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安静的九乔
- 入库:04.10
弘历闻言有点诧异,抬起头望着石咏,那眼神似乎在问:难道不怕抛费了好纸?
石咏郑重地说:“四阿哥,此前你已将运笔之法练得很扎实,从今往后,可以多多在纸上练习。这种雪浪纸又大又托色,写字画写意画都是好的,四阿哥不妨从这种纸张开始练起,熟悉熟悉纸对水与墨的吸收,真正驾驭了纸张、水和墨的关系,才能确保你能写出好字。”
弘历一对黑白分明的眼仁盯着石咏,片刻间没说话,眼神之中,竟然有一点犹豫。
而石咏与弘历,好歹也相处了大半年了,这孩子虽然自小长在王府,比寻常五六岁的孩子更多一份心思深沉,可是他的一心一念却也瞒不过石咏。
石咏知道他心底有疑问:既然上回雍亲王见他用石板习字,开口赞了他,足见此举是得父王欢心的,到了这时又何必要换?
弘历的眉头亦微不可察地皱了皱,似是想起了刚刚离去的弘时:难道这位师父是在忌惮三哥?可这雪浪纸偏又是石咏事先就准备好了才带来的,足以证明师父早有准备,不是什么临时起意。
于是,弘历咬咬下唇,实在没忍住,开口问:“师父,这种纸很贵吧!”
石咏心想:是挺贵的,买的时候他还有点儿心疼。
然而他却开口说:“记得师父以前教过你的吗?只要你预先将怎么下笔、怎么运笔都想好了,然后集中精神,不要草率下笔,就不会轻易抛费纸张。”
“说实话,这世上的好纸多了去了,雪浪纸不过其中一种,”石咏想了想说,“只有你见识过真正好的,才知道该如何善用、如何珍惜。”
这话却不好懂,弘历望着石咏,眼睫毛一上一下地刷啊刷啊刷。
然而石咏此次却是有备而来,他早就想好了,要从小处着手,让弘历真正见识一些“好”东西。
此前他教弘历,只觉得这个弘历是个从小知道俭省的好孩子,得知雍亲王对弘历的那一番赞誉之后,他也不过认为,弘历长在王府里,难免心智早熟,晓得投其父雍亲王所好,不是什么稀罕事。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弘历的审美,可能真的有点儿问题。
第154章
那天天气转凉, 王府里各处按旧例都烧了炭,但因雍亲王府从上至下都安了玻璃窗子, 没那么快冷下来, 屋子里便温暖如春。
弘历一进书房, 就顺手将外面的大衣裳脱下来, 露出腰间佩着的一个小荷包。这荷包配色极为艳丽而大胆,似乎是好几种不同花色的织缎料子拼凑起来的,石咏忍不住便多看了一眼。
弘历一下子伸手将这荷包按住了, 涨红了脸, 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额娘做的,怕是入不了师父的眼。”
石咏对于各种审美一向宽容, 无论是错彩镂金、还是出水芙蓉, 他认为各有各的好看,当下便笑道:“很好看啊!”
弘历却始终伸手将那荷包捂住, 转过身去不欲石咏看见, 口中道:“不不不, 还是阿玛平素所佩的那一种荷包好看。”
雍亲王戴的佩饰,石咏无聊且大胆的时候也看过一两眼,晓得都是纯色的, 石青、宝蓝、檀色……但是织料大多都有暗纹, 只有当光线折射的时候,偶然能叫人瞥见上面细致的纹样,团花、折枝、锦群……
石咏有时会很好奇雍亲王这种文雅、素静、精细的审美究竟从何而来,但想这一位年幼时曾被先佟皇后养在膝下, 这世上的好东西大约他见过不少。其次雍亲王长久以来一直混在夺嫡圈的外围,自称淡泊名利,又时常礼佛参禅,且不论他此举究竟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掩盖自己对权位的向往,总之雍亲王的确便是这样一个风格。
然而弘历的反应却叫石咏明白了一件事,这个雪团子,自小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一方面他的生母钮钴禄氏份位不高,但是慈爱温柔,做出来的佩饰深受弘历的喜爱;另一方面弘历又从小便“知道”其父雍亲王一向所喜的那种风格才是真正“好看”的。因此弘历始终身处两种不同的风格之间,他幼年时所培养起来的审美是一种撕裂式的,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是天然所喜,一半则是被迫爱上。身处王府,弘历小小年纪,竟没法儿对自己的喜好不加掩饰。
到这里,石咏忽然有些理解弘历性格的成因。这世上有两种人生轨迹,一种是像贾宝玉那样的,曾经富贵半生,好东西见识过无数,到后半生家业凋零,潦倒之际,依旧无法改变昔日的审美与眼界。
另一种人生,大约便如弘历这般,幼时活得小心翼翼,直到得了皇祖父的青目,才终于能抬起头来做人,一旦自己登上大位,无人再压在他头上,便像是患了收集癖一样,不仅将历朝历代的好东西都收罗至名下,并且一定要刻上自己的印记;同时他幼时曾经深深烙印心底的,母亲留给他的影响,便再也不加抑制地释放出来。
于是后人才有了对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评价。
石咏一旦想明白了这一点,便大致知道这孩子的性子该怎么掰了。
他也开始反思,弟弟石喻当初用青石板练字,的确是家境贫寒,不得已而为之;而雍亲王府的四阿哥也这样做,是否有些过了?便难怪有人背后放话,说自己指点四阿哥,去讨雍亲王的欢心。
于是石咏便干脆自掏腰包,买了些用来习字最好的纸,美其名曰掌握纸张与墨色的用法,其实是想借这个机会,不再让弘历只晓得一味俭省了,他反其道行之,让弘历能拓宽眼界,更多见识一些好东西。这雪浪纸得二两银子方得一刀,可正如石咏所说,弘历一旦见识了,用过了,方知这东西的好处,也方能更为珍惜。
想到这儿,石咏很是郑重地交待弘历:“四阿哥日后须记住一点,学书是如此,为人也是如此,眼界与胸怀,将决定一个人最终能走至何处。”
弘历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哪里能听得懂石咏话里的深意,当下似懂非懂地点了头。
然而雍亲王府就这巴掌大点儿的地方,雍亲王又将自己的地盘打理得像铁桶一样,今天在书房里,弘时阿哥与弘历阿哥与石咏之间的对答,在傍晚之前,已经一条条全部记录在案,送到了雍亲王手里。
“弘时这……”雍亲王见了弘时那句“马屁精的师父不过是大马屁精”罢了,只丝丝地冷笑。他原先也想过石咏教弘历用青石板练字,是不是也有“投己所好”之嫌,可是他随即打听到,石咏的弟弟石喻,年幼的时候,也是这样练的。
“这小子自己不愿放下身段请人指点,到头来便也怪不了别人。”雍亲王的评价,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表示分毫的同情。
待看到石咏说起,“只有见识过真正好的,才知道该如何善用”,又见他说起眼界与胸怀,到此时,雍亲王那张万年冰山脸上才真正有些动容。
“知道了!”雍亲王点点头将密报撂下,想了想吩咐,“去库房看看,有没有适合写字的纸张。王府阿哥,断没有学写字无纸可用的道理。要好些的,能托色的最好,不要落笔太涩的,赵孟頫所喜的那等就太寡淡了。”
王府管事听说了,恭敬应下,可是心里却在想,这好像和您以前吩咐的,有点儿不大一样啊。
进了十一月之后,天气越发寒冷。这日石咏下衙回来之后,听李寿说汤金扬已经将前日里放大镜的账和银子都送了过来。石咏得知这位“汤裱褙”在琉璃厂大街上“松竹斋”相候,便亲自过去,将早先答应给汤金扬的抽成给他送去。
一揭“松竹斋”的帘子,石咏见屋内聚了几人,正在指点说着些什么。石咏一怔,当即招呼:“克柔兄,你也来京了?”
松竹斋上至老板,下至掌柜伙计,都与石咏相熟,此刻听石咏如此亲切地招呼店内穿着最为朴素的一名布衣书生,都大为惊异。白老板咬着舌头问:“石大人……您,您认得这位……”
那名布衣书生正是扬州郑燮,听见有人唤自己“克柔”,已经面带惊异,转过身来。俗语说,“养移体、居移气”,石咏为官已有几年,绝非当初初出茅庐时那般年轻稚嫩的模样。此外,他此前面颊上受过伤,如今固然已经疤痕淡去,可是却令他的面庞看上去多多少少有些不同。因此郑燮一时半会儿没有马上认出来,直到白老板打了一声招呼之后,一时才恍然大悟,赶紧躬身行礼,口中道:“石……石大人……”
“克柔兄是什么时候到京城来的?怎么也不使人来招呼一声?”石咏记得他当初离开扬州之前,曾经给郑燮留过地址,邀他上京之时来自家小坐。
郑燮面带尴尬,半日方道:“学生……学生谢过大人体恤……”
他口称“学生”,石咏想起旧事,赶紧问:“克柔兄当日一定是高中了吧!”
郑燮连连点头,石咏当即大喜。
当日石咏离开扬州时,曾经对郑燮说过,他那一科是必中的。中国古代美术史诚不我欺,郑燮弱冠时中秀才,果然便是当年扬州那次科考。
郑燮见了石咏的欢喜,心里也有些感动。然而他取中生员之后,再下场乡试,却并不顺利,未能中举。他心中烦闷无已,想出来散散心,加之又慕京城文风鼎盛,人物风流,便携家眷上京来看看。
相似小说推荐
-
女皇成长日记[穿书] (七月与烧酒) 2018-05-21完结68 192 营养液数:78 文章积分:5,976,320女版世子爷的日常~准确来说就是子安本想逃脱原主的命运...
-
快穿之绝色 (若然晴空) 2018-12-02完结14429 19503 营养液数:10549 文章积分:286,418,944姚夏觉得自己挺好。可偏偏她家系统觉得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