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 (冷香忆)



王海连连点头,“亲家,我想去你家的猪圈瞧瞧,你不用陪着我,你去陪客人。”

两人返回,张老头一听王海要去李家的猪圈,自告奋勇的跟去。

于是,王海、王夏至、张老头父子就跟着伍大坐着两辆驴车去了猪圈。

新娘子王燕从王志高嘴里得知此事,有些哭笑不得。

王志高生怕王燕不高兴,道:“爹想让家族每家每户都富裕起来。姐,你别怪爹。”

“我晓得。”娘家越富裕,王燕在李家的底气就越足,刚才在喜宴上可是看到张银芳母女都戴着金首饰呢。

曲三春端着一盘香喷喷的糕点、一盘时令水果进来,恭敬的道:“少夫人、王公子请吃点心果子。”

王志高等曲三春退下走远,低声道:“姐,你别听那些人的话。”

王燕疑惑问道:“你是指?”

王志高的声音更低,“王爷、世子、县公爷送的贺礼是看在如意的面子,你与姐夫不能要。”

原来喜宴时有几个族人跟王燕说燕王府送来的重礼都应该归她与李健安。

重礼当中有一盒东珠,女人就没有不喜欢首饰的,那盒东珠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王燕看了很是心动。

王志高很了解王燕的性格,当时听她跟族人说话的口气是想把一盒东珠占为己有。

王燕低头道:“整整一盒子东珠呢。”

东珠是北地的野生珍珠,天然而成,非常稀有,极为珍贵。

以前北地每年往朝廷进贡的珠宝当中就有东珠,皇宫的后妃以拥有东珠首饰为荣。

近年朝廷克扣北地的军饷粮草,燕王府进贡的礼物名单上就没有东珠。

听说皇帝还为此事生气,在信里为燕王为什么没有东珠了,燕王答复没有采到东珠。

燕王明明有东珠却不送给皇帝,也是因为山高皇帝远,皇帝奈何不了他。

朝中一些大臣知晓此事,百姓却是不知。

不过北地的人知道东珠极为稀有珍贵,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能看一眼东珠,此生无憾。

王燕是个村姑,只听说东珠很珍贵,具体怎样珍贵法却是不知,今日还是听到宾客议论才知道。

财帛动人心,何况是无价的东珠。

一盒的东珠,估计最少六颗,哪怕只给她一颗也行,她会留着给子孙后代,世代往下传,她的子孙可是李家人,不像李如意迟早会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媳妇。

322合作养猪

王志高就怕王燕这样,连忙劝道:“姐姐,你刚嫁进来,可别为了身外之外做糊涂的事把如意得罪了。”

“我晓得。”王燕到底是聪明人,想清楚其中厉害关系就收起贪心。

李健安送走同窗好友,又与李山去陪着宾客说话,黄昏前才抽功夫回院,见王志高一直陪伴着王燕,微笑道:“日后你可以随时来看你姐。”

王志高摸了摸鼻子,识趣的道:“姐夫,你来了我就走了。”

李健安见门开着,不好意思跟王燕亲热,瞧着桌上的点心、果子,关心的问道:“这些吃食你可喜欢?”

李山在李健安成亲之前给他讲了一些夫妻之道,坦诚相待不得欺瞒,相互了解彼此关心等等。

李健安与王燕青梅竹马,却不知道王燕喜欢吃什么,王燕倒是通过跟李如意的谈话知道了李健安的饮食生活习惯。

“我不喜吃太甜的点心,这盘里的点心不是很甜,我都喜欢吃。水果我都喜吃。”王燕望着被一身红衣衬托的容貌都变得有些俊美的李健安,心里喜欢的很,正如族人所说,能嫁进李家,还嫁的是长子,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午饭你肯定没吃饱,快吃些点心果子垫垫别饿着。”李健安敬酒陪客人,一直站着,就没有坐着的时候,体力消耗的很快,又是长身体的年龄,消化的快,这会已经饿了,随手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见王燕坐在床边没有动,便给她拿了一块,“吃。”

王燕露出笑容接过点心,见李健安端杯茶水来给她喝。

在她的脑海就没有丈夫给妻子倒茶的画面,她在娘家时,王海从未给丰氏倒过茶水。

“应该由我侍候你,你快坐下歇会。”

李健安坐下喝茶吃点心,瞄了王燕两眼,见她穿着喜服,看着比以前好看多了,又很温柔,心里也有两分满意。

这些天,赵氏常在李健安面前唠叨,娶妻要娶贤,媳妇的容貌是次要的,主要是人品,能不能干,疼不疼丈夫。

“我来看看嫂子。大哥也在呢。”李如意敲了敲门,而后笑盈盈走来,身后跟着曲三春。

王燕起身相迎,微笑道:“妹妹快请坐。”

李健安感激道:“这几日真是劳烦妹妹了。”

李如意柔声道:“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我愿意为你们受累。”

王燕指着水果道:“妹妹,你吃果子润润嗓子。”

“我本来是想过来陪嫂子说说话,既然大哥在,我就下次再跟嫂子说了。”李如意见两人羞红了脸,道:“嫂子喜欢吃什么,我这就安排厨房晚上做。”

王燕笑道:“我嘴壮的很,什么都吃。”

“你刚进门,可能不太好意思要求吃什么,等过几天熟悉了,直接跟厨房的人说就是。”李如意在王燕的感激目光中离开。

“妹妹在家除了管生意,还管厨房,余下的事都由娘管。日后我去书院读书不在家,你有什么事就跟娘、妹妹说。你跟娘、妹妹认识许多年,如今成了我的妻子,更不要见外。”

“是。”王燕一进家门就得了夫君、小姑子的关照,心里自是很高兴,甚至有些感动。

王海、张老头一行人赶在晚饭之前回来了,这回王海态度更加坚定的要养猪,并且要多养,只是养猪要用到的豆渣需要向李家购买。

王海见到李山就恳求道:“亲家,你家的豆渣要是有富余的就卖给我们家族。”

李山这回不擅做主张,答道:“我家有富余的豆渣。我得跟如意商量一下。”

原来进入秋天,豆腐坊的豆制品销售量一天比一天高,产生的豆渣除去喂鸡棚的鸡、猪,还剩下很多。

李如意放出话去,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李家、江家的雇农家里人口多粮食少,就拿黄豆来换豆渣,附近的农民听说了,也把家里的黄豆拿出来换豆渣。

黄豆现在一斤能卖两个铜钱,比去年贵了。

李山不知道豆渣多少钱卖给王海合适,就去问李如意。

“我们对外是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对王伯伯就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怎么样?”

一斤黄豆加上水做完豆腐之后还能出一斤的豆渣。

李家的豆腐房每天要用掉一千斤的黄豆,能出一千五百斤的豆渣。

等进入冬季,豆腐房消耗的黄豆会更多,产出的豆渣就更多。

王海喜滋滋道:“行。就这么定了。”

“你看,我说你从亲家这里弄豆渣没问题吧!”张老头从金鸡镇卖馄饨的黑痣老头那里购买豆渣的价钱是一个铜钱五斤豆渣,不如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合算。

不过,从李家到张家的猪圈近二十里地,张老头不愿意这么折腾,就没有开口向李家买豆渣。

王海笑声爽朗。

李如意望着二人道:“我还有一个想法,正好爷爷、伯伯都在,你们听听看。”

二人不约而同问道:“你快说说是什么想法?”

李如意微笑道:“如果你们到了腊月把猪都卖给我家,这几月的豆渣白送给你们,不要分文。当然,到时腊月收猪的价钱我只会比市面价高不会低。如何?”

在这里她说的猪是已经能够出栏,每头猪超过一百五十斤。

张家有二十头猪,王族要是家家户户都养猪,至少五十头猪,合起来就是七十头猪,一万多斤猪肉(算上毛皮骨),每斤八个铜钱,至少八十两银子。

两人还没有说话,李山就急着开口了,“闺女,我们家买这么多的大猪干什么?再说,你不是已经把江家的猪已经全部定下了吗?”

李如意自信满满的道:“爹,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老头只是想了想,认为省下买豆渣的钱,再说李家人品摆在这里肯定不会让张家吃亏,跟张屠夫微微点头,见他也点头,就道:“行。我家的猪卖给你家。以后我家从你家拉豆渣。”

李如意心里满意,道:“爷爷,你家的猪圈到我家太远,你不用派人来拉豆渣,我会让我们村的许家伯伯去尚县卖豆腐时给你家捎过去。”

323如意分东珠

张老头父子知道一直在尚县县城外卖豆腐的许正。

张家的猪圈正好在尚县与金鸡镇的中间,许正每日都去卖豆腐,正好顺路。

李如意让许家拉豆渣送到张家猪圈,这份人情自然是李如意来还。

张老头父子均是面带感激,“谢谢如意想得这么周到。”

李如意道:“近日我会起草买卖契约,到时两家各一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