃私语。
两人的对话别人听不见,一直窝在董元旭怀里的董沁妍却是听得一清二楚,心里想着她一年一年的长大,以后每年都会有哥哥从翠竹山离开,直到……轮到她自己。
这般想着,董沁妍的情绪不由得有些低落,正好这会儿董云兰的儿子杨子轩那着糖果过来找董沁妍,才把她的思绪扯回来,看着眼前比她小的杨子轩,董沁妍嘴角抽搐了一下,傻愣愣地由着他连拉带拽,把她带走。
因着是过年,大人们对孩子们都很宽容,由着他们去闹。
被杨子轩这么一打岔,董沁妍想伤感一下都伤感不起来,于是便无聊地陪着眼前这个小家伙到处窜行,在堂屋里疯跑。
除夕一过,接下里的日子就很快了,吃吃喝喝,等大家消停下来已经到了正月初八,再过七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就在大家放松的时候,有一人还在不停歇的干活,那就是董义。
众人对他的行为已经从不解到麻木,直到现在的视若无睹。
不过缤纷对董义的事情还是很支持,每每有人同情地看着她的时候,她就还对方一个笑脸,心里却忍不住跟着顾水秀一起期盼,董义早在她回来的时候就把他跟顾水秀做的事情告诉缤纷了,只不过他要求缤纷保密,而缤纷也很识大体的不再过问董义的事情,只有顾水秀偶尔过来查看情况的时候才跟着一起过来看一看。
外人不知道,以为董义每天都在敲打那些铁块,做那些他们看不懂的铁疙瘩,但只有缤纷他们知道,到现在,董义已经做出两个半成品了,只不过这两个半成品都有自己的瑕疵,第一个半成品做完的时候,董义试着发射了一针,结果内部的弹力绳直接绷断了。
为此他还特地出去寻找牛筋,做成牛皮筋,勉强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才有了第二个半成品了,这个半成品成功解决了弹力绳的问题,可射击的时候董义发现一次射出的五枚银针,只有中间那枚射程最远,其他的根本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为此,董义只能没日没夜的接着改进,就是顾水秀也跟着出了不少主意,他们现在比起之前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只要再把这些问题处理了,缤纷相信,他们真的能做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暗器。
眼看着就要到正月十五了,过年后的天气还是不好,三不五时的就要下一场雪,若是没下雪,天空也是阴沉沉的,再加上北风呼啸,沈世康直说冷得连笔都拿不住了。在这样的天气下,顾水秀不得不劝沈世康他们搬回董宅居住,甚至希望他们能把每日练字的时间缩短成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多练武,多运动,也能抗寒。
过了正月十五,落英缤纷这些人又要走了,而正月一过,赵宝儿也要出山了,到时候只怕还要让他去草籽村走一趟,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因着事情赶在一起,顾水秀又开始忙了起来,把家里的账理了一遍,想着当初张星驰离开的时候她给了五千两,现在赵宝儿要走了,自然不能低于这个数,再加上赵宝儿是她表弟,还是赵家唯一的独苗,看在赵氏的份上她也要多给一些银子。
于是顾水秀决定给赵宝儿准备六千两,这六千两有五千两全是银票,用鹿皮给他缝起来绑在身上,这样也能避免招贼偷,剩下的一千两换成零散的银钱,有小面额的银票,也有一些银锭,还有铜板五百文,这样出去也不用担心花钱的问题。
顾水秀这般准备已经是极其周到了,剩下的就是给顾家准备的东西,还有拖缤纷带到县城的家书,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忙活下来,也差不到了正月十五。
等送走了所有人后,董孝他们也开始整理翠竹山的农田,年复一年,他们也习惯了,顾水秀有时候觉得,董善董孝几人似乎是打定主意,这辈子就在翠竹山老死了,从他们被买回来之后,董善就没有离开翠竹山一步,就是董孝,也就最初那几年跟着出去过,后来翠竹山的人多了,董孝便再也没有离开这里。顾水秀曾经想过,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过日子?
不过,她虽然不解,却不会去说什么,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再说了,他们这般安分,对她来说其实算是好事。
不去想这些东西,顾水秀摇摇头,注意力又放到暗器上面。
经过董义这些日子的努力,第三把暗器已经快成功了,只等这测试威力了,若是成了,这玩意儿自然可以说是一把成功的暗器,不过顾水秀还想再给这把暗器做个升级,依照他们之前的计划,这暗器实现的功能应该是一连发射无根毒针,而且是大范围发射,适合群战。
顾水秀希望升级之后的暗器可以调控每次发射的毒针数目,比如暗杀的时候,可以只发射一根毒针,需要以一对多的时候就同时发射无根毒针,甚至更多。
当然这样设想的前提是要董义这次能把暗器完整的做出来,并且不会再出现新的问题。
第四卷 行军篇 第五十二章 暗器进度,新安郡的形势
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候,顾水秀和董义都很紧张,两人几乎成天待在烧铁的窑场,甚至连一天三顿都是翠喜和美景送过来。
只不过两人过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任何成品,只有董义在认真地敲打这小东西,而顾水秀则反复研究弹力绳和一些奇怪的小木块。
两人看不懂,每次过来送饭也不打扰,就说一声,立马转身离开。
这边忙着研究暗器,董孝那边也开始进行春耕了,沈世康在雪停了之后就带着孩子们返回竹林的宅子。
这段时间沈江安一直闷闷不乐的,他最好的两个兄弟都离开翠竹山了,本来他也打算跟着离开的,偏偏沈世康不同意,只说他是沈家的独苗,沈子平已经涉险了,他必须要留在翠竹山,哪里也不许去。
对于沈世康的做法,顾水秀等人无法置喙,只能同情地安慰沈江安,就是董沁妍,这阵子只要得了空闲便会去找沈江安聊天,替他解闷。
春耕一过,已经到了四月末,此时的翠竹山哪里还有半点儿萧瑟,到处都是疯长的植物,这会儿董孝他们刚刚忙活春耕,又要开始着手处理这些长得丧心病狂的杂草,等他们忙过这一轮,夏天就该来了。
收藏qubook.org书签防失联 书籍数据与原来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