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红楼修文物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昨儿他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
  昨天石咏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石大娘、二婶王氏和弟弟石咏,见到石咏回来,都是喜出望外。
  然而石咏却太累了,稍许吃了些东西,坐在饭桌旁就直打瞌睡。石大娘心疼儿子,顾不上满肚子的话想说,直接先打发儿子去睡。今天一早,石咏又早起出门上衙,都还没机会和家里人好生说一会儿子话。因此他才这样着急上火地赶回去,一推小院儿的门,大声招呼一句:“我回来了!”
  “大哥——”
  西厢里冲出个小人影儿,冲到石咏跟前,伸臂将他一抱,却只够得着石咏的腰。
  “喻哥儿,喻哥儿乖,放开大哥,来让大哥看看你多高了!”
  小石喻嘟着嘴。昨儿石咏刚回来的时候,他早就想来和大哥说话了,可是大哥全没顾上,今儿一早起来,他又去敲东厢的门,大哥偏又上衙去了。
  此刻,耳中听着石咏那熟悉的声音,石喻不免觉得有些委屈。
  “大哥,我没让你失望吧!”
  早先石咏出门之前,特地嘱咐了让石喻好好照顾家里两位亲长。石喻可是认认真真地每天都做,检查门户,提醒伯娘和母亲小心火烛……寻常人家孩子六岁的时候,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石喻却比旁人多些责任担在肩上。
  小石喻心里除了委屈,还悄悄地松了口气,心想哥哥总算回来了,家里多了个主心骨,有什么事儿,终于不用他这个“小男子汉”顶着了。这一阵子,石喻可是凭空承担了不少心理压力。
  “大哥觉得你做得好极了!感激你还来不及呢!”
  石咏回到家,见亲长无恙,母亲与二婶王氏的气色也很好,心里很是欣慰。当下赶紧去东厢开了箱笼,先将给石喻捎的东西取了出来。
  石喻见了石咏在虎丘下买的那个小泥人,捧在手心里,简直爱不释手,左看右看,举在手里问哥哥:“哥,这个像我么?”
  虎丘泥人塑得矮矮胖胖,白白嫩嫩,然而五官神态生动,简直一看就知道是石喻。石咏望着眼前这一大一小,两个“小人儿”,忍不住笑出声来。
  除了这一件,他还有些物事是专门带给石喻的。
  第二次路过扬州,林如海曾奉上赠礼,直接送到了船上。后来石咏离开扬州,才发现里面有一整套湖笔,两方徽墨,是指名送给石咏的弟弟石喻进学使用的。那套湖笔虽然不算是名贵,但其中有两枝是专供年纪不大的蒙童练笔书写用的,笔身竹管粗细合适,适于儿童抓握,练习握笔的力度。
  石喻这边,也有东西给哥哥看。
  如今他有了自己的“账簿”,是将写过大字的纸边缘空白的地方裁下来,小小的一条一条,订成一本,上面记着石喻自己的各项开支。
  今年石喻已经交过束脩,酌情添置了一些书本和纸张。此外,石喻的同窗姜鸿祯的生日转眼即至,石喻给同窗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礼物,是一只从琉璃厂旧货摊子上淘来的笔架,很是实用,所费也不巨。
  “我问过鸿祯啦,他正好缺这么个笔架子。”石喻向哥哥解释。
  石咏点点头,夸了一句:“做得很好!”
  他既然已经回来了,也少不得由石喻陪着,去姜夫子家感谢一下夫子对自家的关照。他给夫子和姜师娘都备下了谢礼,给夫子的是从南边淘来的两本旧书,给师娘的则是在苏州得来的一柄绢面团扇,虽然扇柄上没有“内造”的字样,可一样是由内务府苏州织造所做,精细无比。
  姜夫子和师娘见了石咏送上谢礼,连说客气。偏生这两件谢礼,都是夫子与师娘极喜欢的,再加上所费不甚巨,夫子和师娘便都收了。姜夫子又拉着石咏,说了一会儿石喻的课业:石喻已经开始读《论语》了。
  据姜夫子说,石喻记性很好,背书极快,夫子教的释义,也尽记得住,学起来完全可以做到一日千里。然而夫子却认为,石喻没有必要学这么快,相反,还是稳扎稳打,将学问都记牢,基础都打好,才是上上之选。
  石咏连连点头,只说夫子说得对。然而他心里却在想,既然石喻学有余力,就别让他整天都扑在书本上,回头有机会开始多带他锻炼锻炼身体,到外头走动走动,见见世面,培养个兴趣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从江南带回来的物事,除了分送给姜夫子与师娘一些之外,其他的都孝敬了石大娘和二婶。
  石大娘与二婶王则惊叹于江南织造的工艺精妙、配色巧妙。几只八宝荷包上的花色,被石大娘妯娌两个翻来覆去研究了个遍,结论是京里从来没见过这样灵动的花样子。
  石大娘又取了翠芙为石咏准备的几件衣裳出来,和王氏一起细细研究,江南制衣,是怎样约腰、托肩、收袖口、缝衣边的,研究了半天,颇有些心得。当下这两位母亲都是自信满满,准备去裁几尺布,要再为石咏和石喻各做两套衣衫出来。
  石咏赶紧摇手,说:“先尽着弟弟,我这头,已经够穿了。”
  石大娘却不肯,说:“已经当差的人,总得有两套替换的新衣。去年年尾上没替你张罗,娘已经觉得心里不安了,今年娘可不会听你的。”
  石咏见拦不住,便算了,心想反正家里如今宽裕些了,便由着这两位去张罗。
  这一次他去江南,两府织造,再加上扬州林如海那里,刨去各处花销,收获了总有几十两银子。
  石家的财政现今就是这么个状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日里的嚼用都够,置产婚娶什么的,却还想都不敢想。
  然而石咏将此行得来的几十两银子交给母亲,心里却不知为何想起了赵老爷子。
  那天在清凉山,也不知是不是他当真看花了眼,可是那一瞬间明明看得很真切,拄着红木拐杖,佝偻着半边身体缓缓下山的,就是那一位。
  当初石咏用身上带着的全部家当去帮赵老爷子,赵老爷子竟然也以全部身家回赠。石咏想起这事就觉得揪心——当时他身上如果能再多一点钱财,是不是便能多帮老爷子一点儿?
  石咏暗下决心,下回他再遇上这位老人家,他一定会鼎力相帮,无论付出多少代价。
  京中三月,天气和暖,椿树胡同这边,各家各院里种植的参天大树,都渐渐绿了起来。
  椿树胡同,顾名思义,早在二月间,这里的邻里们就吃了一茬儿香椿。香椿芽儿剁碎了煎蛋饼,或是焯过调在馅儿里包包子,都是好吃的。
  待到香椿芽老了,就到了吃榆钱的时候。将榆钱打下来,捡那肥厚实在的将壳儿剥了,上锅蒸熟就能吃。也有人家是将榆钱捣碎了蒸熟做窝头吃的,也不错,很有一股子清香味儿。
  吃过一茬儿榆钱,槐花又开了,住在这胡同附近的孩子们,便也开始成群结队地出来玩儿,爬树采槐花儿下来,吮槐花里的蜜,或是将槐花交给大人,给他们做美味的槐花饼。
  所有这些吃食,石大娘都很擅长,也乐意给孩子们做,往往做一大盘子端出来,分给邻里所有的孩子们享用。大约也是这个原因,椿树胡同所有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石大娘,知道大娘能做好吃的。
  “伯娘,今儿还做槐花饼么?”石喻过来,手上提溜着两串儿白花花的槐花。
  “今儿先不了,”石大娘继续缝上一针,说,“你大哥晚上睡觉盖的被子太厚,还是冬令的。现在天气暖了,只有厚被,怕他肯不盖,反而容易着凉。”
  “哦!”石喻知道了,提着两串槐花,便往学塾那边去。若是自家不用,他就将这槐花孝敬师娘去了。
  而石大娘则继续一针一线地逢着给石咏的衾被。
  这时的被子分被里被面,被面往往较为华美,用料也讲究,被里则多用手感舒适的棉布。被里被面,一幅在里,一幅在外,将被芯包裹起来,用针线缝上就行了。
  眼看天气渐暖,石大娘惦记着暑热将至,给石咏缝的这一床,被芯薄薄的一层棉花,掸得松松的,掂在手里相当轻巧。
  “咏哥儿从那边带来的这个被面,竟然是纱的。”石大娘伸手抚抚象牙白色的被面,凝视着被面上与众不同的花纹,“怎么南边现在竟流行这样的纹样?”
  “被面”上是淡青色的古朴云纹,极为简约的纹样,是直接织在面料里的,花纹在薄纱表面微微凸出,循环往复,铺满整幅被面。
  当晚,石大娘就将这床薄被抱到了石咏屋里。
  “多谢娘!”石咏确实觉得晚间睡下的时候已经开始热了,厚被盖不住,当下从母亲手里将这床薄被接下。
  石大娘还是那句话:“傻孩子,跟娘客气个啥?”
  “娘,这被面……看着挺雅致!”
  石咏也觉得被面上的纹样有些特殊,开口问:“娘,这被面是从哪儿来的?”
  石大娘嗔道:“还不是你从南边带过来的,娘看了也觉着,还是南边人的花色清雅。”
  石咏挠头:他什么时候从那边捎带被面过来了?难道是,翠芙她们挟了什么放在藤箱里,自己没翻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