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安静的九乔
- 入库:04.10
雍正说这话的时候并不见动怒,但是十二阿哥却抖得更加厉害了。
“诸位先行退下,待朕与允裪说一番话。”雍正一声令下,旁人包括廉亲王、怡亲王等重臣在内,都暂且退下,到养心殿外殿稍歇。
少时便见允裪低着头出来,没有戴着郡王帽子,而是将那帽子顶珠捧在怀里快步往外走,但是却不再发抖了,表情十分平静。石咏在远处瞅着,觉得这位竟仿佛有些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石咏早就将这“钱氏”的笔误细细的想了一遍。历史上关于弘历的生母,传言实在是太多了,一会儿弘历是海宁陈家之子,一会儿生母又是什么嘉兴钱氏。石咏原本以为这钱氏的传闻就是出于十二阿哥允裪的这一次“笔误”,可是再细想来,十二阿哥笔误,为什么不误写作别的姓氏,偏偏要写做姓钱呢?
就拿他石咏来说,他姓石,但是族里却都是姓瓜尔佳氏的。这是因为早年间瓜尔佳氏有人入关之后改了汉姓,汉姓便是石;这钮钴禄氏也有人改做汉姓的,可是这汉姓却不是姓钱,而是姓“郎”。如果十二阿哥写做“郎氏”,便不会成为历史性的谜团,但十二阿哥偏偏写的是个“钱”字。
石咏想,就这一个字,立时便要生出无数流言。果不其然,从第二日起,京里隐隐约约就有了传言,说四阿哥弘历的生母是一位汉女,其父为四品典仪官凌柱什么的,都是为了掩饰她汉女身份所做的安排。
如果石咏从来就没见过钮钴禄氏,他倒也可能会跟着这些传言去疑神疑鬼。但是他在弘历还只是个小雪团子的时候就见过钮钴禄氏,知道钮钴禄氏身材较高,至少是个矫健的北方女子,而不是个娇怯怯的水乡佳人。当年这钮钴禄氏曾在大冬日里给弘历赶制手套,留给了石咏很深的印象,知道这一对母子当年在藩邸生活也不容易。偏生雍正一登位了,弘历母子竟还要承受这等流言蜚语。
这流言出来没多久,十二阿哥便受了罚,刚刚得来的郡王爵被降为了固山贝子,随着这传言的进一步发酵,固山贝子的爵也丢了,降为护国公。
然而十二阿哥一点抱怨没有,默默受了这些处罚,看他的态度,仿佛雍正罚得越重,十二阿哥便越安心。
因此石咏很怀疑,雍正是不是早就与十二阿哥有所约定,雍正表面上罚十二阿哥,实际上背后对他有别的补偿?
但朝中的倾向令人很是不安,一来,请立新皇立储的呼声越来越高,臣子们急切地想知道该如何战队;二来,臣子们甚至开始疑神疑鬼,早先有些站了弘历要被立为太子的,如今又开始摇摆起来,福惠那一派站得更是坚定,其余弘时与弘昼也开始有人问津——这些情形,让人不无担忧地想起,这已经是新君上位了,可为了这储君之争,难道又要上演一回九龙夺嫡?
没过多久,雍正给这些臣子们搞了一次突然袭击。
那时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一众王公大臣,召见时突然宣布:“朕如今诸子皆幼,所以立储之事,朕打算审慎为之。此事虽然不宜公开进行,但是朕为了国祚延续,不得不预先考虑。为此,今日朕特将此事写入密封,藏入匣中,放在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及大臣们觉得如何?”
这一手杀了个措手不及,在座的王公重臣都没有想到,雍正的确是应众臣之意,立了储了,可偏生究竟立的是谁,无人能够知晓。
雍正早就将一切都准备好,才来告诉众人自己的决定,明摆着就是不想听反对意见的。更关键的是,众臣子们对这种“秘密建储”的方法,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
于是,雍正便命众臣退下,只留了诚亲王、廉亲王、怡亲王、庄亲王四人在乾清宫内,皇帝当着这四人的面,将密封的锦匣收藏于乾清宫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匾后。这立储之事,便是完成了。
“这一招实在是高明!”武皇的宝镜听说了此事,当着石咏的面大发感慨,“朕当年怎么会想不到呢?”
石咏很疑惑地问:“真的这么高明么?”
宝镜应道:“这是自然。秘密建储,国君一旦有事,储位既定,国不致有一日无君。然而妙就妙在这储君的人选,众臣都不知道。头一件,诸皇子即便想攻讦太子,他们却少了个靶子,因为没有人知道太子是谁,所以唯有讨好身在大位之人;第二件,臣子们也免于结党,毕竟不知储君是谁,生怕站错了队,所以大部分臣子会选择谨慎,效忠当今的君主。”
“咏哥儿,你当初还说这新君是个勤勉实干,但是却政治幼稚的人。”宝镜忍不住嘲笑石咏,“如今这么一看,人家哪儿幼稚了?”
石咏:……我说过这话么?
宝镜继续说:“上一任皇帝晚年时出现的这种诸皇子混战夺权之事,应当再也不会出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乾小四的身世,传说很多,众说纷纭。而履郡王允裪错将钮钴禄氏记作“钱氏”,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本文这里写的是允裪的“错误”乃是旁人所施的障眼法,而允裪则是与雍正互有默契地背了黑锅,所以日后乾小四登基的时候将允裪封为和硕亲王,给与补偿。但有与史实不符之处,且请一笑。
第360章
奉安皇陵与秘密建储两件大事之后, 天气已经开始转热。京中的王公大臣们都在观望,看新君什么时候才会安排巡幸塞上。在热河有园子的人家也已经派人去将园子收拾收拾, 安排停当, 等圣驾到了热河以后就跟着一起住过去。
但石咏知道雍正是决计不会再去塞上围猎的——那位舍不得这个钱。于是他早早将家眷都带出城, 住在树村的小院里。趁此机会他多花了些时间, 带人将圆明园的改建工程赶工赶了一阵,先将圆明园正门,第一进正院, 正殿这三处按照皇园的规制全部改了, 又请礼部的人过来对了一遍,确保没有纰漏, 这才奏请上面, 说是圆明园“一期”改建已经初步完工。
雍正很欣赏这种办事的方式:既然国库里没钱,他这圆明园只要外观上看着不丢份儿就行。钱先尽管花在刀刃上, 至于圆明园么——等有钱了再修也不迟。
于是乎皇家迅速做出安排, 五月中圣驾陪伴太后一道出京, 就住在圆明园。同时驻防八旗进一步出城,在圆明园周边布防。这一安排实在太过突然,好些臣子们都不大适应。但是新君的习惯与先帝不一样, 也是常有的事儿, 大臣们少不了将旧日习惯一一改过来。
这回,圆明园附近的地价一下子飞涨,原本在海淀没有住所的臣子们,大多想至少建个用来暂住的小院子。树村附近的地价翻了好几倍, 石咏当初购置田地的那些钱,如今连个半亩一分都买不到了。
石大娘与如英带着两个孩子,陪着石咏一起住在海淀。但是这日石咏从圆明园里出来,却听石大娘说起,说是如英的外祖母安佳氏的老太太身子骨不大牢靠,安佳氏一族特地派了如英的表兄哲彦将如英接回去探视外祖。原本要带两个孩子一起去,但是如英见天气暑热,怕两个孩子这般天热赶路,路上中暑,所以到底还是将孩子放在树村的小院里,由石大娘带着。如英自己随哲彦回了城。
听了母亲的转述,石咏心中顿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若是如英的外祖母当真身子骨不牢靠,往城外递给信过来,如英肯定是会去的,可如今这情形分明就是怕如英不去。而且石咏隐隐约约觉得,如英之所以没有带两个孩子赶路,也是与他一样感到怪异。
石咏这一急非同小可,立即带了大管事李寿和长随丁武两人,一起往城中赶,结果半路上遇上了如英的车驾。
石咏见到媳妇儿脸色有些发白,连忙问她可好。如英强笑着,只说她无事,并且让石咏陪着她一起先回树村“再说”。石咏听说这“再说”两个字,心知定是有事无疑了。
果然,如英与石咏一起回到树村的小院。夫妇俩一起先去见石大娘,石大娘自然问起安佳氏老太太的情形。如英略略迟疑了一回,才微笑着答道:“娘,外祖尚好,只是舅舅舅母那里有些担心,所以才安排我赶着回去见上一面。”
她回答时的神情,石咏全看在心里。等到小夫妻两个一回房,石咏立即问:“如英,你这次回去,是不是根本没有见到外祖母?”
如英被他说中心事,心乱如麻地点点头。
石咏又问:“所以哲彦这一次来,其实是为了……我?”
如英抬起头,望着石咏,颤声道:“茂行哥,我怕是,怕是给你惹麻烦了……”
她说着,将一只抱在怀中的一只匣子拿出来,递到石咏手里,道:“今日的情形非常奇怪,去外祖那里,原本就是担心外祖母的病症,岂料舅舅舅母却拦着说话,不让探视。反而是舅舅奇奇怪怪地说了一大堆话,口口生生说什么……要为自己多考虑一点,不要浪费了机会什么的。最后舅父塞给我这只匣子,命我收着,不要贸然打开,说是要交给你,你看了自会明白……而我,我回来这一路上捺不住好奇,开匣子看了一眼……”
相似小说推荐
-
女皇成长日记[穿书] (七月与烧酒) 2018-05-21完结68 192 营养液数:78 文章积分:5,976,320女版世子爷的日常~准确来说就是子安本想逃脱原主的命运...
-
快穿之绝色 (若然晴空) 2018-12-02完结14429 19503 营养液数:10549 文章积分:286,418,944姚夏觉得自己挺好。可偏偏她家系统觉得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