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陛下信任,他能得到这样的荣耀吗?
更何况现在陛下成婚,满宫竟然只有玖儿一人,虽说他作为朝臣,有劝谏陛下广开后宫,多生孩子的义务,但第一玖儿是他自己的女儿,从小也是疼宠着长大的,第二,自然就是陛下这六年来越发的老练,若是有臣子敢劝谏,他还真的能做出撂下皇位不干的事情来。
虽然人人都不相信陛下真的能不要这九五之尊的位置,但若是被传出去,不就成了他们逼着陛下退位吗?
在这样的阵势下,朝中现在基本上是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若是平日,赵丞相还要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但在他们陛下身上,他就丝毫不用担心了,陛下性子有些懒意,除非是他们惹得他不快,否则也不会干涉朝中。
曾经赵丞相心目中的明君要么是勤勉克己,要么是亲忠诚远逆臣,可到了现在,他居然也觉得陛下这个样子就挺好。
至少,柳国是一天比一天的富强起来了。
等着跟几位老友炫耀完毕,赵丞相便背着手,乐呵呵的回了丞相府,他的大儿子前段时间刚刚回了京中,同时也带回来了三岁的小孙子,赵丞相现在可是对这个孙子爱的很,完全没有对儿子们的严厉。
他这样每天高高兴兴的也让家里人高兴,唯一不高兴的就只有赵树清了。
老爷子有了孙子还不满足,抱着孙子逗弄的同时便将视线转移到了赵树清这个还未成婚的“大龄青年”身上,见天里的叹气,若不是赵树清拦着,怕是他直接能带着赵夫人给他挑选了一家贵女,定亲成婚生子一步到位。
正是因为赵树清始终坚持不接受盲婚哑嫁,他在亲爹的心目中已经从“宝贝儿子”降到了“不听话的儿子”。
对此,双方都十分苦恼。
***
赵树清不想成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是现代人,和这些古代人是不一样的。
更何况,他才二十多岁,在现代的时候,三十岁的他还没结婚呢,二十多岁便更加不用着急了。
最重要的是,赵树清心中始终有些膈应,京中贵女发嫁大多都是在十六七八岁,少有二十以上还未成婚的,他的父母也不会允许他娶一个成过亲的女子。
而赵树清在现代活了三十出头,古代又活了这二十几年,加在一起,在他心目中,自己早就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了。
虽然外表上他尊老爱幼,但在内心深处,赵树清觉得自己才是最老的那个,没看他亲爹五十多岁都当爷爷了吗?
一个能当别人爷爷的年纪,再去娶人家十几岁的小姑娘,就算别人不知道,赵树清心里也觉得浑身不得劲的。
他不愿成婚,赵丞相一开始还着急,后来还是赵夫人拉着丈夫分析,最终得出了“还是那范家小姐给儿子带来了阴影”的结论,他们两人又气又憋屈,偏偏对着儿子不敢表露出来,只能这么小心翼翼的哄着,再也不提什么成亲的事了。
就这么着,一直到了赵树清在古代也三十岁的时候,他突然宣布,自己要辞官,退隐山林。
重点是,要辞官的他,还是没有成亲。
两世加起来长达六十岁高龄的赵树清有了突然悟了。
他是不婚族啊。
***
将柳国国库丰盈起来的赵树清要辞官这个消息太震撼了。
震撼的今年去了关外游玩,不是,去巡视那些被打服了匈奴的帝后都赶紧赶了回来。
两人轮番的劝说,也没劝得动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六十岁隐士的赵树清,最终,只得放行。
赵树清选中的山林离的京城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反正是刚刚好的距离,他到达目的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附近种满了驱蚊树。
之后,开始建造自己想了好几年的现代化设备屋子。
赵树清这十几年的尚书也不是白当的,光是图纸便准备了一个小箱子,再加上他虽然是辞官了,但也不缺钱,匠人们可劲的干活,整整花费了半年的功夫,才做好了赵树清梦想中的屋子。
他十分满意,然后住了进去。
从此,他就是一个六十岁的隐士了。
带着皇后与小太子来参观的帝王好奇的趴在所谓的吧台上问正在调酒的赵树清,“你不想当王爷了?”
赵树清默默地抬起头,平静望向卫明言,“陛下,自从我朝建立以来,还未有异姓王。”
抱着小太子的皇帝哈哈大笑,“你什么时候知道的,朕还打算多诓你一阵。”
呵,以为他这么些年的尚书是白当的吗?
等到皇帝一手拉着皇后,一手拉着太子走了,赵树清才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
他好像从未与那不着调皇帝说过自己想当王爷吧?
难不成是说了自己没记下?
正想着,调出来的酒好了,相貌依旧年轻俊美的前尚书大人举起玻璃酒杯喝了一口,口感醇香,佳品。
等到喝完了这杯,赵树清便又兴致勃勃去调其他酒了。
他想着,在这样清新自然完全没有雾霾和辐射的环境下,也许还能活到两百岁什么的。
***
在现代时,一个人不结婚总要被狂轰乱炸,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结婚便是生死大罪,就算父母原谅你,街坊邻居也不会原谅你。
但在古代,赵树清的不婚生涯倒是挺顺畅的。
可能跟他虽然将自己藏在了山沟沟中,但也时不时有些利国利民的新发明有关系。
仿佛所有人都默认了赵树清不结婚是为了国家为了江山社稷,没有人嘲笑,反而满满的都是敬佩和赞美。
赵夫人还惦记着自己儿子没个香火承继,他的长兄与幼弟倒是都愿意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赵树清,可都被赵树清拒绝了。
他年纪大了,经不起孩子闹腾。
反正按照现在的贡献,现代社会担忧无人养老这种情况根本没有,作为一个对国家有着重大推进的前尚书,即使他成为了隐士,四周也还是隐藏着不下三十位保护者,不夸张的说,他就算是吃橘子,这橘子被下人端上来前,也至少被洗了十次以上。
和蹲在山林中美滋滋养了一山花的宅男大舅哥不同,卫明言是一个十分喜欢到处跑的皇帝,而恰好,他迎娶的皇后也喜欢外面的山川河流。
卫明言十岁继位,活到了九十多岁多年,九十多年里只有不到一半是在皇城度过,剩余的一大半,都是带着自己的皇后,四处游逛。
按理说,他们这样的行为也算是劳民伤财了,但这位陛下与外面的那些妖艳jian货不一样,他出京都,吃穿住行用的都是自己的私库,从来不会用国库里面的钱,都这样了,别人还能说什么。
全天下都知道坐在龙椅上的那位钱最多,这玻璃方子,百货商场,信鸽站,这样获利颇丰的还算是小头,最主要的还是当初取消海禁后,卫明言派出去的商船。
当初取消海禁后,知道这其中利润丰厚的商人或者官员们都迫不及待的派出去了不少商船,只是他们想的都是番邦的货物,卫明言盯准的却是船只。
几年下来,柳国最大的船只便是这位帝王的。
他的钱虽然没有国库里面那么多,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反正足够他开开心心带着皇后玩了这么多年,还能留下一个盛世与丰厚的国库给太子了。
当然,很多内幕到了后世,人们发现了赵树清的日记才逐渐揭晓。
比如说,当初全柳国第二有钱的,便是这位三十岁便辞官归了山林,做了一辈子隐士的赵树清了。
谁让这些点子都是他给皇帝出的呢。
***
卫勤一出生就是太子。
赵树玖发现怀孕时,他们正好在回京的路上,因为这个孩子,帝后在京都中安安生生待了好几年,一直到卫勤大了些,他们的活动范围才开始在京都周围。
她从小便被养的好,入了宫后又从未有过烦心事,还有太医时时照看着,怀孕的日子并没有怎么难过,反而是很顺畅的生下了这个落地就被封为太子的孩子。
卫明言给他取名叫做卫勤,笑言他父皇爱玩爱闹不喜勤政,希望这个孩子以后能勤奋些,做个勤君。
卫勤小时候的记忆便是从花灯节,四处都是提着花灯脸带笑颜的百姓,他坐在父皇的脖子上,挥舞着胖胖的手要去够人家摊子上的花灯,母后便买了下来,回了宫后,他连睡觉都要小太监把花灯提到床边才肯合上眼。
他也的确很勤奋,与自己那个仿佛天性懒惰的父皇不同,卫勤喜欢看书,也喜欢处理政务,在他小小的时候,卫明言便会抱着他一起看折子,教导他该如何做。
卫勤对于父皇如此熟练的批改折子有些震惊,他仰着略微圆润的脸蛋,声音有些奶声奶气,“父皇,为何你平日从不做这些?”
“父皇不做,自然是因为有人替父皇做了。”
年纪都三十多岁,却看着依旧年轻的帝王笑呵呵的揉了揉小太子的头,“若是父皇早早的就表露出会做,他们又怎么会甘心一直替父皇做呢。”
还是懵懵懂懂小太子的卫勤有些不太懂,但还是乖乖学了,他与一心只想着到处玩的父皇不同,是想要好好的管理朝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