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书尧走在何宗文旁边,路过穆明庚办公室的时候,顾书尧特意多留了会神,里头似乎有谈话声,穆明庚似乎在,但听不清说什么。
顾书尧又往穆明庚办公室的方向看了一眼,跟着何宗文进了他的办公室。不过是一眼,其实并不明显,但如今局势实在特殊,还是落入了其他人的眼中。
穆明庚的秘书长王文兴正好刚从走廊进来,他虽然中过秀才,却也跟着穆明庚在军队历练过,比一般人要警觉些,他看见顾书尧,走过去沉着脸问走廊上的守卫:“刚才那个女人是谁?怎么到这来这了?”
何宗文办公室里没有别人,他替她端了水过来。她接过水没有喝,直接将门关了,小声问他:“恒逸,到底怎样了?穆明庚和日本人谈判得怎样了?”
她一上来便问的这些,何宗文稍有些失落,却还是和她说了实话,“他其实也准备回去告诉你,书尧,长河政府这边应该不准备和明北军发生冲突。”何宗文是了解她的,她和从前他见过的女性都不相同,她对国内外形势有特别的兴趣。
许是他的语气过于平静,顾书尧皱了下眉,突然问他:“你怎么看?”
何宗文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有些意外的,他之前听顾书尧说起过曹延钧一直在着手联合制日的事情,但在这栋楼里他听到了不同的见解,打仗不会是一件好事,日本的装备在盛军、乾军之上,即使日本人蠢蠢欲动欲占领明北一边的鸿西口,可真正打起来能有多少胜算?若是日本军队有了借口,进一步进攻乾都又该如何是好?
他也不瞒她,将他的想法都告诉她。顾书尧就站在他面前,低着头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抬起头,深深看着他:“恒逸,或许说出来你不会相信,但是请你相信我,日本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忍让而就此收手,不抵抗换来的只有步步蚕食,他们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你不会知道他们的野心会有多大,他们甚至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屠灭一座城的百姓。”
将来的事情谁会知道,她虽然不像在说谎,可这办公室随时会有人过来,他不想在这里和她说这些,万一被人听去了将来无论是对他还是对她都不好,他不想他的努力都白费。
何宗文不置可否,上前握了一下她的肩膀,故作轻松的笑着问道:“我们先不在这聊这个,你还有别的想跟我说的么?”
别的?顾书尧摇了一下头,她现在完全没有心思说其他的。只是经何宗文这么一说,她突然想起曹梦绮跟她说的那番话来。曹梦绮说她不止和她一个人相像,她还和谁像,曹梦绮想说的是什么,她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她并没有感觉到难受,甚至连去质问谁的打算都没有。她自己也觉得不该这样,可那一瞬她究竟是什么感觉她是清楚的。
她其实一直都没有摆正他们的关系,所以她也没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别人,这样下去对何宗文其实并不公平。
顾书尧重新望向何宗文的眼睛:“恒逸,对不起。”她想了想,觉得有些突然,还是止住了,“我先回去了,有些话我想好了再跟你说。”
何宗文从来都不勉强顾书尧,立即派车送她回去,然而汽车到了她公寓门前,顾书尧想了想,还是决定掉头去找方中石。
方中石似乎也得到了消息,她见到时脸色和她一样沉重。方中石一直都很信任顾书尧,与她直说:“今天我收到了程敬祥总统的密电,所有的军队全都回原地,不允许采取任何措施。”
“还有回转的余地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各方都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方中石坐在椅子上,正值黄昏,落日从窗口透了进来,却让他看起来更加憔悴。他忽然笑了一下,“长河政府一颗子弹都不发,一分钱的军饷也不拨,即使你的朋友能提供抗菌药,我也不能让我的士兵去送死。”他想了想,突然皱了下眉道,“有一个人或许会愿意出兵。”
第113章
听方中石这样说,顾书尧忙问了一声,“谁?”
然而从方中石的口中,顾书尧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燕北六省的少帅殷鹤成。”
“殷鹤成?”听方中石这么说,顾书尧不可置信地摇了摇头。据她所知,方中石和殷鹤成并没有太多交情,他还没有她了解殷鹤成。除去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十项条款,她以前还陪殷鹤成参加过日本同学会,在殷军长家招待过田中林野,他和田中林野像是多年的朋友,而他和他恩师田中相本更是感情深厚,殷鹤成甚至田中相本为挡过枪。和日本人有这些交情,殷鹤成自然也能从日本得到不少好处。
这些都是方石中不知道的,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和日本人兵刃相见。
前阵子英美法三国愿意提供军备支持时,他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如今长河政府不再提供任何弹药武器,他哪里还会出兵?
然而方中石十分肯定,顾书尧虽然疑惑,但还是问了一句:“方师长为什么这么说?”
方中石没有评价殷鹤成的为人,只与顾书尧谈论利弊,他指着地图,反问顾书尧:“你看看,明北离哪最近?”
顾书尧顺着方中石手指的地图望去,那是一张极大的地图,但一想到广阔的疆域以比例缩小在这之上,再广再长也觉得它狭隘了。明北自然是离燕北最近,只要明北的日军攻克鸿西口,便可长驱直入燕北六省。顾书尧一时沉默了,日本在明北驻军十万,对于燕北六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燕北六省殷司令苦心经营了数十年,和日本人关系再密切,殷鹤成会掉以轻心?日本人在明北增兵便已经显露了他们的狼子野心,殷鹤成应该清楚。
顾书尧想到这,忽然记起那次殷鹤成从林北回来在殷司令病床前说的那番话,不说他能胸怀家国,到底他也是看重燕北六省的。程敬祥一派亲欧美,听曹梦绮的话讲,殷鹤成如今有意和曹家生疏,那他下一步会怎么走呢?
顾书尧想了想,问方中石:“方师长,你有多少把握?”她问的把握便是殷鹤成愿意出兵抗日的可能。
方中石却只轻轻摇了下头,他方才的猜测不过是他根据时局揣测的。殷鹤成虽然是封疆大吏,割据一方,但名义上还是收长河政府统领的,中央下达的命令,按理说也是必须要执行的。
虽然日本在明北驻军有损盛系的利益,但中央如果敢下这样的命令,必然会有在别的方面弥补盛系的高官将领,或是提供贷款,又或许暗中给予小部分人好处。
方中石并无多少把握,殷鹤成是最后的希望,但这希望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他倒也坦诚,将难处也告诉顾书尧:“现在长河政府不仅一枪一弹不发,还下达了不许开拔的命令,所有的部队必须在营地驻军。”说到这,他不由地怒气上涌,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这样荒唐的政府迟早要完蛋!从来都没有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眼中!”
可他有什么办法呢?他不过是个师长,调动军队还要司令审批,中央发过来的命令他没有不执行的选择。他想到这,又坐了回去,无奈地看了一眼顾书尧。
对方中石来说,眼前的这位顾小姐虽然是从法国留学回来,懂几门外语,其实只是个丫头片子,可不知道为什么,方中石不由自主地愿意和她谈论这些,似乎并不仅仅因为她是他的秘书。
“想必盛军的殷少帅也收到了,但如果他也按兵不动,举国上下不会有人敢出兵。再者说,就算盛军和明北军开战,日本在明北驻扎已久,论装备论日本,盛军未必会是日本人的对手。其实,当初英美法承诺的那些装备和日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够的,日本的明北军一个旅的火炮就有十几架,抵我们一个师还有剩余。”
说到底,还是装备不够。
顾书尧虽然一直参与他们的会议,但是具体签订的数目她并没有资格接触,所以一直都不清楚,不过现在想来也是,英美法三国其实也是侵略者,他们并没有理由帮助中国崛起,他们扶持中国要的只是控制日本在华的势力,防止日本一方过于强大,从而妨碍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获取利益。
这个道理其实顾书尧一直都懂,只是没有想到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艰难,百年后的外交多数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哪有这般举步维艰。
不过方中石也说:“如果你朋友能给盛军提供抗菌药,应该能多一重胜算。”
如今进退两难,现在该怎么走呢?难道要去联络殷鹤成?可是她上回和他说过那样的话,和他的关系还不如随便哪位不认识的司令、统帅。她不敢保证他会搭理她,而且她也不敢确信他会那样做。退一万步,他这回为了燕北的领土和日本发生冲突,她将磺胺药全给他,解除了危机之后,将来他又会怎么做呢?
她手中是有磺胺,在新型抗菌素没有生产出来之前,磺胺确实十分有用处。她现在手上有磺胺并没有公之于众,为的就是暗中支持一方。如果新型磺胺药谁都能够生产,抗菌药对战争一方的帮助便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