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冷香忆)



用来炒糖的铁锅就有三口,每口锅的直径三尺,深一尺多,炒一锅糖能裹几百串冰糖葫芦。

这三口铁锅用的都是上好的精铁,每口锅需要三两银子,三锅就用掉了九两银子。

糖不是铺子里的卖的那种颜色发红的糖,而是李如意用秘方提炼出来介于白糖与红糖之间的黄糖。

白、黄、红糖的区别是内含多少杂质。白糖含的杂质最少是精糖,然后是黄糖,最后是红糖。

李如意能把当地的糖提炼制成白糖,但是用来制作冰糖葫芦,用黄糖就行了。

她用的黄糖品质上好,纯度仅次于白糖,将黄糖通煎炼的方法制成冰糖。

对于现在的大周国,冰糖葫芦的制冰糖是核心技术。

李如意为了守住核心技术,只教给李山兄弟。

冰糖葫芦制作的过程当中给山楂挂糖浆是关键技术,不过这项技术的难度底。

李如意就把挂浆技术传给奴仆。

糖炒栗子要用到盐。

大周国的盐精纯度不高,李如意早在去年就把家里吃的盐去除杂质变成精盐。

除去盐,还要用到糖,不然怎么能叫糖炒栗子。

明天不见不散哈。

332疯抢风鸡

炒栗子的时候,先放入盐,栗子上面沾了盐,等到一定的火候,就慢慢放入糖,糖的加入会神奇的令栗子上的盐脱落,栗子皮只会有糖的甜味。

糖炒栗子要放盐及所用的白糖这是核心技术。李如意只传授给李山兄弟及签了卖身契的伍大、伍二。

黎明将至,前来李家提货的商贩陆续到了,他们在侧门排着队黑压压的一片,冻得打哆嗦,不停的蹦跳。

随着伍二跑出来叫人名,众人开始激动起来,都不说话静静听着有没有叫到自己的名字。

被叫到的人兴冲冲的拿着木架、盆、筐子等跟着伍二跑向豆腐坊提货付钱。

伍余年拿着账本大声念,“王夏至家的五十斤豆腐、十斤冻豆腐、五斤豆腐皮、五斤豆芽、二十串冰糖葫芦、五斤糖炒栗子。”

这些货是昨天王夏至的媳妇跟李家定的。

王夏至媳妇一边从伍大的手里取货一边陪着笑脸问道:“伍管家,我昨天定的是三十串冰糖葫芦,今天怎么少给十串?”

伍余年也是笑道:“你要是不着急到一边等等,一个时辰后再给你十串冰糖葫芦?”

三口锅开火,一起熬糖浆,一次能出一千多串,按理说王夏至只要三十串冰糖葫芦,数量不多,只是昨天有人比王夏至媳妇来的早,一下子定了三千串。

为了保证先来的商贩,李家只有把后到的商贩所要的数量减少。

王夏至媳妇道:“一个时辰天都亮了,我等不了,明个补给我可好?”

“好。我给你记上,别的还跟往日一样?”

“一样。”王夏至媳妇把银钱付了,就与婆婆把货物抬出李家去书院售卖。

王族的成年男人都去燕城砌火炕建抽水马桶沐浴房,族里的老人、妇女做买卖。

王夏至的老娘和媳妇结伴做买卖,儿子交给老爹来带。

王夏至的媳妇跟着王燕识了几个字,还能算账,做买卖不会算错账,也不会被人骗。

这年头,公公与媳妇走的太近容易引起闲言闲语。

王夏至的媳妇就跟婆婆一起做买卖。

王夏至的老娘不识字也不会算账,不过有力气胆子大,也能听进媳妇的话。

两个妇人靠着族里跟李家做买卖,风雨无阻,只要李家豆腐坊开张,她们就肯定来,一个月下来能赚几两银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做买卖是辛苦,可赚的很多。

方圆几十里村子里的人无不羡慕王族,族里的人非常珍惜与李家做买卖的机会。

“下一个,长平酒楼豆腐十斤、豆芽三斤、松花皮蛋一百个、风鸡十五只。”伍余年拿着账本把王族的乡亲都叫过了,开始叫长平县、金鸡镇酒楼的人。

来取货的是长平酒楼掌柜的儿子,一个二十岁出头的戴着灰兔子毛帽子胖胖的年青小伙子,问道:“伍掌柜,我们酒楼还定了蘑菇酱,我刚才好像没听到你念?”

前几天长平酒楼掌柜自掏腰包花了一两银子从李家买了一坛蘑菇酱,回去尝了觉得非常美味,决定给酒楼进十坛,用于炒菜、拌面条提高菜肴口味,前日就派儿子订货。

伍余年道:“少掌柜,你没听错,我是没念,你回去替我们家给掌柜道个歉,我们家的蘑菇酱不对外卖,请他谅解。”

李家可不是普通的商人,李山是燕军的军官,地位比长平酒楼的掌柜高多了。

年青小伙子自小就在酒楼长大,帮着老爹管理酒楼,可不是愣头青,没有因此发怒,道:“没有就算了。伍管家不用这么客气。”

后面的人一听李家不对外卖蘑菇酱了,啊,那么好吃的蘑菇酱以后吃不到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终于轮到燕城的大商贩了,这帮人大概十几个,刚才都在马车里捂着被子等着,让奴仆站在马车外盯着。

“管家,风鸡还有没有?”

“有的,刚做出一批风鸡。”

“今日我就能买风鸡?”

“能。”

“管家就给我先来五百只风鸡。”

李家风鸡与松花皮蛋现在成了燕城大户人家送礼、摆酒宴的标配。

如果送礼没有这两样就显得没有诚意,摆酒宴没有这两样菜就不是好宴。

后面排队的大商贩一听急了,纷纷叫道:“我们这么多人排着队,你一人就买走五百只?”

“我说牛扒皮,你还要不要脸,一只买这么多只!”

“伍管家,这批风鸡共有多少只?”

“不行,我还要买三百只风鸡!”

伍余年怕众人打起来,连忙高声道:“我们家这批做了两千只风鸡。”

李家第一批风鸡只做了三百只,除去送人卖掉二百只,第二批做了八千只,这次是第三批,也是数量最多的,两千只。

风鸡的利润很高,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小作坊产的风鸡。

小作坊用的原材料公鸡、母鸡都有,斤两比李家的大,一只风鸡卖二百个铜钱,只有李家风鸡的五分之一。

小作坊为了让鸡分量重,风干的程度不够,并且在腌制时使用的酒是普通的,盐未经提炼,最重要是鸡,不是被腌过的公鸡,吃起来口味远不如李家的风鸡。

小作坊的风鸡便宜,可是味道远不如李家风鸡。

这是李如意意料当中的事,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李家风鸡的口碑做出来。

这次两千只风鸡上市,相信更多的人吃到李家风鸡,心里就会有了计较。

李家风鸡贵,但贵有贵的道理。

“这下太好了,李家风鸡有两千只,够我们几个分的!”

“管家,我们几家把两千只风鸡包了,能不能每只便宜些?”

“是啊。我们都是老主顾了,每回一来都是大笔的进货,这次的风鸡你们家便宜点。”

几个大商贩眼珠子乱转,心里都想要李家降价。

“风鸡十只以上起卖,一两银子一只,童叟无欺。我跟你们几位交个底,我们家的风鸡所剩不多,错过今日兴许就买不到了。”伍余年并非吓唬他们,鸡棚的公鸡数量有限,卖光了就要等到明年去了。

333闻名全国

几个大商贩盯着伍余年,想从他的表情看出真假,“真的假的?”

“伍管家这样说话就不厚道了!”

“我听说你们家与江家的鸡棚可养了几十万只鸡。”

“几十万只鸡怎么可能一下子卖光?”

“不是几百万只鸡吗,怎么变成几十万只了?”

“外面以讹传讹你们也信?”伍余年哭笑不得,“几十万只鸡,那鸡棚得建得跟县城一样大才行。我们家、江家只养了一万多只鸡,其中一半是母鸡,只有几千只是公鸡。我们李家用来制作风鸡的是肥美的公鸡。”

“只有几千只公鸡?”

“不会吧,怎么公鸡这么少?”

“这些村民说瞎话可把我害死了!”

“你们两家的公鸡合起来才几千只?”

几人面面相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伍余年一本正经的道:“我骗你们做什么,风鸡跟蘑菇酱都不多,卖得差不多就不对外卖了。”

这下几人急了,压根不再提降价的事,一个个冲上前拉着伍余年疯抢。

“哎呀,伍大管家,你可真是个好人,告诉兄弟说了这么重要的事,给兄弟来六百只风鸡,一只一两银子,兄弟带了银票,这就给你。”

“伍大管家,给我来八百只风鸡。”

有个大商贩不合时宜的叫道:“我不买风鸡,我要买三万个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比风鸡出来的早,已经上了国都、南地的各大城府富贵人家的饭桌。

北地的特产少,美食就更少,松花皮蛋以新奇美味还有被文人认定的雅致在短短的几个月名扬大周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