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四少年纷纷望向李如意。
“江老爷守孝不能食荤,我能做的新奇吃食肯定是素的。”李如意心道:前世蜀地的人爱吃腊味,要是江青云能吃荤,送腊味给他最好不好了,可是他只吃素,又出身大家,很多东西都吃过了,不知什么素食能讨他喜欢。
“那是。江老爷吃素不吃荤,要做他喜欢的吃食,还是新奇的这就有难度了。”
“妹,你会做的面食很多,要不还是做面食。”
“我记得上次江老爷在我们家时喜吃泡菜豆腐素包子。”
“妹,你需要我们帮忙的就直说。”
李家四少年纷纷表态。
李如意轻声道:“他是蜀人,我听说蜀人喜吃米。”
李福康性子急嘴快,道:“大米饭能有什么好吃的,还得配着菜吃。”燕城是北地,只产麦子。方圆千里的人们都喜吃面食,李家人也是如此。
173荷花蜜糯米切糕
李英华道:“妹,你做的粉蒸排骨、粉蒸肉都极好吃,可惜江老爷吃不得荤。”
李如意缓缓道:“我这次用的主要食材除了大米,还有糯米。”
一直埋头苦吃的李石停下来,抬头道:“糯米是端午节包粽子用的。”
李如意答道“对。就是包粽子用的糯米。”
李石一字一句的道:“今年没有吃粽子。”别看他智力低,可是家里吃过的好吃的,特别是年节的吃食,都记忆犹新。
今年端午节,李家的银钱都给李如意治病花掉了,哪有钱买粽子。
其实不止是李家,礼村许多人家都吃不起粽子,哪怕是条件最好的王海家,也因当时没有分家,人口太多,丰氏干脆没有买粽子。
“好像是没有吃粽子。”李山表情有些尴尬的低下头。正好妻儿所说,曾经的他年年种地,可穷的连一年一次端午节的粽子都买不起,就这样这几天他还执着的想要种地,唉,幸亏前几天被妻子说通了。
李如意柔声道:“原来二叔想吃粽子啊,糯米家里有,就是没有粽叶,明年端午节我给你做粽子,荤的素的馅料都有,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李石牛眼圆瞪,问道:“真的?”
李如意没想到李石一个北方人这么爱吃南方的粽子,笑道:“真的不能再真了。”
李福康高声道:“我也想在端午节吃粽子。”
李敏寒眼睛一亮,“妹,我们家可以在端午节卖粽子吗?”
李英华跟孪生弟弟想的不一样,“县城、镇里好些卖粽子的,我们家就别凑热闹了。”
李如意想了想,“粽子成本高,且在夏季易腐坏,我们家不卖粽子。”
赵氏见跑题了,问道:“如意,你要用糯米做什么吃食送给江老爷?”
李如意刚才已经有主意了,答道:“糯米切糕。”
李山知道糯米,但不知道切糕,问道:“这是个啥?”
李如意见全家人均是目光期待,都是吃货,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笑道:“到时我做出来,给你们尝尝,不就知道了。”
李石憨笑道:“那我可等着吃了。”
伍二离开大厅兴冲冲回到厨房,跟伍余年、伍大小声道:“小姐又想出新鲜吃食。”
伍余年正在烧热水,惊诧道:“小姐又想出来了。”
内向性子的伍大都忍不住激动的问道:“小姐真是太聪慧。你快说说小姐想出什么吃食?”
伍二刚才进大厅送玉米面糊糊时也就是听了一耳朵,答道:“糯米什么糕。”
伍余年便道:“糯米比白面、大米都贵,是好东西。”
“糯米是什么味道,我还没吃过糯米。”伍大继续干活,喃喃道:“糯米什么糕肯定好吃。”
赵氏吃完晚饭,张嫂才能去吃。伍家人吃饭比李家人晚。
今晚,李家人吃的豆腐干炒肉片,伍家人也有,虽说只有一小盘子,也让伍家人心里感恩。
“四位少爷有小姐谋划,可以向举人老爷请教学问,真是好命。”
任余年道:“我们都听老爷、夫人、小姐、少爷的话,好好的活下去,指不定哪天少爷科举做了官,我们就跟着沾光过上好日子。”
张嫂夹了一片肉放进任余年的碗里,“现在的日子就挺好。”
伍余年表情十分满足,笑道:“那是。我们都识字了。”
别看伍家人都是奴仆,可穿的吃的盖的用的,比礼村的一些人家都强,特别是识字,放眼礼村,识字的人可不多。
李如意说做就做,家里糯米有一点,但不多,就去县城一趟,除了买糯米,还买了做糯米切糕的配料。
她想买的桂花蜜没有,只有荷花、枣花、槐花蜜,就买了荷花蜜。
糯米切糕里面要放红枣,她用的燕城盛产的金丝小枣。
她把金丝小枣取出枣核,用荷花蜜浸泡,然后放入糯米糕里蒸。
带着淡淡荷花香气的金丝小枣糯米切糕,色香味俱全,十分诱人,李家人品尝后个个夸赞。
李家四少年第二次进江府就带上糯米切糕,把它送给江青云。
李健安有些局促,“家里没有桂花蜜,只有用荷花蜜替代,不知您可喜欢吃?”
江青云拿筷子夹起一块糯米切糕放入嘴里,半晌,点点头笑道:“荷花蜜香气淡雅,甜而不腻,甚好。”
李家四少年均是暗喜。
江青云跟平日一样由四少年陪伴在府里走走,“那是我们府的池塘,明年开春可种上荷花,夏季就能赏荷。到时你们可带小神医来。”
眼瞅着进入腊月了,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西北风越刮越大,天越来越冷。
李家新推出的豆腐干与之前的豆腐皮一样受主顾喜爱,已经由第一天的二十斤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五十斤。
长平、尚县的酒楼掌柜又来了,向李家订了豆腐干,还订了混糖月饼等吃食。
马松本人在北边,派管家跟李家买了五千斤豆腐、一千斤豆腐干、一千斤豆腐皮、两千个混糖月饼。这是马松今年最后一次跟李家交易,下次就得明年开春。
金鸡镇的刘大人早早的就跟李家订了混糖月饼、豆腐、豆腐皮,这回又加订豆腐干。
光是这些订量就让李山兄弟及伍余年父子忙的脚不着地,腊月初,又有燕城南边的两座城府的商人赶来买混糖月饼、豆腐干,李如意帮忙都忙不过来,就雇了几个短工看着烤炉烤混糖月饼。
李山见这一切都被爱女料到了,心里再次服气,这就打消了卖掉下人的念头。
腊月中旬,礼村就开始有要过年的气氛。
在外面砌火炕的王族汉子轮流回家看望家人,他们原以为自己赚的银子很多,谁知家里的妇人孩子靠着卖豆腐也赚到银子了。
卖豆腐没有砌火炕累,可是赚的也不少,最重要的是妇人孩子就能干。
有这么多的银子可以过个肥年,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事。
猪肉、鱼、点心、糖、酒、花生、瓜子、鞭炮、布等等,过年吃的用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采购。
再也不会被一个铜钱难住,再也不怕回娘家没有面子,再也不怕孩子在集市上看到好吃的走不动路。
这一切的好处都是王海夫妻争取李家给的。
174福禄寿喜护膝
王族纯朴感恩的人多,他们记得李家的好处,纷纷给李家送去年礼。
李家不用买花生、瓜子、猪肉、糖,王族人给送的足够吃到明年开春了。
许家也给李家送年礼,两条羊腿、一些婴孩的玩具,还有马氏、五狗子给李如意和两个婴孩做的鞋袜。
自从许正从燕城回村,就不让四狗子、五狗子出去卖豆腐。
许正带着长子二狗子每天赶着骡车去尚县卖豆腐,然后回来从尚县捎人到金鸡镇,这些天已经赚了二十多两银子。
许家有了银子,盖了两间新房,给二狗子的定了亲事。
二狗子未来的媳妇邓银花是邓村人。
邓村离礼村三十几里地,在尚县北边。
邓村比礼村穷很多。
邓银花家里的境况比原来的许家还差。邓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到冬天,棉裤不够穿,家里人只能轮流出门。
马氏选择邓银花,是因为邓家不但人好,并且人口简单。
邓银花爹娘的憨厚在邓村是出了名的,夫妻只生了一儿一女。
邓银花娘几年前过世,邓银花爹没再娶,就守着儿女过日子,去年给邓银花哥办了亲事,今年赶紧给邓银花定了亲事。
邓银花爹怕邓银花嫁到许家受气,就没多要聘礼。马氏与许正商量,还是按照常理给了邓家三两银子,又给了猪肉、鸡、糖、面四样礼。
李家、许家的长子先后定亲,两家的女主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上午,马氏又到李家找赵氏商量,“我家二狗子明年十五岁,倒是等得,那边银花明年就十八岁了,上次我听亲家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有点急。”
相似小说推荐
-
田园小娇娘 (YJ紫霞仙子) 17K小说网VIP2018-11-11完结一朝穿越,程曦变成了农家冲喜小新娘。破旧的茅草屋,据说能克死亲人的命硬相公,各种...
-
地表最强狐狸精[快穿] (混元三喜) 晋江高积分VIP2018-10-31完结总点击数:501594 2784 10959 营养液数:2729 文章积分:132,173,200妖狐林小酒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