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说的你好像去京城见识过一样!”晓玉见二娘还没回来,又开始好奇:“圆圆,你就不好奇你亲爹是谁?二娘为什么要瞒着你呢?”
圆圆懒得理她,自己慢慢的活动着受伤的手臂,其实她心里也觉得很奇怪,觉得自己的身世好像不大对。
先不说阮红豆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连她自己是哪儿的人都不说,还有对自己的态度,还有……不过她既然不愿意说,自己何必勉强,现在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贫,可是却很安然。
当然,要是每天想吃什就能吃什么就好了。
她的眼神落在远处高耸入云,连绵不断的山上,心里小人暗搓搓的摩拳擦掌:鹿肉,野猪肉,熊掌,兔肉,终有一天,我会把你们吃到我的肚子里。
晓玉看着她的眼神,在边上了然的笑了笑,挤眉弄眼的开口:“嘴馋了吧?我看你也好的差不多了,我们什么时候去抓鱼吧?”
阮红豆进来听到她的话,嗔了她们一眼:“这两天外面有衙役,你们哪儿都不准去,就给我乖乖的待在家里。”
圆圆好奇的问:“娘,他们把人找到了么?”
阮红豆叹气:“还没有,不过已经找到荷包还有破损的衣物,人可能是被野兽吃了,真是可惜了啊!”
等到六月十八这天下午,圆圆和晓玉也出去转了一圈,就听到大家在说温知府的大公子,被人见财起意就给灭了,连尸体都被灵山的野兽啃干净了。
白天的时候天气还好好的,晚上天就变了,轰隆隆的雷声,还有噼里啪啦的雨声,瞬间凉快了下来,也让人睡不安宁。
阮红豆被雷声吵醒,看着床另一头的两个女儿,(自从上次半夜事情后,她们三个就睡在一起),心里却欢喜起来:这天下雨,男人不能干活,应该很快就回来了。
余成刚父子还真的在六月十九的中午回到家,哪怕撑着油纸伞,身上也淋湿了。
因为下雨天,家里的三个女人都在家里做针线,看见他们回来了,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你们回来了?”阮红豆赶紧起身,笑着开口:“你们父子的衣服都湿了,赶紧回房换身衣服。”
晓玉拉着哥哥就往外面走:“哥哥,我给你做了衣裳,你去试试合不合适。”
圆圆看着大厅里只剩下自己,鼓了鼓脸颊,自己去厨房熬姜汤。
他们换了衣裳,喝了姜汤,一家子就说起这些日子的事。
余成刚父子听到余成辉做出这丧心病狂的事,脸色都很难看,却又不能上门闹,要是真的闹起来,反而损了母女三人的名声。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久别的夫妻自然是如同新婚般的恩爱了一番。
因着是下雨天,房间里也是黑灯瞎火的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彼此急促的呼吸可闻。
“红豆,我好想你!”余成刚抱着香软的媳妇不撒手,厚沉的声音在她的耳边低低的响起:“这些日子吓着你了。”
她感觉到男人宽厚的肩膀,还有那温柔的声音,心里一下子安定了下来,满心的酸楚和不安瞬间没了,伸手抱住他,娇媚的低语:“我只要你在我身边就好,你别离开我。”
他有点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她柔软细腻的肌肤:“好,小麦快要可以收了,还要犁麦地种些大豆,绿豆什么的,我暂时不出去了。”
阮红豆有点困了,就闭上眼睛低声道:“好在今儿是下雨天也不热,我们早点睡吧。”
“好,睡吧!”余成刚说完闭着眼睛想了想,又低声道:“对了,有一件事忘记和你说了,晓玉的外祖家想给晓玉说亲,你觉得怎么样?”
☆、第二十章 晓玉亲事
阮红豆听到他说起晓玉的婚事,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好奇的问:“哦,你看上哪家的小伙子了?”
余成刚在她耳边低声道:“是她外祖家的大孙子,赵青时!”
余成刚先前的媳妇叫赵美花,在她没了之后,两家就很少来往了,每年也不过是过年过节,余成刚才带着两个孩子去走动一下。
赵家在赵家村开了个杂货铺子,赵老头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孙子;自认为过得比余家好,特别是在他娶了阮红豆之后就很少来往。
阮红豆微微皱眉,还是忍不住开口:“虽然现在赵家家境殷实,可是晓玉的舅母可不大好相处!”
余成刚心里觉得他们不能亏待自己的外孙女,低笑:“你说的对,不过孩子的外祖父外祖母在,她舅母也不敢怎么着吧?”
“……”阮氏听出他对这么婚事挺满意的,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余成刚见她没说什么,又低声解释:“赵青时现在在镇上粮食铺子里做伙计,看着还算机灵勤快,要是晓玉嫁过去,这日子也不会不好过。”
阮红豆见他满意,也不好泼冷水,柔声道:“既然如此,那明儿让清佑问问晓玉的意思吧?她现在年纪还小,就算要定下来,也要年底或者明年春天才好。”
“你说的对!”余成刚自然不想让女儿早早嫁人,低声问:“圆圆的婚事你准备怎么办?”
阮红豆心里自然是不想让圆圆嫁给普通的农家小伙,可是现在还没有爷的消息,她又没法子进京……越想越是纠结,只能皱眉叹息:“圆圆的婚事先不急,后年再说吧?”
他也知道她心里的担忧,赶紧温声安抚:“好,我们先不急,红豆,你对圆圆已经够好了,对的起……”
圆圆可不知道他们已经在操心自己的婚事了,跟着余成刚他们一起收小麦,又种黄豆和晚苞谷,忙了十几天才忙好,人也晒黑了很多。
余成刚家里忙好了,又去弟弟家帮忙干几天农活。
至于老大家的,余成辉早就出了五百文铜钱请人帮忙,顺便把麦子拉到粮铺去卖掉,既得了五两多银子,又得了孝顺的名声。
七月十一这天,天又下起了大雨。
余成刚坐在大厅里,看着外面大雨瓢泼,还夹杂着雷声,很是庆幸的道:“幸好现在庄稼都收好了,真是老天保佑啊!”
阮红豆手里在做鞋子,听到他的话,露出个浅笑:“是啊,今年麦子的收成还算好,卖了二两多银子呢?等过两个月收了田里的米,除了留下我们自家吃的,也能卖两三两银子。”
他们的麦子地没有大房的多,能有这点银子也很满足了。
圆圆坐在边上小心的翻着看了好几遍的书,听到他们说忙活了一年就只有五六两银子,心里迫切的想要挣银子。
每年要给余老头五两银子,还要每年出三两银子的房租,再加上下半年余清佑要去书院,束脩也要二两多,再加上笔墨纸砚什么的,最起码也要一两银子……
余清佑也在教妹妹写字,听到他们的话,心里也变得沉重起来,两个妹妹年纪也大了,转眼之间就可以订亲了,到时候还要准备嫁妆。
他沉吟了许久,才涩涩的开口:“爹,二娘,要不下半年我别去书院了。”
这样家里也少了三两多银子的负担,自己还能和爹一起去做点活计补贴家用。
“清佑,你别担心银子的事情,你们父子镇上干活拿回了一两多银子,再加上卖了麦子的,还有我们三个做针线的,现在已经有六两银子了。”
阮红玉说完,眼神期待的看着他,柔声开口:“清佑,我想你继续努力两年,我相信凭着你的聪明和努力,一定能考中童生的,这样你以后也好为两个妹妹撑腰。”
余清佑自小看着大堂哥在书院念书,心里自然很是向往,要不也不会当成不知道大房不喜欢自己,还是上门求指点。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妹妹才学着绣荷包,倒是二娘每个月起早贪黑的,加上圆圆绣活也不错,每个月也能有一两银子左右的收入……
他看着她郑重的点头:“多谢二娘,我会好好努力的。”
晓玉听了他们的话,俏丽的脸上浮现欢喜的神色:“大哥,你尽管放心,我现在不仅学会了绣荷包,还会学着绣屏风。”
圆圆看着余成刚笑的一脸满足,心里倒是哭笑不得,觉得自己娘实在是会说话,不动声色的就让余清佑明白她对他的支持。
夏天的大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下午的时候,大雨就变成了细细的小雨。
圆圆在家里待不住了,招呼着他们:“爹,这两天的雨一下,估摸着小河里的鱼虾就多了,我们出去碰碰运气吧?”
余成刚笑着点头:“好啊,清佑你也去,带上围网和背篓。”
圆圆看着又在绣荷包的阮红豆,无奈的道:“娘,你也和我们一起去吧?”
阮红豆头也不抬的飞针走线,笑着拒绝:“你们赶紧去吧,天到底还下着细雨,出去一个时辰也该回来了,到时候我给你们准备姜汤。”
“那好吧,”圆圆不放心的叮嘱:“娘,你先来关门,等我们回来了再来开门。”
因为上次的余成辉他们的事情,大家现在警惕了很多。
“好!”阮红豆送着他们四个人出门,自己关好门,继续回房做针线,手里的活这两天也要绣好了,到时候拿去镇上的绣铺,最好是能接到屏风或者绣帕的活计。
不知过去多久,聚精会神的阮红豆听到了‘砰砰’的一阵敲门声,还以为是女儿他们回来了,赶紧去开门。