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大朝会殿上之事,不论是徐景即将面临的三司会审,还是闵地数百万百姓的辛酸悲凉,都是不能大肆宣扬的。
对于徐景,自然是因为徐景当前只是被停职,不仅三司会审还未有结果,而且元化帝也还没有打定心思如何处置,自然是不好多言此事。
而闵地之事,也是不好多说的。
要知道虽然现在都察院弹劾徐景,为闵地数百万百姓讨要公道,但此事太过令人心惊。
一位当朝三品官员,便滥用职权操控闵地数省粮价,从而任意盘剥闵地数百万老百姓的血汗钱。
即便现在徐景已经在等待三司会审,但这样的事情一旦爆出,势必会影响老百姓对于朝廷的感观。
邸报如今的影响力太大,基本上可以说是朝廷的喉舌。
季航在这件事情上,是极为谨慎的。
但是徐景此次之事不仅震惊朝堂,还是牵连了新政税改之事,瞒肯定是瞒不住的,故而季航在左思右想之后,决定从侧面将此事通过邸报,告知华朝官员百姓。
不论是徐景兼占闵地田地之事,还是操控闵省粮价压榨数百万百姓血汗钱之事,都是不可以细说赘述的,便只一笔代过,只以含糊说了个大概,并未细言其中的究竟。
当然,这次的事情闹得这般大,邸报也不能回避。
既然不能多说细节,那么自然就得另辟蹊径,将此事的中心放在别的事情上。
季铭身为新政总裁,都察院当初弹劾徐景,就连右相孙惟德都顾忌杜允文,不好言语太过,但季铭却是直接当朝奏言,要严惩不怠。
当时朝堂之上,季铭一番言论可谓大义凛然,掷地有声。
亦是因着季铭当时的那一番话,元化帝方才当机立断,下令三司会审徐景。
眼下税改改革如火如荼,季铭又巴望着更进一步登上相位。
在这个时候,季航自然是舍得笔墨去为自己的祖父造势。
因此,季航思量一番,当下便决定在邸报上大肆宣传,避开徐景跟闵地之事的细节,反而着重笔墨去赞扬季铭。
在那次朝会之后,季航私下亦是与祖父言及此事,也自然是晓得。
虽然那次朝会看似乃是因着季铭的奏言,方才令元化帝下令彻查闵地之事。
也由于在朝堂上那一番为国为民的奏言,使得季铭受到不少低阶官员的敬佩。
但季航却也知晓,那一次朝会上的种种,都是在右相孙惟德的掌控之中。
不论是被弹劾的徐景,还是被牵连的左相杜允文,甚至是他的祖父季铭,当时都落入了孙惟德的算计之中。
祖父当时在朝上一力主张严惩,也是形势之下的无奈之举,甚至还因此得罪了左相一党。
要知道先前祖父所图的乃是右相之位,还为此拉拢了吏部尚书邓仕建,此事必然是瞒不住孙惟德的,若是不然,只怕也没有朝会上的那一出了。
眼下祖父因着右相之位已经开罪了孙惟德,又因着立谏严惩徐景而见怪于左相杜允文。
内阁三位宰相,已经有两人已经与他们季家交恶。
唯独剩下一副相陶明哲,如今却又是个式微的。
而且,如今左相因着有一众守旧派的支持,自然是地位稳固。
而右相孙惟德也一改往日行事之风,变得强势了不少,且还时不时地在朝廷内外秀肌肉,特别是经由徐景一事之后,元化帝考量到孙惟德右相一党的势力,说不定也不会轻易去动右相之位。
那么内阁三位宰相之位,便只余下一个副相陶明哲了。
若是祖父季铭想要登上相位,目前只怕奔着副相之位去,才是最明智的了。
毕竟陶明哲自夺嫡之争后,蛰伏了这么久,势力已经大不如前,相较于孙惟德跟杜允文,是较为式微的那一个。
只是副相总归只是从一品,在内阁三相之中还是要矮上一头。
当然,他们季家能够想到这些,副相陶明哲也不是个笨人,自然是也能预料到。
只怕今后与副相一党也少不了有些纷争了。
而那些勋贵世家的守旧派们,原本就是因着新税制的事情不满,对季铭这个新政的主持者自然也是容不下的。
季航在知晓了内里之后,也是感叹不已。
孙惟德不愧是在朝多年的老相辅了,这么一番动作,却是将他们季家推到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过好在这样的处境,对于季家来说也未必全是坏事。
毕竟季家如今势大,随着新政的推行,今后将会更甚,如此大权独揽,指不定会惹得元化帝的怀疑。
现在季家已经在朝中并无旁人可以结盟依仗,只能牢牢地靠在元化帝身旁,如此的季家,只怕才是最令元化帝安心的季家吧?
季航如今掌控着邸报,也可以说是控制着整个华朝朝野内外的舆论。
眼见着季家当前面临困顿,自然是要抓住机会为季家造势。
既然朝中已经被孤立,那么百姓民心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季铭与朝堂之上,为了闵地百姓,不畏左相权势,当朝直言进谏,一力主张彻查闵地之事,严惩徐景。
此事虽然让季铭身处困顿,但也可以为他取得名望。
要知道,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声和威望,也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既然失去了寻求盟友的机会,那么收获华朝内外官员百姓的推崇与尊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征求了季铭的意见之后,季航当机立断,正式下令属下各位翰林分别行文,准备于邸报之上刊载此事。
因而,这几日,邸报署的各位翰林都是分别得到了任务,又是引经据典,又是借古喻今,诗词、杂文、实论、辞、赋纷纷上阵,纷纷为新政摇旗呐喊,明里暗里赞扬季铭。
细细看了手中的文章,却乃是一篇赋。
文章不仅颇具辞意,更是气势非凡,读起来朗朗上口,赞颂之情溢满了整篇文章,可谓是文采飞扬。
不得不说,这翰林院真不愧是汇聚了天下读书人之中的饱学之士,作出的文章实在是篇篇精品。
只是这也赞扬得太过了。
即便是季航这个自认为面皮颇厚的人看了,也是觉得脸上有些发烫。
文中所赞扬的,真的是他的祖父季铭么?
稍微在文章上删改了几笔,季航便也不再多看,直接放在一边。
拿起手边的茶碗,正预吃茶,却见他的院侍进来回话。
“大人,户部顾大人派人送了帖子来。”
第169章 第169章:君子之间
自打都察院弹劾了徐景,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便抽调了官员,于前些日子正式进驻户部开始彻查此案。
徐景乃是闵省人, 都察院所弹劾的亦乃是闽江数省之事,故而户部此次牵扯入调查范围的省份一共有五个, 皆乃是闽江流域的省份,其中闵省是重中之重。
顾云浩他们闵省清吏司这段时间越发忙碌了。
不仅要处理原本闵省田地丈量的烂摊子, 还要全力配合三司的调查。
不得不说,元化帝下令严查徐景闵地之事, 这确实是起到了预料之中的效果。
顾云浩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徐景被弹劾之后, 他们户部的氛围更是变了不少。
以前即便有季铭的高压,在钱卓然跟唐守忠的逼迫之下,户部的官员们按着既定的进度推行新税制,各省清吏司也按部就班的督查各地的田地清理丈量之事。
但这些官员们也都并非是愚钝之辈,稍一思量, 便知晓此次的新税制改革, 是损及了不少权贵的利益。
因而,在整个税制推行的过程中,不仅地方上的官员存有顾忌, 就连他们户部的官员,也有不少人心有担忧,害怕因着此事开罪朝中权贵。
不过现在好了。
前有湘省王守明一案, 后又有徐景被都察院弹劾, 也算是为户部的官员们吃了一个定心丸。
王守明那可是前任户部尚书王守和的堂弟, 徐景更是当朝礼部左侍郎,还是左相杜允文的女婿,如此背景的两个人都被处置了,由此可见元化帝新政推行新税制的决心。
如今户部上上下下的官员,在对待新税制的态度上,明显较之前要积极了许多。
就连先前对闵省田地丈量清理之事避之不及的郎中陆安宁,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将棘手之事推给顾云浩便作罢,也一改先前的做派,开始参与到闵省的田地清理之中。
当下这个局面,对于一心期盼新政得以顺利推行的顾云浩而言,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因着要配合三司调查徐景在闵省所为之事,这些日子,他们闵省清吏司较先前要忙了许多,但司里的官员却都没有一句抱怨之言,反而都是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毕竟没了徐景这样的权贵压在前面,他们要重新清理丈量闵省的田地,便轻松多了。
这日,散职时间已过,但司里的一众官员侍从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继续埋首忙碌着手头的事情。
顾云浩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动手整理了手头的资料册簿。
看着同一间公务室的杨光和李辉两位主事仍在忙碌,也不多言其他,直接道:“两位主事近日辛苦了,在下与人有约,先行一步。”
相似小说推荐
-
儿子是男配 (何婪) 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12-9完结4439258315营养液数:43955文章积分:823,755,200唐以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
-
锦绣药田:娘子,来种田 (小楠妈妈) 云起书院VIP2018-12-12完结魂穿异界成萝莉,家族不待绝户头。撸起袖子加油干,发家致富奔小康。大姐发病引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