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生在公侯之家的顾辉都没人家做的有观赏性。
顾川也看不出来儿媳妇对这婚事满意不满意,不过婚都结了,态度就不重要了,反正这两个人绑一辈子了。
李氏嫁过来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在现代也就是刚刚过了蜜月,顾辉就跑过来找他爹了。
“爹,我想去户部,在您老人家手底下办事,你也方便您指点儿子。”
顾辉这话说的叫一个理直气壮,就跟小孩子伸手要糖一样。
“在工部呆的不好吗?不是你之前自己要去工部的。”刚成婚一个月,就跑过来跟他说这个,说跟儿媳妇没关系,谁会相信。
“好什么呀,爹你不知道,我在那就是个打杂的……”顾辉絮絮叨叨的说道,从刚进工部到现在,大事小情,一点儿都不嫌丢人他跟他爹说,反正媳妇说了,这是他亲爹,没什么不好说的,想说什么都成。
“行了,行了。”顾川都快忍不住磨牙了,一整年都对他寡言寡语的儿子,突然变成话唠,还真有点儿不适应,“官职基本上三年才能调动一次,你现在才干了一年,按照规定还得再干两年,我才能把你从工部调过来。”
一个正六品的工部主事,还是摸不到什么实权的主事,调到户部来其实并不需要等两年,顾川只是为了好好磨磨老大的性子。
他现在越来越知道孩子多的弊端了,有老大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剩下那几个孩子的教育这一年他算是抓起来了,绝对不能放任,但是包括男主在内,基本上每个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得有那么点小问题,加起来基本上就占了他大半的精力,以至于他放在工作上的时间,还不如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多呢。
顾辉真的又等了两年,才被他调到户部,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他做事情,但就算这样,他爹都已经生成正二品了,他才刚刚到从五品而已。
当然了,从正三品到正二品,顾川花了整整15年的时间,如今的他已经年近50岁了,最小的儿子都已经大婚了。
因为平时教育抓得紧的缘故,他总共16个儿子,成才率确实很高的,除了老大以外,最差的也是个秀才,光是进士家里就有两个,老六顾渲更是高中状元,现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虽说现在只是正六品,但是前途可期。
虽然老话说,父母在不分家,在最后一个儿子成婚以后,顾川就把家里的产业给他们兄弟几个分了,要不是有好几个儿子已经带着妻儿外任了,他都想着先让几个年龄大一点儿的儿子搬出去,毕竟伯爵府的面积是有限的,不能超过朝廷的规制,而他的孩子太多了,哪怕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但是16个儿子,年纪小的时候还能住在一个院子里,成了婚以后可就不行了。
所以伯爵府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了,休沐的时候,顾川一般都会带着夫人去庄子上住,反正儿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该当官的当官,该读书的读书,日常生活自有妻子照应,至于孙子们的教育,他一个老人家就不管了。
孙子们的教育,顾川可以不管,但是长兄的事情,顾川是必须要管的。
定安侯比顾川大了12岁,今年已经60了,哪怕身子骨还行,但也到了该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了,他没有嫡子,只有嫡女,庶子们年龄相差不大,而且最初的时候但凡是生了儿子的通房,全都被他提成了姨娘,出身也相差不大。
“那几个小的也就算了,主要是老大、老二和老三,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老大只占了‘长’,老二是占了‘才’,老三是占了‘德’,所以这继承人的事儿,我是真拿不定主意,你给我想想法子。”定安侯揉着眉头道,这事儿他已经琢磨了好几年了,但是始终下不定决心,当年没有儿子的时候愁,现在儿子多了也一样愁,弟弟虽然有16个儿子呢,但是人家有嫡子,除了老大早年不着调以外,其他的都有出息,按照规矩定继承人就可以了,哪里像他,七个儿子就愁的不得了了。
“几个侄子都挺好的,这事儿你跟大嫂商量过吗?”他就是跟长兄关系再好,但是毕竟已经搬出去住了,所以对几个侄子了解也不是特别多,更何况这几个侄子今年都只有17岁,差事也没办过几件,没法评价能力和心性,反倒是大嫂,她可能了解的会比较多一点。
“你大嫂她也拿不定主意,指望不上她,还是咱们哥俩商量吧。”定安侯淡淡的道,与其说是拿不定主意,倒不如说是漠不关心,反正没有一个是嫡出,不管是谁日后继承了爵位,夫人作为嫡母,谁也越不过她去。
这样的事儿,哪是一个当弟弟的可以决定的,关系再亲近也不行,顾川继续出主意,“不然问问剩下那几个侄子,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毕竟作为继承人,最好还是要能关照兄弟。”
定安侯如今也是病急乱投医,“行,那我改天找他们聊聊,要是娘在就好了。”如果娘在的话,什么话都会跟他说,父母对孩子和妻子对丈夫、弟弟对兄长、儿子对父亲都是不一样的。
也不知道几个小儿子会不会也顾左言他,不肯跟他说个准话。
第74章 假正经爸爸(十四)
定安侯那边继承人的事情迟迟定不下来,完全不如他弟弟爽利,当年可是亲自上折子把嫡长子从继承人的位置上撸下来,然后定下了嫡次子,如今府中也算得上是井然有序了。
当然也不可能全府都皆大欢喜,李明玉初闻这件事的时候,还未曾与顾辉定亲,只不过当时事情就闹大了,平头百姓可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稍微有点门路的人,都能知道顾辉是为了她才放弃继承人的位子。
家族的名声都已经被带累了,她却不能不嫁,不然的话,莫说哥哥的前程,就是她一家人的性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毕竟人家是简在帝心的伯爵,而她家不过区区一个商户,整治起来要多容易有多容易。
所以那她心里头有怨、有悔,她也只能嫁了,更何况顾辉虽然不再是伯爵府的继承人,但毕竟是伯爵爷的嫡长子,官途总要比其他人更顺些,而哥哥也能借着伯爵府的势力,不说平步青云,但最起码不会被旁人欺负了去,商户出身,想要在朝廷上有所作为,实在太难了,她不忍心哥哥为将来的事犯愁,更不忍心让娘一辈子都生活在姨娘的阴影下。
不管怎么着,李明玉终究是嫁了,而且对顾辉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嫁进伯爵府以后,上孝公婆,下照顾弟弟妹妹,把能做的都尽量做好。
只不过,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是,15年了,她和顾辉都已经有了两子一女,庶出的孩子也已经有了好几个,顾辉居然只升了一级,正六品到从五品。
哪怕能力不济下,有家世在,有公爹在,按理来说也不该如此,要知道公爹已经是户部尚书了,便是卖他的面子,顾辉也不应该升迁的这么慢。
这时候李明玉才知道,当年那件事情对顾辉的影响有多大,对她的影响又有多大,兄长如今已经官至正五品了,但是他起点低,当年刚入朝的时候只是正七品的小官儿,如今这样,算得上是仕途顺利了。
只不过15年已经过去了,娘都已经去了,兄妹之情也所剩不多,兄长的仕途顺利也没办法让她忘记自己现在的处境,公爹在的时候还好,她们还能住在伯爵府,外人也会高看一眼,但是等到公爹不在了,在京城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儿,而且还是升迁无望的小官儿,谁会卖她们面子,等到儿子们需要入仕的时候,谁又帮得上忙。
李明玉越想就越觉得不忿,特别是还有四弟妹做比较的情况下,人家是兵部尚书的掌上明珠,嫁过来没几年就能操持伯爵府的中馈,等到公爹去了以后,四弟和四弟妹就是这府里名正言顺的主人,跟她们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心里有了怨怼,李明玉就起了坏心思,她过得不好,旁人也甭想过得好,公爹有16个儿子,她们妯娌也有16个,吃饭的时候锅勺还能碰到锅沿儿呢,更何况是人,虽然以前还算是相安无事,但是彼此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把小矛盾挑起了,慢慢累积成大矛盾,大家就都不好过了。
顾川和姜氏一开始还没发现,但是事情慢慢就闹大了,今天这个人过来请他们做主,明天那个人过来跟他们告状,这还了得,妯娌之间闹得僵了,自然就会影响兄弟之情。
“一开始的确是老大媳妇儿挑的事儿,但是后来就是她们自己作了。”姜氏叹了一口气道,之前她对这个儿媳妇的确抱有偏见,但是十几年都过去了,比起她儿子来,人家确实算是知事明理的了,但不知怎么又闹起来了,搅和的一大家子人都过不好。
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顾川真的是不想管,他一个都快50岁的老人家,孙子都不知道有多少个了,也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再说原身的愿望早就已经完成了,儿子们也都能独当一面了,当然也到了他该好好享受享受的时候。
“把老大叫过来,把这事儿跟他说清楚,他媳妇的事儿让他自个儿去处理。”顾川一锤定音,一把老骨头了,谁还跟他们夫妻俩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