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冷香忆)



李如意叫道:“周哲文太不是东西,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他要让郑小姐以后怎么做人!我看周哲文就不配姓周,不配当燕王的儿子,不配存在。嗯。周哲文还不如我们村的大柱子有敢当。我会跟郑小姐说,就算周哲文回来,也不要嫁给周哲文!”

周莫玄心里乐开了花,等李如意说完,好奇的问道:“大柱子是谁?”

李如意瞟了周莫玄一眼,道:“他是三狗子的未婚夫。”

“三狗子又是谁?”

375说亲事扎堆

“你别问了。我说了你也不知道。大柱子、三狗子,我说的人,江哥哥都知道。”

“皇上不急太监急。表叔,你快劝劝小神医,小神医气坏了。”

李如意瞪眼道:“谁是太监!你骂谁。哼!”

周莫玄一看李如意发飙,挺有意思,微笑道“口误。你别生气。”

李如意望着这张带着邪气极为英俊的脸,气不打一处来,道:“你还笑的出来!”

“那我不笑行吗?”周莫玄立即收了笑容。

江青云蹙眉问道:“郑小姐是什么性子?”

李如意道:“开朗活泼。一开始跟我们不熟悉不怎么说话,熟悉了就什么都说,性子直爽,聪慧可爱。总之,我觉得她好。”

“开朗活泼最好不过,不然……”江青云摇了摇头。

“她不会。她四岁就开始习武,心志坚定,不会因此想不开。”李如意心情突然间变得不好。

一个才十五岁的少女,年幼经历丧母,然后离开娶了填房的生父去姥爷家寄居,得了斜视眼被人取笑,还没有举行及笄仪式,未婚夫退婚逃跑。

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父、母、丈夫……

江青云缓缓道:“如意,你曾经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郑小姐的命运还要看她自己。”

李如意轻声道:“对。我希望她能挺过这一关。”

周莫玄提醒道:“表叔,火锅早开锅了。”

李如意翻了个白眼,道:“你就知道吃。”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在我四姐那里吃饱喝足,哪里知道我与二叔肚子都饿扁了。”

“饿的狠了不要直接吃火锅,这样会伤胃。我带来一些大海虾粥,应该还是温热的,你先吃点粥垫点再涮火锅。”李如意话毕,望向江青云,“江哥哥,你不吃荤,就先喝点汤,吃一块点心。”

大海虾粥是李如意带来给李山吃的,李山不在,就便宜周莫玄了。

谁知周莫玄并不领情,低声道:“大海虾还能熬粥,这得多腥?”

李如意便道:“那好。你别喝大海虾粥了。跟你表叔一起喝汤吃点心垫垫。”

周莫玄却道:“不行。我得尝尝。你特意带回来的吃食应该好吃。”

李如意撇了撇嘴,“你真是事多。”

周莫玄却不以为然,哈哈笑了几声,“我表叔觉得我还好。是吧,表叔?”

江青云柔声道:“如意去歇会儿。”

黄昏,李山终于回来了,脸、耳朵冻的红通通,不告诉李如意去了哪里,神神秘秘不知搞什么。

当他得知周哲文写下退婚书逃跑的事,一脸的难以置信。这要是他的儿子,抓回来得把腿打断,得了,李家家教很严,李健安兄弟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回不了。我还得呆些天给郑小姐治疗眼疾。”

“唉,郑小姐亲事没了,你要是能把她的眼疾治好也算给她一个安慰。”李山没有见过郑怀玉,但是听李如意说是个不错的女孩子,这年头女孩子遇到未婚夫退婚,也属罕见,何况出身高官的家庭,这名声算是彻底毁了,一辈子都蒙上了阴影,日子不会好过。

李如意答道:“我只要同意给人看病,都会竭尽全力,不会辜负患者自信。这回同样如此。”

父女二人用过饭去院子里散步消食,雪停后,融雪的天气更冷,下午又起了风,风里像夹着刀子,吹的人脸上的肌肤生痛。

父女走了一会儿就回大厅,在大厅里踱步,一边走一边说话。

“城门外来了许多灾民,听说还有许多灾民在路上,这几日陆续会到。”

“爹,你出城了?”

“对。我出去办点事。”李山目光有些闪烁,又道:“我听说灾民比往年的多,这场大雪下的不好,好多人受灾,不知要死多少人。”

“去年没有雪灾,今年的雪灾这么大。”李如意记得去年过年就没有这么大的雪。去年李家刚做豆腐买卖,李山还没有当官。

“我看到有几家派奴仆去城门外给灾民施粥送旧衣服。我打听了一下,那是刺史、长史及几位将军家。”

李如意想了想,道:“我们家要是在燕城城府居住,也不好越过您的上级官员去城外施粥。”

施粥送旧衣花不了多少银子,还得了好名声。

不过,李家在燕城算老几。没看到施粥的都是刺史、长史、将军等高官。

李山点了点头,也是这么想的,道:“闺女,我明天去军营转转。”

李如意道:“您悄悄打听一下,用不用捐银子赈灾。我这边也问下江哥哥。”

李山一听要捐银子,很心疼,不过,只要银子能用在救济灾民上,那还是捐些。

几十里外的长平县李家,赵氏正与几个儿子商量事情。

原来这两日来了几波人拜年。

上次被李山拒绝的几个里正带着土特产来了,见正主不在家,就没说什么,说一堆吉祥话,把土特产放下就走了。

吕道正派人来送帖子,得知李山父女不在,他本人没来,他的夫人带着两个女儿来了。吕夫人母女见了赵氏及李家少年。

吕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想与李家结亲,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李英华、李敏寒。

曾在金鸡镇驿站当站长的刘大人,去年任尚县县令,派人来递话,想与李家结亲,把侄女、外甥女嫁给李英华、李敏寒。

还有长平、尚县的几个地主派人来问,也是要把家里的女儿嫁给李英华、李敏寒。

几个地主跟李山不熟悉,但是他们的儿子与李英华兄弟在一个书院读书,知道兄弟俩人品高尚家风端正学业好,就想把女儿嫁给兄弟俩。

正月整整一个月都是走亲戚的时候,在这期间说亲事的特别多,媒婆乐了。

李山当官后,几个月来李家说亲事的合在一起,都没有正月这几天的多。

偏偏李山不在,两个儿子的亲事,这么大的事赵氏做不了主,只能一律婉转的答复等李山回来再商议。

今晚,赵氏要问问李英华、李敏寒的心意。

在问之前,赵氏先表态,“吕大人、刘大人都是官员,我们家要是能与他们两家联姻,最好不过。”

376逐出家门

李英华低头道:“儿子年龄还小,亲事上头不着急。”

赵氏微笑道:“你今年十三岁,不小了。”

李敏寒大大咧咧的道:“我要考取功名再定亲事。”

李福康抢着道:“男子汉先成家后立业。”

赵氏点点头,道:“是。别人家也是这样。你没道理先考取功名再定亲事。”

大周国的人定亲事早,有的人家还定娃娃亲,像李英华兄弟十三岁议亲事都算晚的。

李健安道:“书院的先生都是先成亲再考取功名。”

李福康嘀咕道:“若是人人跟你一样考取功名再成亲,人口会减少,国家都会乱了。”

男子十四、女子十五成亲。大周国各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这样。传宗接代,繁衍子嗣,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一个家族是否兴旺,首先要看人多不多,国家是否兴盛,要看人口数量。

赵氏以为两个儿子害羞不好意思,便道:“我与你爹是打算等你们明年科考之后定亲事,不过,吕、刘两家都是好人家,你们不能错过。”

李健安低声道:“娘,等爹和妹妹回来,先打听一下两家的人。”

赵氏道:“吕家除了吕大人的嫡长子没有见过,别人我们都见过了。我看着人都不错。刘家,我们跟刘大人前年就认识了,只是没有见过他的家人,更没见过他的侄女、外甥女。”

李英华抬头道:“刘大人是官员,他的侄女、外甥女的生父不见得是官员。”

李福康道:“刘大人爽快耿直,待人大方,要他有女儿就好了。”

前年李家修建老房的银子用的是刘大人的赏银。

刘大人跟李家很有缘分。

赵氏笑道:“要是刘大人的女儿,当然是很好。”

“刘大人的侄女、外甥女,我们都没有见过。”李健安问道:“三弟、四弟,你们见过两位吕小姐,觉得怎么样?”

李英华莫名有些心烦。

什么吕小姐,长得什么样,他都没有注意。只要一说起他的亲事,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一张少女的笑脸。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